换源:
万花劫(一个淫贼的成长)(1-58章) 第69章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朱三想起夜访少年之言,眼睛一亮道:「如果爷没有料错的话,那位吴老正在往太原赶来,不日将与我们会面!」
朱三此言一出,沈家四女皆惊,不约而同地道:「为何?」
朱三摇了摇头,神秘一笑道:「暂时不能说,等过几日你们就明白了!不过爷倒是有个问题想问玉儿。」
沈玉清诧异道:「何事?」
朱三道:「根据你离开环秀山庄之时所留的书信来看,你从那时起就已经计划好了此次太原之行,但有一点爷却不甚明了,当时你说是来见一位姓常的世叔,调查沈家血案之事,但这位庄主却分明姓尚,其中有什么隐情么?」
沈玉清道:「原来夫君对此事有疑问,玉儿所说的那位常世叔即是尚庄主,他本姓常,不知因何原因改姓,当初玉儿行走江湖之时,与尚庄主并不相识,玉儿第一次知道他,是从南宫叔叔那里看到了以前祖父和尚庄主来往的信件,信件里的落款即是姓常,后来在南宫叔叔的引荐下,玉儿才见到了尚庄主本人,并且得知了一些沈家血案的线索,在苏州之时,玉儿突然收到了尚庄主的书信,说沈家血案有了进一步的线索,于是便有了这次太原之行,到此之后,由于采花贼肆虐,所以玉儿一直没有提沈家血案之事。」
朱三仔细地听着,频频地点头,末了才道:「原来如此!这位尚庄主不懂武功,却和武林中人来往如此密切,看来并不简单呀!」
沈玉清道:「不少富商财主为了保家立业,不惜花重金结交江湖人士,这不足为奇,但像尚庄主这样能够与南宫世家掌门人深交的实属罕见,玉儿是在南宫叔叔的极力推荐下才与尚庄主结识的,加之有以往的书信为凭证,所以玉儿才委托尚庄主帮忙调查沈家血案。」
朱三正欲开口接话,忽然听见一阵细微的脚步声,于是比了个噤声的手势,示意沈瑶前去开门,沈玉清姐妹俩连忙从朱三身上下来,各自整理衣襟和鬓发。
不出片刻,门果然被敲响了,沈瑶开门一看,惊道:「哎呀,原来是尚庄主,快请进!」
尚布衣站在门口,扫了一眼门内的众人,笑道:「大家都在这里,尚某倒省事了,请各位移步到客厅用餐。」
朱三欠身道:「我们几人正在此商议采花贼之事,不觉忘了时辰,劳烦尚庄主亲自前来详情,实在抱歉。」
尚布衣笑道:「用餐只是其次,尚某还有一位贵客要介绍给各位。」
朱三疑惑道:「究竟何人到来,能让尚庄主如此重视?」
尚布衣做了个请的手势道:「见面便知,林庄主,请!」
两人谦让了一番,尚布衣拉起朱三之手,并肩前行,沈家四女紧随其后,自是不用多言。
*
朱三和尚布衣来到客厅,见圆桌上已经摆满了美酒佳肴,一老一少背对着门,站在屏风前,似乎在欣赏墙上的山水画,听得声响,便同时转过身来。
朱三一眼就认出这须发皆白的老者就是在玉秀园外为他卜卦的神秘老头,与静儿却是素未谋面,只觉静儿眉黛如画,明眸似水,身材高挑而苗条,虽不如沈玉清般天姿国色,但却自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文静淡雅和书香之气,十分的耐看。
朱三本是好色之徒,见了美人心中就不安分,但碍于身份和所在的环境,他的目光只在静儿身上稍稍停顿了一下,便转到了吴老身上。
然而这转瞬即逝的停顿却依然没有逃过吴老的法眼,他笑吟吟地注视着朱三的双目,让一向沉稳的朱三破天荒地有了一丝不安。
朱三只觉那含着笑意的目光如一道闪电,直接穿透了脑海,照进了内心深处,将心中的邪念暴露在了阳光下。
正当朱三尴尬之时,沈家四女进了门,见是吴老和静儿,沈玥快步走上前去,喜出望外地道:「吴老前辈,静儿,你们怎么来了?」
尚布衣故作惊讶地道:「你们……原来认识?」
吴老微微一笑,指了指沈玥道:「老朽和她那是老相识了,还与那位林庄主有过一面之缘,其他几位倒是素未谋面。」
尚布衣道:「无妨,稍后尚某自会介绍,大家请坐吧!」
众人分主客落座,吴老紧挨着尚布衣坐在上首,然后依次是朱三、沈瑶、沈玥、沈玉清、沈雪清和静儿。
尚布衣站起身来,举杯道:「今日诸位大驾光临寒舍,实乃尚某之荣幸,为表敬意,尚某先敬大家一杯。」
众人不约而同起身,共同举杯道:「尚庄主客气了!」
同饮一杯后,众人落座,尚布衣朗声道:「尚某来给大家一一介绍下,这位吴老乃是与尚某家父交厚的武林前辈,静儿姑娘则是他的孙女,来,吴老前辈,尚某敬您!」
喝完一杯后,尚布衣又道:「这两位是东海紫月山庄庄主林岳与夫人沈瑶,以及沈瑶之姐沈玥,女儿沈雪清和沈玥之女沈玉清,来,尚某敬各位一杯。」
尚布衣介绍完毕后,朱三等人又回敬了一轮,几位女眷脸上均露出了红晕,为晚宴增添了几分别致的色彩。
这时,一个瘦小的身影如鬼魅般闪了进来,嬉笑道:「都开始吃上了,怎么也不等等我呀?」
众人定睛一看,只见一个年约十五六岁、衣衫单薄的少年站在门口,一双大眼睛带着顽皮的笑意。
朱三认得少年就是前夜造访之人,并未开口,沈玉清却率先站起身道:「又是你这个小贼,好大的胆子,居然敢直闯尚家庄来捣乱?」
尚布衣站起身来,摆摆手道:「他叫小虎,不是什么小贼,而是吴老身边的人,性格有些顽皮,我想可能你们之间有点误会吧?」
小虎吐了吐舌头道:「这位姐姐想必还记着上次城门之事,当我是采花贼呢!
我可是有贼心没贼胆的人,见到美女就脸红心跳,连上前搭话都不敢,说我是采花贼实在冤枉呀!」
吴老道:「小虎,坐下,不得造次!」
小虎身形一闪,坐到了静儿下首,拱手向大家行礼,脸上却仍是一派玩世不恭的模样。
听得尚布衣之言,沈玉清也只好坐下,眼睛却片刻不离地盯着小虎,似乎对小虎这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十分看不过眼。
朱三与小虎相视一笑,对沈玉清道:「玉儿,这次你真的错怪好人了,如果我所料不差,这位小哥就是扬州城内助我们脱困之人。」
沈玉清看了一眼吴老,见他投来肯定的目光,不觉面色一红,也不再盯着小虎了。
小虎嘻嘻一笑,拿起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酒道:「那都是爷爷的安排,小虎只是个跑腿的,咳咳,先喝口酒,这味道太香了,我在庄外都闻到了!」
说完,小虎自斟自饮,连喝了三杯,方才放下酒壶,一脸都是满足陶醉模样。
深知小虎性情的吴老只是微笑地看着他,并未制止和约束,半晌后才道:「小虎这孩子个性率真,还请各位不要见怪。」
朱三道:「哪里哪里!林某倒是十分欣赏小虎的性格,够豪爽!」
吴老点点头道:「这孩子跟他爷爷壶中仙一样,嗜酒如命,性格也像极了壶中仙。」
沈玥惊讶道:「原来这孩子竟是壶中仙老前辈的后人,失敬失敬!」
沈玉清江湖经验丰富,自然也听过壶中仙的大名,顿悟道:「我之前还奇怪他为何年纪轻轻,却有如此高造诣的轻功,原来是壶中仙的传人,我输得不冤了!」
小虎笑道:「多谢美女姐姐的夸赞,小虎就会一点潜行和逃命功夫,而姐姐不仅貌若天仙,而且内外兼修,武功高出小虎不知多少个档次,冰凤凰之名响彻武林,小虎羡慕还来不及呢!」
但凡是女人,没有一个不喜欢赞美之词的,小虎这番恭维恰到好处,让一向不苟言笑的沈玉清也不禁露出了一丝微笑,之前的尴尬和误会瞬间消散一空。
在场众人中,沈雪清江湖经验最为浅薄,见沈玥和沈玉清都对壶中仙如此推崇,连忙拉了拉沈玉清的衣襟,小声道:「姐姐姐姐,那个壶中仙到底是什么人呀?是不是从葫芦里跳出来的神仙?听你们说起来,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沈玉清被雪儿逗得噗嗤一笑,低声道:「壶中仙乃是一位过世的武林前辈,以轻功卓绝闻名于武林,而且酷爱饮酒,不管何时身上总是带着酒葫芦,所以人送外号壶中仙。」
沈雪清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道:「哦,原来如此,他爷爷叫壶中仙,那这位小兄弟岂不是可以叫壶小仙,或者叫小壶仙,嗯嗯,这个名字不错,难怪起名叫小虎!」
小虎正在喝酒,听得雪儿之言,差点呛到,好不容易调匀呼吸后,连连摆手道:「不行不行!小虎就是小虎,什么壶小仙、小壶仙,听起来好像狐狸精似的,我可是个男子汉!」
沈雪清见小虎这副模样,调皮劲儿也上来了,撇了撇嘴道:「你长得这么瘦,哪像老虎了?窜起来倒真的跟狐狸一模一样,就这样了,我以后就叫你小狐仙,或者小狐狸!」
小虎气得差点跳起来,刚想分辩,身旁的静儿却拉了拉他的衣襟,小虎只得坐下,垂头丧气地道:「好吧好吧!随你怎么叫都行,等我再长大几岁,到时候强壮了,就是真的老虎了!」
这一番小闹剧成功活跃了气氛,众人又是一番觥筹交错,转眼天色依然漆黑,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一个时辰了。
见众人皆有微醺之意,吴老心知晚宴行将结束,于是对沈玉清道:「沈女侠,老朽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不知可否解答?」
沈玉清忙道:「不不不,吴老前辈,您这样称呼折煞玉儿了,您直呼我名吧,或者叫我玉儿也可以,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晚辈当知无不言。」
吴老道:「那老朽就倚老卖老了,玉儿,听布衣说你曾与那采花贼正面交手过,可否将详细经过说与老朽听听?」
沈玉清略微回忆了一下,便将昨日城中与采花贼交手的经过详细讲述了一遍。
吴老听完,点了点头,并没有发表评论,而是看着小虎道:「你也将你所见之事说与大家听吧!」
小虎站起身道:「实不相瞒,在此之前,我也见过采花贼,但跟玉儿姐姐的却有点不一样。那是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正在城墙上打盹,突然瞧见一个身影越过城墙,往城外而去,其身法快得令人难以想象,我心中好奇,便追了上去,快要赶上时才发现那身影竟是一男一女两个人,那女子一动不动,显然是被点了穴道,而那男子则带着面罩,看不出样貌,他怀抱着女子起落如飞,身形似电,而且此人警惕性颇高,每走一段都会停下来观望,所以我不敢太过接近,追到一处密林时失去了他的踪迹。」
沈玉清惊道:「此贼挟持着一个女人,居然能躲过你的追踪,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了吧?」
吴老道:「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对手比老朽想象的还要难以对付,而且还不止一个敌人,如此一来,更加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再加之敌暗我明,要想找到采花贼实非易事。」
沈玉清道:「那以前辈之见,我们当如何处之?」
吴老道:「目前城中已经戒严,我们又在四处搜寻,采花贼应该不会轻举妄动,但我们并非一筹莫展,采花贼掳掠了那么多少女,一时半会出不了城,必定藏身在城中某处,明天一早,你们就分头去采花贼出没过的地方寻找线索,老朽去一趟巡抚衙门,请山西巡抚于大人协助我们,将城中大小民宅仔细搜寻一遍。」
朱三道:「前辈所说的虽然有理,但却未必能奏效,想那采花贼既然敢一再掳掠少女,必是在城中早就找好了窝点,而且太原城如此之大,想要彻底搜查并非易事,扰民不说,而且极有可能惊动采花贼,让他们提前有所防范。」
吴老道:「老朽的目的就是为了打草惊蛇、敲山震虎!如此大规模的彻底搜查必定会让采花贼有所忌惮,他们既无法逃出城,躲在城内又迟早会被发现,到时候再发出悬赏令,让民众举报可疑之人,老朽还会联系丐帮中人,让他们帮忙寻找,多种手段一齐施展,料那些采花贼定无藏匿之可能!」
沈玉清道:「丐帮中人三教九流之辈众多,如能请他们帮忙,确实大有裨益,但丐帮一向排外之心甚重,非是本帮之人,一般不会施以援手,吴老前辈如此有信心,莫非与丐帮有故旧之情?」
吴老道:「此事无需老夫出面,小虎去办就可以了!」
沈玉清疑惑道:「他可以?」
小虎将身上的衣衫一扯,现了现那前襟下的六个小布袋,骄傲地道:「我七岁时,爷爷就让我加入丐帮了,别看我年纪小,在丐帮中辈分可高着呢!下一任丐帮大会,我可是有可能晋级长老之位的!」
朱三叹服道:「吴老智谋深远,林某佩服,那我们明天就按您的安排行事。」
沈玉清点了点头,却见娘亲沈玥额冒虚汗、脸色惨白,忙关切地问道:「娘,你怎么了,不舒服么?」
沈玥似乎有些出神,玉儿接连呼唤了两声,她才回过神来,尴尬地回道:「哦……可能是不胜酒力的缘故,我有些头晕……」
吴老见状,于是站起身道:「大家这几日都辛苦了,既然谋划已定,那就各自回房歇息吧,明天一早仍在此会合。」
朱三响应道:「吴老前辈说的对,今夜且养精蓄锐,找到淫贼后也好有精力对付。吴老、尚兄,告辞。」
说罢,朱三一拱手,离席而去,沈家四女也随之起身,回房间去了。
*
清晨,天还未透亮,沈玉清惯例起早练功,行至后院处,却见母亲沈玥站在花丛前,出神地望着将谢的花朵,似乎满怀心事。
沈玉清心中存疑,轻唤了一声:「娘亲,这么早就起身了,怎么不多睡一会?」
声音虽然轻柔,沈玥却被吓了一跳,转身一看,见是沈玉清,这才长舒了一口气道:「睡不着,所以起来走走。」
沈玉清走到沈玥身边,见她眼眶微黑,神情疲惫,联想到昨夜晚宴时的异样表现,于是牵起沈玥的手道:「娘,您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呀?昨夜玉儿就觉得您有点怪怪的,若是有心事,不妨说与女儿听听,让女儿为您分忧。」
沈玥柔声道:「玉儿别担心,娘没什么,可能是采花贼之事让娘想到了过去,所以有些心神不宁。」
沈玉清安慰道:「这次下山之前,女儿曾经说过,不会再让任何人伤害您,现在我们一家团圆,那些陈年往事,您就别再记挂在心上了。」
沈玥感叹道:「还是我的宝贝女儿最疼娘,娘能够守在你身边,看着你幸福快乐,娘就心满意足了。」
沈玉清道:「现在疼爱娘亲的可不止玉儿一人了,夫君对娘的宠爱可是有目共睹,玉儿都有点嫉妒了。」
话一出口,沈玉清才觉有些失言,左右环顾了一圈后,垂下了羞红的玉面。
沈玥没好气地点了点沈玉清的额头,笑骂道:「你这个死丫头,越来越口无遮拦了,这么不害臊的话也说得出口,若是被人听了去,还不得笑话死?」
沈玉清见四下无人,胆子也大了许多,轻声呢喃道:「人家说的是实情嘛,夫君每次对您都是轻声细语的,宠爱您的次数比瑶姨不知道多了多少回,瑶姨嘴上不说,可是记在心里呢!」
沈玥哭笑不得,毕竟沈玉清说的确是实情,但作为母亲,被女儿如此取笑,脸面上始终有些过不去,又羞又气之下,沈玥不仅擂起粉拳,敲向沈玉清的酥胸,嘴里娇嗔道:「死丫头,叫你乱说……」
沈玉清见娘亲被自己逗得小女儿般娇态尽露,心中暗自得意,身子稍微一晃,便轻巧地躲过了粉拳攻击,同时纤纤玉指绕过沈玥的玉臂,点中了她的腋窝,嬉笑道:「娘,还记得这一招笑口常开吗?小时候女儿调皮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娘总是用这一招来对付女儿,现在女儿终于可以用这一招来还击了。」
沈玥跟女儿一样怕痒,腋窝被点中的她乐得咯咯直笑,连忙摆开架势还击,母女俩你来我往,从嬉戏渐渐转换成了对练,玩得不亦乐乎。
不知过了多久,温暖的阳光渐渐洒满了大地,沈玥练得香汗淋漓,招式也有些变形,母女俩这才停止了对练。
沈玥娇喘吁吁地道:「你这小丫头,武功精进不少,娘已经完全跟不上你的节奏了。」
自从和朱三阴阳交会,突破了冰心诀第八层之后,沈玉清的武学修为又提升了一个档次,亦师亦母的沈玥自然已非敌手。
沈玉清胜似闲庭信步,脸不红气不喘,她拿出绣帕,细心地为母亲拭去额头上的汗珠,轻笑道:「女儿有此进步,还不是多亏娘的悉心教导,女儿好久没有跟娘练功了,刚才这一阵,仿佛又回到了山洞中那段无忧无虑的岁月,想来真是怀念呢!」
沈玥眼眶微红,柔声道:「傻丫头,过去咱娘俩是相依为命,但现在你已经是身为人妇了,要多替夫家考虑,不能再那么任性了,明白么?」
沈玉清点点头道:「女儿知道,女儿会努力磨练性子,像娘一样做个温柔如水的女人。」
沈玥欣慰地道:「这就好,咱们去洗漱吧,等会还要去客厅与大家会合呢!」
说罢,沈玥牵起女儿的手,并肩向厢房去了。
洗漱完毕后,沈玥母女来到客厅,吴老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不多时,朱三和沈瑶母女也到来。
见人已到齐,吴老道:「依昨夜商定之议,大家前往可疑地点搜寻,林庄主,你和小虎同行,前往城外密林察看,玉儿姑娘等结伴在城中搜寻,男女分开,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朱三见吴老一直注视着他的眼睛,想起那夜小虎夜访之时所说的话,于是欣然同意,沈家四女惟朱三马首是瞻,自然没有反对,大家草草用了点早餐后,各自出门而去。
朱三和小虎率先出了门,朝城门而去,沈家四女则结伴前往采花贼出现过的街巷。
快到城门口时,朱三突然转身道:「走吧!我们回去!」
跟在身后的小虎有些吃惊地道:「你……怎么知道要回去?」
朱三微微一笑道:「我和吴老前辈心照不宣,所以才会选择跟你一起的。」
小虎抓了抓头皮道:「你和爷爷一样,说话总是喜欢让人去猜,真是让人头疼,我就不喜欢拐弯抹角,凡事直来直去多好!」
朱三道:「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知道其中缘故了!」
小虎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不不不!我还是不要长大好了,让那小姐姐一直叫小壶仙也罢,长大了太多烦恼了!」
朱三见小虎仍然纠结于雪儿给他起外号之事,不禁有点啼笑皆非的感觉,撇开话题道:「我们现在就返回吧!你爷爷应该等待多时了!」
两人随即返回,不多时便回到了尚家庄。
庄内客厅中,吴老和尚布衣正襟危坐,果然在此等候,却不见静儿,见朱三和小虎归来,两人同时站起身来。
吴老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入内详谈吧!」
说罢,尚布衣在前领路,向山庄深处走去,朱三自然跟随。
四人穿过山庄内一条条曲折的小径,走了两柱香的时间,来到了后山。
朱三左右环顾了一下,见面前皆是前方后圆的陵墓,墓碑上刻着尚氏先祖们的名讳,除此之外空无一物,心中有些纳闷,但却并未开口发问。
吴老心知朱三疑惑,在最大的墓碑前拜了三拜,又绕着墓碑转了三圈,然后回到墓碑前,跪地下拜。
只听得一阵哗啦啦的声音响起,高约一丈的墓碑居然往后退去,一条宽约五尺的地道出现在众人眼前,吴老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朱三进去。
朱三心里愈发惊异,因为地道或者密室虽然并不少见,但以陵墓来作为遮掩的情况闻所未闻,事已至此,由不得细想,只有进去才能知晓原因,于是朱三率先进入了地道。
地道很长,吴老点起火折子,让尚布衣在前引路,小虎则留在了地道外把风。
穿过一条十丈长的狭窄地道后,三人来到了一座地宫内,这里与地道的狭窄阴暗截然不同,方圆足有十丈之大,而且装饰十分豪华奢侈,四根两人难以合围的铜柱撑起了整座地宫,铜柱上雕龙画凤,连用来照明的也并非寻常的油灯或烛火,而是几十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
吴老引着瞠目结舌的朱三来到地宫最深处,只见上方的石壁内供奉着三尊栩栩如生的纯金人形坐姿雕像,左右两侧悬挂着二十余幅画像,下方则是七七四十九盏长明灯。
朱三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三尊金像,觉得正中间的金像庄严肃穆、不怒自威,脸上却有许多小点,左边的金像头大如斗,面貌淳朴慈善,右边的金像则儒雅文静,而且让朱三更加觉得奇怪的是,他竟然对这三尊金像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跪下,参拜!」
吴老威严的声音突然从身后响起,朱三愣了愣,本着死者为大的想法,他并没有拒绝,依言双膝跪地,准备参拜,一旁的尚布衣却已经点好了香,恭敬地递到了朱三手上。
朱三吃惊,但仍然接过了香,拜了三拜,然后起身将香插到了前方的香炉中。
吴老和尚布衣跟着拜了三拜,等到朱三上完香后方才起身。
朱三心中大惑不解,正待发问,吴老和尚布衣却上前一步,齐齐跪倒在了他面前,并口称「殿下」!
朱三如坠雾里,连忙扶起二人道:「是何缘故?吴老莫非认错了人?」
吴老躬身道:「不,老臣并未认错,是殿下不清楚自己的身世。」
朱三反驳道:「我自己的身世怎么会不清楚呢?吾乃东海林家紫月山庄庄主林岳,家父是林泰,家母秦氏。」
吴老连连摇头道:「明人不说暗话,殿下假冒林岳身份之事瞒得了别人,却是瞒不住老臣,殿下还记得老臣在扬州时与您所说的话吗?」
朱三见吴老说得如此斩钉截铁,一时语塞,快速地思考了一番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吴老与尚布衣非但无心加害于他,而且还有求于他。」
想到这点,朱三释然一笑道:「那老前辈说我是何人?」
吴老正色道:「殿下自认为的身份是东海旁古田镇凤来客栈的老板,但其实真正的身份是遗落在民间的皇子!」
此言一出,如同晴天霹雳,震得朱三心头狂跳,不禁哑然失笑道:「吴老开的玩笑有些过分了吧?如果我真是皇子,怎么父母从未透露过半句,而且这么多年也没有人找过我呢?」
吴老长叹一口气道:「此事说来话长,敢问殿下可曾听说过建文帝与靖难之役么?」
朱三想了想道:「建文帝倒是曾听老者说过一字半句,说是宠信奸佞,致使朝纲混乱的昏君,后来英年早逝……」
吴老勃然大怒道:「简直胡说八道!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朱三闻言,连忙噤声,拱手道:「真相究竟如何,某愿闻其详。」
吴老稍微平定了一下愤慨的情绪,一脸肃穆地道:「建文帝朱讳允炆乃是洪武大帝之孙,懿文太子朱讳标之次子,懿文太子早薨之后被立为皇太孙,其人天资仁厚、孝悌敬敏,其父懿文太子病重之时,曾两年陪侍于榻前,守孝期间由于过度哀伤而神形消瘦,且谦恭贤良、礼贤下士、遵儒家礼道,用品德高尚之士,又体恤民情、爱民如子,亲废七十三条严苛刑律,考虑到各藩王权力过大、政令难行,皇上决定削藩,逆贼朱棣早有不臣之心,借机诬蔑圣上更改祖制,于是假清君侧为名,行犯上作乱之实,意欲行凶,圣上心性仁慈,不忍同族相残,几次三番劝导,并将朱棣之子皆遣送回燕地,逆贼朱棣非但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笼络朝野内外无耻之辈,兴兵作乱,圣上无奈,只得派兵剿除,可惜势单力薄,终被逆贼得逞,攻破京城,逆贼朱棣为粉饰其行,勒令焚烧宫殿,毁灭罪证,将知情之人尽皆处死,其心狠手辣令人发指,为堵民间之口,又矫诏称圣上已经自焚主动让位,并将犯上作乱、荼毒忠良等恶行尽皆粉饰,强令史官称之为靖难之役!」
吴老越说越激昂愤懑,直说的须发横飞、满脸红云。
朱三听完,适时地问道:「那建文帝究竟下落如何呢?」
吴老长叹了一口气道:「大难之后,圣上削发为僧,在几名忠心侍卫的保护下逃离了应天府,一路辗转数地之后,从福建出海,去了南洋避难,直至驾崩也未回到故土了。」
朱三惊道:「吴老言下之意,建文帝他……已经身故了?」
吴老阖首道:「十二年前,圣上就因病重驾崩了,遵其遗诏,龙体安葬在面朝应天府的海边高崖上。」
朱三心中仍是满腹疑云,于是呢喃道:「可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要称我为皇子,难道我和这建文帝有什么关系吗?」
吴老道:「实不相瞒,殿下乃是圣上之第三子!」
朱三道:「此事当真?既是如此,那为何我会被遗弃在此呢?」
吴老道:「殿下莫急,且听老臣慢慢道来。当初圣上逃离应天府后,逆贼朱棣并不死心,派鹰犬一路搜寻追杀,臣等本欲让圣上即时出海,怎料那夜风浪大作,帆不能举、船不能行,为安全考虑,只好暂缓出海之计划,并且在南宫世家掌门南宫傲的掩护下,藏身于杭州东明寺。」
朱三插话道:「南宫傲,莫非是南宫烈之先父?」
吴老点点头道:「正是!圣上避难之行,四大世家皆有出力,除此之外,沈家之主沈拓,也就是沈玥和沈瑶之父,他的贡献也不小。」
朱三深吸一口气道:「此事真是出乎意料,江湖中人怎会介入此等国家大事呢?」
吴老反问道:「殿下可知四大世家的由来么?」
朱三摇摇头道:「愿闻其详!」
吴老解释道:「历朝历代以来,江湖中一直门派林立,少林、峨眉、武当等正派长盛不衰,除此之外,也经常有豪门涌现,但却都只是昙花一现,未能长久,而四大世家之所以能成为长存的武林豪强,除了本身的根基与实力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是朝廷的扶持。当年洪武大帝以武开国,连续击败蒙古、陈友谅等强敌,过程之中武林人士的作用非同小可,开国之后,洪武大帝大封群臣,除了文臣武将外,洪武大帝也没有忘记武林中人的贡献,但由于江湖人士自由洒脱惯了,大多不愿当官,而且人数太过众多,所以洪武大帝只是赏赐了银两,并未赐予官爵,而对于功勋最为卓著的四个家族,洪武大帝则额外赏赐了金匾玉衣,消息传遍四海后,无形中成就了武林四大世家的威名,即如今的西门、南宫、慕容和林家,圣上即位后又对四大世家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