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天行健最新章节 > 第122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天行健 第122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强。杨易的枪法与我在伯仲之间,那金枪班枪法虽高,却也不是他的对手。

  这一枪刺死右手的金枪班,左手那人惊叫一声,探枪一下压住了杨易的枪杆,趁势一绞。这一枪十分高明,杨易一枪用老,除非是陈忠以力硬碰硬才有反败之胜之机,否则根本没办法反击了。哪知他的枪刚绞住杨易的枪,却“砰”一声,把杨易的枪绞得飞了起来。那人一怔,就在这一刹那,一个人影一掠而入,一道刀光闪过那金枪班喉头。

  正是杨易。他竟然弃枪用刀,趁那金枪班全神贯注于枪上,一下冲了进来,挥刀斩开那人喉管。那个金枪班嘴里发出几声怪异的叫声,喉头处冒出血红的泡沫,一下倒了下来。

  杨易这一出手,如电光石火连斩两个金枪班,吴万龄也惊得呆了。他突然喝道:“刘国涛,左上三步,宗南,右上两步,施文琥,中央攻上,其余人立在空隙间!”

  他口齿灵便,声音也响亮,几个金枪班立时照他所说立好。我的心头一沉,叫道:“杨易,小心,这是坚壁阵!”

  坚壁阵是过去军中爱用的一种步战阵法,靠的是各部天衣无缝的配合与信任。因为练这种阵势对单兵战斗力要求很高,如果有哪个士兵稍弱一点,坚壁阵有了突破口,反倒更易冲破,当我从符敦城学会了更易于布阵,防御力同样不俗的八阵图后,就一直以八阵图为主战阵势了,坚壁阵几乎没有用过。只是金枪班个个都是一流的好手,不存在哪个稍弱一点,吴万龄布得也严谨之极,虽然仅仅十几个金枪班,布成这阵势却真有铜墙铁壁之意。

  杨易挥枪挡开最个叫刘国涛的金枪班的攻击,一边叫道:“楚帅果然在这里!快进来!”

  杨易,你为什么这么笨!我心中又是急,又是感动。杨易不会不知道这是个陷阱,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了进来,让我都不知说什么好。我也不敢分他的心,只是默默道:“杨易,撑住!”

  然而杨易显然有些撑不住。从五德营驻地冲杀到这里,他的体力消耗得已经差不多了。虽然先发制人击杀了两个金枪班,但那两人的性命也可以说是廉百策一条命换回来的,现在几个金枪班以坚壁阵冲上,杨易连冲了两次都没能冲过来。他也已看到我了,可是在这时也不敢分心。我正在担心,他身后又钻进了几个人,都是五德营的战士。可杨易虽然有了帮手,在金枪班的抵御下却仍然没法上前一步,反倒是刚冲进来的几个五德营士兵被轮番击倒。杨易他们要杀进来,必须经过一条甬道。这甬道很窄,长枪只能刺击,枪法中的砸抡之类手法根本用不上来,杨易他们要杀进来,简直比登天还难。

  又是几轮冲击,五德营的士兵已死了十来个了,几乎要把石门上炸开的那缺口都堵上,杨易自己也挂了几处花,鲜血染红了战袍。我见他出枪已是越来越慢,心中疼痛,叫道:“杨易,你快走吧,别管我了,不然你会死的!”

  杨易挡开一个金枪班的进攻,豪笑道:“楚帅,幸亏小魏回来传信,我们方才知道有这等变故。放心吧,人固有一死。杨易早就该死了,死在今天也已值得。”他忽地收枪一抱,两手在枪杆上靠得极近,一个金枪班只道是便宜,急冲上前,哪知杨易的枪忽地点出,正中他的咽喉,那金枪班被这一枪顶得倒翻在地。这是二段寸手枪。这路枪是当初武昭老师教我们的顶级枪法,最终学会的人并不多,是借助二段发力来加强威力的。可是杨易在步下也使出这路枪来,我知道他已近油枯灯烬了,只能借二段寸手枪来增强威力,否则恐怕长枪连人都刺不进去。

  杨易又干掉一个金枪班,冲在最前的几个都有点害怕,退了两步。我惊喜交加,道:“冯奇他们呢?”那个小魏那天正在澡桶里洗澡,郑昭以摄心术制住了众人,却肯定没料到那个澡桶里还有一个,这才让他逃脱了吧。杨易又踏上一步,道:“楚帅请放心,他们都已救出去了,现在陈忠和曹闻道还在外间抵挡,但钱文义兄已然战死。”

  钱文义战死了?我心头只觉一空。钱文义曾经出卖过我,虽然我原谅了他,但我和他之间终究疏远了许多,不像当初在南征军前锋营为百夫长时那样推心置腹,无话不谈了。在他心里,也许永远都在后悔,可细细想想,这岂不是我一直对他心存芥蒂的证明么?如果钱文义现在站在我面前,我想告诉他,我们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可是这已经永远来不及了。

  我只怔了一怔,耳畔忽然响起了杨易的呻吟,两个金枪班已透过他的枪招,一起刺入他的小腹,他的战袍也登时染得红红一片。这里有个五德营士兵正探头要钻进来,见此情景已惊得呆了。这人我也记得,是廉百策麾下一个都尉,名叫文士成的。我大叫道:“文士成,叫大家快逃吧,不要来了!”

  文士成呆了呆,道:“楚帅……”我见有个金枪班已踏上前去,心中更急,一把抓住铁栏,叫道:“让大家都走!不然只是送死。依令执行,不得有误!”

  这是以前在五德营分派任务时说的套话,文士成忽地挺了挺身子,行了个军礼道:“得令!”钻了回去。我见他缩回去的脸上已满是泪水,应该也知道我说的不是假话。关我的囚笼即使用最快的锉刀来锉,只怕两三天都锉不断,更何况里面还有十来个以逸待劳,虎视眈眈的金枪班了。他们如果再进攻的话,只能是最终被斩尽杀绝。

  而这,正是南武公子的计策。

  文士成一走,外间一下安静了许多,也许是冲进来的五德营开始退走,也有可能是文士成以下全部战死了。我惴惴不安,不知该怎么办。文士成即使向还在苦战的陈忠与曹闻道传达我的命令,他们两人会听么?陈忠力大忠厚,但智谋弱了点。曹闻道虽然可圈可点,却顶多是个猛将之材,靠他两人统率,五德营还能杀出重围么?

  “楚帅,请原谅。”

  杨易上气不接下气的话让我一下回到了现实。我看着他,也许是泪水已经枯竭了,流也流不下来。我道:“杨兄,你根本没有对不起我,是我害了你们。”

  杨易笑了笑,道:“不要说了。”他肚子中了两枪,五脏六腑只怕都已受伤。即使那些伤不至命,现在这样子流血也肯定活不下去了。我看着他,这个难得的将才现在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么?这许多年来,他虽然一直还对帝国有所保留,时不时有弃官归隐之心,但最终还是听我的劝告留了下来。如果他第一次要出奔到五羊城时我没有拦他,现在他起码是共和军的中层将领了吧,也不会落到这样的地步。他虽然叫我不要说,但这话让我更加心痛。廉百策和钱文义战死,在他们看来大概也是死得其所,是为国捐躯。可杨易不同,杨易一直不满帝国,最终却还是为帝国殉葬了。

  杨易忽然皱了皱眉,手捂住的伤口里又是许多血流出来。他吼道:“你们,上来一个,补我一枪,让我少受这些罪了!”

  金枪班本来补上一枪就可以要他的命,但杨易踞坐在甬道中,竟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只是呆呆地看着。

  吴万龄忽然上前,向杨易行了一礼,道:“杨将军诚当世人杰,请受我一拜。”

  杨易也不知他是谁,微微笑了笑,道:“多谢了。给我个痛快吧。”

  吴万龄拔出了无形刀,道:“杨将军,此刀是楚将军所用。楚将军刀下所斩,尽是英雄豪杰,杨将军雄姿英发,不可死于寻常刀剑,纵然死也要死在这神器之下。”

  他挥刀向杨易砍去。我嘶声道:“不要!”但刀光一闪,我看到杨易那没有头的身体晃了晃,倒了下来。

  杨易也死了。陈忠和曹闻道还能活多久?我茫然地看着。甬道里横七竖八堆满了尸体,最先战死的廉百策已被别的尸体掩埋起来,都看不出来。吴万龄看着这一地尸首,忽地脸上也流下了两行泪水。半晌,他才道:“程敬唐,将这些尸身好生掩埋了吧,他们都是当世杰出的英雄豪杰。”

  程敬唐持枪走了过来,却不说话,忽地单腿跪倒,哽咽地道:“公子……”

  他为什么要跪?我一怔,吴万龄显然也有些莫明其妙。他怔了怔,忽然苦笑道:“原来,南哥还是容不得我啊。果然,斩草要除根,这才是他做的事。”

  程敬唐要杀吴万龄!一刹那,我才恍然大悟。南武公子让吴万龄来看守我,一开始就已经打了要除掉他的心思吧。杨易他们多半也是南武公子故意放进来的,否则地军团再强,也冲不破共和军的重重包围。吴万龄是苍月公嫡子,如果与南武公子争位,南武公子是争不过他的。虽然吴万龄自愿让出南武这个名字,可是在南武公子看来,他仍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在这时杀了他,可以毫无破绽地嫁祸给地军团。只是程敬唐显然还有点良心,不忍杀了这个真正的主人。

  程敬唐泪流满面,道:“公子,你走吧。敬唐身受公爷大恩,没齿难忘。”虽然共和军号称人人平等,也没有公侯伯一类的爵位了,他情急之下说起苍月公时还是说“公爷”两字。

  吴万龄淡淡笑了笑,道:“走到哪里去?走到天边,南哥也是找得到我的,他总是不信我。敬唐,你转告南哥一句,以人为尚,以民为本,这八个字是共和国立国之本,一定要落到实处。”

  他扭头看了看我,苦笑道:“楚兄,没想到我还走在你之前。九泉之下,你要找我报仇就报吧,只是鬼死了又是什么?”

  我也不知鬼死了是什么,程敬唐痛哭失声,不再抬头。我也不忍心去看吴万龄。他一向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为了父亲的信念,生命也可以付出。也许,直到现在,他还是认为自己所做的是正确的吧。

  刀已落下。几个金枪班也有不忍之色,扭过头去。

  “楚帅,好好上路吧。”

  天还没亮,但断头台前已围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斩杀帝君,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肯定谁都想看一看。我看了看边上的帝君,他的脸色苍白,比身上的白袍子还要白,只怕已是傻了。张龙友背着手站在一边,却看都不看我。

  第一个上断头台的,就是帝君。当帝君被推上台去,一个赞礼大声宣读判词,说他“骄奢滛逸,独断不仁”,还说了许多条罪状。平心而论,帝君并不算骄横,后来那些年也算勤政。如果是太平朝代,他最起码也会是个守成之主,等老病死后得个美谥吧。可是现在,话是由别人说的了。

  上断头台的还有不少人,尽是帝国的宗室高爵。今天是共和国的流血之日,大概要杀一整天吧。这时我听得有个孩子轻声道:“妈,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我扭过头,看着坐在角落里的她,她穿着一领土布的裙袍,一手揽着太子。太子神色木然,似乎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其实也有十四五岁了,可是自幼生长在深宫,只知读书习字,现在这样的变故一定让他晕头转向。我看见她在太子耳边说着什么,脸上也和平常一样木无表情。也许,对于她来说,生与死,早在高鹫城破的那一天就已经一样了吧。今天,也许只是一场解脱。

  我看着她,看着这个曾经朝思暮想的人。有人说得不到的东西才最美好,也许是。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她的真名叫什么,眼前晃动的,只是那第一次见到她的情景。

  淡黄的衣衫,雪白的手指,碎珠崩玉的琵琶声。这一切,永远都不会再来了。

  这时外面一声炮响,围观的人们也是一阵震天也似的欢呼,有人在叫着:“打倒帝君!”还有人在喊:“共和国万岁!”当初启用断头台斩杀共和军驻帝都代表时,台下喊的无非是把打倒和万岁的对像换过来而已。现在听到这种声音,倒似一场嘲弄。

  刽子手已经过来带她了。她作为最得帝君宠爱的妃子,又是太子的母亲,尽管她什么都没做过,她的一生只是被人伤害,被人玩弄,到头来也要作为罪魁祸首被斩杀。我看着她站起来,整了整衣裙,挽着太子的手走去。我想说句话,喉咙口却哽咽着,什么都说不出来。

  她走过我身边时,我再也忍不住,道:“枫!”

  她转过脸,看了看,忽然微笑道:“楚休红。”

  她知道我的名字!我想要说太多的话,却突然间又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心里百感交集,只是道:“如果能回到以前,那有多好啊。”

  她微笑着道:“是啊。”

  她的笑容如春花一般明媚,虽然她的眼角也略略有些细纹了。太子好奇地看着她,也许为第一次看到母亲的笑容而奇怪。我强忍着泪水,点了点头,道:“是的,那时真好。”

  那时并没有什么好。可是,在我的回忆中,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却显得如此温馨。至少,在那时我们都还活着。

  有个宗室忽然痛哭起来,叫道:“我不想死啊!来人!快把我放了!”虽然被绑得死死的,那人居然还站了起来,便要向外冲去。两个狱卒冲上前去,手持木棒向他头上打去,打得铮铮有声,那人口鼻流血,还在挣扎。

  她向是没有看到一般,向我轻轻点了点头,道:“楚休红,永别了。”

  “永别了。”我喃喃地说着。为她刻的那个沉香木雕像也已失落在最后一场战役中,如果将来有人找到的话,也许就是她仅留下来的一点东西了吧。我目送着她一步步向外走去,在凌晨前最后,也是最黑暗的暮色中走上断头台。我也没心思去听赞礼在编排她的什么罪状了,只是默默地想着从前。

  “第三个被杀的,该是我了。”

  张龙友突然轻声道。他原本就坐在我对面,一直都没理我。虽然做了几年太师,养尊处优,人也稍稍胖了点,但他的脸上却还依稀有着那个从海老处逃出来时的青涩少年的影子。他见我没理他,苦笑了一下,道:“楚兄,你到这时还在恨我么?”

  我叹了口气,道:“人之将死,恩怨已尽。”

  张龙友也笑了笑,道:“也是啊。以前我就想着杀你,现在看看,真是可笑。”

  这时狱卒又已下来了。看着他的身影,我的心里一沉。不是惧怕死亡,只是知道了她已经走了。

  狱卒走过来,却没有和张龙友所说的一般到他跟前,反倒走到我面前,行了一礼道:“请吧。”

  我站起身来,道:“龙友兄,原来还是我先走一步。”

  狱卒摸出一个黑纱头罩,轻声道:“楚帅,请海涵。”

  我不知道为什么到我这儿就要戴头罩了,恐怕只有帝君一家才能享受不蒙面处斩的待遇吧。我任由他把黑布罩到我脸上,一步步跟着他出去,上了断头台。

  断头台的利刃已经拉起,上面虽然擦了一下,还沾着血迹。这些血是她的吧?我看着,只是呆呆地向前走。与前面被处斩的不同,赞礼也根本没有读我的罪状,下面的看客倒是群情激昂地喊叫着。

  我看着他们,心里充满了怜悯。

  突然,我呆住了。在人群的前列,我看到了白薇!

  她清瘦了许多。更让我震惊的是,她手上拉着一个男孩子。这男孩只有六七岁吧,靠在白薇身边,根本不敢看我。

  白薇有孩子了!我只觉一阵晕眩。这个孩子,肯定不是郑昭的,那就是我的了?

  我想再看一眼白薇,那刽子手却凑到我耳边,小声道:“楚帅,请稍快一些。”

  别再看了吧。也许,再看下去会让他觉得我这个帝国军元帅也会贪生怕死。其实,我真的很贪生怕死,直到现在,我也害怕会死。只是当死真的来临时,我也会去勇敢地面对。

  我站到了断头台前,刽子手帮我将头放到刀下,小声道:“楚帅,请放心。”

  放心么?我苦笑着。下面的看客又是一阵欢呼,我听得一阵轻响。从头罩下看出去,眼前的一切都如血染就一样红。

  这一个新时代,终于来临了。

  尾声

  正是清晨。几个赶早市回来的人们聚集在雾云城的一个茶馆里,一边喝着之江省新运来的茉莉花茶,一边说着昨晚戏园子上演的一出新排大戏。那戏说的是一场结束还并不很久的战争,共和军英勇无畏的战士与凶残的蛇人对抗,苦战七年,终于得胜的故事。那些人谈论着戏中的人物,一个个神采飞扬,仿佛自己刚从战场上归来——其实他们只是些市井之徒,可能回去后还要为了今天买卖亏本的事和老婆大吵一架。但现在,他们的心思都在那出戏上。

  他们说得高兴,边上另几个茶客听得热闹,也插上一两句。俗话说茶馆无尊卑,泡茶馆的人什么话都说得,什么玩笑都开得,谁都不会当真,不要说是在这个以人为尚,以民为本的时代了。

  这些人说得兴高采烈,有个坐在角落里的老者却默然不语。这老者穿的是一件法统的袍子,虽然打满了补丁,倒还干净。因为前朝帝君十分尊崇法统,所以共和军成立,法统被狠狠打击了一番,法统两个支派的宗主一个被流放,一个甚至被斩首,所以这些法统的徒众一时间都灰溜溜的。这老者一口口啜饮着茶水,眼中似有醉意,一声不吭。

  这时,门外突然响起一阵喧哗,一个正说得口沫飞溅的汉子闻声探了探头,叫道:“小二哥,外面出什么事了?”

  那茶博士正抱着一把大铜壶在给一个新来的客人沏茶,听得招呼,忙给面前的客人倒完水,走到门口看了看,道:“回爷的话,是执金吾在抓人。”

  执金吾是前朝负责城市治安的组织。现在改朝换代了,这个组织仍然保留下来。那汉子听得,吐了口唾沫道:“又抓到前朝余孽了么?这些王八蛋,过去吃香的,喝辣的,也有这一天啊。”

  那茶博士闻言,走过来赔笑道:“爷,您这话可别说啊。”他指了指柱子上贴着的纸条道:“只谈风月,莫谈国事。”

  那汉子似乎也知道厉害,一缩脖子,不再说什么,一时间,有了个冷场。幸好这时那些执金吾已经过来了。他们押着的人十分年轻,一张脸很是俊秀,身上穿的虽是件粗布衣服,却掩不去他的华贵之气。但这个年轻人神色张惶,目光中也透着恐惧。不少孩子又蹦又跳地跟着他们,有几个淘气的还拣起石块往那年轻人身上扔去,那些执金吾士兵也不管,年轻人的头都被打破了一个口子,有血流出来,在额边凝成一条。

  执金吾士兵们走过了。在走过门口时,茶馆里一片死寂,谁都没说话。等士兵们走过,茶馆里仍然静悄悄的。突然,有个人长叹了一声。

  打破沉寂的是那个穿着法统袍子的老者。他从怀里摸出几个钱,叫道:“店家!”

  茶博士迎上来,道:“客官,您会帐么?”

  “店家,你把笔拿来吧。”

  来喝茶的不乏文人雅士,那些人有时诗兴上来,便想要题字,因此茶馆的墙上是任由人涂写的,店主东会按时粉刷一遍。茶博士没想到这老者居然也会要笔,但他做了多年茶博士,知道来的都是客的道理,端着笔墨过来赔笑道:“客官也要题诗么?”

  老者拿起笔看了看。这笔也不是什么好笔,笔尖都已开岔。他也不管这些,蘸饱了墨,往墙上写去。

  这个衣衫褴褛的法统老者要题壁,一下勾起了众人的兴趣。他们也不谈戏了,一个个都围过来看着。才见他写下第一个字,有懂行的便赞道:“好字!”茶馆里的笔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这老者用这种笔写出的字一般酣畅淋漓,笔划遒劲。他写的是草书,一个个字越发显得夭矫不凡,几欲飞去。

  正因为是草书,大多数人都看不懂。先前那好事的汉子捅了捅边上一个仕人打扮的,小声道:“李先生,这老头儿写的是什么?”

  这李先生想必读过几年书,眯起眼来辨认着,念道:“巍巍宫阙接天长,九阍帝子欲开疆。唔,就这几个字。”

  汉子道:“怪好听的,是道情吧?嘿嘿,这老头儿也怪,道情不唱,却写在墙上。”

  道情是法统中专有的一种曲调,那汉子也听过。李先生也不理他,只是接着念道:“东城健儿备鞍马,西城健儿市刀枪,家家裁征衣,户户舂军粮。稚儿犹在抱,漫语阿爷早还乡。”

  这几句一念,围在一边的人都静了下来。战争刚结束,几乎没有哪家是没有亲人死在战场上的。能活到今天,他们都感到幸运,也只想早点忘掉这场战争。可是这几句,却又勾起了他们并不久远的记忆,他们都想起了战火仍炽时的情景。

  老者还在写着,越写越快,字迹也越发潦草。中间一段那个李先生已看不懂了,正在心慌,见后面几句又清楚些,忙接着念道:“君不见白骨蔽野纷如雪,高树悲风声飒飒。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念到这儿,他又看不懂了,凑起眉头辨认着。

  老者已落下最后一个字。他将笔一扔,高声道:“又是苍生十年劫!”

  最后那几个字龙飞凤舞,笔划也如利斧凿出,一笔笔似乎要透过墙去。老者的声音也很响,他拎起放在长凳上的包,扬长而去。

  茶馆中所有人都惊呆了,但谁也不敢说话。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这两句话中,似乎蕴涵着无限悲凉伤痛,又有着无限愤慨。

  成功了,那就是英雄。但出了一个英雄,天下苍生又要经历一番劫难吧?他们想着,冷汗涔涔,谁也不说话,心中又是害怕,又是庆幸。半晌,才回过神来,抬头望去,那个老者已不知消失在哪个街角巷尾了。

  后记 休洗红,洗多红在水

  公元2oo7年11月7日22时整,我正好打下最后一个句号,全篇四十四章,加一个尾声,共六十万字的《天行健·创世纪》就此结束了。回想六年前打下第一个字时,也不曾想到自己会走出一个时间跨度长达六年,共达一百五十余万字的长征。

  六年。这是一段在展望的时候觉得漫长,回顾的时候却又觉得短暂的时间。这些业已写下的字可以逐字重读,而六年的光阴就在弹指间永远地消逝。重新想想,才发现自己很难表达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叹。楚休红这个名字,还是我十几岁时学着写武侠,在空白笔记本上涂抹出的一个人名。当时正在读汉魏诗,读到其中的一首《休洗红》:“休洗红,洗多红在水。新红裁作衣,旧红翻作里。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反复君所知。”这支千余年前的哀婉小曲甫一读到,就如针一般钉在了脑海深处。后来的很多时候,我仿佛总能听到一个韶华已逝的女子在我耳边低声吟唱着这支凄楚的歌:“休洗红,洗多红在水……”

  这就是“楚休红”这三个字的来历。在当时所构思的那个以楚休红为主角的武侠小说里,他最终也是以悲剧收场。只是武侠中的楚休红最终没能撑到剧终,倒是这个名字许多年后重新在我指端复活,这样的生命力也令人感慨吧。这六年里,看着他被我的手指一次次驱入烽火硝烟之中,不断地得到,又不断地失去,渐渐失去了最初构思时的那份天真,多了几许沧桑,最终走向终点。他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面对过于沉重的选择会逃避,随波遂流,也没有胆量永远坚持正确的立场。总的来说,他并不是一个通俗故事中时常会出现的英雄,甚至,他并不是一个英雄,仅仅是一个被机缘推到了前台,与你我一般的小人物。唯一说得过去的,也就是他的坚持吧。不论成功与失败,他总能站起来,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作为一个茶余饭后消遣用的通俗故事,最终居然写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在他身上烙上了过多原本不该在通俗故事中出现的东西,从这方面来说应该是很失败的吧。只是,我希望楚休红这个人物能活得比我更长。这个人物陪伴着我从少年走过青年,再渐入中年。我希望有一天当我死了,读我这些不成样子的东西的人会说,某年某月,有个某人写下了一个叫楚休红的人物,那也就足够。在人生之旅上,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引路者,却会是一个很好的同伴。

  这样,也就够了吧。就像读过这个故事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的耐心。不论是褒是贬,没有你们在一路上的支持,我想我是无法走完如此漫长的旅途吧。

  谢谢大家。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