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清穿日常最新章节 > 分节阅读_82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清穿日常 分节阅读_82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啧啧”

  李薇就给他捣乱,两人握着一支笔,不朝一处使劲这幅字就毁完了。她得意转身就跑,被他抓回来照屁股打了几下。

  “小捣蛋鬼字不写了”他拉着她笑,一边故意从袖底伸手进去咯吱她。

  咯吱得她笑得快断气,大声道“写我写别闹”

  “是谁在闹小混蛋一肚鬼心眼儿,专使在你家爷身上”他笑着亲下来,两人慢慢抱在一起,接了一个长吻后,两人粗喘着停下来,又细碎的亲了好几下。四爷升了旗,可他今天的字还没写完,深呼吸几次后镇定下来,脸通红一脸严肃的去写字。

  李薇的字照四爷说的就是毫无风骨,她喜欢圆润无锋的字,四爷就让她习隶书,亲自誊抄了蔡邕的女训给她,让收到礼物的她心情十分复杂。

  抛开这本貌似意有所指的书不提,字是好字,四爷誊后还带了三分他自己的风味儿,李薇学起来一时看到字心动,一时再看到内容就囧了。

  今天四爷字写的显然快了一刻,他这边搁笔去洗漱,她没抄完也只好跟着搁笔,玉瓶早兑好了热水,两人慌手慌脚的洗漱更衣,回到卧室准备解头发时,四爷已经只穿大褂坐在榻上了。

  不公平他那头多简单

  背对着他坐在梳妆台前解头发时,她不安的动动这个,摸摸那个,玉瓶的手也比往常快了三分。

  四爷捧着本书在看,眼角不时的扫到素素。只见解开发髻后,长长的头发垂下来,更衬得她身形纤弱,迎着烛光的脸颊好像还能看到绒毛。

  孩都生了两个了,怎么还跟个没嫁人开脸的小丫头似的

  他放下书走过去,挥退玉瓶站在她身边。

  李薇正在取耳钉,一晃眼身后就换人了。上次他来是半个月前,从年前起好像就变忙了,也不知道他在忙什么。

  她扶住妆台,也有点紧张。

  他的大手撩起她的长发拨到胸前,弯腰将她打横抱起。

  啪的一声,灯花爆起。

  帐里两个人影交缠。

  她被他抱坐在怀里,下面停住不动,他正抱着她吸她的乳汁。

  她被他吸的魂都快出来了,抖着声音说“你这是什么毛病怎么总抢你儿的口粮”

  艾玛满人断奶晚,没二阿哥还有他老吸,这奶就没断。

  他吐出一边,换另一边,笑道“你不懂,这是妇人身上最好的东西。”

  她都快软成泥了,急的要哭,骂道“这又是什么混帐书里说的啊”

  他把她放倒动起来,先狠狠来几下罚她胡说,“这是道家的书,你这张嘴就是不把门。”

  她的两条腿被他扛到肩上,整个人被对折,他一动起来她连声音都发不出来。等她失神时,他停下来与她接了个长吻,险些把她亲晕过去。

  她浑身无力推不开他,等他松口退开,她一阵急喘,拼命吸气。刚才整个人都失重了,就像坐高速电梯,还像做梦时半醒不醒,人清醒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手脚也无法动。

  “是不是如登仙境”他还得意。

  她没力气的瞪了他一眼。别哄人,想欺负她没见识啊这明明是那什么窒息y

  “不许再来”她推他,玩脱了她要在这里挂了,那也太亏了。

  他哄道“不来,不来。”把她拖回来,问她“刚才好不好”

  她想了想还是应该警告他一下,窒息y说了他也不懂,就说“好像快死了一样。”

  他道“那还不好”

  不是在夸你好不好

  “是真的要死。”她认真说。

  “我知道,我知道。”

  “我喘不上气了都”她用力推了他,还踹了他一脚。被他压住腿,“我又没捂住你的鼻,不懂事了啊。”

  “我吸不上来气”她眼睛都瞪圆了。

  他更得意了,亲亲她道“下次给你渡气。”

  第二天,她起来后偷偷问柳嬷嬷有没有回奶的药。柳嬷嬷一脸淡定“这个奴婢不清楚,还是要找大夫问问。”

  幸好她没问怎么她现在还有奶。

  下午二阿哥回来往她怀里扑,被她推开“找奶娘,去找奶娘哦。额娘喝药了,没了。”

  跟着二阿哥一起回来的还有一架纺书和一把犁。李薇才想起昨天好像问他最近在忙什么,不过是那个那个啥前的闲话,他也记住了

  送东西来的张德胜特地带了个懂怎么使这两样的小太监过来,李薇跟两个孩兴致勃勃的看小太监用梭纺布,他纺了会儿后退下,李薇就上去自己试了试,一开始手忙脚乱了点,可这东西并不复杂。

  “挺好玩的。”李薇道。

  “我也要我也要”二阿哥要抢。

  “我先我先”二格格仗着个头大把弟弟挤一边去了。

  一大两小玩纺车上了瘾,等四爷来时,他们已经织了有一掌长的布了二格格抹汗道“好累胳膊好酸,才织这么点。”

  二阿哥给他姐姐捏胳膊,李薇看他一通胡掐,二格格居然也不嫌疼。两个小的在姐友弟恭,四爷看着他们花了一个时辰织起来的布,摇头道“这么稀,没法用。”

  李薇凑过去看,只见一掌长的布从这头到那头,一头稀,一头紧,两头差两指宽呢。

  有她织的围巾的风格。

  幸好四爷也不指着她织布养活,看一场笑一场就罢了。

  用过膳后,两人说话,四爷说起他最近到了工部,这两样是工部新造的。李薇突然想起以前看的一个央儿的记录片,说是在一个贫苦的山村,那里的农业设施很落后,没有机械,还是用的老式犁。

  在李薇看那老式犁就甩这工部新造的一百条街。那犁是铁制的,间有个方形的铁箱,里面的种可以在犁地时直接下到地里,犁过去地就播好了,不用跟着个人再在后面弯腰撒种。

  她就把这个给苏出来了。四爷听了很感兴趣,她说他画,她比划着道“就跟那滴漏似的,种装在一个壶里,壶嘴长点,不就能一边犁地,一边拨种了”这至少能节省一个人力。

  四爷一晚上就都花在这个壶犁她起的名上了,只是上床后他叹道“这犁不易推广。”

  “为什么啊”好不容易在国家民生上苏一回还不让她苏完。

  四爷“壶嘴要用铜制,单这个一般小民就用不起。”

  能用得起铜的,要节省成本他也不会用。对贵族来说,铜比一个人更值钱。缺人力的时候,一般更用不起铜。

  李薇“”没有比苏完发现这时代不适合苏更苦逼的了。

  算了,她习惯了。

  李薇趴到四爷怀里治愈去了。

  59、起名

  第二天,四爷走的时候还是把那个壶犁的图纸带走去折磨工部的工匠们了。经过皇上的三年亲征,其实各地的复耕情况都不怎么好,壮年劳力都被抽去打仗了,回来的十户里能有五户就不错了。

  耕地都是靠老人和妇女,能够节省人力是很重要的。

  壶犁的设想很好,就是设计上有问题。不过素素是个连麦都没见过的深闺小妇人,她能想出壶犁已经很不错了。

  四爷心满意足的走了,午不回来,却让苏培盛从外面带回来两篓樱桃和一匣红宝石,说是海外商人带回来的。

  樱桃很美好,李薇问了苏培盛说福晋那里和前院孩们都有了,就让玉瓶先洗了一盆,留出两天的量后剩下的送去给刘太监,托他制成果酱或果脯。

  红宝石都是樱桃大小的,但事实上现在的首饰不太喜欢用宝石。后世的那种切割技术现在没有,所有的宝石都发乌,一点也不闪。透明度好的宝石可以让工匠拿去磨磨镶嵌用,所以这一匣宝石也就李薇能当个宝,商人随随便便就拿来送人了,不稀罕。

  李薇捧着宝石望而兴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啊,欣赏过后还是让人收起来了。

  下午,孩们没回来前,书房的张德胜来了,这回送来的是江南去年的供缎。这算内部货了,别看是去年的,去年送进宫的东西,皇上赏人的根本不多。四爷这里拿到的也就那么几十匹,还都是大众货,属于大家都有他也有的。

  特级品,皇上留下自己使和赏年轻的妃嫔了。

  张德胜笑道“这是戴先生带回来的,说是织工局底下人手里漏出来的,去年贡上来的都留在宫里了。”

  这位戴先生从去年起就常能听到名字,具体干嘛的没人知道,常常南边北边来回跑,李薇只知道四爷在让人跑南北货,南货北卖,北货南卖。他不开店,有点像做贸易。钱赚的自然是很多很多,听四爷提起去年他就买了两个山头的荒地。

  荒地买了也不种,就是带孩们出去跑马。她也跟着去过几回,四爷拿马鞭指给她看,哪哪是他的地,她很茫然的点头,其实看不出来到底他的地有多大。

  她本来以为这戴先生是商人,可张德胜等人提起都称他先生,这跟现代谁都能叫先生不同,这边叫先生算是对读书人的敬称,说明这戴先生至少也是个进士了。读书人不会去经商,搞得她也不懂这戴先生是哪一路的。

  其实,她也发觉从去年年开始,四爷大概在外面混的相当不错。没有之前闷在府里长吁短叹,天天都很忙不说,最重要的是给他送礼的人多了。

  她能拿到的东西也越来越杂,各式都有。她现在甚至还有了一面水银镜,就是现代的玻璃镜,第一次看到乌木镜框内嵌的鹅蛋形玻璃镜,里面照出她现在的脸时,吓得她马上把镜合上了。

  四爷在旁边哈哈笑,替她打开道“吓住了是意大利商人带来的,这东西照得人清楚。”看她脸发白,搂到怀里哄道“好了,不看就不看。我看到也吓了一跳呢。”

  李薇捂住胸口,半天了心还在激跳。

  镜照出她的时候,她的第一个感觉竟然是怪物

  从穿来后照的都是铜镜,虽然也能看清,但可能是古镜给她更多古代感觉,从小到大她都没对镜的人有什么反应,最多很少照镜,梳头时也不爱看镜而已。

  可水银玻璃镜一下把她拉回了现代,她照着,里面的人却是另一个人另一张脸。

  李薇把这代表时代进步的水银镜收起,还是用原来的铜镜。四爷知道她甚至让赵全保去皇觉寺替她烧香收惊后,安慰她道“没想到你会怕成这样,不怕,那没什么。”说着让人把水银镜找出来拿到外面砸掉,听着外面哗啦一声响,哄她道“看,砸了就没事了。”

  就这样,她还是心神不定了半个月。

  她总忍不住在想,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