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肉文小说 > 妻子与情人最新章节 > 第11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妻子与情人 第11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小夫妻温存着,沉浸在无言的幸福里。

  “你说你出了大半月差,是到哪儿去了?”

  “到区上催款去了。每到半年或年终结算,我们都要派人下去。

  以前我没去过,今年,单位上有两个人退了休,该上的人又没上齐,人手紧,大家都出动了。”

  “以后遇到这类事,你要写信告诉我一声。”

  “告诉你做啥呢?你又不能帮我忙,还为我干着急。”

  “让我知道你的去处,也好放心些。不然,我天天都在思谋你正在做什么了,结果你根本就不在家,我会觉得自己像受了骗的。”

  姚江河说得很坚决。

  “好吧,我听你的。”顾莲顺从地说。

  “到乡下催款,没遇到什么麻烦?”

  “大的麻烦倒说不上,反正都是那些事,一提到钱,再好的人都不大亲热。但基本上还是顺利的。新鲜事倒遇到不少,一时也说不过来。最有趣的是,到土黄乡,我还听到乡民们唱你以前教过我的那些背二哥唱的歌呢!”

  “现在不往陕西背盐了,他们还唱?”

  “虽然不往陕西背盐,但他们主要的运输工具,还是常年不离身的背篓。那里太穷了,不说与通州城、我们的县城比,就是与我们县城的其他乡比,简直都各是一重天地。那里山高路险,没有公路,只有一条疙疙瘩瘩低洼不平的机耕道通到乡政府,别的地方,几乎连人行道也没有,左顾右盼找老半天,才可以找出一条被马儿蕊和铁心草蓬盖的小路来。上路了,却不敢放胆走,稍不注意,说不定就踩到了绝壁的边缘。而且,与青草一样颜色的青竹扁蛇和拳头粗的乌梢蛇,随时都可能从你脚底窜起来。那些蛇像会飞一样,身子一纵,就丈多远,隐没在前面的草丛中,弄得你胆战心惊,不敢迈步。但是,那些山民们却不怕蛇,他们把喂肥的猪背到几十里山下的集市上卖,又从集市上买回化肥或日用品,一根打杵探路,蛇就像黄昏时候堰塘里的鱼一样,争先恐后地蹦起来。他们一边飞快地走,一边发出“咝咝”的声音,把那些在草丛中歇凉的蛇赶走。”

  “你这一次外出,见识不少嘛。”

  “那当然!如果你有兴趣,我还可以给你唱两支山歌呢!”

  这着实激起了姚江河的兴趣。在他的心目中,楚文化和巴蜀文化有着某种割不断的姻缘。直到现在,大巴山老百姓的许多口语,还应和着楚文化中某些语音的韵律。

  他催促着妻子快唱。

  兴奋着的顾莲,待真的要开口,却犹豫了,看一眼期待着的丈夫,不好意思起来。但她经不住丈夫的怂恿,便露了满口细碎的白牙,小声地唱开了:

  也!背二哥来奴的人,

  十冬腊月才穿一层;

  我心想与郎脱一件,

  我连起那个脱肩才两层!

  也!背二哥来背二哥,

  哪个叫你背那么多;

  我心想与郎背一肩,

  奴家脚小难上难!

  也!那打杵子来二尺八,

  上坡下坎离不开它;

  过河过坎探深浅,

  那亲生儿子不及它!

  奴家只盼郎早归,

  夜夜亲郎成双对!

  唱完了这首,顾莲自己被那沉重气氛所感染,不等丈夫要求便接着唱了下去:

  天上落雨(嘛)地上稀(也)岩窝(嘛)黑(嘛)去投宿(哟),

  我脚儿一挞(哟)嗨!也!

  背在哪里,捆在哪里,囤在哪里,

  哟!我的(嘛)去投宿(哟)。

  一天行路(嘛)八十里(哟),

  腰酸腿痛(嘛)背勒皮!

  脚儿一挞(哟)嗨!也!

  背在哪里,捆在哪里,囤在哪里,

  哟!我的(莲)背勒皮(哟)!

  顾莲的歌声,引起姚江河浓重的乡愁。

  顾莲在通州大学呆了三天就准备回家了。

  在她离开前一天的下午,姚江河对妻子说:“平时我不喜欢弄饭,加上伙食团的饭菜也还算过得去,没必要另外加餐。你带这两大块腊肉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理。不如这样,今晚上我请几个朋友来聚一聚,你也好跟他们认识一下。这几个朋友都很好,经常询问你的情况。”

  著名学府的学子询问一个普通妇人,顾莲既高兴又惊慌。对丈夫的提议,她自是满口应承,对丈夫说:“当然,本来就该这样,只是不知我的手艺是不是合他们的口味?”

  “管他的,只要大家高兴就行。再说,你的手艺我敢说在清溪地界是找不出的,我的那些可以茹毛饮血的朋友从来也没有享受过。”

  “王婆卖瓜!”顾莲羞红了脸,拧了丈夫一把,就挽了袖子,准备烧肉,并对丈夫说:“要请客,光是这两块腊肉是不行的,你的任务是买点别的菜,再就是把该请的人请到。”

  姚江河却为难起来,搓着手说:“不好意思,钱已经用完了。”

  顾莲银铃般地笑了一阵,从包里掏出四百元钱塞到丈夫手里:“这不给你带来了!我本是准备走的时候才给你的,不然,你又要把我带着把通州城都吃遍了——以前你带我去县城不就是这样子?

  那样,我一走,你留给自己的钱就不多了。”

  四百元钱,全是十元一张的,厚厦一叠,还带着妻子软乎乎的体温。姚江河拿着钱,想说什么.嘴唇抖索一阵,却说不出,径直出门去了。

  六点钟,姚江河请的客人全部到齐。一共有五人,除明月,就是姚江河邻近寝室的朋友。

  “你没请夏兄?”一个人问姚江河。

  “怎么没请!我喊了他两次。他说他要写论文,来不成。”

  “这家伙准备把天下的书读完是不是!”

  明月像没听见他们的谈话似的,一连声地喊着顾莲姐姐,系了一根塑料袋权当围裙去帮她做事。

  圆尾肉已经煮熟,热腾腾地放在从老师处借来的菜板上;锅里,猪肘子在欢乐的沸水中翻滚。几大碗白菜、香菇、人工培植的蘑菇、青椒等等,都已清洗得干干净净。因此,明月系上“围裙”却不知道做什么好,东摸摸,西摸摸,有些尴尬。最后,她看定了菜板上的圆尾肉,对正用筷子检查猪肘子是否炖烂的顾莲说:“姐姐,刀在哪里?我来切这块肉。”

  “妹妹,你坐吧,坐着跟他们摆龙门阵。你是江河的客人,哪能让你做呢?话又说回来,你可能从来也没做过这些事的。”说着,顾莲就用手的后掌按住明月的肩头,把她往座位上摁。

  顾莲的话倒是实情,明月在家从来都是吃现成的,在学校自然到食堂打饭吃。与何云恋爱的那段时间,他五妈是连厨房也不要明月靠近的。

  明月坐在那里,很不自在,与另几位男性说话又不投机。因为除姚江河在幸福而矜持地微笑着之外,其余几个都是你一言我一语地盛赞顾莲的漂亮,欣羡着姚江河有福气。顾莲红了脸,说:“我漂亮啥呢,山里人,再水灵也要带上几分泥土气。这妹子才叫真正漂亮呢!鼻眼生得精精明明的,又有学问!”顾莲指着明月说。

  这倒弄得明月不好意思起来,她也跟着几个男同胞一起,说“姐姐简直就像一朵白玉兰。”

  凭心而论,顾莲的确长得很美。她大大的眼睛,灵动而幽深,不需眼影,也显示出梦幻般的情调,她的眉毛淡淡的,很细,像一弯凌空的月,随意而起,随意而收,却让你觉得仿佛是上天安排,匠心独运,给你留下无尽的想象和空间。由于此,她光洁的额头便十分动人地显现出来,像一片肥沃的广阔的土地;润红的嘴唇,恰是这土地上一束含苞欲放的花朵。她的乌黑闪亮的头发自然地下泻,被圆润的肩头一挡,便成细丝状在背部和前胸分流而下。整个儿看去,顾莲就像从画册上走下来的妙人儿。

  这既让明月感到惊诧,又让她心里隐隐作痛。

  席间,明月显得出奇地拘谨。那些不知女儿心的男同胞们一开始就定了调子,他们举起杯来,异常诚恳地说:“今天,我们要痛饮一场,大家先饮三杯!”其中一个络腮胡子说:“这第一杯酒,敬我们漂亮的嫂子。有一首歌唱道: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在江河以后的硕士文凭上,有江河的一半,也有嫂子的一半!”

  说毕,他脖子一仰,杯不挨唇就将酒倒进了喉咙,其余的人次递干杯。轮到江河,他一脸幸福地将烈性酒吞下去了。

  大家的目光盯住了明月。

  明月是不喝白酒的,她与顾莲的面前,分别放着一瓶“峨嵋雪”饮料,明月便把饮料瓶送往嘴边。可是,络腮胡子一把将瓶夺过去。

  “明月,你这是什么意思?此酒非彼酒,是敬嫂子的!拼命也要喝白酒嘛!”

  明月一脸透红,不知所措。然而,一个八钱装的白酒杯递到她的手边。

  除姚江河与顾莲,几个男同胞一齐起哄:“快喝快喝,不然你就是不承认嫂子漂亮,也不承认嫂子能干!”

  这是女人最忌讳的,明月尤其忌讳,她抖抖索索地将杯子接过来。

  明月举起杯,嘴角露出一丝难以言说的笑意,正要饮下,顾莲一把将杯子夺过了,溢出的酒滴进菜里。

  “你们这些家伙,专门整人!酒天生就是男人喝的,哪有逼迫人家一个女人饮酒的?”将酒泼在地上了。席上有了极为短暂的沉默之后,还是络腮胡子先说话:“不行不行,女人自带三两酒,喝起来比男人厉害呢!”趁顾莲不备,将杯子夺过来,对明月说:“你看你看,明月你好不好意思!人家嫂子说我们在逼迫你喝,这就证明你敬嫂子的心是不诚的,不是你心甘情愿的。你如果不饮下这杯酒,我们就喝不下去了。”

  “纯粹胡说八道!”顾莲又去夺杯子。

  明月轻轻一笑,挡住了顾莲的手,把杯子从络腮胡手里接过,自斟满满一杯,脸一扬,饮得一干二净。

  可是,她没能康酒地将杯子放下,而是随手一扔,杯子叮铛掉于地上,摔成碎片。明月双手捂了脸,狂咳起来,肩部和头部不停地耸动,泪水从指缝间流出来。

  见此情影,顾莲真有些生气了,她迅速地放下碗筷,站起来扶住明月,一边为她捶背,一边连呼“妹妹”。明月咳了一阵,终于和缓下来,对顾莲说:“姐姐,没事,没事。”顾莲拿来擦脸帕,提起水瓶往帕上倒了开水,呼哧呼哧绞了一阵,抖开热腾腾的帕子,为明月擦脸。“没事,没事。”明月一边顺从着顾莲的照料一边说。顾莲心疼极了,一边轻柔地为她擦洗,一边说:“还没事呢,血都差点咳出来了!”放了洗脸帕,又问明月道:“妹妹喝不喝得来醋?”明月的手依然捂着脸,摇了摇头。顾莲便舀了碗鱼汤,给明月喝。明月接了碗,说:“姐姐,我自己来。”喝下两口,泪水夺眶而出,为了掩饰,明月又装着咳嗽起来。

  作恶的家伙还在无所谓地取笑明月。

  顾莲的脸有些沉。平息下来之后,络腮胡子要喝第二杯酒了,突然想起顾莲第一杯酒还没喝,宽容地说:“嫂子还没饮呢!不过你可以特殊,喝白酒也可以,喝饮料也可以,喝汤也可以。我们几个兄弟姐妹,绝对把你当成最亲近最喜爱最尊敬的人看待。”

  顾莲先是友好对他一笑,接下来不再管他,正了脸色对一直沉默着的姚江河说:“江河,我看你好不好意思,人家几个兄弟要明月妹妹喝白酒,是看重你,你就该站出来为明月说句话嘛,却像太师爷一样不开一句腔,硬要明月把那杯酒喝下去,有啥好处呢?你回家去有时也要说起师妹有多么聪明,聪明就该大家爱护,哪有逼人家的道理呢?”

  几个作恶的家伙不好意思起来,都讪讪地笑着。心绪复杂的姚江河自尊心却受到了伤害,恶恶地对妻子说:“你晓得个屁,各人吃各人的饭!”

  空气立刻紧张起来,大家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都看着顾莲。

  顾莲却并没有生气,更没有与丈夫吵起来,只淡淡地说:“还是这脾气!”随后,一脸笑容地对众人说:“快吃快吃,菜都冷了。江河是做起一付凶样子,其实他的心很好的。”

  凝固的气氛一下子又松弛下来,包括明月在内,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可是,明月却明显地占了被动,她一方面佩服顾莲的大度、贤淑,另一方面又为自己感到悲哀。如果说那杯白酒不是几个男人硬劝,而是自己主动喝下去,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在顾莲这个灵秀的女子面前,她完全失败了,给别人——主要是姚江河——留下的,是一个让人取笑让人欺辱的印象。明月弄不懂自己在镜花滩拉纤的豪情跑到哪儿去了。不知何时,自己竟变成了一个弱女子!

  因此,明月显得出奇的拘谨,老半天才夹一筷子菜,眼神迷茫,心事重重。对此,别的几个男同胞是无所顾忌的,谈笑着狂嚼狂饮,可姚江河与顾莲却注意到了明月情绪的低落,夫妻二人各有各的想法。就顾莲而言,她认为男人们做得太过分了,丈夫对几个朋友的过火举动未予制止,是很不应该的,尽管第一杯酒喝下,胳腮胡子没再好意思提议饮第二、第三杯酒,但第一杯酒就已经伤了一个女孩子的自尊了。顾莲是很聪明的,她看出了明月是一个心地纯净的人,她夺过杯子自斟自饮的举动,也让顾莲感觉到了明月潜藏心底的倔劲儿;当然,她对明月这方面的认识是不足的,她以为明月只有在被逼迫之后,倔劲儿才会爆发而出,实际上,明月自小生活在川西的草原,后来才随父母迁回成都,骨子里养成的一股豪侠之气,是络腮胡子们无法比拟的。姚江河却有另外一番心思,他所认识的明月,恰恰是顾莲轻描淡写的那一部分,在他与明月结识之初,因为那只受伤的翠鸟的缘故,他看出了明月的女儿情怀,并为此而大动情愫,可那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使姚江河感觉到了明月内在的力量,并在他心灵上留下主体的投影。今天,明月复原了,复原到捧起翠鸟伤心落泪的时候了,这让姚江河的心索索颤抖。事实上,因为这一次晚宴,他对明月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

  这是明月和顾莲所不知道的。

  顾莲不停地给明月夹菜,把最好的菜都挑起来夹到明月的碗里。这倒引起了胳腮胡子们的妒忌,他们对顾莲提出了抗议,说为什么只偏爱明月。“她是我妹妹!”顾莲甜甜地笑着。

  明月开始有些矜持,因顾莲这句自然的话语,使她浑身涌起一阵暖意。在这席间,真正关心自己的,不就是这个认识不久的姐姐么!明月渐渐大方起来,心安理得地吃顾莲夹给她的菜。

  回到寝室,明月却禁不住恶心的袭击,她摇摇晃晃地将洗脚盆端至床边,斜倚床上便狂吐起来。

  她并没吐出什么,只是一些粘稠的充斥着酒精气味的酸水。这让明月十分痛苦,她的胃不停地痉挛,好象要随着那股冲口而出的气流蹦跳进天蓝色的洗脚盆里。吐过一阵,明月心虚气短,躺在床上,迷蒙着双眼,咻咻喘息。

  这种时候,人们是最需要亲人的安抚的,女人尤其如此。明月不停地叫着:“妈妈,妈妈……”泪水便盈盈而出。妈妈在遥远的川西,自然听不到女儿的呼唤。喊过一阵,明月异常空虚,异常孤独起来,她觉得自己是一棵无依无靠的小草,任何一片土地,任何一朵浪花,都不愿收留自己。何云、夏兄,都是路人重叠在她身上的影子,既不能带给她心灵的安慰,更不能改变她的生活。

  但是,何云和夏兄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如果说何云是阴险的,甚至是丑恶的,夏兄却不,太过沉重的生活重负,扼杀了他许多人性的本能,但他是善良的,认真的,一旦生活赐予他额外的福份,他就会像珍惜书本,珍惜生命一样地拥之于怀,哪怕涉过千山万水,也不会丢弃。

  明月却固执地挣脱了夏兄关怀的目光,残忍地割裂了夏兄对自己的爱情。

  ……在那朦胧的夜晚,夏兄汗流泱背地到镜花滩找到了明月,悬着的心一下子放回了原地,他几乎是带着哭腔说:“明月,明月!我找遍了通州城的大街小巷,又跑到凤凰山去找,先到游乐景点,没有,又到阴暗角落去找,树林子,刺笼笼,都钻遍了,在二龙泉下面的红刺藤里,我看见一个男人抓住一个女子的头发,狠狠地煽她的耳光,女子没有出声,但我看那身段像你,跳下去就给那男的一拳,结果被那男人打了一顿,女的还帮着他打……”青纱一样的月光,映照出夏兄脸上淡淡的血迹。

  明月动了恻隐之心,但绝不是真正的感动,她迟疑地走近夏兄的身边,掏出手帕为夏兄拭了血迹。随手将那手帕扔在了沉默的滩面上。

  夏兄将手帕拾了起来,揣进自己的裤包里。

  “你是怎么想起要到这里来找我呢?”

  夏兄憨憨地笑了,自责地说:“我太笨了,早就该想起你在这里等我!凤凰山那么吵闹,你是不喜欢的……嘿嘿,我太笨了。”

  明月的心一阵绞痛。

  “回吧。”明月说。

  夏兄隐隐觉得失望,但他把明月的冷漠,看成是自己来得太迟的缘故。

  “再……再……呆一会儿嘛。”

  “已经不早了。”

  夏兄咽了一口唾沫,随即做出高兴的样子说:“好吧,依你。”

  夏兄开始迈步,明月反而站着不动了。

  “你走前面。”夏兄觉得自己再一次犯了错误,不好意思起来。

  明月依然不动,也不言语。

  夏兄迷茫了,也不言语。

  这样沉默着站了两分钟,明月终于说:“夏兄,再坐一会儿吧。”

  夏兄受宠若惊,立即说:“坐一会儿吧,依你。”

  他们往滩面的深处跨了几步,席地坐下。

  “夏兄。”

  “呃!”

  “你……”后面却无话。

  夏兄耐心地等着。

  “算了,不说了。”明月捡起一块石子,在手里捏着。

  对这种复杂的心态,夏兄是无法明白的。但他已经明显地感觉到:女人比线装书难懂多了。

  “说嘛……为啥不说呢?……”夏兄不知道明月将说的话是什么,有些气馁。

  明月将手里的石子丢掉,又重新捡起一块惆怅满腹地低声问道:“你……为什么总是要依我的呢?”

  原来如此!夏兄如释重负,高兴地说:“不依你的依谁的?!”

  “为什么不依自己的呢?”

  这话问倒了夏兄,他迟疑一阵,才结结巴巴地说:“不知怎的,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想依你的。”

  “从现在开始,你能不能依你自己的想法办事?”

  夏兄噤若寒蝉。

  一种深沉的悲哀,使明月的心凉透了。她将手里的石子奋力一扔,无辜的小石头便离乡别井,只在月夜里留下轻忽忽的声响,就消声匿迹了。

  “还是愿意依我的么?”

  “是……是的”

  明月柔软的心变得硬了起来,她身子一直,公事公办似地对夏兄说:“我说什么你都要依?”

  “是的。”

  “那我们分手吧!”

  此言一出,如晴天霹雳,把夏兄震得晕头转向,仿佛整个镜花滩都旋转起来了。

  长久的沉默。

  但是,美丽的月光,咆哮的洲河水,乳白色的镜花滩并没有沉默,她们都变了一付狰狞的面孔,在疯狂地舞蹈。

  夏兄觉得长长的洲河水从他脑中穿越而过,那些乱石松木,将他的脑骨撞开一道道裂缝。

  “还依我的吗?”

  “依……依你……”

  明月五脏俱焚。

  “走,我们回吧。”

  “回吧。”

  二人机械地迈动着脚步,向滩面的边缘走去。到那棵柳树下,明月停了步,她想投入夏兄的怀抱,以真诚的情怀,不是掩饰或欺骗。然而,夏兄像梦游人一样,急急地上了上坎。明月只好跟踪而去。

  一路上,二人没有说一句话。进了通州大大学的校门,欢乐、惆怅和渴求的轻歌曼语,依然在草坪和林梢间回荡。要是往常,夏兄一定会怯怯地提出要求:“我们也到草地上坐坐吧。”尽管每一次明月都没有同意,但他下一次依然要用怯怯的语气提出来的。今天,他没有提。他同样也感觉到了那些歌声笑语,但每一个音符,都如尖利的匕首,把他的心脏刺得鲜血淋漓。

  明月已明显地跟不上夏兄的步伐,她无所顾忌地喘着粗气,香汗漓漓。进了校园,她企图放慢脚步,也想满足一下夏兄多次提出却没有满足过他一次的要求,可这是不可能的了,当夏兄明白了自己所得到的仅仅是别人的赐予,他也是不会依她的。他毕竟是一个男人,一个善良的有血性的男人,明月只好像执意追赶的样子,紧紧咬往夏兄的背影。过了中国槐林,穿过夹竹桃林荫道,再走过食堂外面的阅报栏,就是研究生宿舍楼的男生部了。在拐进那长长的走廊之前,夏兄在一棵冬青树下突然停下步子。

  明月赶紧跑了几步,像要听指令似地站到夏兄身边。

  “谢谢你。”夏兄说。

  “在与你接触之前,我的头脑像花岗岩似的。现在,我的思路开阔多了,读起书来,也懂得取舍和思索。是你用你的活泼的思想在我头脑里开了一个口子,阳光照进去了,那些长年缺氧的灵魂才鲜活起来了。我真的要谢谢你。”

  夏兄说这话时,是从未有过的沉稳和庄严。

  明月却感到异常的悲凉。“难道我的意义仅止于此么?”她想。

  她的初衷,压根儿就没有打算去拯救一个僵死的灵魂,而是要获得一种情感的慰藉。她原以为夏兄听了她断然的决定之后显得如此痛苦,是因为爱情的湮灭,然而不,他对自己的需要,仅仅是希望我把他那花岗岩脑袋的口子开得大一些而已!也就是说,我欺骗了他,他也同样欺骗了我,只是各取所需罢了。

  明月负疚的心情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平和之后的隐隐愤怒。

  “我也要谢谢你!”明月冷漠地说。

  “谢我?”

  “是的。你让我认识了什么样的男人根本就不能叫男人。没有情感,更不懂得呵护女人,这样的男人是不可能有博大的胸怀,也是不可能成大器的。你算幸运,毕竟由一个高中生跨入了研究生的队伍。”

  夏兄的面部肌肉痛苦地抽搐着。

  明月发完怨气,似觉轻松了许多,对夏兄,既无心理的负债,也谈不上有什么积怨。事实上,在她意识的深处,是觉得没有必要在任何一个方面与夏兄认真的。因此,她洒脱地顺手扯下一片冬青树的悠地品着绿茶的毛至者,开始是不把从山下吹来的这一股不适的凉风当一回事的,可是,这股风越来越强硬,猛烈,使学富五斗的人们顿感心虚气短,惊异地向山下一望,发现一个浑身长刺的毛头小伙,扛着一面烟熏火燎的残破的旗帜,向他们猛攻而来。直到这时,他们才慌了手脚,平常友善的、分歧的。

  刺刀见红的、纷纷聚成一团,操起刀矛,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发起了不屈不挠的反击。

  闻教授为此拼杀了一生,终于以公认的实力占领了那块阵地。

  井辟林开道,把那座山峰引向更高处。

  他所不服气的是,自己以青春和生命为代价挣来的地位,很快就要被后来者取代了。

  此时此刻,他才开始认真地反省自己。当初,他占领了前辈的山头之后,心高气盛,不解恨似地对僵化的学究们大大地刻薄了一番,之后才冷静下来,继续开创自己的事业。即便是已经比前辈们走得更远了,他还回过头来,以鄙夷的目光嘲笑着早已心气平和的前辈们。

  这是何等浅薄的游戏啊!

  不久的将来,自己也将成为那些被人嘲弄的老者了。

  闻教授的心里,怎么可能不由衷地涌起一阵悲凉呢?

  正由于此,当明月把那篇很不成熟的论文交黄教授发表之后,闻教授陡然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深刻的危机,也才做出了撕毁绿皮大书的不明智之举。

  实际上,不管从哪个方面讲,明月和姚江河们都没有取代他的实力,连黄教授也没有。明月和姚江河再奋斗十年、二十年,也不足以与现在的闻教授抗衡。可是,那种对生命的哀惋和恐惧,也提前来到了他身上。……闻教授是善于自省的。

  这同样在他年轻时候就表现出来了。

  闻教授进入而立之年,也就是在他体魄最为旺盛、创造力像太阳黑子一样急剧爆发的时期,他受到了一个女人异乎寻常的亲睐。

  这女人名叫高秀,身段子正如她的姓氏,比闻教授高出半个头,但并不属秀气的一类,而是有着丰腴饱满的身材。在她二十三岁认识单身一人的闻教授之前,她已经出嫁了,男人是一个家境富有的忠厚人。在闻教授没有出现在她眼里的时候,她觉得丈夫是很不错的,既不日嫖夜赌,也不唯我独尊,在家里,洗衣做饭诸事什么部要干的。这在当时的男人中实在难得。

  可是,偏偏有了闻教授!

  那时候,闻教授还不在通州大学,而是在两江回环的鱼米之乡叙州府。高秀的父亲,乃叙州府潜藏起来的名声赫赫的文化人。当时,大中国并不宁静,可文化人是需要心灵的交流的,长江黄河也无法隔绝。这一点,古今皆然。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老人缓缓地起了床,慵懒地在竹椅上坐上一会儿,亲自动手泡了两杯清茶——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而且,家里唯他一人有品茶嗜好和福份,其余的人一律喝白水——把最小的女儿高秀招呼到身边,严肃地说:“秀儿,你能帮父亲完成一件任务吗?”

  “当然能,爸爸。什么事你说吧。”

  “这事非同小可。”

  高秀不语,等待父亲把话说下去。

  “本来,我该亲自出马的,但年迈体衰,牙又掉去大半,一副破败景象,是不便于去做这桩事情的。”

  老人的表情既苍凉又庄严,高秀更不知何事让一向清净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父亲如此动心。

  “爸,你说吧……我一定完成任务。”

  “去把府学里的闻笔先生请来一叙!”老人浑浊的目光洋溢着春阳的暖意。

  “府学?”高秀对父亲这种旧式的称呼不大明白。

  “就是叙州大学。”

  高秀如释重负,笑嘻嘻地说:“我还以为啥不得了呢,原来是请一个人!”

  老人对女儿的不以为然深感不安,训斥道:“此人非彼人,是我们叙州府的文化旗帜。不久的将来,世人都会认识他的价值!”

  高秀不言语了。

  一路上,正处于新婚燕尔幸福笼罩中的高秀却在想:闻笔教授到底是什么模样呢?他身上到底有什么奇异的才华让父亲如此着述,如此赞赏呢?父亲今年七卞岁了,闻笔教授是七十还是八十?想到这里,她突然想起一个严重问题:要是闻笔教授根本走不动咋办?这难道就是父亲对我能否将他请来深表疑虑的缘由么?要是大夫在身边就好了,他身强力壮,可以轻松地把一个瘦弱的文化老人扶在背上背着就跑。可是,为一点公事,他昨天已经回去了,特地让我留下来,照顾父亲一些日子……高秀一路上就乱纷纷地想着这些事情,不知不觉就到了叙州大学。

  “喂,老师,认识闻笔教授吗?”高秀走近年迈的老者谦卑地问道。

  老者正在花园里缓慢地运动着手脚,像打太极拳,又不像。听到高秀的问话,老者收了姿式,目光如炬地盯住高秀:“你是问那个疯子?”

  这让高秀大吃一惊,她连连摇头道:“不,不,不是疯子!

  老者下颌上的胡须一阵乱抖,狠狠地盯了高秀一眼,又拉开了架式。

  高秀想哭,想叫,像真的遇到野狗、豺狼一样冲出了叙州大学的校门。

  她在街上疾走,浑身乱颤,对自己无比爱戴的老父亲充满了怨恨。什么人不可以请,偏要请一个疯子来叙?而且要亲自为他泡好茶!老昏了,真真老昏了!

  她要回去质问父亲!

  由于走得太快,高秀撞翻了别人的挑担,初出的青果撒了一地。要在平时,高秀一定连连赔礼,并一个一个地给别人捡起来为止。今天她顾不了那么多了,直直地向前冲去。她以为别人要骂她,那她一定还嘴,与人对骂!可是,挑担的主人却送过来一句关切的话语:“小女子,慢些,这一段路车多哩!”

  高秀冰凉的心里立时充满了暖意。

  她于是放慢了脚步,到一座老桥头,她完全心平气和了。

  她扶住桥栏看滚滚长江水。

  父亲的一生,潦倒是潦倒了些,可他从来也没有虚妄过,并有着惊人的眼力,叙州府的好多人才都是他发现的,且可以预测别人一生的走向和发展前景。他有一句名言:看马看蹄小,看人看年校在高秀猜想,闻笔教授肯定也是一个如父亲般的老者,不然,父亲不会给予他那种过分夸大的评价。他既然如此看重闻笔,证明他确实有着某些非凡之处。

  可是,那打拳的老者为什么对他如此深恶痛绝呢?

  但她有一个信条:宁愿相信父亲而不相信别人。

  她心事重重地返转身去。

  再次跨进叙州大学的门槛,高秀再不是初来时的跳荡不安的心情了,而是显得很凝重,像完成一件神圣的使命似的。

  她不敢向人打听,但又必须打听。

  她站在一处石梯前等了几分钟,终于过来几个说说笑笑的男女学生。

  “同学,你们认识……认识闻笔教授吗?”

  “闻教授?”男女学生齐声问,脸上满是惊喜欣羡的神色,“你认识他?”

  “我不认识,我父亲认识。”

  “来来来,我们给你指。”说毕,男女学生在前面引路,一直把高秀带到一棵八百年黄榆树下,才止了步,对她说:“你从这里上去,三楼的左手边就是他的住房。”

  “谢谢你们。”

  “谢什么呢!闻教授是我们最尊敬的学者,这学校里,你随便问谁都认识他的。”

  男女学生走了,高秀却呆在原地,心情很不平静。

  对同一个人,为什么有如此迥然不同的评价呢?一个说好到极点,一个说坏得透底,闻教授到底是何等人物?

  这倒大大增加了她的好奇心。

  高秀登到三楼,一看左手边的木门上,写着闻教授的名字。她的心狂跳起来,几次扣起食指都不敲门。

  终于敲了。

  一下,不应。

  二下,有了!脚步声从远远的地方逼近门边。

  开了门,里面站着的是一个中等身材的年轻人,工整地梳着分头,穿着一条灰色的背带裤,上身一件雪白的衬衫外面,套了一件羊毛开衫。

  “你父亲在家吗?”高秀问话的声音极小,抖抖索索的,像临近冬天的蚊虫叫。

  里面的人大惑不解:?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