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我的不纯真年代 第7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刚才就是有那种类似于将死的感觉在我的心头以蝎子的速度快速滑过,才让我觉得非常难过的。”
“能说得具体一些吗?比如说,因爱情而难过。很多人都是因为这个而难过的。”
他笑笑,双手抱头,狠命地摇摇,站起身,走到我的身边,拍拍我的肩膀,近乎冰冷地说:“我想去找她,你不会介意吧?”
我望着他的眼睛,一双蕴藏着某种信息的眼睛,一时不知如何应答,与此同时,心中流过一丝感伤。
“我喜欢冬天,相信你也是吧。”他又拍拍我的肩膀,没有再说什么就关门离开了。
那晚,俞姚没有回来。
大约晚上10点钟左右,我接到了紫缘的电话。她说她今天很忙,所以没来帮我搬家。我说没关系。她问我,能否出来见一面?我答应了。
临出门,我收到了俞姚的电话。他说今晚在朋友家过夜,就不回来了。我迟疑了一下,还是问道:“见到她了?”
“见到了。”他的声音很平淡。
在去见紫缘之前,我想我有必要将自己长久以来的,对冬天的感情好好理顺一下。我想,对冬天的感情,并不是长期堆积在心头的那种复杂而又迫切的想爱又怕被伤害的感情谜团了。准确点说,对于冬天的感情,好像在那个晚上,我在她宿舍楼下的花园里,把头融入她那柔软胸膛的刹那,就已经无法自拔地被证实了。特别是现在,我和俞姚之间对冬天的爱情竞争正式的展开,而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就是我们三人心中那心与心的链接地带。
我把心里对于冬天的感情再一次向紫缘和盘托出了。长久的,她处于一种安然的状态之中,无论我怎样跟她说话,她都只是看着我,像是有话要说,却又故意克制着。接着,我一把将她扑倒在床上,压制着她的身体,逼视着她的双眼。终于,这对视让我感到了厌烦。我翻身躺在她的身边,望着漆黑的天花板。
良久,她小心地问道:“真的那么爱她?就像一想不开就需要我的那种感觉?”
我悲哀地叹了口气,说:“这是两种不可类比的感觉。”
“我明白了。”她淡淡地说。
第二天上学的路上,我碰到了冬天,很明显她在等我。我们一声不响地站在原地对望,然后又一声不响地缓缓向一个方向走去。
离学校不远了,我们站定,彼此小心翼翼地望着。
“对不起,昨天没去帮你们搬家。”她好像不想对此有过多的解释。
“没关系,反正……”
“噢,对了,”她拦住我的话,但又不往下说。
“什么?”我疑惑地望着她。
“还有三个星期就要考试了,复习得怎么样了?”
“还行。你呢?”
她笑笑:“第一年就挂科,我想会很没面子的。”
“是啊。就两科,认真看看应该没问题。”
“嗯。那,好了,我们进去吧,快上课了。”
“是啊……”
“等一下,前几天的那封信……”她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我收到了。”
“哦,看了吧。”
“看了。可以提点意见吗?”
“呵呵。”我很不自然地笑笑:“感觉上,是不是一塌糊涂的?”
“是一塌糊涂。不过正像你说的,应该只有我才能看懂吧。说实话,从中可窥视出你在小说方面的才华。虽然我只看过你的几篇小说,但我的直觉告诉我,你会成功的。真的。”
“看你说的,从一封信当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才华来,有点意思。”
“不是跟你开玩笑。其实我早就想跟你说了,好好写,你在小说方面真的很有天赋。只是莫名其妙那股子劲,让人挺抓不住感觉的。不过,怎么说那都是封写给我的信,毕竟跟真正的小说无法类比。当然,我指的是语言方面。写小说如果写成那样的话,还是不太好吧。”她总结道:“我相信你。还有……”她从包里抽出一封淡蓝色信皮的信,递到我的面前说:“这是给你的。”说罢,冲我神秘地笑笑,快速跑开了。
我原以为信里冬天一定会对我说些什么,可当我展开信,却发现白花花的韩国信纸上,连一个中国字都没有。这不免使我心生疑义,一直进了教室入了座,我都不明白冬天到底在捣什么鬼。她通过一张白纸,到底想向我传递怎样的信息?
两天后,我收到了冬天的另外一封有字的信。而这封信,却将我拉入了一种不得要领却又顺其自然的生活状态中。而在此之前,我和冬天没有再联系过。我和俞姚的生活在那两天里一直都不温不火的。我甚至故意把我给冬天写信的事情告诉给他,意在向他表明我应战的心态。可他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并没有太大的反应,这让我很泄气。对此,我跟他交谈了一次,而交谈的结果,则是我们谁都不会放弃冬天。
与此同时,我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复习阶段。小说的创作也因为断断续续的缘故,终于被搁置了下来。除了复习,只要一得空,我就猜想冬天给我的那封空白的信,到底有怎样的寓意蕴涵其中。但无论如何,就算是绞尽脑汁也想不通,那封无字的信所蕴藏着的寓意到底是什么。
第三章 是情敌;还是朋友 是情敌;还是朋友?(3)
夏天:
这是封有字的信,相比那封无字的信,你知道在这封中多了些什么吗?
焦灼,无法言说的焦灼!
我向来不是一个喜欢拐弯抹角的女人,但在你的爱面前,我不得不拐弯抹角,不得不焦灼自己。我不想把话说得太明白,只要你了解就好。
在我还没有确定我对你的那份感情到底是不是爱的时候,我想我只能以这种方式给你写信。
也许是受你的感染吧,也很想让你品尝一下被人焦灼的滋味,所以一开始才会交给你一封无字的信,意在让你也体会一下,迫切要得知的某种结果,却因人为的故意而百感交集的心情。
你可以将之当成是我的一次无伤大雅的恶作剧,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所以在接下来的这封信里,我想跟你谈一些,从来都不曾被你了解的那部分有关你来到这个家后的一些事情。
怎么来形容我现在给你写信的心情呢?
独独不易形容的,才是最为真实的。
说实话,在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想了很多。主要是一些内心深处,一直以来都不曾触及的某种纸一样的东西。
记得我跟你讲过关于我死去哥哥的故事。其实有一点我隐瞒了你,是关于我父母对你成为这个家一员的最真实的想法。
我本可以选择为我的父母自私一些,隐瞒一直以来你成为这个原本不属于你的家的一员的事实(这么说,希望你不会介意),其实有很多事情,你都不甚了了。关于你的童年,关于你的遭遇,有很多关于你儿时的回忆其实都是一些被他人强加在你身上的一种假象而已。这么说,也许对你很残忍,但却是事实。
你知道你刚来这个家的时候,我是怎么看你的吗?
我觉得你是一个外星球来的小孩。说起当初对你的那种“外星来客”的感觉非常强烈,甚至坚定地认为:你一定不是地球的小孩。因为地球的小孩都有爸爸妈妈,而你没有。现在想想,那时对你的种种想法与猜测,都非常有趣甚至可以说是僵硬化的固执。直到有一天(你在私立小学念书的某一天),我放学回家,家里来了两位陌生的客人,一男一女,穿着打扮说话言谈都不是当地人的样子。那时他们看到我,很热情,问长问短的,爸爸妈妈让我叫他们叔叔阿姨,我就叫了,然后爸爸妈妈叫我回自己的房间。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形,更记得我看到他们的时候,在心里,不知怎的,莫名其妙地就想到了你,进而想到了外面那两个人,一定就是你“外星球”的爸爸妈妈。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那时只有10岁的我,长了一个心眼,偷听了他们的谈话以证明自己心中一直以来,对你的“外星球”的种种遐想。
我永远记得那天他们谈话的内容,其实我也只是偷听了一点而已。他们谈到此次前来是想看看你的时候,我差点叫出来。现在想想,当时自己的反应还真是蛮激烈的,就像是他们这么一看你,你就会一下子消失了似的。那时我的心跳得很快,快得就像是要爆炸了似的。后来我被爸爸发现了,再后来,那晚我去问爸爸妈妈关于你来到这个家的一切。他们起先不肯告诉我,但迫于我的又哭又闹,他们才跟我说,你的爸爸妈妈是因为养不起你才把你送到我们家抚养的。那个时候的我,还不知道什么叫“有偿”抚养,就那么天真地相信爸爸妈妈所说的关于你凄楚身世的简单叙述。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觉得自己特对不起你,不应该总跟你做对,对你发脾气。后来,我们的关系就潜移默化地慢慢好转了。
再后来,我们不再只是单纯的小孩子的某一天,也就是你离家出走的某一天,你的爸爸妈妈又出现在我面前了,我心里竟然产生了一个我从来都没有过的念头。那天他们从我家出来,我跟在他们的后面,直到他们发现了我,我才将我的疑问向他们和盘托出。那语气,或多或少是一种质问的猜疑:你们根本不是夏天的爸爸妈妈!当时这句话,我清楚地记得说得非常响亮,响亮到路边的行人都向我们的方向侧目。他们明显一惊,接着你的妈妈笑着问我:夏天应该叫你姐姐还是妹妹呢?你们根本就不是他的爸爸妈妈!我依然响亮地喊着那句话。他们先是互看了一眼,然后你的爸爸蹲在我的面前,笑着说:你的爸爸妈妈告诉你关于夏天的一切了?我摇头。那你为什么说我们不是夏天的爸爸妈妈?如果你们是夏天的爸爸妈妈,就不会把自己的儿子送给别人家抚养了。他们震住了。他们又相互看了一眼,冲我很不自然地笑笑,转身就消失在我的视线中了。很奇怪的是,我竟然没有追他们。
后来你离家出走回来,甚至是以后我都没有向你提及过那两次看到你爸爸妈妈的事情。之后,我就没有再见到他们,但心里那个“你们不是夏天的爸爸妈妈”的想法,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我的心里。直到两个月前,我回家,在我父母的猝不及防中,再一次向他们询问有关你来到这个家的一切时,我才知道了有关你身世的种种。
那天,我们很平静地谈了一次关于你的话题。
当我再一次说出心中那一直以来的想法时,他们点点头。原来,你不是那两个人的亲生儿子。他们在你刚出生的8个月,从外村的一对夫妇手中“有偿”领养了你。那时他们特需要一个男孩儿来传宗接代,又苦于生了4个女儿,你所谓的妈妈就不能生孩子了,而且他们也无法再承担“计划生育”的罚款了,进而想到了要“有偿”领养一个男孩儿。再后来,你5岁时村子里发生了许多事情,再加上有一天,你所谓的母亲竟然奇迹般地怀了身孕,你人生的重大转折就是在那个时候以胎儿的形态成型了。
如果说,你离开那个家,是他们为了自己而做出的抉择的话,那么你到来我们家,则是我的父母因为他们死去的儿子的另一次“重生”而势必要做的一件事情。
在这里,我不想因为我对你的一次生命的坦白而使你的心中蒙上一层无法磨灭的阴影。甚至我都想过,以这样一种方式揭露你真实身世的后果,有可能以你离开这个你生活了13年已久的家而告终。这是悲剧我不想看到,可我又不能不这样残忍地向你讲出真相。
其实在他们心中,一直以来都对你抱有很深的愧疚。他们早先对你来到这个家,只是出于无法忘却失去亲生儿子的痛苦,而需要以儿子的“重生”方式使他们心中的痛苦慢慢消融。于是,那时的你,就以这种方式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当与你共同生活了10年后的一天,当他们愈渐发觉你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已不再是曾经儿子影子的时候,你的样子,在他们心中一下子就变得具体了。
我是他们惟一的女儿,每当我看到他们因对你的愧疚而郁郁寡欢的时候,我的心就特别难受。我知道,对于你的存在问题,一直以来,他们都受一种很强的伦理情愫的制约,这是他们长久堆积在心中的一块心病。每当你成长一岁,他们对你的那份愧疚就会加深一些。他们也想过,这是迟早要让你知道的事情,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勇气向你说出关于你身世以及你来到这个家后,你在他们心中的样子。他们想将这个永久的秘密埋藏在心底,但是对你的愧疚却让他们越来越痛苦。
在他们心中,你的存在一直都是他们死去儿子的“重生”。就这一点而言,我敢说,当你知道以后,心里是何等的难受焦灼,可你又必须得接受这样一个现实。那么就让我自私一些,为了减轻父母心中一直以来因对你的愧疚而产生的压力,我决定要以信的方式,用我的笔向你郑重其事地道出。
不管你看过这封信,对我们一家人有多么的痛恨都没有关系,但请你一定要相信,我们是爱你的,并且将永远爱下去。
冬天:杜晓虹
12月19日
第三章 是情敌;还是朋友 是情敌;还是朋友?(4)
说实话,当我看完那封在思想上会让人沉甸甸的信以后,好像并没有太多感情上的激烈变化。我的心态出奇地平静,似乎轻而易举地就允许自己接受这个不知该如何言说的,也可以说是莫名其妙的“双重身份”。只是静静地待着,转眼一天就过去了。
这封被冬天写成是“早已经慢慢消融的愧疚”的信,我只看了一遍就团成一团烧毁了。我甚至没有经历像她所说的那种难受焦灼的痛苦阶段就已然进入了无可奈何的淡然阶段。而事实上,我又能怎样去看待或处理这件事情呢?那个时候,我看完信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感受,甚至根本就没把它当成一回事。我不知道这一表现,如果要是让冬天和她的父母知道了,会怎样?会因我的淡然而更加的愧疚,还是会因为我的淡然而一下子放下了心中沉积了10年已久的那种痛?怎么说都好吧,我不想去管了。
其实那时,真的,我真的只想知道,冬天对我的爱,到底存不存在,这是我最关心的事情,其余的,比如身世身份之类的无关痛痒的东西跟我没有一点关系。于是接到信的第二天,我去找冬天。她看到我的反应很吃惊。我满不在乎地跟她说:“没什么好吃惊的,反正都一路走来了,还在乎那么多干吗?在乎了,又能怎样?只会给自己图增痛苦而已。不值得。”她看着我,久久的沉思,默默的凝视,总之没有再说些什么。于是直到快放寒假了,我们谁都不再提及这件事情了,好像这件事情,就这样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似的过去了。也许这是件好事,至少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件有恃无恐的好事。谁知道呢?也许吧。
大学第一学期的考试顺利结束,大学生们都满心欢喜地准备回家过年,可我却另有打算。
冬天考完试就张罗着要回家过年,她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说过年不回去了。她怔怔地看着我。我忙解释:“你不要胡思乱想,我不回家过年,是因为我和俞姚在假期里找到了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是替一家杂志社赶一篇春假旅游方面的游记稿子。过些日子,我和俞姚得去一趟北京那边的杂志社,领了任务,立马就要启程了。”
她还是将信将疑,认为我这样做是因为那封信的缘故。我就让身边的俞姚跟她说。俞姚也把这件事情原原本本地跟她讲了,她还是半信半疑地说:“你嘴上说不在意,可你心里却很在意。”
“你看你,尽瞎想,哪有的事儿。”
“那你对天发誓。”她旁若无人地对我不依不饶。
“发什么誓?”
“说你不会生我父母的气。”
“你看你,唉,女孩子就是麻烦。我都说了,我是想锻炼一下自己在社会上的应变能力。再说了,他们都把我养那么大了,就算是心里再怪他们,那我还能对他们怎么样啊?在心里,我早已经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爸爸妈妈了,事实上也是如此嘛。”
“可我就想让你对天发誓!我总觉得你心里不是那样想的。”
“好了好了,我发誓,以我对你的爱发誓行了吧……”我说这话的时候,用眼睛瞄了一眼俞姚。他装作没有听见,低头在那整理东西。
说起这次难得的社会实践机会是紫缘帮我们找到的。我跟她说,我和俞姚很想在这次寒假里打工锻炼一下,然后她就放在心上了。没一个星期,她问我希望什么样的社会实践。我一听有戏,告诉她最好是编辑之类的工作,她当即就给我了一家北京做旅游类杂志的电话,说人家可能要你们的文章以作考核。我高兴极了,第二天,就给杂志社打了电话,然后把我和俞姚最得意的小说稿子以电话传真的方式传了过去,再加上紫缘的关系,两天后,杂志社就给我们回信了。再一次电话联系后,基本上事情就定了下来。我们这次是跟一组记者去外地进行旅游方面的采稿,任务很急,也很重要,由于杂志社人手紧缺,再加上我和俞姚的文章也很有力道,特别是再有紫缘这一层关系,我们双方很顺利就达成了协议。一切费用由杂志社出,我们只管写稿子就行了。稿费完成后再计,不过,杂志社承诺,不少于两万元钱。
那晚,我和俞姚请紫缘吃了顿饭,算是道谢。
吃完饭往回走,俞姚知趣地先回去了。我和紫缘一边走一边谈这谈那的,谈着谈着,她就一下子把我给抱住了。我没有任何防备,被她这么一抱着实吓了一跳。接着,我就迎了她的拥抱。不知我们抱了多久,彼此分开的时候,她若有所思地望着我说:“我想我真的爱上你了。”声音平缓得如一波秋水。她这么一说不要紧,把我吓了一跳。我再次打量眼前这个中年女人,心中觉得很可笑。我想她这是怎么了,该不会想跟我玩真的吧。这样想着,她又紧紧抱住了我,不由分说就给了我一个窒息的热吻。直到冬天热泪盈眶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才和她尴尬地分开。又直到冬天哭着跑开了,我才反应过来,进而将紫缘丢在脑后,不顾一切地追赶冬天。
那晚,冬天跑得飞快,快得就像天上的流星,转眼就在群星璀璨的幕布间消失了。
在我的记忆中,冬天的坚强犹如她的牙齿一般坚硬无蛀。曾几何时,无论我怎么欺负她,她又受了多大的委屈,她都从不轻易掉眼泪。她说眼泪是肮脏的液体,那不光是一个人懦弱的表现,每哭泣一次,支撑你生命的坚强勇气就会因此流失一些,如此反复,直到勇气消失,生命终结。形象的比喻是:蛀虫腐蚀你的牙齿,只要你为它制造可以破坏你牙齿的机会,它就绝对不会放过你。
那晚冬天哭了。虽然我不曾触摸到她的泪水,可我知道她哭得很伤心。她曾经坚硬如齿的勇气也随之流失了一些,她不再坚强了。我痛苦地想着。
那晚,我不顾一切地在她宿舍楼下喊她,可无论我怎么喊,她就是不出来。后来我急了,硬是在看门大爷的阻拦下往上冲,闹得整个女生宿舍楼都沸沸扬扬的。终于,冬天忧伤地出现在我的面前。
她很忧伤,尽管她在隐藏。
于是隐藏忧伤的冬天,以一种似曾相识的冰冷目光盯着我说:“你,夏天,我现在不想看到你,请你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和影响,请你离开这里。”
她的话和她当年的眼神一样冰冷,这让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躲藏在养父身后,以同样冰冷的目光注视着曾经那个冬天的那个夜晚的情形如出一辙。不过,那时我没有用与她同样冰冷的目光注视她,我的目光充满温柔与歉意:“我想我有必要跟你解释一下我跟她……”
“你走!求你快走……”她的声音亢奋着,颤抖着。她捂着嘴,凌乱的长发随着她的抽泣微颤着。
“冬天,我……”
“你滚!”撕心裂肺的喊声在我的耳边回响。
她头也不回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了。
那晚,天空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月亮,只是个传说。
第三章 是情敌;还是朋友 是情敌;还是朋友?(5)
后来冬天一声不响地回家了。
俞姚送她去的火车站。我本想跟他一块儿送冬天的,可我终没有去送她。我想,我没脸去送她。
紫缘那天以后也没来找我。不知怎的,她没来找我,我心里反而有些失落,突然悲哀地觉得,我将会失去一切,包括紫缘。
那晚,天空中依然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我抱怨着月亮和星星都死到哪里去的时候,黑沉的天空竟然飘起了星星点点的白色雪花。那个有雪也有泪水的晚上,我和俞姚喝得烂醉如泥。我们不停地喝酒、大笑。我们破口大骂学校的老师,骂他们是秃顶,骂他们是老不死的。后来我们骂累了,就开始唱歌,对着窗外铺天盖地的大雪唱歌。我们唱“多拉a梦”,我们唱“恐龙特级克塞号”,我们唱很多很多我们小时候喜欢看的动画片的主题曲。唱着唱着我们就又开始大笑,笑累了我们就哭,哭够了我们就聊天,聊对冬天的感觉,聊看谁对冬天的爱意最深。聊着聊着我们就莫名其妙地打了起来。我们把电脑给砸了,把所有能砸的东西都给砸了。后来,110来了,把我们俩都带到了公安局。我们在公安局的小屋里待了一宿。我们无言,我们谁也不理谁。第二天一大早,紫缘把我们给保了出去。我看到她的时候,突然觉得特委屈,抱住她,无声地哭了。
那是我第一次为了心爱的女孩儿而哭。我哭得很卖力,就像是我不卖力哭,别人就不相信我心里到底有多爱冬天似的。哭累了,我就睡着了。我做了个梦,梦见了冬天。她站在我的面前,冲我好看地笑。直到梦醒了,我才发现自己的身边躺着紫缘。
紫缘看我醒了,在我额头上吻了一下,问我想吃什么。
我摇摇头,又闭上了眼睛。
紫缘在厨房给我弄东西吃的时候,我穿好衣服一声不响地离开了。
我回去找俞姚,俞姚正在凌乱不堪的屋子里等我。他冲我笑笑,指了指眼前的一片狼藉,说:“这是我们的杰作。”
“昨天晚上,对不起了。”我歉意地说。
“哪有。是哥们就别说这些。”
“我想回去找冬天,我想让你跟我一块儿回去,然后我们从s市坐火车去北京。”
他犹豫了一下,说:“我想跟你谈谈。不是关于冬天的,是关于我的。”
他坐在床上,脚在地面上跺了两下,点燃一支红河,说:“我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学生,我是靠家人给我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才念上大学的。高中的时候我是个坏小子,经常不务正业跟一些地痞流氓混在一起,除了打架,就是泡妞。后来我把一个女生的肚子给弄大了,也是我爸拿钱帮我摆平的。我们家还算是有些钱,老爸是某大公司的主管会计师,妈妈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可以说,我们家的生活条件相当不错,但就是因为我的不争气而让他们伤透了心。后来,好不容易混到高中毕业了,我理所当然没有考上大学。那时我是想到社会上工作,因为我早已过腻了住家里的花家里的还要受他们管的生活,于是我就跟他们把想法说了。他们当然不同意,他们希望我能多学些东西,但我就是不答应,于是本来身体就不好的父亲一夜之间就卧床不起了。他有脑肿瘤。那晚,他把我叫到他的床前,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让我好好学些本领。我哭着答应了他。于是经过他们多方面的努力,最后在湖南某个村子找到了一个生源名额。那个小子叫俞姚,老爸的祖籍是浙江余姚人,后来文化大革命那会儿,在湖南农村插队当了农民。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希望自己儿子能出息走出农村并记着他老子所受的苦,于是给他起了个祖籍的名字。但有什么用呢,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谁让他家穷呢。由于没钱供他上学,就这样,我母亲用一笔不菲的钱,买了他的大学名额。当然,这其中的过程非常复杂,也许还触犯了一点法律吧。不过他们不在乎,谁让我是他们的宝贝儿子呢!这样,我来到了这所学校以俞姚这个名字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但是我并不快乐,我不喜欢过现在的生活。大学生活让我窒息,使我发疯。我看不起身边的人,那些所谓的大学生我看着恶心,就是跟他们不对眼,于是我身边没有朋友。唉!但是我又不得不在这里读书,因为我的父母。这些,我都没有跟任何人说过。我今天跟你说,并不是因为我们之间的感情有多好,也不是说我就那么相信你。我只是觉得有必要跟你说,所以就说了。我真名字叫亓寅,山东淄博人。就这些。”
亓寅跟我一起回了s市。
我依然叫他俞姚,他没有反对。我们之间好多事情都不需要说得太多,就像我们都很了解对方似的。事实上我们并不了解对方,可我们就这样有些不可思议地住在了一起。这其中的原因,我们清楚的同时也很糊涂。
临走的时候,紫缘塞给我两千元钱。我不收,她说就当是借我的,日后有钱还她就是了。我收下了,心里虽然感激她,却不想表达出来。我知道自己根本就不爱她,我一直觉得爱情不光是想要得到那个人那么简单,爱情是你时时刻刻都会想着她(他),并且产生想跟她(他)相伴一生的信念。但是对于紫缘,只有在寂寞的时候,我才会想到她。我没有对她说我心里的想法,并不是怕她伤心,甚至恨我。只是出于一种非常自私的心态去对待我和她之间的关系。我的意思是说:如若跟她闹僵了,我以后就更加寂寞了。在我的生活中,她只算是我寂寞时的慰藉而已。有了她以后,我甚至不想再从其他女人身上寻找那种慰藉了,我觉得有她就够了。所以我很害怕失去她,但我又不爱她而势必会失去她。这种矛盾得有些变态的心态一直左右着我和她之间的关系,让我在跟她保持着某种交换关系的同时,又以一种非常微妙的不易被她察觉的速度远离着她。我不知道我和她的这种寂寞的期限会持续多久,可我却不止一次这样告诉自己:得到了冬天的爱,我和紫缘的关系也就到了尽头。
火车上,俞姚问我和紫缘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我说我对她的感情只局限于感激之类的东西,那并不是一种堂而皇之的感情,那是阴暗的代名词。就像是僵尸,永远都见不得光。
“不可否认,那也是感情的一种,尽管它很阴暗。”他一副跟我探讨问题的样子。
“什么是感情?玩弄?荒诞?欺骗还是背叛?”我津津有味地跟他辩论。
他神秘地一笑:“在感情中,男人也许都这样荒淫无耻吧。我们很像……”
我拦住了他的话,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不,我们不像。我是因为想爱却总是因爱而迷惑;你是因为迷惑才会想爱的。这是本质上的区别。就像是西瓜与香蕉,不可等同视之。”
“很荒诞的一种假设,根本就不可能成为判断事物本质的依据。就像是你跟她之间的关系一样,你不接受她,可你们之间又保持着某种微妙的关系。你不要不承认你是在强词夺理,爱情本身就很虚伪,而你的爱,更加虚伪。我们很像,这是我跟你网上聊天时,最深刻的感受。”
第三章 是情敌;还是朋友 是情敌;还是朋友?(6)
我的养父养母盛情款待了我们。这种殷切对俞姚来说,也许很正常,可对我来说,却让我很不舒服。我是他们的家人,13年如一日的是这个家的一员。尽管我不是他们亲生的,但他们对我的好,对我的感情却胜似我的亲生父母。那一刻的我,看他们就像是款待客人似的对我嘘寒问暖的,我的心里就酸得不行。我无法忍受他们对我这胜似贵宾的热情。准确地说,他们对我的好,一直都是以这种近似溺爱的方式存在的,而我也一直乐此不疲地享受着这份爱。
我故作镇静地拿着一听可乐,绕过他们的目光,去了阳台。
冬天一直都把自己锁在她的房间里,直到吃饭才出来,但也只是以闪电的速度草草结束了在饭桌上令她频频皱眉的应付,又以闪电的速度把自己关进了房间。那时,我清楚地看到养父养母叫冬天时的尴尬表情,就连俞姚那故作姿态的尴尬,都被我一并纳入眼帘。
我在阳台站了一会儿,养父拍拍我的肩膀,与我并肩举目望向满天星宇的天空,幽幽地说:“你和小虹都大了,我们也都老了……”
我一句话不说地望着天空,心里犹如打破五味瓶似的那样不是滋味。
晚上好好歇息,明天要起早呢。他若有所思地看了我一眼,背倚着阳台,说:“过年的时候,给家里来个电话拜个年。以前都是聚在一起的,今年突然就不一样了,我们真不知道到时候习不习惯……还有,出门在外多注意身体,你妈给你准备了一些药,明天一并带着……实践的时候,要认真。早点回来……别的话,我也不想再多说了。你大了,什么都明白了……对于你的事情,等你回来了,我们找个机会好好谈谈。”
那晚,我想了很多。不得不承认,看完那封信,我很在意自己的身世,特别是这十几年来我在养父养母心中的存在方式,甚至因此感到委屈、痛苦,但是又无能为力。我又能怎样呢?去调查我的身世?调查我亲生父母到底是谁?那么到头来,我会得到什么?只能让自己更加痛苦。
晚上,俞姚跟我住一个房间。
我的房间里有两张床,一张我平时住的双人床,一张只有来客人的时候才会支起来的钢丝床。
那晚,我睡我的床,俞姚睡那张钢丝床。我们早早就钻进了被窝,彼此一句话都不说地躺着。不知过了多久,俞姚翻了个身,坐在床上,钢丝床“嘎吱吱”的声音掺杂着他轻微的鼻息,和弦出来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尤为刺耳。我没理他,依然躺着。又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我想找冬天谈谈。”
我没出声。他又问了一句,我仍然没出声。他叹了口气,重新躺下。黑暗中,我闭着眼,脑海里混乱不堪。
第二天一大早,迷迷糊糊中我听见有人敲门。接着,混沌的脑子闪出一个念头。我赶紧起身,绕过俞姚的钢丝床,去开门。
冬天穿着卡其色的竖格子睡衣出现在我的面前。
“我想跟你谈谈。”她轻声对我说。
我回头看了一眼熟睡中的俞姚,冲她点点头,蹑手蹑脚地取了件外衣披在身上,轻轻带上门,跟着她去了她的房间。
她一进房间就钻进了自己的被窝。我坐在床边,我们彼此离得很近,近得我可以闻到她身上的淡淡体香。
“你不是一直想跟我解释吗?”她目光依然冰冷。
我迎接着她的冰冷,少顷,我说:“我是因为寂寞才跟她在一起的。”
我们彼此对望了一会儿,她低下头,长发掩住了她的脸。良久,她用双手轻撩长发,问我:“你爱她吗?”
“不爱。”我坚定地摇摇头。
“那你为什么要跟她那样?”她的声音颤抖了。
她的悲伤,让我无言以对。
她哭了,她掩面而哭了。我一把抱住她,只感觉肩膀被她狠狠咬了一口。之后,她迎接了我的拥抱,直到我听见她说:“混蛋!你是个混蛋……我喜欢你,在你来到这个家的时候,我就已经喜欢上你了……”
我的泪水肆无忌惮地流下来。
那一刻,我感到了幸福的期然。
第三章 是情敌;还是朋友 月光女神(1)
在我23年的人生历程中,北京不止一次成为我梦想开始与延伸的地方。
在中国华北大平原北端的那个古老的城市里;在城市西边和北边那连绵不绝的群山抱拥之中;在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的绵绵延伸间,那个面积16808平方公里,海拔43。5米,人口约1300多万的繁花似锦的城市曾带给我多少快乐与心酸。每当我将思绪浓缩于对北京那无限追忆的时候,总会让我感慨万千。
我和俞姚的北京之行非常顺利,从我们来到杂志社领了任务,到与一组记者踏上南下浙江采稿列车的短短3天时间里,我们已经与众人混得非常熟悉了。我们此次的任务是为一套名为《中国南部风情展》的旅游套书撰写浙江部分的人文、景观等方面的文字。一行12人的采稿队伍中,除了我和俞姚是被聘的业余作者外,还有两名杂志社《风土人情》专栏的作家王芸女士和曾忻宇先生。
我和俞姚刚到杂志社的时候,杂志社的社长李筠先生问了我和俞姚一个简单的问题。
“对于此次的采稿任务,你们各自的心态是怎样的?”
俞姚的回答很简单:“全心全力。”
我的回答让社长很感兴趣:“我会把它当成是自己心中的首都一样珍视。”
“心中的首都?”他问我。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他自己的首都。那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迫切的愿望……”
我知道自己当时的回答很有一股暧昧的味道。社长听了,好像还算满意,他冲我们笑笑,然后找人安排我们的食宿。当时俞姚看我的眼神有些古怪,我拍拍他的肩膀,笑笑说:“是不是觉得我说话挺虚伪的?”
他很随意甩甩头发,像是在向我掩饰他心中的不满:“那是你说话的方式,是你的自由。”
我话里有话道:“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关系好像越来越紧张了。”
“如果你指的是冬天,我想,你的担心大可不必。”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初我们走到一起的多半原因,就是因为冬天。”
他轻蔑地笑了:“我不想跟你在首都探讨这个问题。更何况,像你说的,每个人心中的首都都是不同的。也许,在你我心间,首都更代表着你我心中对一份相同爱情的共同信念与追求吧。”
“你承认了。”
“承认什么?”
“我不会放弃的,相信你也是。”
他冲我摆摆手,转身离开了。
我们先是在浙江杭州市的一家旅馆里逗留了一天,紧锣密鼓地安排此次采稿的路线兵分两组,每组6人。我和俞姚被分编在了不同的组里,然后随组驱车分头行动。我所在的组负责:湖州市,嘉兴市,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舟山市这6个城市的采稿任务。俞姚所在的组则负责:衢州市,金华市,台州市,丽水市,温州市这5个城市的采稿任务。
各组领命待发期间,此次采稿之行的总负责人李懿女士又给我们统一布置并讲解了一些如何采稿的细节要求与希望等相关事宜,比如执笔人员与采景人员如何有针对性的就每一个城市的特点,每一个景观的内涵入手,以深化浙江的总体美丽与弘扬祖国河山的壮丽。之后我们两组便分别驱车奔赴各自的采稿目标。
浙江地处东海之滨,省会是杭州,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著名的旅游之城,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这里生活着汉、畲、回、满等少数民族,境内多山地和丘陵,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属亚热带气候区,其境内的第一大河,钱塘江的潮汐堪称为“天下奇观”……
以上对于浙江的概述,只是我对浙江之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