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盗宋 第 145 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起来。
这份诏书其实就是份嘉奖令,同时也是份朝中官员官职的重新任命,可以说是次重新的洗牌,朝中不少官员的职位都随即转变。
总之这次朝中的官员变动十分之大,先史弥远的右相之职,由郑清之代领,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次居然将真德秀召回朝中,担任左相职,这下朝中又是片震动,因为从韩侂胄开始,到史弥远为相这数十年之中,南宋朝中都是以右相独相,虽有左相职,但是因为这两人把持朝政,直都未有人出任左相职,而这次史弥远死,赵昀便打破了独相制度,同时设立了左右两相,如此来,便无疑避免了再次出现权相的可能。
而接下来宣布的系列的调整之中,早年曾经被史党弹劾罢官的工部尚书魏了翁也被招入京师,进礼部尚书职兼直学院,曾经被史党弹劾罢官的洪咨夔复起用为考功员外郎职,纪先成授左谏议大夫职而高怀远因为此次兵谏居功至伟,特赐他晋职为二品右金吾卫将军兼殿前司都指挥使,加封太子少保,勋柱国,同时权枢密使职,不可谓风光之极了,下子便跃升为可以参与国家军政大事的朝中地位显赫的重臣,他的分封其实有点奇怪,要说二品官至多也就是个签书枢密院事,但是高怀远却权枢密使职,等于是二品官干从品的事情,虽说地位上比不上左右相,但是却等于把持住了军国大事,放眼大宋,这样的权利以前也只有宰相才能拥有,而现如今落在了个武将头上,就让人有些颇为寻味了。
华岳因此次兵谏之功,加封为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兼武学博士,主太学武学掌以兵书弓马武艺教诲学生,也可谓是人尽其才。
赵府堂晋职为殿前司都虞侯,方书达加封为四品忠武将军勋上轻车都尉,陈震授殿前步军都虞侯,安杰授从五品翊卫大夫总之这次连李若虎也被授予了正七品至果校尉勋云骑尉。
凡是这次参加兵谏的众将官,可以说都得到了加封,可见赵昀这次对他们的褒奖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让武将纷纷为之振。
朝堂之争 第482章 宝庆之变
这份诏书洋洋洒洒数千言,读下来还真是让郑清之读的口干舌燥,好不容易才算是将诏书宣布完毕。
但是也有人颇不高兴,本来也算是史弥远亲信的党羽梁成大这次却没有伏法,而只是被直接被贬了三级,还在谏院之中当个正言,归于纪先成手下做事,这让人颇有些不忿,毕竟梁成大曾经被称为史弥远手下的三凶,没少帮着史弥远干坏事,但是受到的处罚却这么低,让人有点不明白赵昀的心意。
这里面唯有高怀远最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他自然不会说出来让大家知道,就由着大家猜测去吧!只有梁成大这会儿差点哭出来了,他本来以为今天上殿之后,再想或活着回家基本上就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是没成想皇帝赵昀给他的处罚却只是降了他三级,还留他在朝中谏院当个正言,他便知道这次高怀远真的给他帮大忙了,和以前的那些同党相比,他现在可谓是全身而退,甚至还能继续当官,这里面高怀远的助力之大,他自然是清楚的很,故此对高怀远可以说是感激涕零,只想扑到高怀远脚下去亲他的脚丫子了。
个早朝足足开到了正午时分,才算是结束,朝中百官带着各种复杂的心情这才退朝出宫,而高怀远郑清之纪先成等要臣,则被留在了皇宫之中,赵昀亲自摆酒赐宴,还将这次兵变之中参与的重要将领,也招入宫中并赐宴款待。
君臣之间这中午时间推杯换盏,喝的好不热闹,赵昀少有这么高兴过,连连举杯向这些近臣们敬酒,搞得这些人不得不喝,如此直喝到了天黑才各自醉醺醺的出宫,至此为期几天的兵变才算是宣告彻底结束,接下来就该郑清之纪先成这帮人忙活去了。
纪先成拉着高怀远在无人之处埋怨他道:“我现在该怎么称呼你呢?主公还是大人呢?你为我平冤昭雪,我自然谢你,但是这次你为何连问也不问我声,便举荐我入官当什么左谏议大夫呢?难道你忘了老夫已经说过,从此之后不愿为官了吗?你还让我当这个谏议大夫,是不是想让老夫得罪完天底下的百官呢?我看你定是另有所图才是!”
高怀远看纪先成喝的有点高了,于是笑道:“其实直以来,怀远都视先生为老师,以先生的才学和品性,不入朝为官,实乃大宋的遗憾,放着先生这样的大才不用,岂不等于暴殄天珍了吗?”
“假如说我有所图的话,那么也不假,先生乃我知心之人,唯有先生最明白我的心思,今后很长段时间,我都需要关注大宋的军事,大宋历来重文轻武,先生也十分清楚,眼下虽然看似我和文臣那边相处甚好,但是迟早有天由于官家重武,还是会招致文臣们的攻讦,唯有先生在朝中,才能帮得我将心思放在军事上,这才是我的点私心吧!”
纪先成听罢之后,有些惊诧的看着高怀远,对他说道:“没想到呀!你现如今居然能把事情想的如此之远!居然会考虑到将来文官为了权利,倾轧于你,实在是大出老夫所料呀!看来你确实已经非常沉稳了!老夫终于不用再为你担心了!”
“好吧!既然你要我帮你,那么老夫便勉为其难,在朝中做事好了!但是这次当了谏议大夫之后,恐怕我真的要把百官给得罪完了!”
说罢之后纪先成露出了丝无奈的苦笑。
高怀远也露出了丝计得逞的笑容,凑过去小声说道:“先生当年不正是想为国效力吗?眼下我可是满足了先生生的夙愿,这下有你在,想必不少当官的要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了!嘿嘿!先生只管放手去做,让梁成大这些人充当马前卒去!正好好好整治下现如今的吏治,省的他们还继续如此乌烟瘴气下去!”
纪先成摇摇头,又点点头,忽然间放声大笑了起来。
临安兵谏生之后,后世史称宝庆之变,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十分浓重的笔,自此高怀远也在历史长河之中脱颖而出,走到了历史的最前台。
宝庆元年短短年之中,南宋便生了两件大事,是年初赵竑闹出的霅川之变,二就是年尾高怀远主持的临安兵谏,而临安兵谏显然对于历史的影响意义更为深远许多。
这次兵谏彻底终结了史弥远党对南宋朝政的把持,同时还终结了史弥远的性命,虽然史弥远死后,皇帝赵昀并未再追究他以前的过失,而且还赐他谥号忠献,追封他为卫王,但是对于他朝中的那些党羽,却在高怀远和郑清之的全力打击下,核心成员尽数被捕,而且在赵昀的授意之下,这些人尽数移交给了大理寺,专门令纪先成为的几个官员审办他们的案子,而审理案子的度非常之快,短短几天时间之中,便将这些人定罪,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丝毫不给他们任何机会,至此兵变之时才算是尘埃落定。
这次兵谏可以说来的实在是太过突然了,提前可以说没有什么先兆,就连京师里面的史弥远党都没有能够提前察觉,更不用说其他人了,故此当各地得知史弥远在兵变之中吓死的消息之后,临安城中的切都已经在赵昀的控制之中了。
而就在地方上为官的那些史弥远的党羽,立即便惶惶不可终日了起来,生怕朝廷会在兵谏之后,扩大打击范围,但是没几天时间,各地便接到了朝廷的圣旨,圣旨中阐明此事就此为止,以前的事情将既往不咎,只要以后各地官员心辅佐当今圣上,便不会再提及以前的事情降罪于他们了。
这些人这才总算是长长的松了口气,虽然不太放心,但是想想史弥远都已经被弄死了,他们这些人即便是想不答应,以他们在地方上的势力,也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了,于是乎各地地方官员,在这次兵变之后,显得十分顺从,并未生当初保皇派那边担心的作乱之事。
不少地方官员纷纷上书朝廷,尽可能的阐明他们对当今朝廷的恭顺,并且极力摘清他们和史弥远党的关系。
而史弥远党的倒台,无论是在官方还是军方,乃至是民间方面,同时也引得了片喝彩之声,特别是老百姓,这些年简直要把史弥远党恨到了极点了,在史党的折腾下,各地地方吏治败坏,老百姓们苦不堪言,而且史党还大量印造新会子﹐不再以金﹑银﹑铜钱兑换﹐而只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且把旧会子折价半。致使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故此民间对史党可以说痛恨到了极点了,这次听闻朝中武官高怀远领兵动兵谏,吓死史弥远并且将史党网打尽之后,许多老百姓立即奔走相告,额手相庆,禁不住对这次兵谏之高怀远是感激涕零。
而官方之中的那些曾经因为不肯依附史弥远党的官员们,还有因此被贬黜的官员们,则更是得知此消息之后,不少人忍不住喜极而泣,对着临安城方向跪拜,对赵昀此举称颂不已,特别是听说了像真德秀魏了翁再次被朝廷召回临安委以重任之后,南宋学子可以说无不归服,如此来,赵昀朝廷这次获得了朝野之中大多数士子的支持。
至于军方,在这次兵谏生之后,也震动很大,特别是当听闻这次动兵谏的高怀远,在兵谏之后,被朝廷委以重任,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官拜枢密使以后,多有点扬眉吐气的感觉。
虽然宋军当年在开禧北伐之中惨败,但是军方之中和民间这百年之中,对于北复中原的呼声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军方之中不少将领,这些年都觉得很是窝囊,史弥远诛杀了主战派的韩侂胄之后,便采取了味的投降妥协政策,主持和金国签署了比以前更加丧权辱国的嘉定合议,不少主战派都被逐出朝廷,流放民间,时间南宋主战派受到了空前的打击。
而且史弥远后来又为已经被韩侂胄削去官爵的秦桧翻案平反,更是令民间片哗然,骂声四起,但是南宋军方直都不强势,只能受文官的制约,这些年来,可算是窝囊透了。
这次高怀远兵谏之后脱颖而出,被委以枢密使职,无疑对军方的武官系来说,是个级利好的消息。
大家都知道高怀远早年和金军曾经火拼过,算得上是个标准的行伍之人,而他能以武将的身份晋升为枢密使,执掌南宋军国大事,这自然说明经过此事之后,武将在朝中的地位得以了极大的提升。
于是各地军方都为之振,期待着高怀远上位之后,能给军方带来些新的气象。
高怀远自然不会辜负众多爱国之士的厚望的,虽然他现在兼着殿前司都指挥使职,但是兵谏之后,对于殿前司诸军的事情,他已经不必过多过问了,有华岳赵府堂这些人在,殿前司诸军将会在他们的率领之下,变得越来越强,用不了多久,便能成为宋军之中的支绝对精锐的兵马。
而高怀远在出任枢密使职之后,便立即将目光投向了各地的都统司驻屯大军以及各地的些新成立的各种名目的新军方面。
朝堂之争 第483章 发兵之争
以前高怀远不管当什么官,都无法触及到各地诸军的这些事情,但是现在情况大大的不同了,他身为权枢密使,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军方的最高脑,只要是军方的事情,他便有权过问了。
这些年来,高怀远不管做什么事情,对于南宋军队的信息都没有忽略过,详细的整理出套有关宋军的情报,梳理出了不少心得。
而现在他终于可以大展拳脚番了,他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将宋军调整为支可以随时堪用的军队,做好切抵抗北方蒙古军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可以说是项浩大的工程。
单凭他个人肯定是无法完成的,故此作为武学博士的华岳无疑便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高怀远刚接任枢密使职,便向赵昀进言,擢升京西路兵马钤辖孟珙为鄂州江陵府都统制,以他为鄂州军方主将,负责京西路军务。
赵昀考虑下之后,调阅了有关孟珙的履历,得知孟珙乃是当年鄂州都统孟宗政之子,并且和高怀远也是故交,战场上表现十分不错,于是便点头答应了高怀远的提议,擢升孟宗政为鄂州江陵府都统制,如此来,长江中游线上,高怀远便可以放心下来了,而孟珙自此也提前数年,成为了节制方的南宋重要将领。
而高怀远尚未过年,便再次将李全的事情纳入到了眼下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中,并且在早朝上,对赵昀提出了起兵征讨李全军的事情。
这件事在朝中还是有人反对的,起码郑清之在这件事上,便不太支持高怀远,因为眼下在他们文官看来,刚刚诛除史弥远党,朝局还尚未达到十分稳定的地步,高怀远刚刚上任枢密使职,这么快便要出兵攻打李全,显得太过急躁了些。
而且经过赵竑的霅川之变后,江淮下游带形势很是为妙,眼下李全又没有作出太过分的举动,如此兵征讨李全,显得有些师出无名了些。
于是郑清之当即便在朝堂上提出了他的反对意见,并且得到了朝中些官员的支持。
高怀远也料到了他这么做会招致郑清之他们的反对,但是他并不放弃,而是出班对赵昀说道:“陛下!微臣之所以这么快便要征讨李全,实乃此事已经拖不得了!微臣曾经对陛下进言过有关京东路的局势,京东乃是我大宋旧土,本就该归于朝廷治下才是!而自前几年起,蒙古人便多次进袭京东带,以图将京东控制于他们手下,眼下虽然有北军的彭义斌军张林红袄军付大全军张荣军等几支北军御守京东带,但是李全军却还是北军诸军之中实力最强之人。
李全为人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此人早年虽然多有功绩,但是这些年来,所作所为却大失当年起兵抗金之时的想法,只知味的从我朝攥取实惠,争抢地盘,甚至于勾结金人,私贩各种物资给金人蒙古人从中谋取暴利。
而且此人身为保宁军节度使,却不服王化,只是名义上保持和我朝的关系,但是实质上却坐地称王,将京东带视为他的禁脔,不容我朝入主,更不思御守之事,反倒多次兵攻打同为北军的其他军,甚至勾结金国,配合金人进攻彭义斌军。
去年他便动楚州兵变,滥杀我朝命官,接着年初便又勾结叛王赵竑,意图犯上谋反,眼看赵竑败逃之后,立即又转而表示向圣上效忠,如此看来,此人可以说是心怀叵测,其绝非可信之人假如还令其逍遥法外的话,以此下去,迟早将会酿成大祸,京东之地对于我朝未来收复中原乃是至关重要之地,旦让此獠继续坐大下去的话,那么再想收复中原,恐怕就成了痴人说梦了!
眼下虽然我朝也有难处,但是微臣以为,还是要先将此獠解决方能保得江淮自此无忧!微臣也知道朝中的难处,故此这次虽然提出兵征讨李全,但是并未打算带走多少兵马,只要令微臣带殿前司和步军司两万兵马,加上镇江水军以及驻屯军两万人,另调京西路忠顺军万兵马,微臣便可确保半年之内,将整个京东路彻底纳入我朝治下!
如此来,便可确保京师北方无忧了!故此还望陛下恩准!”
赵昀坐在龙案后面还真是有点为难,早先他还在沂王府的时候,高怀远没事的时候便对他分析过京东路的形势,并且多次给他阐述过李全可能存在的威胁,现在通过李全动楚州兵变以及支持赵竑动霅川之变的事情上,赵昀也看出来李全乃是个狼子野心之人,此人不除早晚还是个祸患。
而现在他难办的是郑清之所说也有理,他新掌大宝,朝局尚算不上太稳定,高怀远便要亲领兵马,北上去讨伐李全,他还真有点担心,眼下他依赖高怀远真是习惯了,高怀远不在他身边,他就有点底气不足,生怕没高怀远在京城,镇不住这些大臣们。
“高大人定是说笑吧!李全好歹也拥兵近二十万,加上其它那些北军,兵马数量不下数十万之多,而高大人只带两万殿前司和步军司的兵马,加上镇江水军不足两万兵马,加上忠顺军万兵马,半年之内便想解决京东之事,如此说来是不是太过儿戏了呢?”
郑清之出班对高怀远说道。
他虽然身为文官,但是也对京东带的局势有所耳闻,高怀远刚才提出只带这么点兵马,半年之内便解决整个京东带曾经朝廷十几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觉得高怀远有点太托大了些,于是说话之中流露出了丝讥讽的神态。
赵昀听也不由得担心了起来,对高怀远问道:“高爱卿只带这么多兵马,可否真的能将李全的事情解决呢?”
高怀远心知大家现在都不太相信他,于是立即拱手道:“兵贵于精而不在多寡之说!这次微臣所点诸军,乃是我大宋精锐之军,岂非李全麾下的那些乌合之众可比的?而且微臣此次假如前往淮东的话,能智取便会智取,并非要做莽夫之举,故此半年时间,应该没有问题,为此微臣愿意立军令状,以项上人头担保,半年之内如果灭不了李全的话,任由陛下处置便是!”
听罢了高怀远的保证之后,朝中百官无不震动,这种事情放在他们身上,他们连想都不敢想,而高怀远居然要拿项上人头担保,可见高怀远这次出兵的心意已决。
但是郑清之立即又说道:“虽然高大人所说有理,但是兵家之事不比平常,这还牵扯着朝廷财力的问题,数万大军出征,每日所耗钱粮都是巨大数字,恐怕现在已经接近岁末,朝廷拿不出这么大笔钱,来让高大人出征讨贼吧!”
高怀远有点生气了,郑清之今天这是摆明了要和他唱反调嘛!本来两个人前段时间配合的相当不错,怎么他郑清之才当上这个右相,便开始和他唱对台戏了呢?难道就为了他这次奏请圣上要出兵征讨李全,没有事先和他商量吗?
高怀远觉得有这个可能,郑清之虽然在大义上这次辅佐赵昀诛除史党做的不错,但是这个人性格上还是有点瑕疵的,起码心胸不够宽广,而且善于见风使舵,这点上同些历史上的名臣相比,郑清之是有所不足的。
想到这里,高怀远也不客气,立即答道:“这个事情下官已经想过了,朝廷虽然这些年在臣的折腾下,国库空虚不假!但是这并非是关键问题,假如单单是说粮饷问题的话,先说粮食吧!”
“两浙以及福建淮南江南等地今年都算风调雨顺,粮食方面各个府库之中都十分充盈,故此只要调拨两浙路部分府库粮食,便足以应对此次起兵之用。而钱的方面,更是不必担忧,本次下官所请并非太多大军,而单单是从党家中抄没所获钱财,只要拿出少部分,便足够这次下官出兵所用了!”
高怀远这次提及兵攻打李全,其实是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的,提前便已经落实了粮秣的问题,接着他主持抄没党家产,单单是从史弥远的相府之中,抄没出来的家财,就是个天文数字,加上史弥远家的那些田产,说这老家伙富可敌国点不算过分,这些年以来,史弥远把持着朝政,单单是卖官鬻爵得来的钱财,就不下千万贯了,何况同时抄没的还有薛极李知孝胡榘等诸多史弥远亲信党羽的家产,这帮人各个都贪墨的脑满肠肥,各个都在家囤积了大批财物,加在起快顶上南宋国库两年的岁入了。
这些钱充入国库之后,立即便让本来已经被他们折腾空的国库丰盈了起来,根本不像郑清之所说的那样国库空虚,郑清之眼下拿这个事情说事,无疑是在故意给他设置障碍,高怀远心中大为不喜,当即便将郑清之的话给驳斥了回去。
朝堂之争 第484章 左相
赵昀看着高怀远胸有成竹的架势,心知这次不答应他也不行了,在这么下去,自己的兄长就要和自己的老师掐起来了,何况高怀远这是在替他去打天下,而且他在兵谏之前也曾经对高怀远保证过,只要他当权,便会极力支持高怀远做事,这次高怀远才提出来第件事,他便不答应,岂不等于是言而无信了吗?
个明君起码说话要言九鼎才是,他赵昀跟着高怀远这么多年来,倒是也历练的颇有点义气,于是抬手止住了还想反驳的郑清之说话,先点头道:“高爱卿乃是为国为朕的将来着想,郑爱卿就不必再劝了!李全此人所作所为也确实该死,假如朕在放纵不管他的话,岂不让他更是无法无天了吗?高爱卿要征讨于他,也正合朕的心意,要让这些人知道下,我大宋并非只知姑息迁就,既然归服我朝,便要为我所用,如此逆贼不除,不足以平民愤,朕便准高爱卿所奏便是,从今天起,高爱卿便为京东招讨使,代朕领兵北征李全军,年后兵,半年之内定要将李全剿灭!”
郑清之张了张嘴,还想说话,但是看赵昀已经准了高怀远所奏,于是只得退入了朝班之中,不再多说什么了,毕竟高怀远提出的事情,也乃是正当的事情,李全这家伙迟早是要解决的,晚点倒也不如早点,就由高怀远去吧!
不过让郑清之心里面有点不太舒服的是,像这等大事,按理说高怀远即便是当了枢密使,也总该先请示下他这个左相,问问他的意见之后再拿到朝堂上去吧!可是高怀远居然没这么做,直接就奏给了圣上,这让郑清之心中颇有点不满,不由得有点生气故此才会在朝上当面劝阻这件事情。
而且他对高怀远的不满还不止这些,在这次兵谏成功之后,按理说封赏大臣他这个右相的意见应该在赵昀面前更有些分量吧!但是没成想高怀远居然先他步,为赵昀举荐了不少大臣,纪先成就不说了,居然还举荐真德秀为左相,这不明摆着给他找了个对手吗?
天底下谁不知道他郑清之和真德秀以前算是对头,现如今赵昀掌权了,高怀远却将真德秀举荐入朝当左相,这是何等居心?几十年没左相职了,现如今好不容易扳倒了史弥远,却弄出个左相,这不明摆着和他为难吗?偏偏还是真德秀,这件事让郑清之颇为闷闷不乐,觉得高怀远这次摆他了道。
故此这次高怀远提议出兵征讨李全,郑清之才故意站出来为难下他。
高怀远这次倒是开始的时候真没有多想,在他干掉了史弥远党之后,也彻底放松下来了,总算不用再夹着尾巴过日子了,所以他很想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些事情,而没有多考虑像郑清之他们的想法。
举荐真德秀为相,他也是出于公心,并没有夹带私人的意愿,而是觉得真德秀确实乃是个堪大用的大臣,放在相位上,对于南宋以后的展会颇有益处,故此才会力推真德秀出任左相之职。
而赵昀也想着以前史弥远独相的缺点,觉得不能再让个人独相下去,故此便答应了高怀远的举荐,让真德秀出任当朝左相职,倒也都没想着让真德秀牵制郑清之,但是这件事放在郑清之眼中,就变了味道了,让郑清之有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次也是高怀远第次在朝堂上和郑清之意见相左,但是赵昀最终还是支持了高怀远的请奏,高怀远算是小胜局。
而赵昀准了他的请奏之后,高怀远便立即投入到了战争准备之中,在殿前司点出了护圣军左翼军催锋军为这次他出征的主力人马,又从方书达手中选出了曾经用过的弩雄武营左右虎翼营同出战,共凑足了两万人的精锐,在城外集结,亲自统兵操演,同时派人到京西枣阳,调黄严亲率万忠顺军精锐沿江而下,到镇江府集结,并且派人到镇江府传令镇江驻屯军做好随他起出征的准备。
除了兵力上的调配之外,高怀远还要在物资方面做足准备,边着令两浙路为其准备钱粮备用,提前运至镇江府供他调用,边令军器监为这次出征赶制各种兵器以及大批箭支,这样的事情直忙到了将近过年,才算是基本安置妥当,只待年后便点卯出兵了。
而这个时候有人告诉高怀远,真德秀回来了。
原来兵谏之后,赵昀听从高怀远的举荐,破格将真德秀召回京师,并且委以重任,让他担任朝中左相之职,可谓是对真德秀十分礼遇,已经算是让他步登天了,诏书下到真德秀所在的福建路建州之后,真德秀闻之又惊又喜。
惊的是原本他很不看好的这个皇帝,居然在上任年多之后,便暗中动兵谏,举将史弥远党逐出朝廷,这大大出乎了他的所料,而且以他当年曾经当过赵竑的授业老师,赵竑动霅川之变的时候,他便已经做好了随时被捕入狱要么掉脑袋要么流放千里的思想准备,但是没成想朝廷讨平了赵竑的湖州兵变之后,却并未来找他的麻烦,还放着他在建州为官,现如今史弥远党刚刚倒台,赵昀便将他启用为朝廷的左相,如何不让他大为震惊呢?但是喜的是,眼下朝廷终于将史弥远党给诛除了,如此来便不用再受这帮臣的祸害了,故此真德秀又十分高兴。
虽然他也想立即赶到临安赴任,但是因为建州生了些事情,需要他在临行前处理妥当,故此才拖到了临近过年,才在建州卸任,赶至了临安府赴任。
路上真德秀直在想这个事情,对于当今圣上对他的重用,他不相信是郑清之所请,幕后肯定会另有其人才是!这倒不是他觉得郑清之人品太坏,而是因为当年郑清之为赵昀的老师,他是赵竑的老师,两个人之间还是有些矛盾的,而且郑清之当初乃是史弥远党,真德秀曾经在人前耻笑过郑清之,笑他失了读书人的风骨。
故此虽然郑清之不见得会落井下石,但是让郑清之出面举荐他为左相,这件事定不可能,郑清之是不会在京中弄来个和他不对路的人,当右相牵制于他的。
他这个事情其实很有点微妙,郑清之现在是朝廷的右相,也是官家面前的权势极大的重臣和红人,而左相多年未设,现如今却让他真德秀来出任这个左相,暗中仔细想想,要么是赵昀不想让郑清之人独大,要么就是另有其人在背后做这个推手,不想要郑清之人在京城里面独大下去。
是当今圣上赵昀吗?真德秀不怎么相信,这会是年纪轻轻刚刚掌权的官家所为!那么如果不是官家,又会是谁在做这个幕后推手呢?真德秀想想他在临安城早年为官之时结交的那些人,虽然他官风清廉,在朝中多受人敬佩,但是要让个人站在背后推他当这个左相,真德秀想不出来会是什么人。
想了许久真德秀也没有想出来个所以然,还是在听闻到有人说起纪先成的事情之后,真德秀才忽然间灵光闪,想起了件事。
当年他因为辅佐赵竑,得罪了史弥远党之后,被史弥远党贬窜出京,最让他意外的便是在临安城外,遇上的纪先成那件事了。
纪先成那个时候曾经告诉过他,在为个人做幕僚,现如今史弥远倒,纪先成便立即被朝廷擢升为左谏议大夫,主领谏院谏官,那么这件事便说明纪先成所辅佐的那个人,极有可能是个和当今圣上关系极其密切之人,要不然的话,纪先成也不可能经平冤昭雪,便立即坐上谏议大夫这样重要的位子。
想遍了朝中所有可能的人之后,真德秀最终才将高怀远给锁定,因为当朝文武百官之中,没有人比高怀远和当今官家关系更密,从高怀远这次被破格擢升为枢密使职,便能看出当今圣上对高怀远的器重和宠信程度,但是要让真德秀从心里承认他出任左相职,乃是高怀远在幕后做的推手,他还是不太相信这个事实。
虽然真德秀也知道高怀远才是这次兵谏的脑人物,这点上天下没人表示异议,但是要是说纪先成这样的人,居然辅佐个年纪轻轻的武夫,真德秀还真是绕不过这个弯,觉得这件事实在说不通,于是他便将这件事放在心里,打算在到了临安城之后,找纪先成聊聊,解开他心中的这个疑惑。
而真德秀终于在岁末快过春节之前,赶到了临安城中,当即闻讯的文武百官纷纷结伴出迎,起在十里长亭之处驻足等候真德秀的到来,而高怀远倒是也未能免俗,当然闻讯之后,放下了手头的事情,专程出城迎接真德秀的到来。
朝堂之争 第485章 君臣相见
当真德秀的车子出现在长亭之外后,他伸头到车外看,心中不由得有些感慨,当年他被贬窜出京的时候,为他送行的人才有几个呀!而现如今看,光是文武百官,就黑压压的站了大片,这人还真是势力的很呀!
于是真德秀赶紧下车,朝这些迎接他的百官走去,这群人呼啦下围上来,纷纷向真德秀见礼问好,时间把真德秀忙的不亦乐呼,还礼都还不及。
好阵喧嚣之后,真德秀才在人群之中看到了他最想见到的几个人,其中既有他的故交,也有如纪先成这样的人,并且还在众多迎接他的人之中看到了个身材高大的武将,也在迎接他的行列之中,只是他最终也没看到郑清之出现在人群之中,便更加笃信当初的猜测,他的入相绝非是郑清之举荐,肯定是另有他人才是!
真德秀分开众人,先是和纪先成打了个招呼,扭头看看那个武将,他立即便想出了他的身份,以这样的年龄之人,却身穿着紫色的公服,放眼南宋,这样的人也只有人了,那便是他这次很想回来见下的高怀远了!
说来真德秀早年和高怀远还算是在沂王府之中有过面之交,但是当时高怀远还只不过是个贵诚身边的七品从侍,故此真德秀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刻,没想到就是这个当年在京中毫不起眼的小小从侍,居然成功的领导着众多兵将,将史弥远党给彻底扳倒,这种事情即便是神仙,恐怕也预料不到吧!
后来虽然纪先成为真德秀摆酒送行的那次,高怀远也在纪先成身边,但是当时高怀远化了妆,弄得跟个车夫般,根本不会引起真德秀的注意,故此直到今天,真德秀才算是真正第次正式和高怀远见面。
下官高怀远,参见左相大人!高怀远当看到真德秀注意到他的时候,便含笑主动走到了真德秀面前,对真德秀抱拳深施礼道。
真德秀确认了高怀远的身份之后,不敢托大,赶紧也躬身还礼道:“高将军莫要客气,在下实在是受之不起呀!想来下官能有今日,也乃是高将军兵谏所赐,真某在此恐怕还要多谢高将军才是呢!”
连高怀远都亲自出城相迎他,真德秀还真是有些感到意外,在他看来,高怀远现在功成名就,虽然还未能位极人臣,但是只要等下去,那也是迟早的事情,而他完全可以不将他真德秀放在眼里,现在却也亲自出来迎接他,让真德秀对高怀远更是大生好感了起来。
这里实在是人多口杂,虽然真德秀有很多话想问纪先成,也想和这个高怀远聊上聊,但是此处实在不是说话的地方,众人好番寒暄之后,才将真德秀迎入了城中,并且将他送入他的府邸之后,才纷纷散去。
真德秀这次入京,赵昀已经特准专门给他提前安排了府邸,而他的新府邸也正是以前李知孝的府邸,这次被抄没充公,成了公产,正好赐给了真德秀做府邸用,让真德秀这样的清官起码不用再考虑自己掏腰包租房子住的问题了。
所以真德秀这次入京,受到的待遇相当不错,入京,便立即赶赴皇宫,是向赵昀谢恩,另外个就是领旨上任。
微臣真德秀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在赵昀的寝殿之中,赵昀接待了真德秀,真德秀见到赵昀,便连忙拜倒对赵昀称颂道。
真爱卿免礼平身,朕今日得知真爱卿你到了京师,本想让你休息两日再召见于你,没想到真大人这么快便来见朕了!赵昀看着眼前这个昔日敌手的老师,心情颇有点复杂,从高怀远的极力推荐之中,他知道真德秀确实乃是个当今少有的清官,也是个很有能力的大臣,假如没有高怀远如此极力的推荐的话,他恐怕绝不会将真德秀任命为左相职的!
真德秀立即答道:“陛下隆恩浩荡,微臣岂敢怠慢!只是接到圣旨之后,微臣在建州尚有事情未能做完,只好拖至今日才来赴任,还望陛下恕微臣怠慢之罪!”
赵昀笑答道:“真爱卿乃是我朝知名的清官,做事有始有终正是你的作风,朕岂会怪罪于你呢?现如今党新除,朝中事务纷杂,各地积下的各种奏请更是多如牛毛,单凭郑相人,可以说是勉力独撑,现如今真爱卿到来,正好可以分担下郑爱卿的担子,尽快理清这些事情,同时尽快拨乱反正,替朕剔除先前因党所出台的些弊政!”
真德秀听罢了赵昀的话之后,连连叩头接旨,心中非常的激动,从赵昀的话语之中,他听出赵昀眼下十分想有所作为,这样来,党已倒,新君清明,在他们这些良臣辅佐之下,大宋很可能会重振太祖雄风了!
赵昀看真德秀很是激动,让他平身,并且赐座给他,这才对真德秀说道:“真爱卿定会对朕的安排有些吃惊吧!其实真爱卿也不必吃惊,朕之所以在众多官员之中,选中了真爱卿,这恐怕还要算是高怀远高爱卿的缘故,兵谏之后,党纷纷伏法,朝中时间出现了不少的空缺,朕便问策于高爱卿,正是高爱卿极力举荐真爱卿你,并且在朕面前历数真爱卿你重重德行,故此朕才会在众多官员之中选中了你!让你做朕的左膀右臂,出任左相之职!还望真大人千万莫要朕和高爱卿失望了呀!”
真德秀听罢之后,心中颤了下,心道果真不假,原来他这次入朝为相,果真是高怀远所举荐的,但是让他有点不解的是,他从来和高怀远没有什么交集,甚至连认识都说不上,高怀远放着那么多大臣不去举荐,为何会想起他这个曾经是赵竑的老师之人呢?何况他当时还远在建州当着小小的知州,为何会引起高怀远的注意呢?
真德秀真的有点想不明白这个事情,于是只能赶紧点头答应,保证会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赵昀趁着这个机会,也和真德秀谈论了番有关治国方面的问题,这么谈之后,赵昀现盛名之下无虚士还真是不假,真德秀果真是满腹经纶,无论是学识还是见解,和郑清之比起来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赵昀特意对真德秀提起了这次高怀远要出兵征讨李全的事情,想要听听真德秀的意见。
真德秀听罢之后立即便说道:“高将军此举乃是非常明智之举,微臣十分赞同高将军此举,想那李全虽然身为我朝命官,却行的是割据方之举,以至于在京东名义上归于我朝十多年之后的现在,我朝却还是未能实际控制京东带!而李全更是骄纵妄为,令手下兵变,诛杀我朝命臣,如此已经是其心可诛了!时下金国在蒙古军的打击下,日益势衰,正是我朝收复旧土之最佳时机,而李全不除,京东便日不稳,高将军能不辞?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