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穿越以和为贵-吱吱 第 5 部分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快捷c作:按键盘上方向键←或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enter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可回到本页顶部!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收藏到我的浏览器”功能和”加入书签”功能!那个叫桂官的男孩子和顾夕颜差不多高矮,剑眉星目,散发着英姿爽飒的磊落大气,气质非常地出众,如果不是在这个地方遇到,顾夕颜决不敢相信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童仆。他神色淡漠地朝顾夕颜拱手作了一个揖,淡然地说:“请二姑娘跟我来。”
两人跟着桂官进了门,里面是个不大的庭院,一左右各种着一颗高大的樟树,中间是条青石板道,道的尽头是幢七间的房子,山歇顶式的砖式建筑,显得非常的高大,门楣上什么都没有。
桂官上前叩了门,应门是也是个男童,比桂官小一、二岁,眉目如画,精致秀丽,桂官喊他“百年”。
百年见到顾夕颜,好象非常高兴的样子,有点腼腆地说:“二姑娘等等,我这就去禀告老爷。”
门重新又关了上,过了好一会,百年面色煞白地开门,说:“老爷让二姑娘进去!”
墨菊给顾夕颜整了整发饰,顾夕颜进了门。
顾夕颜一进门,就大吃了一惊,那是她见到过最大的私人书房。
七间屋子全打通了,目光所触均是书,高至屋檩的书架上,矮榻上,大画案上……整齐的,凌散的,混乱的……到处都是书,象个小形的图书馆。
一个年约三旬的男子正坐在靠窗的一个大榻上打量顾夕颜,他面目儒雅,五官清丽,穿着一件衣袖宽大月白色长袍,神色间随意而淡然,大榻的榻脚上却伏着一个百年差不多大小的男童,那男童见顾夕颜进来,吃惊地抬着望她。男童发如黑漆,眉如远黛,非常漂亮,不知道为什么,脸色苍白,斗大的汗珠随着鬓角直往下流。
在顾夕颜惊鄂的目光中,百年立刻上前将那男童搀了起来,低低唤了一声“欢陵”。
欢陵低低应了一句,步履蹒跚地和百年走了出去。
顾夕颜觉得这场面有点诡异,但又说不出什么地方不对,不由多看了两个男孩子几眼。
榻上的男子却哧笑一声,引开了顾夕颜的注意力:“还是老样子,看上去一副乖巧温顺的样子,两只眼睛却滑溜溜地乱转,象个好奇的小老鼠!”
顾夕颜听不出那男子的话是喜还是憎,也听不出这话是什么意思,只好讪讪然地笑了笑,上前给男子曲膝福了福,喊了一声“父亲”。
顾老爷漆黑光鉴的剑眉一挑,薄唇轻抿,随意挥了挥宽大的衣袖,示意她坐到自己对面。
顾夕颜轻轻坐了上去。
顾老爷嘴角挂笑,目光森然地望着顾夕颜良久不语,让她如坐针毡般的不安。突然,顾老爷快如闪电似地伸手捏住了顾夕颜的下颌,把她的脸猛地扯到窗前,仿佛要借着穿外的阳光才能看清楚顾夕颜的样子似的,目光如锋刃般地端祥起她来。
顾夕颜被他目光看得心中生寒,正准备说几句俏皮话缓解一下这种气氛,顾老爷却又突然猛地甩开了手,顾夕颜始料不及,差点摔下榻去。
就在这一瞬间,她注意到顾老爷把捏了自己下颌的那只手在衣襟上擦了擦。
第十六章 旧友闲话
更新时间2008…10…22 18:54:27 字数:3622
顾老爷把捏了顾夕颜的那只手在衣襟上擦了擦。从顾夕颜学过的一点点浅浅的心理学来说,这种动作是一种讨厌甚至是憎恶的表现。
顾夕颜不知道顾老爷为什么要这样做,虽然他面带笑容,目光却非常的y森,她本能地感觉到这个相貌英俊,外表儒雅的男子隐隐透露出的一种让人不舒服的感觉。顾夕颜表现的更加卑谦,低眉垂目地垂手而坐。
顾老爷好象被顾夕颜的这种态度迷惑了似的,盯着看了好一会,目中的y森才渐渐散去,冷冷地说:“你准备准备,从明天开始,就到崔宝仪的私学去上学。你姐姐说了,明年一开春,内宫会举行选妃,她会帮你争取争取,就看你有没有这运气了!”
顾夕颜心里骇然,却不敢有任何表现,恭敬地答了一声“是”。
顾老爷象赶蚊蝇似地朝她挥了挥手。
顾夕颜更是心悸。
两个父亲的影象重叠在了一起,顾夕颜觉得自己又好象回到了过去……
她逃也似地离开了溶月斋。
等在门外的墨菊见顾夕颜脸色苍白,神色戚苦,心中暗暗吃惊,不知道老爷都和二姑娘说了些什么,却不敢开口询问。
回来的路上,雨又开始下起来,淅淅沥沥,有越下越大的架势。
墨菊想催一声“姑娘快走”,可看到顾夕颜失魂落魄的样子,把到口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两个人一路沉默地回到了勿园,刚进门,天上一个响雷,雨如倾盘之势哗啦哗啦落了下来。顾夕颜好象被吓了一跳,这才发现下了雨似的怔在了那里,愣把身上淋了个湿透了。墨菊拉着顾夕颜:“姑娘先进屋避避雨吧!”
顾夕颜回过神来定定地看了墨菊两眼,“嗯”了一声,面无表情地朝堂屋走去。
撩帘而入,堂屋正中正坐着两个人,一个是端娘,另一个是位和端娘年纪差不多的妇人,身材中等,面目娟秀,笑容明媚,正和端娘说什么,说到高兴处,哈哈大笑,很爽朗的样子。
端娘看见顾夕颜回来,吓了一跳,诧奇地问:“这是怎么了”
墨菊见有外人面,掩饰地笑道:“遇到了雨,没有带伞。”
端娘赶忙叫了横月伺侯顾夕颜换衣服,反而把那妇人晾在了那里,到是顾夕颜先打了一个招呼:“家里来了客人啊!”
端娘这才把那妇人介绍给顾夕颜:“这位是原来和我一起伺侯过太夫人的赵素心,听说我们回来了,特意来看看。”
那妇人笑盈盈地上前给顾夕颜曲膝福了福,顾夕颜客气地喊了一声“赵嬷嬷”。
赵嬷嬷连声说不敢,顾夕颜还没从刚才和顾老爷谈话中的震惊中完全恢复过来,没有过多的心思应付端娘的这位朋友,加之刚刚淋了雨,先还有点淋漓尽致的痛快感,进了屋,衣服湿漉漉地贴在身上,非常不舒服,略略和赵嬷嬷寒暄了两句就进了屋。
端娘赶过来伏伺顾夕颜盥洗,顾夕颜却让她快去陪客,那位赵嬷嬷倒识趣地要告辞。
顾夕颜道:“嬷嬷千万不要和我客气,等会留下吃午饭,端娘这几年在舒州也训了几个贴心人的出来,有这几个丫头帮忙,哪里还用的着端娘亲自动手。您直管放下心来,陪着端娘说说话儿,如今府里的老姊妹越来越少了……”她非常诚恳地留客,就象以前上班的时候有同事的亲属来探班一样。谁活在世上不是一张脸,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赵嬷嬷叹道:“二姑娘不仅长的象连夫人,这行事为人也一样,不亏是大家出身啊!”
顾夕颜再三表示不用端娘亲自伏伺,笑着请她们自便,端娘这才满脸自豪地和赵嬷嬷出去了。
两人往外走,顾夕颜还依稀听到赵嬷嬷跟端娘说:“……端姐姐以后有福了……是贴心、懂事的……”
顾夕颜自顾一笑进了旁边的耳房去擦洗换衣。出来的时候听见赵嬷嬷正和端娘在堂屋里说话,她爽快而略带愉悦的说:“你好多年没有看见春和了吧,她如果都是两个孩子的妈了!”
“真的吗”端娘非常意外,“我走的时候还没有出嫁,想不到一转眼春和都当母亲了!”
赵嬷嬷喜滋滋地说:“大姑娘进宫之前给春和挑的婆家,真是没话说,我这一辈子做牛做马都感谢不尽。你是不知道啊,大姑娘给我找的这个姑爷又有本事,人品又好,对我也孝顺,春和算是彻底地翻身了。”
“这可是比什么都好啊!”端娘感叹,“春和嫁给了一户好人家,再给春平娶个美娇娘,你可就什么都不愁了。”
赵嬷嬷也感叹道:“是啊。当年我们四个大丫头,你留在了府里给二姑娘当了r娘,妥娘嫁到了富春县当了掌柜夫人,锦心运气最不好,被老爷……”
两人又是一阵沉默,端娘道:“那你,你去没去看看锦心……”
“去了,”赵嬷嬷欢快的声音也低沉下来,“怎么没去。可李家的人不让见,我送进去的东西也全给甩了出来……”
两人又低低地唏嘘感叹起来。
她们说的都是些陈年旧事,如果是在平常,顾夕颜一定会听听壁根,能收集多少情报就收集多少情报,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也可以快一点了解这个社会。可今天她有点神情惚恍。
怎么扯上了选妃的事
她心烦意乱的,想找个商量的人,又不知道找谁好。
几个小丫头是肯定不行的,年纪比她还轻,什么阅历都没有,不乱出主意就不错了,端娘是个好人选,可她这几年都在舒州,和盛京多多少少都有点脱节了……她在屋里如蝼蚊般踱来踱去。
墨菊小心翼翼地伺侯在一旁,屏息静气。
还有谁呢
顾夕颜停下脚步,呆呆地望着窗外被雨水淋得翠绿如玉的枝久的士族顾家的后人,本人又是夏朝第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刘三多有的是钱,愁的就是怎样挤进贵族的圈子,这事一拍即合,他三十万两白银嫁女儿,一时间轰动夏国。可事情总是两面的,顾宝璋虽然娶了这样一个财多星,坊间却都传这顾家是为了刘家的钱财才结的这门姻缘,特别是在士林中,普遍都认为顾宝璋自甘坠落,有辱门庭……
刘彩霞在嫁进顾家之前,也只是一个在家里倍受宠爱的十八岁少女。突然给两个女孩做继母,实在有点难为她。大女儿顾朝容还好说,母亲白氏虽然也是士族出身,但白家早已落魄,有时还有顾家救济一二;二女儿顾夕颜却恰恰相反,母亲连氏出身夏国最显赫的名门之,嫁给顾宝璋的之前被称为岭南第一美女,在江南学院求学的时候被称为三杰之一,颇有文名,当年顾连联姻,不知道被多少学子士林称赞……出身门第的不同,加之两姐妹的性格、年纪不同,顾朝容和刘彩霞到是相安无事,而顾夕颜就完全不一样,她伶牙俐齿,娇纵蛮横,曾当着家里人的面问刘彩霞:“你说要是你没有三十万两白银的陪嫁,我爹爹会不会就娶了湖州吴家的姑娘呢”令刚刚出任顾夫人的刘彩霞尴尬不已,可偏偏家里上上下下的人都宠着她,令顾夫人有苦说不出。
后来不知怎地,顾夕颜被送回了舒州的老家。顾夫人当时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但这几年,她心底却没有完全忘记这个继女,寻思着最好是早早地说门亲事把她直接从舒州嫁出去。可就在两个月前,大姑娘突然让人传话,说是要把二姑娘接回府来好好教养几年……她如临大敌,没想到顾夕颜回府后却和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顾夫人心里只有喜欢,以前被顾夕颜整怕了,现在没有多的要求,只希望能和和美美的,平安无事地过到顾夕颜出嫁。
顾夫人和顾夕颜吃了饭亲自带她去崔大姑住的地方拜访崔大姑。
崔大姑住的地方在守园的东边,本就是内宅的一角,它的南边隔着一个林子就是勿园,西边隔着一个远香湖就是现在秦大姑的住的柳亭,有一个角门通着勿园前的通道,平时锁着门,到顾夫人手里拿了钥匙就可以直接开门进去,但顾夫人为了表示为崔大姑的尊敬,特意坐轿出了内院绕到东边登门拜访。
东边的那扇门,原是顾府内宅的一个东边角门,后来崔大姐租了这房子,顾夫人就把这角门给崔大姑做了大门,崔大姑两年前把这里修缮了一番,做成了一个两扇的广亮门。顾夫人和顾夕颜进去的时候,门外有一辆青帷马车刚刚启程,古朴的车撵,雄伟健壮的马匹,神态沉稳内敛的马车夫,一一说明着车主人的身份地位和行事风格。
顾夫人打量了那马车好几眼,“咦”了一声,说:“这不是少莹的马车吗”
少莹方少莹吗
顾夕颜没想到第一天拜访崔大姑竟然就遇到了方少莹。
不知道叶紫苏如何了
顾夕颜思忖着。
她当时还不知道顾夫人和方家之间的关系,听顾夫人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亲昵,一副与方少莹很熟捻的样子,不禁问道:“母亲和方少莹常来往吗”
顾夫人顿了顿,含糊地说:“我们是姨表亲嘛!”
顾夕颜看顾夫人说话的底气不是那么足,笑了笑,聪明地没有再追问下去。
崔大姑在一间布置素雅的小厅里接待的她们,柳儿立刻象几盒子礼品递了过去。崔大姑之前肯定已经知道她的来意了,和顾夫人寒暄了几句后就开始打量顾夕颜。
顾夕颜也真趁着这个机会打量崔大姑。
她看上去很年纪,大约二十七、八岁的样子,身材修长,稼纤有度,皮肤白皙,鹅蛋脸,高鼻梁,大眼睛,嘴唇象花瓣一样丰盈,象一朵正在盛开的牡丹花,雍容、艳丽,不象一个教书的先生,反而哪家的贵夫人。
顾夕颜想起赵嬷嬷对她的评价,不禁鄢然一笑。
看来,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啊!
大家象征式地喝了几口茶,顾夫人就直奔主题,说明了来意,崔大姑也没有多费话,说:“我已接到皇贵妃娘娘的手信,前两天顾学士也曾亲自登门拜访。家父在世时曾在松壑书院坐馆,多亏了顾老太爷的照顾,拜师之事就不要再提,就当是个侄女,常常到我这里来走动走动……”
顾夫人显然是不知道顾朝容和顾宝璋都曾和崔宝仪说过这件事,诧异的目光一闪而过,她和崔宝仪寒暄了几句,定下了秋夕节后开课,每三天来一次的约定。
从崔宝仪那里出来,顾夫人的精神明显的有点恍惚。
顾夕颜也想着自己的心事。顾夫人既然和那方少卿沾亲带故的,不知道能不能通过她知道一点叶紫苏的消息!
不管是从女人的角度,还是从八卦的角度,她对这个有勇气抛夫弃女和情人私奔了的女人还是很关心的。
第十九章 历史风云
更新时间2008…10…25 13:20:14 字数:3378
两人回到内院,离吃午饭的时间还早,顾夕颜又陪着顾夫人说了一会闲话才回到自己的屋里,她找了端娘,问清楚了顾夫人和方家的关系,想打听叶紫苏的消息的心更强烈了。不过,她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昨天夜里,她把从月溶斋借来的书囫囵吞枣翻阅一翻,发现了一些很趣的事。
顾夕颜昨天最先翻的是那本《声韵启蒙》,内容和她以前读过的差不多,因为以前没有背过,所以现在恶补时间上了来不及了,她翻了一遍后就放下了。
然后她翻的是《四书》。“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四本书。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指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而《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都是孔子的作品。在这个时空中,四本书名字不变,内容不变,思想体系不变,而它的作者竟然变成了李朝阳,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都变成了李朝阳杜撰的故事人物……
这也是为什么顾夕颜一大清早起来就有了两个黑眼圈的原因之一。
她一回到屋里,就关起门来迫不及地翻起那本《歌赋》。什么李白的《静夜诗》啊,孟浩然的《春晓》啊,李商隐的《无题》啊,还有李清照的《声声慢》等等,唐诗宋词的名家一网打尽,作者亦叫李朝阳!
失笑中,她开始翻阅那本《十六朝简史》。
人类的起源当然是差不多的,生吞活剥,然后有了火,开始种地狩猎,有了贫富悬殊……历史的浪花在五百年前开始有了别样的风情。
夏历1544年冬,夏国万基皇朝的第十一任皇帝李嗣病逝。宰相刘意和、平章政事杨冀、太子太傅顾之瑾,禁卫军统领李朝阳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和年轻的皇太后顺宁鲁氏一起共同扶佐三岁的皇太子李厉治理这个共有十九个郡的帝国。和所有的历史一样,刚开始,他们君臣一心,抵御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渐渐地,他们占住了脚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开始在利益的分配、政治的见解上产生了大大小小的分歧。宰相刘意和和平章政事杨冀是当时士族的代表,而太子太傅顾之瑾则是当时文坛的领袖,只有名不见经传的李朝阳,年纪轻轻,出生寒微,靠娶了顺宇皇太后的嫡亲妹妹而得到了皇太后和她娘家的支持,开始独揽朝纳,铲除异己……不到两三年的功夫,刘意和、杨冀、顾之瑾纷纷倒下。
但是,有权力的地方就会有争斗,万基皇朝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李朝阳和顺宁皇太后之间开始了最后的庙堂之争!
事情有了开始就会有结果。夏历1551年,李厉禅位于李朝阳,和顺宁皇太后迁居人烟罕至的陇安郡。陇安郡改名凤台,原属陇安郡的融州、古州、白州、岩州、党州、当州属凤台辖治,税赋、军政自治……
夏历1552年春天,李朝阳在原帝都剑南郡益州称帝,年号太初,开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戊子变法”。撤中书省,设内阁,撤郡守,设布政司、按察司、兵马司……将矿业、煤业、铜业、铁业、盐业等以拍卖的方式进行特许经营……
夏历1552年秋天,太初皇朝的泓文馆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