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盗宋 第 107 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然李全派李福引兵作势攻打海州,但是因为楚州事不太明朗,现在李全也不敢太过放肆,所以将五万大军陈兵于沭阳带,并未立即发动进攻。
眼下最大的问题就是兵粮的问题,数月转战之后,飞虎军兵力大增,以前所获粮秣,现在因为兵力大增,开始有些短缺,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朝廷不肯继续调拨粮饷给大全他们,要是那样的话,兵粮很成问题!
不过好在还有个多月就要到秋收时节了,年初大全和刘成义安排垦荒的土地,个月之后就该秋收了,到时候便可以解决他们的兵粮问题,最难的就是这个月时间,要是李全兵马赶在秋收之前进攻海州的话,那么大全就必须在海州以南死顶李全的大军,抢收完地里面的庄稼,要是让李全打到海州城下的话,那么这仗不打就等于败了!”
高怀远心情颇有些不佳,本来大好的形势,却因为史弥远老贼的昏招,搞得飞虎军现在不得不转攻为守,要不然的话,到年底飞虎军便可以掌控更多的疆土,可以说都是史弥远这老贼给害得。
“我担心的也是这个事情,大全发展的速度太快了些,年初他才万兵力,我们支持起他,还不是太困难,现在他下扩张到了五六万兵马,单凭我那些产业,全部拿出来也不见得够他使用的!
眼下抢收秋粮乃是成败的关键,至于朝廷这边的粮饷,暂时先不要计算在内,我估摸着暂时也指望不上朝廷这边了!
你通知大全和成义二人,不管他们付出多大代价,务必要在海州以南,将李全军阻于沭阳境内,不得他们入海州境内,支持到秋粮抢收之后,再退至海州城据城而守,重创李全军!但是要特别防备军中有李全的细作里应外合,千万别步了李全在恩州之战的后尘!
再有就是通知扬州和庆元府两地的咱们的人,加快对海州运粮的速度,其它物资可以放下,主要集中运送粮食过去支持他们的这战!”
高怀远迅速的作出了布置。
贾奇苦笑了声道:“这些事情我已经开始安排了,眼下我们的船只运力有限,仅有的十几条大船日夜不停的在运作,时间还是不够用呀!”
高怀远低头琢磨了阵,心里面颇有点烦躁,忽然间他想起来件事,于是便对贾奇问道:“对了,我这些日子忙的头晕,忘了问你件事,我那个兄长这段时间来,在庆元府做的怎么样?我老爹来信问及此事,我因为忙于京东和忠顺军的事情,倒是给忘了!”
贾奇也拍脑袋道:“哟!我也没想起来这件事,少爷你先等等,我这便去问下!”
说着贾奇便转身跑了出去,找他专门负责运输事宜的手下询问这件事情。
高怀远在屋子里面转着圈,低头思考对应之策,心里面不断的想着各种解决的方案,渐渐的他又有了个提高运力的主意。
等了会儿之后,贾奇跑了回来,尴尬的笑着对高怀远说道:“我问过了,庆元府那边送来了消息,说二少爷自从到了庆元府之后,并未出过什么错,做事倒是兢兢业业,带船连续跑了几趟泉州,还去了趟广州,船上的人说他做事很认真,根本不像大户人家出来的纨绔子弟,行船经验也蛮丰富的!倒也算是个好手!看来二少爷这些年的苦没白吃,倒是真有些转性了!”
高怀远听罢之后心情好了许多,点点头道:“浪子回头金不换,看来我那二哥确实是回心转意了,但愿他别再重返旧途,得志之后忘了这几年的苦头!你告诉庆元府那边,让他也带船开始帮着朝海州运粮吧!他那条船也不小,次装满起码也够上千人吃半个月了!我刚才又想了个办法,既然我们眼下运力不够,就干脆在扬州雇船运粮,而且家父也有几条海船,直在庆元府停靠,做海商的买卖,我写信给家父,将这几条船也要过来,这么来便可以解决不少问题!总之要保证大全那边的粮秣供应,不管付出多大代价!要让他支撑到秋粮抢收完毕!”
贾奇这下放心了下来,点头道:“如果能这么干的话,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周俊现在也已经带着庄子里面的批人到了海州,可以加强下大全的力量,练兵方面周俊比大全更厉害,镇守军到他手里,保不准很快就会大变样呢!铁作那边的工匠现在也已经到了莱芜,开始在莱芜筹建大型冶炉,兵器方面以后不用咱们再替他们操心了!只要撑到明年夏天,夏粮熟,大全那边就不必咱们再担心什么了!”
高怀远点点头走到地图前面,在图上用手指画了个大圈,将莱芜莒州海州密州带圈到了圈子里面笑道:“没想到呀!年多点的时间,大全便占了如此大块地方,这些地方不少都是产粮区,只要运作得当,明年夏天之后,粮秣便不成什么问题了!坚持下,大有作为呀!”
当晚高怀远便提笔给扬州的高建写信,将高怀仁的事情禀报给了高建,想必高建知道了高怀仁的转变之后,应该会很高兴吧!前段时间他去信将高怀仁回家的事情告诉了老爹高建,高建便立即派人送信给他,要他原谅高怀仁以前所为,并且对高怀远这次接纳高怀仁的行为表示感谢,请高怀远代为照料高怀仁家,至于他以前的所做,只要以后改过自新,便不再追究了,反正连儿子都有了,高建也没什么好再反对的了!另外高建还专程派人回绍兴,将高怀仁的妻儿接往扬州,要见下他这个孙子,可见高建对这个未曾谋面的孙子,也是颇有舔犊之情的。
说罢了高怀仁的事情之后,高怀远又在信中提及想借用高建的几条货船的事情,要使用段时间运送些货物,用罢之后,再还给高建,想必高建应该不会有什么意见,同时还请高建放宽下对扬州码头的控制,他要在扬州码头雇佣些货船,并在扬州当地采办些粮食转运贩卖,像这类事情,估计也是句话的事情。
写完了这封信之后,高怀远让李若虎安排人立即送往扬州城交给他父亲高建,而他也总算是可以稍事休息下了!
朝堂之争 第331章 支援下
虽然高怀远很想趁着这个机会休息下,但是往往事非所愿,他偏偏不能休息,因为随即而来的事情,让他不得不打起精神进行应对。
这件事的起因可以说有高怀远在其中撺掇的结果,当兵部传出消息,要按照以前的办法,将原本打算分配给几路北军的粮饷,继续全部交给李全分派的时候,朝野忽然间传出片反对之声,这次反对这个决定的呼声非常之高,高的有些出乎史弥远的预料。
这段时间以来,史弥远将心思基本上都放在了皇位上面,因为宁宗赵扩因为体质虚弱,入秋之后,便偶感风寒,虽然还没有到病不起的程度,但是身体却天不如天,这令史弥远十分担心。
史弥远倒不是真的担心赵扩的身体,而是因为到这个时候,他想尽了办法,想要促使赵扩废掉太子赵竑,另立新太子,但是赵扩直念及赵竑也无大错,虽然有些不太懂事,但是好歹还是他兄长赵柄的儿子,怎么说都和他血缘更亲些,所以此事便拖了下来,迟迟未决,如此来史弥远十分紧张,怕旦赵扩撑不住哪天驾崩之后,赵竑继位变成了事实,所以为此事十分紧张。
而自从楚州兵变之后,李全便把持了京东南部大局,徐晞稷接替许国上任之后,方面对徐晞稷十分礼遇,另方面却不断对徐晞稷进行施压,要朝廷继续将所有北军的钱粮等物资调拨给他节制。
徐晞稷很是为难,他由于没有朝廷的支持,虽说也握有兵权,但是却不敢拿李全如何,于是向朝廷请示这件事该如何处置。
像这种事情,到了临安城之后,赵扩不闻政事,终归还是要枢密院和史弥远说了算,而史弥远明里没担任枢密使,但是却控制着整个朝政,这件事最终还是需要史弥远拍板定案,而史弥远现在哪儿有心思去管这个事情呀!
所以他基本没用大脑,便指示薛极等人,按照李全的要求办理便是,省的李全在楚州那边再闹出什么事情,影响到他最关心的要事。
这件事要说放在平时可能也没什么问题,大家习惯了听史弥远的吩咐了,但是放在了这个时候,却等于捅了马蜂窝了!
因为楚州兵变,本来就已经引起朝中不少大臣的震怒,不少人本来是主张发兵剿灭李全,除去李全这个祸害,使朝廷掌控住京东带的局势,但是因为史弥远姑息迁就,不想把事情闹大,最终选择了息事宁人的处理方法,使这件事不了了之,些大臣已经十分不满了。
而另外即便是支持史弥远的人,在对于调拨钱粮给北军事上,意见也倾向于分而治之,将粮饷分别派送给北军的几个军阀头子,使彭义斌付大全张林等军有能力牵制住李全,使之不能继续坐大下去。
但是史弥远这次又出了个昏招,居然再次向李全低头,这下别说是高怀远不干了,朝中不少大臣闻听之后,和高怀远的反应都差不多,觉得史弥远这次实在是太丢朝廷的脸了,好歹李全现在当的也是大宋的官,名义上归朝廷节制,如此来,简直让人无法接受,而且这件事旦按照史弥远的吩咐执行的话,以后朝廷再想控制李全,就更加困难了许多,李全得了这些钱粮的支持,定会继续壮大下去,此消彼长之下,另外几股北军,将会因为缺乏粮饷,最终被李全给口口吃掉。
于是这次许多人都不干了,郑清之暗中联络了不少大臣,在早朝的时候,同时向史弥远发难,要求更改这次的决定。
就连直不怎么插手政事的杨氏兄弟,这次也出面表态,这么做不行,甚至将此事捅到了杨皇后那里。
虽然杨皇后只是介女流之辈,但是她也并不糊涂,听罢了杨谷兄弟对北方局势的详细陈述之后,冷静分析下,也觉得此事不妥,于是便对赵扩也劝阻此事。
最不能让史弥远接受的是,这次的事情居然被赵竑抓住了把柄,赵竑派的大臣抓住这个机会,当朝弹劾史弥远以及薛极等枢密院对于此事的处置是误国误民,时间朝野之中反对此事的人声鼎沸,搞得史弥远有些措手不及,十分狼狈。
直到这个时候,史弥远冷静下来才发现他在这件事上做错了,严重的缺乏远见,以至于将他置于个非常被动的局面,这次已经不是他和太子之间的争斗了,而是连他自己内部也出了不少反对的声音,这下史弥远有些慌神了。
所以为了这件事,史弥远党开始四下活动,企图压制住这股反对的浪潮,同时不得不改变了他当初的决定,令淮东制置使徐晞稷将粮饷等物重新划分,分拨给其他几支北军,不满足李全的这个无理要求。
至此他总算是平息了内部的不同声音,但是赵竑派却始终揪住这件事不放,连连当朝弹劾史弥远等人失职。
史弥远不得已之下,只好采取反击,利用他所掌控的言路,连番将赵竑身边的几个大臣给弹劾,贬黜出了临安城。
可以说高怀远所担心的事情就此得以比较圆满的解决,本来他心中十分高兴,但是这件事远不算完结,史弥远随即便开始打击这次曾参与反对他的人。
郑清之很快便被揪了出来,虽未贬黜他出京,但是却被史弥远招致相府大大的斥责了番,而些参与反对他意见的人,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处分,这使郑清之非常不快,多日闷闷不乐,连教贵诚读书,都有些意兴阑珊了起来。
高怀远对这件事深以为戒,这次好歹没有查到他的头上,要不然的话,史弥远对他可不会客气,贬他出京都是便宜的事情,搞不好就会将他扣个罪名,发配千里之外也说不定,所以他不得不更加了几分小心。
朝堂之争 第332章 相召见
宁宗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起来,史弥远在经过了这次的事情之后,也加速了他废黜太子的计划。
高怀远现在不得不被正式拖入了这个事情之中,因为他在天晚上,突然间被史弥远招至了相府之中。
本来高怀远这些天还在忙活着关注京东局势,因为李全这次的无力要求被朝廷拒绝之后,大为不快,对徐晞稷也不似以前那么恭敬了,几乎天天跑去找徐晞稷抱怨威胁,搞得徐晞稷不胜其烦,只能拿朝廷决断来推脱此事。
李全于是便从兖州抽调军队,回到楚州带,作出了副威胁要南下的态势,使北方局势骤然紧张了起来。
徐晞稷这次也忍无可忍,当即离开了楚州城,到了驻守在楚州以南的宋军大营之中,并且从建康抽调两万驻屯军,驻守于楚州以南,洪泽湖带,和李全军形成了对峙状态。
李全虽然嚣张,但是也没敢真的就发兵和南宋军打场,所以转而开始集结重兵攻向了海州付大全的地盘,誓要报恩州的箭之仇。
于是自九月底开始,李全军和付大全的飞虎军便在沭阳带展开了场大战,高怀远对这次沭阳之战非常关注,恨不得能亲自飞到沭阳,指挥着属于他的兵马,和李全拼上阵。
但是他自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贾奇住所便成了他的远程指挥所,每天只要没事,就趴在贾奇那里,关注着不断飞来的有关沭阳之战的各种消息。
沭阳之战开始,双方就打得十分激烈,付大全也知道这仗关乎他飞虎军以后在京东路的生死,秋收之前假如让李全军攻入他的辖地之内,那么明年他的大军就可能出现严重的粮荒,故此非常忠实的执行了高怀远的指示,御敌于境外,率军进入沭阳境内,和李全大军展开了场大战。
李全军动用了超过五万兵马,发动了对飞虎军的进攻,而飞虎军也不客气,拿出了两三万最精锐的兵马,陈兵于沭阳境内,和李全军打了个难解难分。
双方集结在很窄的个战线上,几乎每天都要进行次大战,李全军要攻入海州境内,而付大全不许他们前进半步,所以战斗打得十分激烈,而李全军的主将这次也是付大全的死对头李福,李福恨付大全恨到了极点,亲自上阵督战,连连对付大全军发动进攻。
而这战飞虎军的训练优势算是彻底显现了出来,两军从开战伊始,飞虎军便牢牢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而且飞虎军装备水平在打完了济南青州密州之后,得到了大批器甲,所以虽然兵力比李全军少许多,但是素质和士气方面,却都要强过李全军,所以开打之后,丝毫不落于下风。
更加上飞虎军十分重视弓弩兵的力量,每战下来,李全军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就这么连打了将近十天,李福率军打得筋疲力尽,也未能突破飞虎军的防线,不得不向李全求援兵,于是李全便着令刘庆福再次引兵两万,兵发沭阳,协助李福攻打飞虎军。
本来按照飞虎军和彭义斌的约定,彭义斌这次应该在滕州方向,策应飞虎军的行动,牵制李全的兵力的,但是这次却因为金国方面看到了机会,悍然发兵出博州进击彭义斌控制的济南府泰安州带,逼得彭义斌不得不调兵应战,而无法从侧翼帮助飞虎军牵制李全军,以至于只能由飞虎军己之力,力抗李全军的进攻。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李全已经转而为金国所用,实质上已经变质成为了金国的帮凶,高怀远恨得也是咬牙切齿,但是因为史弥远始终不愿意和李全撕破脸,故此飞虎军得不到朝廷这边的策应,好在经过朝中这么闹之后,朝廷调拨给了飞虎军万五千人的粮秣器甲,倒是也稍稍缓解了下飞虎军的压力,才令飞虎军在沭阳没有因为粮秣短缺发生崩溃。
而刘成义和周俊二人则趁着付大全领兵在沭阳和李全军大战之际,分头由刘成义组织辖地之内的民夫抢收田地里面的秋粮,周俊则率领镇守军大兴土木,加固海州城的城墙等设施,并且连番整训相对实力较弱的镇守军,使海州镇守军的战力得以了相当的提高。
眼看李全又派来刘庆福两万多兵马之后,双方在沭阳的实力开始变得悬殊了起来之后,付大全得到刘成义的消息,说海州境内秋粮已经抢收完成,于是这才突然对李福的兵营发动了次突击之后,立即撤出了沭阳境,全军返回了海州城。
沿途付大全和刘成义合兵处,在海州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政策,将所有归附于飞虎军的老百姓也尽数北迁,远离战场,清空了海州城附近的村庄,连颗黄豆也不给李全军留下。
李福和刘庆福合兵处之后,立即朝海州方向追击,并且最终抵达了海州城下,将海州城三面围住,试图举歼灭海州城的付大全军。
但是他们却低估了付大全的实力,因为付大全这次退守海州城,已经在城中集结飞虎军镇守军将近四万兵马,而且付大全军中现在战将如云,又多了周俊这样个久经战阵之人的协助,而且他们军中军纪严明,很受当地百姓的欢迎,所以海州已经被他们经营成了个坚固的壁垒,加上新收的秋粮,使他们兵粮无忧,大可和李全军来个长期作战,基本上完成了当初高怀远的战略设想。
至此高怀远才算是放心了下来,不再为这仗能否打赢而担心了。
而这个时候,高怀远得到了通知,史弥远要他前往相府见他面,于是高怀远只得暂时放下了海州那边的战事,连忙赶到了史弥远的相府之中。
走在路上的时候,高怀远不知道这次史弥远找他做什么,还以为是他撺掇郑清之等人反对史弥远当初的决定,被他发现了,所以路上颇有点惴惴不安,心里面还在琢磨着各种托词,来应对史弥远的责问。
但是当他进入相府之后,被人领到了史弥远的住处,才觉得可能不像他想的那样,看样子史弥远应该不会是专门责问他什么的,于是在报了名之后,才被史弥远招入了书房之中。
高怀远对坐在书案后面的史弥远施礼之后,才发现屋子里面居然只有他和史弥远两人,这样的情况以前他可是没有遇到过的,史弥远为人小心谨慎,身边从来不会少了侍卫或者家奴,但是今天这是怎么了?居然只有他个人在屋子里面。
高怀远心里面还真是突然升起了个念头,干脆趁着这个机会,把史弥远这个老贼给掐死拉倒,省的他继续祸害下去,但是随即他便收起了这个邪念,因为这么做的话,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没有点好处可言,贵诚还未上台,他需要史弥远这棵大树,把贵诚扶上去,要不然的话,他这年多来,岂不是在京城白玩了吗?何况掐死这老贼,他也跑不出去,同样要以全家给老贼抵命,犯不着做这个赔本买卖。
“下官参见相爷大人,不知相爷这么晚要下官前来,有何吩咐?”
高怀远恭恭敬敬的对史弥远见礼到。
史弥远用种不好琢磨的眼神看着站在他面前的高怀远,长时间以来,他觉得已经看清楚了这个年轻人,但是今天将高怀远招到他这里的时候,史弥远忽然又觉得有些不太放心了起来。
在高怀远对史弥远见礼之后,屋子里面忽然陷入了种令高怀远不安的沉默之中,史弥远不说话,他连直起来腰都不能,只能弓着腰像虾米般的立在史弥远书案前面。
“老夫今天叫你过来,是想要问你个问题,那就是老夫可以信任你吗?”
史弥远透过鼻梁上的那副水晶镜片,审视着高怀远,忽然间对高怀远问了这么句莫名其妙的话。
高怀远听罢之后,心里面咯噔下,脑子急转了几下之后,赶紧露出副激动的神色,再次抱拳答道:“回相爷的话,小的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相爷,相爷对小的可以说恩重如山,想来小的以前不过只是个小小的县尉,不足年之中便擢升为御龙直统制,这全拜相爷所赐,小的心中对相爷感恩戴德,可以说是对相爷的恩典没齿难忘,假如相爷要用下官的话,小的虽万死也不能报答相爷对下官的恩典,能否信任小的,可以说全凭相爷念,只要相爷用得着小的的地方,小的即便是肝脑涂地也再所不辞!”
听罢了高怀远的话之后,史弥远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看不出高怀远有口是心非的神态,觉得高怀远应该是发自内心才说出这些话的,于是长长的松了口气,于是他点了点头站了起来。
朝堂之争 第333章 铤而走险
史弥远点了点头站了起来,走到了高怀远面前,对他说道:“你直起身说话吧!老夫之所以有此问,那是因为老夫有件事情要告诉你!假如老夫信不过你的话,也不会将你叫来我这里了!你能记得老夫对你的好处,这样很好,但是老夫也不是要你去做掉脑袋的事情,只是此事干系着我大宋以后的命运,老夫不得不加以小心才行!这件事虽说有点风险,但是老夫保证,只要你帮老夫做好这件事的话,以后你的前程将会立即飞黄腾达,收获要比你付出的风险大出百倍!你可愿意接着听下去吗?”
高怀远已经料到史弥远接下来将会告诉他什么事情了,这个老家伙看来是要有所行动了,而且他也知道,现在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听,都已经彻底没有退路了,史弥远现在忍耐不住,要急于将他绑上他的战车,跟他起做这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了。
高怀远深知这次史弥远要做的事情的危险性有多大,成功的话,大家鸡犬得道,失败的话,史弥远可能还好说,还有退身的余地,像他们这些小卒,下场将会非常凄惨,抄家灭门不在话下,而且铁定会被磔于市没点商量的余地,但是高怀远并不太担心这件事能否成功,因为历史上即便没有他的参与,最终史弥远还是成功的达到了他的目的,而这次他无意中卷入历史大剧之中,只会令此事多几分保障,说白了,他是自己巴巴的跑来搭这趟末班车的,所以不管史弥远告不告诉他这件事,他都早已把自己绑在了史弥远这架战车上了。
高怀远露出了副诚惶诚恐的神态,显露出他内心挣扎很激烈,似乎有些害怕,担更多的似乎是兴奋,深吸口气道:“相爷对小的恩重如山,不管相爷要小的做什么,小的都再所不辞!请相爷明示!”
史弥远满意的点了点头,装出了副很哲学家的排头对高怀远说道:“历史往往会垂青于有勇气之人的!你很让我感到满意!既然如此,那么老夫也将你视为自己人了!
此事事关重大,将决定着我们大宋以后的兴衰!当今太子昏庸无道,整日只知道沉湎于酒色之中,却毫无进取之心,更不知何为孝道,尚未登基便急于陷害忠良,假如由他下去,到了当今圣上驾崩之日,让其登基的话,恐怕我们大宋朝野定会掀起片腥风血雨,到时候定会国以不国,生灵涂炭,令我大宋数百年基业就此毁于旦!
所以老夫身为本朝宰执,就不得不为国着想,老夫绝不容这等昏庸之人,执掌大宝,为此老夫不惜冒死,也要废掉太子,另立新皇!你听完之后可是怕吗?”
史弥远作出了副大义凛然慷慨激昂的神态,下给当今太子赵竑扣上了这么多帽子,将其说的如此不堪,好像切都跟真的般,高怀远脸惶恐的神态,看着史弥远在他面前表演,心中暗道,提前知道结果,还真是不好玩!要是他以前不知道的话,那么猛的听到史弥远这些话,肯定会感觉非常震撼的,但是现在听起来,怎么都没有点激|情!另外他看着史弥远这幅尊容,实在有种想笑的感觉,颇有点看小丑杂耍般,让人有些忍俊不止。
不过高怀远还是克制住了他的这个念头,脸上装出了副受到震惊的模样,嘴巴大大张开,颇有点合不住的感觉,眼睛也瞪得老大,仿佛如遭电击般,呆呆的没有点反应。
史弥远说完之后,驻足侧目观察了下高怀远的表情,看到他如此副表情之后,觉得十分满意,因为这种事情别说是像高怀远这种小官了,即便是他告诉手底下那几个位高权重的家伙的时候,那些人也和高怀远差不多个表情,显得十分震惊。
要知道他要做的这件事,其实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是大逆不道之事,比起当初他纠结杨皇后,绑架谋杀韩侂胄那次的事情,还要大逆不道百倍,因为这次他不是要拉个大臣下马,而是摆明了要换个皇帝登基,此事假如成功的话,利益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假如旦失败的话,下场也是可以预料的,所有参与此事的人都不会有个好结果,旦谋划失败的话,他们这帮人都是要上刑场相会的!
所以史弥远对高怀远的这个反应并不感到意外,而是觉得十分正常,假如高怀远点也不激动的话,那么他就要重新审视下高怀远了,要么是高怀远这个人城府太深,要么可能他已经提前从郑清之那里,得到了什么消息,但是现在看来,高怀远应该没什么问题,这是他第次听到这个事情,于是史弥远也不急着让高怀远表态,而是缓步走到了旁找了把椅子坐下,静静的等着高怀远说话。
高怀远愣愣的呆立半晌,作出了副思想斗争非常激烈的样子给史弥远看,心里面却在琢磨另外个事情,原来当演员也并非是件简单的事情呀!装模作样整出这么副表情,其实是很辛苦的事情呀!他居然在心里面暗暗钦佩那些演员。
过了相当长段时间,高怀远脸上的表情才算是舒缓了下来,身体仿佛也随之放松了些,脑袋扭动着,在屋子里面找到了坐在旁的史弥远,大踏步走到史弥远面前,撩起了袍角,单膝跪在了史弥远面前,抱拳对史弥远说道:“下官愿听相爷吩咐,甘愿当相爷的马前卒!”
“好!哈哈”
史弥远终于露出了笑脸,并且放声大笑了起来,站起来拍着高怀远厚实的肩膀接着说道:“老夫以前就说过,你是个很聪明的人,知道事情该作出如何选择!既然你能想明白此事,那么老夫深感欣慰!
老夫也不瞒你了,这次老夫看重之人,正是你那贵诚郡侯!贵诚知书达理,做事沉稳也知轻重,颇有代明君之风范,比起当今太子赵竑,他要强过赵竑太多!
故此老夫便想废黜太子,另立新君,将贵诚扶上皇位!而你乃贵诚少时之友,即便老夫不说,你也知道这件事对你和你们高家的好处有多大!而老夫年事已高,以后大宋天下迟早还是要你们这些年轻人执掌的!你好好做吧!只要此事成功,你也乃是功不可没!同样将会成为新君的肱骨之臣的!”
高怀远自然知道其中所包含的利益,立即点头脸兴奋的答道:“多谢相爷提点,下官明白相爷所说!多谢相爷不吝相告,怀远感激不尽!既然相爷将此事告知小的,那么不知相爷想要小的做些什么事情,相爷尽管吩咐便是,小的无有不从!切愿听相爷吩咐!”
史弥远用手在空中虚托了下,令高怀远起身说话,沉吟了下之后,对高怀远说道:“说来此事其实也有些风险,毕竟眼下太子还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当今圣上也迟迟对于废立太子只是悬而未决,朝中还是有些太子的党羽,力挺太子,故此这件事并非已经成事!
老夫这次要你过来,告诉你这件事,就是要你替老夫做件事!要知道此事干系甚大,老夫不得不用些信得过之人来帮老夫做事,而你虽然来京时间不长,但是却直留在贵诚身边,而且老夫看重你也是个很聪明之人,故此才将这件事告诉于你,就是将你当作自己人看待。
未来老夫所做之事是否成功,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了些,眼下为了稳妥起见,我们要未雨绸缪才是,这件事如何做,你暂且不用去管,也千万不要透露半点风声出去,更不要告诉贵诚任何消息,不到最后先不要惊扰了贵诚,使他失去了平常心反倒坏了大事!切记此事!
老夫也知道我们做的这件事未成之前,堪称大逆不道,但是为了大宋天下,我们也只能作此选择,你身为武将,而且这年来,在京中也结交不少朋友,特别是殿前司以及侍卫亲军步军司那里,和夏震方书达等人关系也都不错!
此事要想成功,临安城中的军队务必要站在我们这边才行!以防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里面有人为太子所用,到时候引发兵变,那么就不好办了!
而眼下虽然夏震也是自己人,但是此人太过世故了些,老夫用他还真是不太放心,所以才将此事告诉于你,希望你能接手护圣军,在此事行事之前,替老夫牢牢把持住护圣军和御龙直等关键兵马,为我们所用!这是我们行事的基本保障!不知你愿意为老夫代办此事吗?”
高怀远闻听之后,心里面还真是吃惊不小,是因为他这段时间在京城的活动,居然大部分落在了老贼的眼中,连他和夏震方书达走的很近这些事情,老贼也都知道,所以有些感到吃惊,另外个原因,就是他从老贼的口中,听出了丝危险的意味,老贼要他领护圣军,其实另个目的昭然若揭,那就是老贼除了通过文斗之外,还要做武斗的准备,旦他们这些人未能游说得动宁宗废立太子的话,老贼很可能利用他掌握的兵权,不惜发动军事政变,也要将太子赵竑赶下台,看来老贼这已经是到了狗急跳墙的地步,不惜铤而走险了!
朝堂之争 第334章 海州告急
高怀远但是转念想,又立即感到阵狂喜,自从他到了京城之后,整日不就是在想着兵权的事情吗?而这次老贼自己提出来要将护圣军交给他接管,那么岂不等于正瞌睡的有人给送了个枕头了吗?这可是个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呀!把持住兵权,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对于他来说都是件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了,别看现在他在老贼面前很受他的器重,旦等到贵诚上台之后,他们之间撕破脸那是迟早的事情,只要老贼不死,他就不会放弃抓权,由着他慢慢老死下去之后,大宋可能早已被这老贼折腾的离死不远了,什么黄瓜菜都会放凉的!
而护圣军乃是殿前司在临安城中支非常重要的军事力量,要知道殿前司系统之中,除了各种班直之外,还有不少正规军,共分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选锋军策选锋军护圣军游奕军神勇军浙江水军等11军,早年乃是从杨沂中的神武中军改过来的支兵马,员额定编为七万三千人,主要职责便是保护皇族以及京城的安全,配合着侍卫亲军步军司,起驻守在临安城之中,互为依托同时也互为牵制,乃是皇帝手中的支亲兵卫队。
而殿前司七万多兵马,不可能都驻扎在临安城之中,这些兵马被分别屯驻于临安城周边的些兵营之中,对临安城形成拱卫之势,所以殿前司的兵马除了临安城里面驻守部分之外,其余的分别驻扎在绍兴庆元府嘉兴湖州等地,要不然的话,都塞在临安城里面,光是兵营就不够用的。
殿前司驻守临安城中的几只兵马之中,除了御前诸班直之外,最大的支兵马就算是护圣军了,从名字上便可以看出来,护圣军乃是殿前司里面专门为保护皇城,而设立的支兵马,算是皇帝亲兵中的亲兵,平日主要负责皇城的守卫工作,同时还执掌着内城城墙的防御,堪称南宋诸军之中的核心中的核心,所以般情况下,护圣军指挥使,多由些皇室宗亲担纲,像高怀远这样的人,放在般情况下,基本上想都别想当护圣军指挥使。
但是没成想,高怀远以前连想都没敢想过的个职位,就这么从天而降,下便砸在了他的脑瓜顶上,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又是什么呢?
所以高怀远听闻史弥远这个吩咐之后,当即再次单膝跪下,脸的激动的答道:“下官愿意听从相爷的吩咐!”
这个激动倒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正儿八经的激动,这会儿他看着史弥远那张老脸,居然觉得这老家伙今天看起来着实可爱,恨不得抱住这老家伙亲上口。
史弥远很享受这种恩赐于人的感觉,看着高怀远脸上激动的神色,他觉得又做对了件事情,于是点点头道:“你不必谢老夫了,老夫这么做也是为了大宋的未来,你回去之后,准备接管护圣军吧,你以前在军前曾经带过兵,经验应该很丰富才是,老夫对你的能力也放心!”
高怀远点点头道:“下官明白了,不过下官还是有些担心,毕竟下官初来临安城不久,而且入殿前司时日尚短,这么不到年时间之中,便连升数级,假如这么快又擢升为护圣军都统的话,难保军中将士会有不服,下官只怕时间难以控制,这个”
史弥远立即便明白了高怀远的意思,马上挥挥手道:“本相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能想到这个问题,说明你并没有高兴过头,这点很好,得意而不忘形,能保持清醒是你最大的优点,老夫这就放心了!这个事情你不必担心,既然老夫让你做护圣军都统,那么就会令夏震给你便宜行事的权力的,我要的是你能完全控制护圣军,使之为我所用,所以军中官佐你大可进行调换,凡是不服你之人,大可调离护圣军,交由夏震另行安排离京做事,你也来这里时日不短了,应该在军中结交不少朋友才是,尽可提拔些你信得过之人,在护圣军为将,必须要做到对护圣军如臂使指般才算是没有辜负老夫对你的片厚望!”
高怀远这下彻底满意了,史弥远这么说,等于是给了他把上方宝剑,让他重建支效忠于他史弥远的护圣军,同时也说明史弥远已经完全信任于他了,要不然的话,不可能给他这么大的权力,这老家伙这次可是大错了算盘,重整支听命于他的兵马,这也正是他所想要的东西,至于效忠谁,哼哼!那就是另外件事情了,高怀远几乎要忍不住在心里发出冷笑之声了,老家伙打了辈子雁,恐怕这次要被大雁啄了眼了!
高怀远千恩万谢的拜辞了史弥远,在离开相府之前,史弥远还再叮嘱他,务要严把口风,万万不可将此事泄露了出去,尽快要重整护圣军,使之在关键之时,可以为他们所用。
高怀远自然是从善如流答应的爽快,这才离开了史弥远的相府,史弥远望着高怀远离开的背影,也长长的松了口气,他觉得这下他总算是可以放心下来了。
原来的护圣军指挥使刘夏全毫无准备的接到了调离的敕令,任命他为荆湖南路宣抚使,这丫不知是计,为突然飞来的这顶官帽高兴的差点没有血压升高,高兴的跑到史弥远那里好般答谢之后,立即屁颠屁颠的离京赴任去了,于是护圣军指挥使职便空了下来。
为了不引起太多人的反对,护圣军指挥使职并未直接宣布放在高怀远身上,而是由殿前司提出了几个人选,来供选择,名义上完全是非常公平的竞争,于是被点中的人选立即便开始四下打点了起来,忙活着磕头送礼,都想争得这个位置。
而高怀远的名字自然也在此列之中,算是个参与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