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清穿日常最新章节 > 分节阅读_499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清穿日常 分节阅读_499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了,那黄花菜都凉了。

  他想得挺好的,十五比十懂事,两兄弟感情还好。所以他把爵位给十,让他给十五撑腰,就能把差事交给十五了。两兄弟这么实实虚虚,一搭一唱才好。

  但他样样都想周到了,唯独忘了密太妃。

  不过这对他来说也不是难事,密太妃留在宫里奉养也很好。正好等成太妃被老七接出去后,宫里还能有个人陪太后。

  他一定会好好照顾密太妃的,比如这次去园里避暑,他就定了太后那边加上密太妃。

  李薇只好照他说的见了原十福晋郭络罗氏,现在的安郡王福晋。

  十福晋是跟弘晖一年成亲,现在刚刚有好消息就遇上十升官,虽说从此跟先帝一脉就远了,但都是姓爱新觉罗的,远也远不到哪里去。何况现成的好处摆着,十爷心里还是高兴的。不然真让他慢慢熬,那前头排的兄弟多了,再等十年都未必能当个郡王。

  总的来说,四爷还是个急性,但他现在会拐弯了。

  李薇没敢直说密太妃不给你们养了,就说密太妃挺好的,太后十分照顾她,今年四月皇上奉太后去畅春园避暑,密太妃同去。

  十福晋让贵妃拿各种好话一砸,回去才发现正事一件没问,见着十险些哭出来。

  倒是十比她灵醒,听她学完就心里一沉。

  其实早在年前,皇上找他们兄弟过去说了出继的事后,十五就跟他说他出继后虽然是郡王,但皇上大概不会让他奉养密太妃了。把十原本激动得快要沸腾的脑袋给降了温,跟着他也转过这个弯来了。

  是啊,出继后他就是岳乐这一支的孙了,奉养额娘自然是不可能了。

  十五劝他说这个郡王本来就是白得的,万岁这是想用他们兄弟才绞尽脑汁给了他们这个爵位,不然凭他们再过十年也没可能。

  十五说你是郡王了,就能照顾额娘照顾他,谁也不会真以为你当了郡王就真跟额娘和他没关系了。

  十五说等他日后挣个郡王,就能把额娘接出来了。

  十在这之前还是抱了一点奢望,想着万一十五哥说错了,皇上肯让他接密太妃出宫呢不过今天福晋回来后,他才清醒过来。不可能就是不可能。

  十五哥也不必说等他日后也挣个郡王。

  皇上既然封了他,这辈都不会再让十五哥也成郡王了。不然他们这一对同母兄弟都是郡王,皇上该坐不安稳了。

  养心殿里,四爷正在跟十三说闲话。现在朝政一日日上了正轨,军机处建立后,朝大事也都尽归其手,他终于能喘口气了。

  也能跟自己的十三爷交流下感情,不然兄弟两个一见面就是折政事,不是这里遭灾就是那里出事,太不浪漫了。

  这是李薇在东五间听说四爷跟十三爷谈得起兴后的感想。

  她在后面都能听到四爷在前头的大笑声呢。想想看都传到后面来了,那该是多高兴啊。

  苏培盛到后面来说万岁爷说让贵妃等一会儿。

  李薇明白这是他跟十三爷正聊到兴头上,一时过不来,她也不想打扰他们兄弟,就道“请公公转告万岁爷,我在这里挺自在的,让他不必在意我这边。”

  苏培盛应下转头回去传话,没过一会儿又来说“万岁说想留怡亲王用些点心,让您看着安排。”

  李薇就问他们上一次用膳是什么时候都用了什么听说就是午膳,用的是春饼。她就想着那这会儿是不是该渴了吃点汤汤水水的,大概四爷没打算留十三爷连晚膳都用了,所以才说是点心。

  于是送上去的就是米酒汤团,米酒荷包蛋,配肉松面包卷,夹馅面包。

  点心这东西嘛,还是吃个新鲜。等新鲜的吃腻了再把以前喜欢的翻出来吃。

  四爷现在就对面包片夹火腿生菜很感兴趣,不过这个吃着到底是不够雅观,一不小心菜就从下面漏出来了,再滴点酱什么的沾到袖上、衣襟上。

  刘太监就适时推出了夹馅式的,一个大面包像烧饼那样劈开,下面留下底,做成个袋样,再把生菜、卤肉片等放进去就行了。

  不过四爷吃这还吃出个大道理来,他有天很认真的对她说,吃面包片夹菜就像在教导人什么东西都不能握太紧,握太紧的话下面就该漏了。

  李薇当时正用两只手捧着个三明治,听得一愣一愣的。

  心道这就是她跟他的差距。幸好他是四爷,要换成大家都是普通人,她男友要这么跟她说话,她肯定让他洗洗睡吧。

  养心殿前头,所谓的点心一从提盒里拿出来,十三爷就看怔了,跟着就笑道“万岁这里的点心,臣弟真是前所未见。”

  四爷看他不敢下手的样,就亲自拿了一个递给他,笑道“让人切成小块拿银签叉着吃也行,只是不如这个爽快。”

  十三不但不敢拿,也不敢在御前失仪,捧着这个张开大嘴啃。

  四爷就笑,做出傍样来吃给十三看。

  吃完这一个十三爷寿都短了一年,洗过后手连声说够了,捧着米酒汤团吃起来,要说还是这个顺口些。

  用过点心,十三爷提起还关在内务府刑堂里的曹得意。到底是皇后身边的太监总管,又指认永寿宫贵妃心怀不轨,从年前到现在天天上刑,还是死咬不放。

  说实话,十三爷已经有些不太确定了。

  他今天来就是想看万岁是不是改主意了毕竟,这人到现在还咬着不撒口,说不定贵妃真的有鬼呢

  说皇后害贵妃确实有理由,那贵妃就没理由害皇后了

  她有宠,身后还有四个儿,真的没一点野心

  十三不信。

  他遮遮掩掩的话,四爷一下就听出来了,笑道“十三,朕若连枕边人是忠是奸都辩不出来,还怎么坐得稳这江山”

  十三一听就要起身请罪,四爷摆摆手让他坐着,道“那曹得意不过是嘴硬罢了,也不必再问了。他想等着人救他,想再翻起浪来朕偏不由他”

  十三没想到万岁真就这么信贵妃。

  “砍了吧。连他收的那个养,都砍了,免得隔个几年又掀起来。再来惹人心烦。”四爷皱眉淡淡道。

  十三按下心翻腾的思绪和惊异,恭敬道“臣弟遵命。”

  长春宫里,庄嬷嬷坐到宋氏的屋里,对她道“娘娘平日在宫里也无聊,何不请人来说说话呢”

  宋氏不解,庄嬷嬷点了一句“咸福宫住的那些庶妃们平日里也算乖觉,正合跟娘娘做伴。”

  宋氏这才明白皇后让她去结交庶妃。

  庄嬷嬷就等在这里,她稍加思量就点了点头“臣妾知道了。”

  第377章 教如苗

  咸福宫,同道堂。

  年氏的宫女挑香扳着手指在那里数“前个儿是东边屋里那三个,今天是西边屋里的。”一面说一面小心的看年氏,问她“姑娘,你说恪嫔娘娘几时才能请咱们去呢”

  因为年氏对她一直不亲近,挑香在年氏面前也从来不敢放肆,都一年多了连说话都要字斟句酌。

  年氏像是没听见一样,自顾自的读着手里的书。挑香也不敢再开口,低头坐在门槛上绣手帕。

  要是主仆两个感情好了,还能坐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像她们这样的,她都不敢往年氏身边凑,可也不敢躲出去不侍候主,只好就这么随便找点什么事做着,留在主能看到的地方。

  这日过得是真没劲啊。

  挑香心里憋屈的想,一没留神手下就错针了,跟着年氏那边就扫过来一眼,让挑香一时间脸都臊红了。

  年姑娘人小小的,主的派头可真足。她是一点步都不敢错的,好像她什么都知道。

  此时西边屋里那几个穿戴一新,面带喜色的结伴出去了。

  年氏和挑香都能看到。挑香是羡慕,年氏却是在心里想着谁知道她们这一去是好是坏呢顾氏不就是跟着汪贵人出去一次,现在生死不知。

  恪嫔那边自从她们进来什么动静都没有,突然皇后病了,她就隔三岔五的叫咸福宫的人过去陪她。是看皇后这样,恪嫔心里活动了还是皇后借着恪嫔的手呢

  年氏乱七八糟想了一脑袋,天天在屋里坐着,连出去走走都不容易。她不想,还能干嘛呢

  贵妃这会儿已经去圆明园伴驾了吧

  进宫前贵妃就是个站在云端的人物,年氏只听过她的故事,没想过会离她这么近。

  等进了宫以后再想起贵妃,年氏心里的滋味就复杂起来。

  几分羡,几分慕,更有几分说不出来的厌恶与嫉妒。

  既盼着自己能有她的运气,又觉得她能霸着万岁这多年,必定是个心底奸恶,城府极深的人。

  三月初,宫里就说万岁要带着贵妃去圆明园。她们底下的人还议论,说不定就是皇后病重,万岁心疼皇后要带她去园里住呢。结果等这消息落了地,她们才知道东西宫里数得着的主去了一大半,唯独没有皇后。

  早就听说万岁一步也离不得贵妃,去哪儿都带着。去避暑山庄带着,去园里也带着。

  皇后好的时候不带她也不奇怪,那是皇后识大体,万岁也只有把宫里交给皇后才能放心。可等到皇后病了,万岁还是不带她,说要去园里住就去了,一点也不顾忌。这时再说万岁看重皇后哪里还有人信呢

  年氏想起在家时嬷嬷提起贵妃,那也是止不住的艳羡,常说女人做到贵妃这样真是该知足了。但也说贵妃再好,人人都说她像孝献皇后,但还是差董鄂氏一筹的。毕竟当今可比顺治爷把得住。

  没吵吵着要废了皇后立贵妃啊。

  可让年氏来说,她倒不羡慕孝献皇后,若是她有贵妃的造化,那就只安安分分做个贵妃。皇后要祭天告地,她自认没这份福气。

  贵妃,贵妃

  这宫里见过贵妃的人不多,没听过她的却一个都没有。就算她不在这里,人们嘴里也都是她的事。年氏有时都觉得这样念久了,贵妃说不定都能听到她们背地里说的话了。

  就连她也免不了日日把贵妃挂在心上。

  贵妃都成了这宫里人的心魔了。

  圆明园里春光正好。

  四时花开,各有盛景。但春景是一年之始,不管何时都被赋于了不同的意义。

  四爷就认为春天很重要,所以他又带着宫里的阿哥们种地了。

  宫里开出来田亩可真不少,皇上到哪里就把田开到哪里。先帝有丰泽园,四爷有织耕园、菜圃园。等他现在当了皇帝,更是把这些园的田地扩大了数倍有余。

  只是苦了被他拉过来的阿哥们。

  宫里的阿哥现在是越来越多了,不是四爷生多了,四爷出孝后还一个好消息没有呢。而是先帝给他留下的兄弟们多,兄弟们生的他看着顺眼的都给拉到宫里来了。男的女的都要。女的封公主,男的他先养着,这也是施恩嘛。

  只是他的兄弟们心里会不会骂他就不知道了。

  宫里的孩都早熟,这话放在哪里都是对的。李薇就从来没见过进宫的这些皇侄儿们闹出什么事,个个都规矩得不得了。好像从生下来就是懂事的好孩,没一个有熊孩阶段。

  反倒显得四爷亲生的这群里,除了大的几个懂事外,弘时和弘昤都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