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耽美小说 > 律政风流最新章节 > 第37章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律政风流 第37章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吃饭。大家都是单身汉,有饭局都相互邀请。

  简心还没能从下午“捣蛋”的影响中解脱出来,那个又羞又恨又好奇的样子总是让人忍俊不禁,雷鸣找简心的目的,是要破坏她和黎明的关系,解释一下当年送电影票的事,现在他目的达到了,心情好一了些,和黄相东聊西聊,把简心当空气一样。

  点菜的时候,雷鸣让简心先来,简心习惯了俭朴的生活,就只点一个苦瓜炒牛肉。雷鸣笑道:“你感觉肌肉还不多吗?还想吃牛肉,你这样点菜怎么能吃穷我?再来两个,找贵的点!”

  简心白了雷鸣一眼:“切!你一个村干能有几个钱,打肿脸充胖子!”

  雷鸣看着王洋,说:“我是没钱,但王洋有钱,今天他找到多年的冤家,他不请客怎么行?”

  王洋笑嘻嘻地说:“你们不点那我点了,上海鲜!龙虾一只,清蒸海鲈鱼一条!”

  雷鸣只好由他来,不过也没超过雷鸣的预算,毕竟今天主要是要感谢黄相。而黄相说不会点菜,谢绝雷鸣要他点菜的好意,雷鸣就自己点,又加点了一个甲鱼老火靓汤,一份羊肉扣、一份烤鹅、几份素菜,末了,又说:“有人喜欢吃牛肉,不如每人来一例牛排,你们要几分熟的?”

  结果大家都要七分熟的。

  沈田和黄新龙赶到后,雷鸣上满大杯啤酒,对他们说:“郑重介绍我的好兄弟、我的恩人黄相,要不是他出手相助,我早就是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来黄相,大恩不言谢,我们敬你一杯!”

  黄相哪里受得了,他本来就不善于言辞,只能喝酒。

  在座的其他人都不知道还有这一出,敬酒过后,雷鸣把在火车上的经过说给大家听。

  王洋的江湖义气最浓,听了雷鸣的介绍,就要单独和黄相喝一杯:“好兄弟,以后用着哥的地方,你尽管说话!”

  简心关心雷鸣女伴:“雷鸣,你那女朋友呢”雷鸣说:“唉,这也是你害的,本来人家想和我好,但到了我们江宁,就听说我是流氓,分手了,痛苦啊!不然我现在都成家了。房子都看好了,人家说变就变,我能有什么办法。”

  王洋在一边火上添油:“这都是我害的,当年要不是我让你去送电影票,我们哥俩也不至于这么惨啊!”

  简心没想过事情如此复杂,窘得无地自容,说:“雷雷鸣,我我现在能向你那个女朋友解释吗?”

  雷鸣摆摆手:“算了,不是我的终究不是我的,你也别自责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敬你一杯,祝你万事如意,年年美丽,早一点嫁出去”“为什么要我快点嫁人啊?”

  “因为你没人管,象疯子一样,嫁人了就有人管你了,我们就能安定一点”简心“哇”地哭了起来,伏在桌子上,肩膀一抽一抽的。

  大家面面相觑,都看雷鸣,雷鸣也没想到这个以疯号称的女人也有软弱的时候,只要拉着她说:“简心,我错了,你打我吧,我不再惹你生气了”简心哭得快停得也快,没几分钟就自己上洗手间去了。

  简心一离开,王洋就忍不住笑起来,雷鸣没有笑,黄相说:“她也不容易,父母基本都下岗了,分配问题还没解决,听说得去宾县乡下教书,明年要是工作还是这么难找,我不如去深圳找工作”雷鸣点点头:“深圳也不错的,到处是机会”雷鸣担心简心,就出来去洗手间找她,简心正在公共区的洗手池边洗脸,雷鸣对她说:“惹你生气了,对不起!”

  简心说:“是我对不起你们,都是我不好,我进去和大家陪罪”简心的性格是外向的,她很快就恢复过来,和大家开心说笑。

  吃完饭,王洋送雷鸣、王洋和简心到省体中心,王洋就住在中心内,而简心则住在城西区,王洋有急事要回去,雷鸣就用摩托车送她回家。

  虽然横坐在雷鸣的摩托车后面,但简心的一条大腿和一侧身体不得不贴紧雷鸣,沉默好久后,简心问雷鸣:“你是不是练过功夫,招招都那么狠的”雷鸣说:“我那叫招招狠啦?你不是放倒我,就想一招要了我的命根,你才是狠人!”

  简心被说到痛处,一把往雷鸣腰上抓去,雷鸣受不了她的干扰,车子摇晃起来赶紧靠路边停车:“姑奶奶,你不想要命我还想要呢,别玩我了好不好?”

  “谁玩谁哪?你和那个王洋到底有什么事见不得人的,我一出来你们就笑得那么开心?”

  “哪有哇,不就是感觉你这个母老虎哭了有点意外嘛”简心又揪雷鸣的腰肉,说:“你们肯定有什么欺骗我的,你欺骗我是真的了,你一个村干部,哪来那么多钱买摩托车,今晚上就花了两千多,哼,还说我母老虎,我废了你!”

  雷鸣赶紧求饶,说:“这都是王洋给我的,我道谦好不好”简心和雷鸣坐在车上胡闹一个多小时,雷鸣的腰肉都被揪了好多次,他哪里受得了,只好下车,离她远一点。

  简心说:“你不能这样,我还有话要问你。”

  雷鸣说:“找个地方坐吧,我受不了”简心带雷鸣到一个街心公园坐下,再次问了黎明的事、凌双后,雷鸣知道她心里烦,就说:“我知道你为分配的事情烦脑,你不用想那么多,你给市人事局打个报告,说你父母全部下岗,需要照顾,要求分配在市区,可能管用”简心有点不相信:“真的管用吗?”

  “我不知道,反正去年有人这样办过,还可以,她本来是池州生源,现在分配在市直机关”“那你为什么分配到村里去?”

  “我是专科生,不能和你们重点大学的比较”“那我怎么写报告?”

  雷鸣就一字一句地教她写,让她记下来,明天送市人事局去。

  简心又看到一点希望,脸上又有了光明。

  晚上十一点,简心必须回家了,雷鸣启动摩托车,简心横坐上去,一手摸着雷鸣的腰肉,问道:“都是我不好,还痛吗?”

  雷鸣说:“能不痛吗,你的手劲那么大”简心一手揽过雷鸣的腰,把脸贴在他后背上。

  两人一言不发,雷鸣不敢多想,直接把车开到简心家的厂区外,也不敢开车进去。

  简心没有下车,悠悠地对雷鸣说:“雷鸣,你不恨我吧?”

  雷鸣说:“你也是误会的,我没有恨你”简心跳下车,站在雷鸣旁边,欲言又止,最后只说一声“谢谢你,再见”就回家了。

  雷鸣摇摇头,开车回去休息。

  第123章汪洋大盗

  雷鸣从市中院出来时,已经是近中午一点了。虽然说雷鸣在出现伪证事件后,基本上不代理案件了。律师所的人意见很大,因为雷鸣不接案,就意味着律师少很多收入,特别是一些请他做单位法律顾问的企业已经停止支付服务费了。但一些朋友非要雷鸣办案的,他也不推辞,只不过他只整理材料、写法律文书,不亲自取证、不亲自出庭,反正不留任何证据让唐九安他们抓住。

  雷鸣统计了一下,工作至今,办案已经超过150件,这就够了。办案对案件当事人有效果,但雷鸣更注重的是办案的社会效果。

  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雷鸣随便在一个快餐店,买了一份砂锅排骨饭,狼吞虎咽起来。

  黄三不来雷鸣,就把他任命为法律助理。

  黄三坐上县委常委、开发区管委书记兼主任的位子,能量一下子膨胀起来,除开人事调动、重大项目等触动到李为民书记的以外,他都可以调动,甚至米建国也被架空。开发区是李为民办的,他米建国只能配合,阻碍开发区的事情,他可不敢动作。

  开发区初战告捷,黄三成了李为民的功臣,成了杨为民最为亲近的人。

  而黄三对雷鸣也不怎么样,这雷鸣感觉出来了,自己在黄三眼里,只不过是一种工具,现在的黄三,少了谁都能在武县横着走。黄三对雷鸣好,只不过是因为雷鸣性子好,做事认真,办法多,有专业水平,这些东西以其说是雷鸣的长处,还不如说正是黄三所需要的雷鸣的心态也不错,我混日子,跟谁混不是混?

  不过黄三也知道在仙湖,有几个人是不能得罪的,除了马家那几个人,还有雷鸣,雷鸣在仙湖的群众基础不容小视。

  黄三在开发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内部下文,任命雷鸣为办公室法律助理。这个法律助理没有占编制,因为指挥部本身就是一个临时机构,也没有级别,不过雷鸣的待遇稍稍比一般人高,能经常和黄三同进同出,最大的特点就是责任大,事情多,各种合同或者重要文件都要雷鸣审查,法律事务无一例外都由他承办。

  最要命的是指挥部与管委会没有分开,开发区运行的事情指挥部也得办!

  指挥部的法律事务不是一般的多,大到项目手续、征地拆迁、土地出让、权属纠纷、综合治理,小到边界纠纷、服务纠纷、文件解释,都让雷鸣忙得晕头转向。

  开发区成功启动后,仙湖村的人迅速富裕起来,最有钱的要数马全和马一英,确定以地换地、直接让仙湖村近2000亩土地为国有土地后,马全就以各种名义划走200多亩,村里的人也不敢有意见,有意见也不敢说,反正谁说谁遭殃。其实马全也是回收“三角洲”的功臣,绝大部分村民对马全划地是没有意见的。

  马一英也以各种名义划了一百多亩。他的路数也和马一英一样,说是在“三角洲”回收中已经付出代价,要求划地,经村队干代表签字,就行了。谁能有意见?

  两人私下都想划一些地给雷鸣,雷鸣拒绝了,他不想和马全走得太近,不收马全的,也就不好收马一英的了。

  当然也不是每个村民都能富裕,一般家庭也就能分一两块宅基地。

  迅速富裕的仙湖村村民成了大肥猪,人人都想割一刀。

  在马一英开的酒家里,雷鸣和马一英埋头进攻几大盘河生花鱼鱼生三文治。

  清水河河生花鱼是最好的生食淡水鱼之一,河生花鱼已经很难见到了,酒家好不容易收到一对,哪里舍得卖,雷鸣过来吃饭,当然要上最好的菜。

  马一英是一个比较肯开动脑筋的人,虽然以前没什么作为,还劣迹斑斑,但进到监狱中一年多,让他开窍了,对他来说,监狱是一所好大学。在雷鸣的帮助下,他成功避罪,出狱后更是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跟着雷鸣混久了,性情也相通了,雷鸣说话办事,他基本上能在第一时间领会。

  人和人之间是有缘份的,他们俩就算是有缘份的人。

  雷鸣几次想开口说话,但又忍住了。

  开发区的建设道路时,发现有几处地下室,其中一处地下室发现有部分假钞,但机器已经被转移,这个问题引起了公安部门的注意。

  雷鸣完全被排除在案件侦破的人员之外,这事本来就和他没半点关系。雷鸣是从不断有陌生人出现在工地和指挥部、还有公安人员经常来办事的非正常现象中发现问题的,雷鸣知道,在仙湖,最大的罪犯是谁。

  吃过饭,又无言地抽了半包烟,雷鸣站起来要离开,马一英说:“这就走?”

  雷鸣说:“我要到市里办事,你们划了那么多土地,要尽早转移,钱也别留在身上,这世道,太乱了”雷鸣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到一个星期,马全被刑拘,不过他所划的土地大部分已经转让给“别人”搜查中也只得到几万元钱。

  马全涉及的案件极多,但这家伙什么也不说,随便办案人员怎么说,他都是那个呆呆的样子,象哑巴一样。

  马全不请律师,雷鸣也没有毛遂自荐,案件侦查两年多以后才开庭,马全因为故意伤害罪被判决10年,他服刑几年后,在监狱中病死了。

  其实很多重大案件在侦破中都指向马全,不过他是零口供,不能认定,只能按“疑罪从无”处理,当然这是后话了。

  雷鸣被公安人员多次询问,说枪案中那个报料的人是不是马全,雷鸣实话说不能确定,而寄存在马齐家的10万元钱也没有被人领取,被公安人员提走了。多年以后,雷鸣碰到一个声学方面的专家,那专家说,人的音频是相对固定的,如果用异物影响声带则可以改变音频。

  雷鸣所知道的是,马全涉嫌多起强奸案、盗窃案、故意伤害案,甚至有三起杀人案。要是所有的犯罪事实都能认定的话,马全可能要被判决好几次死刑。

  马全被捕后,张彩凤又和丈夫和好了。很多问题无形中得到解决,但开发区又碰到了很多新问题。

  按照开发区与仙湖村的协议以及仙湖村委的决议,马全转让出去的地块使用权是有效的,但现在马全进去了,买受人无法办理用地手续,又找到开发区了。

  雷鸣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真要办下去,涉及的事情太多,这是雷鸣最不愿意看到的,况且领导的意思也不明确;要不办,当事人又天天来闹事,他只能拖,他的借口是当事人不到场,没办法确定土地出让是否真实,到了后来,他干脆叫当事人到县国土局去办。

  马全进了监狱,各种各样的人物终于熬出头了,马一英也招架不住,就连队江英砂场也被附近村民堵路了。

  马一英只能出手,第一炮就是把封路的几个村民打了,接着暗中指使村民把开发区办公楼工地占领了。

  第124章冷闹事

  占领开发区办公楼工地的村民们并不闹事,而是到里面干活去了。

  开发区办公楼名义上说是动工了,其实主体工程还在招标中,动工也只是做个样子,准备开标的时候,马家村的人出手了,几十个人为到工地上,为开发区挖沟建围墙。

  他们是这样对指挥部说的:“我们是失地农民,土地都被你们征了,政府既然有工程做,我们也要做工,不然就没有伙食费了。”

  指挥部的人怎么劝说也没用,这些人每天来两次,按时上下班,工没做多少,但就是天天来。

  这种冷闹事是最难处理的。

  黄三也头痛,马全被抓了,村民们多少有点怀疑是指挥部搞的鬼,村民们的作为是很过份,但也不能说他们违法。

  雷鸣也和黄三一起到现场做群众工作,但村民们都笑脸相迎,不打人也不骂人,不起哄也不闹事,还请干部们抽烟喝水,做群众工作就象拳头打在棉花上,根本用不上力气。

  工作人员问是谁牵头的,没一个人正面回答,都说是自己来的。雷鸣对他们也吹胡子瞪眼,但村民们一点也不恼。

  其实外人都不太清楚的是,马全在长期在村里欺男霸女,早就有人想要他的命,但没人能斗得过他,而且他办事很隐秘,受害人不敢言语,所以其兽行不为外人所知道。所以马全被抓后,很多人是很高兴的。

  派出所把村抓进来,但只能关一会,一放出去,他们又去工地了。

  大楼招标工作很受影响,部分投标单位加大20%的预算,说是应付不可预见发生的费用需要。有的正规一点的建设单位干脆不参加投标。

  与此同时,马一英通过挂靠市二建公司,来参加投标。所有这些事情,马一英有和雷鸣全盘商量,但他经常就个别问题进行单项咨询。

  雷鸣也管不了那么多,他明知道是马一英捣鬼,但还是不想出手,因为马一英有他的想法和理由,大不了负责任,也不需要负多大责任。

  关键是在开标的时候,中标的并不是市二建,也就是马一英所挂靠的单位没有中标,而是池州地区建安公司中标。

  标的不高,不到一千万元。但明眼人都知道,谁拿下这个工程,就意味着可以挤进开发区的建设施工单位,会有很多的项目可以参加。

  村民们把道路堵住,还把前期已经做得差不多的道路工程也占领了。李为民亲自带队,抓了一部分村民,但更多的村民又来了,老人小孩都上阵,根本没法控制。

  黄三坐在开发区刚刚买的三凌越野车上,一个劲地抽烟,雷鸣坐在他旁边,也一言不发。所有的调查结论都推测是马一英是主谋,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加油站值班,根本不去现场,也没打过电话找村民。

  黄三知道,如果不妥协,这事没法办下去。这事要妥协,雷鸣是最好的传声筒。

  而雷鸣则想:无论你们怎么做,这事我是不出头了。

  黄三悠悠地说:“池州建安是李书记的关系”雷鸣“哦”地一声,也没什么下文。

  江宁二安的领导也做了马一英的工作,但这家伙根本就是油盐不进,根本没听对方讲到三句话。马一英找的项目经理是他妻子的表哥,也是没办法做工作的主。领导找他说多了,他就说:“我没有中标,也没闹事,找我有什么用?”

  雷鸣则盘算着怎么处理好女人的事。

  欧小楠来信了,说她在南朝鲜很好,不用挂念她,因为她还要修医院管理的知识,可能要在国外两年才回来。雷鸣给她复信了,写了满10页。雷鸣发现他对欧小楠是极度依恋的。

  杜兰也回来了,从8月开始就回来正常上班了,雷鸣三天两头去和她约会,因为她父母都在纳怀实业上班,雷鸣还经常把车停在东湖御景,然后走路去她家,偷偷在她那过夜。

  雷鸣约传经的地方很多,但他最喜欢和杜兰在她家约会,反正感觉就是不一样,很刺激。

  雷鸣也经常自责,对待两个女人,他就有不同的心态,对杜兰这个未婚的,他就象偷情,偷偷摸摸地,而且还觉得在她家做爱才刺激,其实那房子是自己出钱买的,自己也应该算半个主人;而对欧小楠这个法律上的有夫之妇,雷鸣则明目张胆,基本上没有回避过,生活上也遵守规距,就好象自己的老婆一样,一点不在意别人说什么,他买下东湖御景,连家人也不告诉,也没有告诉杜兰,就是为欧小楠买的。

  心境决定一切,雷鸣心里认定杜兰只是情人,所以她上不了台面;他认定欧小楠是妻子,所以雷鸣把她放在妻子的位子上看待。

  雷鸣也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很无耻。

  黄三见雷鸣半天不作声,也不再说什么,叫司机开车回去。

  指挥部要求中标单位和村民们谈判,但施工方不愿意谈判,而是要求业主提供协议上规定的条件,三方都僵持在一起。

  黄国胜、黄三、苏桂林、马若汉和雷鸣集中开小会研究情况,雷鸣也是一言不发,坚决不再搅到这种事情中去。

  黄三也知道,雷鸣的名单被米建国从开发区管委拟调进的人员名单中删除后,雷鸣对他乃至整个开发区就心灰意冷了。但村民闹事的幕后是马一英,雷鸣是马一英的救命恩人,在这件事情上,雷鸣有可能参与,也可能没有参与,但总的说来,如果雷鸣出手,事情绝对能解决。

  而雷鸣可没有这么想,他只不过不想惹事。

  在又一次强制劝离村民无效后,黄三再一次叫雷鸣到办公室,这时已经是快下班了。

  黄三为雷鸣倒了一杯茶,雷鸣就知道没好事。

  黄三说:“开发区管委会还有几个编制,你调过来吧,你要是还有什么好人选,也可以调一两个过来”又说:“过来了,就能专心办事情了”雷鸣知道黄三误会了,有点气愤,说:“三哥,村民闹事的事,我真的没掺和,你不信拉倒”黄三说:“那是你乱想了,我没说你参与。”

  雷鸣说:“我还是回单位上班吧,在这害你们碍手碍脚的。其实我对来开发区是无所谓,要不是你在这当头,我根本不会打那个调动报告”黄三知道雷鸣清白了,就说:“还有谁需要安排,帮你调一个”雷鸣想到简心,但他很快否决了,他不想招惹更多的女人,而且调人进来,就欠黄三人情太多了。

  “我真的没什么人需要照顾了,不过,我认为把一些附属工程让给村民们做也无妨,村民这样玩下去,可能会出事”晚上魏真铭叫雷鸣打麻将,雷鸣灵感突现,叫魏真铭试联系池州建安转包仙湖开发区项目,没想对方和魏真铭是老乡老朋友,一口就答应了,连转让费也只收10%,比贯例的20%以上少了一半。而马一英听说是魏真铭来承包,也叫村民们撤出来了,只让村民们做一些附属工作,而魏真铭也很大方,所有附属工程都分包给村民们做。

  魏真铭给村民们做附属工程,但结算还得由他来做,因为他根本不想要现金,而是想要土地。他是矿王魏东方派来在省城打前站的,他的任务就是花钱,做项目,找长线的投资项目。

  转包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但建筑公司内部的转让则无可厚非,反正路子多的是。

  魏真铭资金和技术力量都雄厚,工程进度很快,但县主要领导却很不满意。

  第125章大项目

  随着项目引进工作的陆续展开,雷鸣也慢慢适应了开发区的办事风格。

  所谓开发区,肯定有一些试验的形式。凡是碰到解决不了问题的,就请示领导,要求特事特办,往往能把事情办下来。比如仙湖村养老院的房子被拆除,村里要求政府除了要正常补偿以外,还要求政府安置几位老人,经过县领导协调,这几位本来不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户住进了县福利院。

  一些边缘项目也通过各种形式进入了开发区,魏真铭一直念念不忘的生猪屠宰场在开发区管委支持下,正式开始建设,而且还享受最优惠的政策,市菜篮子工程指挥部还拨款100万元以支持项目。这个项目当初是想放到纳怀村西院的,但雷鸣不同意,也为魏真铭找了不少地方,都不能正式落户,只好一直租用一个旧厂区屠宰。

  李为民是不喜欢魏真铭的,原来开发区的办公楼建设投标老板是他朋友介绍来的,说好了中标会按“规距”办事,不料到他做不下去而魏真铭来摘桃子,所以李为民处处给魏真铭小鞋穿。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魏真铭通过他在省矿产厅煤矿开采管理处任处长的表哥李生达出面,请李为民到江滨酒店吃了一餐饭,洗了一次桑拿,再送一个沉甸甸的、包得四四方方的硕大的“土特产”问题就解决了,什么问题到李为民那都是一路绿灯。

  项目可以开绿灯,但征地拆迁不能明显开绿灯。第一期从仙湖村征用的土地不到2000亩很快就用完,其它项目的土地只能是需要哪一块就征用哪一块,补偿费用也随时间的推移和土块性质的不同而不断提高,出现了“老实人吃亏”的现象,各种矛盾不断显现,征地拆迁组忙得团团转,雷鸣挂了“法律助理”的空帽子,也好不到哪去。

  仙湖村还要求在征地补偿费用中增加一项费用,就是“后期发展费”这份报告送到了黄三的案头,黄三批示由雷鸣办理。

  雷鸣最担心黄三这样批示,因为雷鸣只是一个小科员,而黄三是副处级领导,按理说中间还应该的科级领导把关的,黄三这么一来,指挥部其他人对雷鸣都另眼相看,也不会在办这种事的时候去帮助雷鸣,让雷鸣很难做人。

  但黄三已经批示了,雷鸣又能怎么办?只能照办不误。

  国家文件规定,征地补偿费用中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总和,压根就没有“后期发展费”这一项,但村委说地还是有一些道理,这是一个在一家媒体当记者的仙湖村人出的主意。

  雷鸣征求了国土局的意见,国土局也说不出理由。雷鸣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拟了一份正式的答复函。

  答复函称农村已经划定了三产用地,这就是后期扶持的措施,此外开发区还优先让村里购置国有土地,这也是后期扶持措施之一。况且从国家政策上来说,根本就没有“后期发展费”的说法。

  事情很快就平息下去,但雷鸣也得罪了那个媒体记者。

  江英砂场也被归到开发区企业名下,各种税费少了不少。因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还是太少,指挥部乃至整个武县的干部都被要求要做招商工作,还制定了奖励办法,而指挥部人员和开发区管委人员都落实了具体的任务。

  科员级别的招商任务是50万元,雷鸣当然不把这当一回事,况且文件只说招商有奖励,没有说招商不了要惩罚的。

  但雷鸣还是四处撒网了,而且机会也来了,五哥在电话里说,广州有家混凝土搅拌公司想到江宁市发展,他介绍他们过来,要他们找雷鸣。

  江志流以前在一家建安公司当领导,90年下海经商,起初做建筑承包商,而且在香港做了不少工程,认识一些香港老板,1993年,他成立了广州江流混凝土搅拌公司,只用一年时间,就在广东开了10多家分公司,迅速成为全国行业老大。

  江志流的成功不依靠巨大的业绩,而是依靠政策。

  90年代初,国内混凝土搅拌输送技术很落后,没有厂家能生产混凝土搅拌输送车和泵车,所有这些车辆只能进口,而税率达100%。

  江志流找人做了申请书,把混凝土搅拌输送泵送技术往高新科技方面论证,反正国内做不了,你能说不是高新科技吗?几经周折,项目得以以高新科技立项,所有进口混凝土搅拌输送车和泵车全部免税!

  这样一来,江流公司的成本比其它公司少三分之一强,他能不发吗?

  肥得象一头猪的江志流从奔驰车上下来时,雷鸣迎上前去,自我介绍:“江总您好,我是雷鸣。”

  江志流看着嫩得象一个学生的雷鸣,有点不太相信,说:“五哥没有搞错吧?你就是雷鸣?”

  雷鸣笑道:“没搞错,我就是五哥说的雷鸣,如假包换!欢迎到江宁市考察!”

  江志流突然一拍脑袋,说:“你说我都老糊涂了,前年我们还在一起吃过饭,我真是健忘!

  雷鸣摸不透江志流的性格,只能征求他的意见:“我现在在江宁市郊区的武县仙湖开发区工作,江总,您看是先了解情况,还是先找地方休息?”

  江志流这人很实在,要马上了解情况,雷鸣说:“我们开发区离市区中心有20公里,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况且我和朋友还经营一个江英砂场,年产量在一百万立方左右的江砂。”

  江志流说:“我们先到砂场去看一看”看过砂场,又到开发区和市区转了一圈,晚上,雷鸣请黄三、魏真铭、马一英作陪,在东湖大酒店宴请江志流一行三人。

  饭桌上,江志流说提混凝土搅拌站的事可以考虑,但会后再具体谈,然后说:“作为全国行业龙头企业,我肯定会在江宁市落户,我列的条件也是我在其它地方要求的条件,我平时很忙,只能给你们开发区10天时间,能答应这些条件,我就投资,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停了一会,又说:“你们要是不能满足我公司的要求,我会选择江宁市其它地方,现在江宁市就是一个大工地,我也想尽早投产”话是这么说,开发区还是认真地和江志流谈判几次,最后,开发区几乎是全盘接受了江志流的条件,使混凝土搅拌站落户仙湖开发区,而江英砂场则和混凝土搅拌站结成生意伙伴,搅拌站所需要的砂石和水泥全部由江英砂场提供或者运送。

  第126章郁闷

  欧小楠再也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