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闯王李自成新传最新章节 > 第 100 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 100 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喜的乐开了花,他心道为帅者只要知人善用就可以了,也不用亲自上阵,这么看来,自己比古之名将也不稍多让,心安理得的躲在保定府享受起来。

  此时唐军对真定已进攻三天了,巡抚徐标躲在府中根本不敢指挥明军抵抗,这么来,真定的防守重任全落到总兵周遇吉身上了,周遇吉算得上是员难得的良将。

  周遇吉是锦州卫人,从小勇力过人,喜好打猎,经常从山中猎得猛兽。入伍后,积功升到京营游击,京营中勋戚中官子弟,见周遇吉质鲁,对他都很是轻视,周遇吉道:“公等皆纨裤子,岂足当大敌。何不于无事时练胆勇,为异日用,而徒糜唐禄为”

  周遇吉接管了真定府的全部兵权,反而将真定府守得固若金汤,唐军从第天起,就架起大炮朝真定府猛攻,整个真定府都淹没在炮声中,明军上下都面如士色,周遇吉将明军从城头上全都撤了下来,进入藏兵洞中,唐军的炮声停,明军就全部从藏兵洞中钻了出来,牢牢的守着城墙。

  真定府虽然城高墙厚,但时不时也有藏兵洞被唐军的大炮连连击中,塌陷下来,将里面的兵将全部压死,周遇吉不顾个人的安危,自己亲守在藏兵洞中,待唐军炮声停的间隙,他就带着亲兵走进个个藏兵洞,安慰里面的官兵。

  众人见总兵大人如此,个个热血,誓死要保卫真定府,唐军每次的进攻都被明军用血肉之躯挡了下去,三天来,明军伤亡不下四五千人,唐军也丢下了近千具尸体,唐军无论兵力还是武器,都占着绝对的优势,攻成这样,李鸿基也觉得惊讶万分。

  注1,此文是崇祯十七年皇帝给大学士李建泰饯行所用。当时李自成正在进攻山西,李建泰自高奋勇到山西督战,还要散尽家财以充军用,崇祯着实被李建泰感动了把,允许他对前线文武有生杀大权,哪知此老出了京师就慢悠悠前行,还没有见到义军,就先吓的丢盔弃甲逃跑。

  第八卷 统中原 第十五章 劝降

  孙传庭在树儿岭兵败后,他身边虽然还有数十名骑兵簇涌着他逃跑,到底没有摆脱唐军的追击,他看到身后的唐军越追越近,抽出了自己的宝剑,拨剑自杀了,李卑倒是仗着马快逃了出去。

  田见秀听到带兵来援的竟然是朝庭五督总督孙传庭,而且已经自杀时,大喜过望,李卑和孙传庭相比,也只是只小虾米,也就没有心思去追他,等休整数个时辰后,田见秀带着唐军越过树儿岭,回到了寿阳。

  贺人龙和猛如虎带着五六千疲兵果然被堵在寿阳城下进退不得,见到唐军的大军来到,只得投降。

  李卑回到太原后,对唐军的战力又夸大了几分,将晋王吓的要死,他本来还想在太原看看风色,听到孙传庭陷于贼手,当夜就收拾细软,往京师逃去。

  太原的明军士气更是低迷,生怕唐军会来进攻,每天都惶恐不安,太原的居民却不在意,上次唐军攻下太原后,居民们多少得到了点好处,许多人巴不得太原早日被唐军拿下。

  只是明军胆战心惊数天后,也没有见到唐军进攻,对面唐军也没有增兵的迹象,明军才放下心来,只是反攻唐军,却谁也没有这个胆子。

  唐军的另路大军也很顺利的攻取了辽州,唐军攻克晋中后,辽州就成了孤城,见唐军兵临城下,守城的明军明智的选择了投降。从整个山西到真定。

  唐军顿时通畅无阻,唐军边运送各种物质,边征发当地地民夫整修道路。

  不同于明庭无偿的征发劳役。唐军的劳役是有工钱地,唐军有意给新占领的各县百姓实惠,又怕百姓不相信。工钱都是每日结算。做天工三十文。这个工钱比给壕强家打长工的人高了倍,各县地百姓纷纷抢着做工。

  此时快要到春耕季节,唐军怕百姓贪图工钱,误了农时,只得规定每家只收人,在各县征发了数万民夫。抢修从晋中到寿阳阳泉真定之间地水泥路。

  真定府还要明军手中,唐军已攻了三天,城下损伤了千多名士卒,真定府依然岿然不动。真定府地城墙经过唐军数天的轰击,许多地方已塌陷了下来,明军依靠城墙形成的瓦砾堆,还是顽强的用弓箭,大刀,阻击唐军的火枪手,让唐军每次以为要攻下时,又不得不退回。

  田见秀和另路大军都已齐聚在真定府下,除去各地的留守部队,唐军在真定聚集了十万五千名大军,时半刻却拿真定府无可奈何,只能点点地消耗守军的力量,等他们力量消耗完了,真定自然会拿下。

  李鸿基开始还对真定府的守将恼火万分,后来对他欣赏起来,第五天,唐军没有炮击,而是派人去向周遇吉劝降,李岩曾和周遇吉有过面之缘,自高奋勇前去,李鸿基特意从军中选出几名锦州卫出身之人随李岩到城下对明军喊话。

  “城上的明军兄弟听着,我是大唐皇帝地特使,我皇有话要转告周总兵,请周总兵到城头见,我皇保证他的安全。”

  在唐军没有攻城前,城里的明军都躲了起来,城头只留下数十人观察,旦唐军攻城,明军才会出动,正是依靠这种打法,唐军的火炮尽管惊天动地,明军死在火炮下的人也不多,更多是死在唐军的火枪下,因此唐军才要作出保证,不能明军不会轻易露出头来。

  周吉遇此时双眼已布满了血丝,全身衣服血迹斑斑,胡子,头发已乱成了团,这四天来,他每天只睡不到二个时辰,经常亲自带人来堵唐军的冲锋,城墙已不可靠了,只能用血肉来堵,幸好塌陷的城墙成了瓦砾堆,依然可以阻止对方骑兵的突击,否则城墙塌,大事已休。

  周遇吉身边本来有五十多个亲兵,现在只剩十五人,而且人人带伤,若不是亲兵死死的护着他,他早死了,听到唐军请自己到城头,他正要上去,他的亲兵百户长刘应龙拦住道:“总兵大人,当心贼人有诈。”

  唐军的狙击手神出鬼没,明军常常和眼前的敌人正在拼杀,突然远处就有颗子弹射过来,将明军悍勇之人击杀,明军的兵伤亡只有四分之左右,百户,什长之类的军官伤亡却达五成,刘应龙的手下更是有二十多人死在这种手段下,他怕唐军将周遇吉诳出去击杀。

  旁边的游击谢嘉福注1却不以为然:“大人,见见也无妨,他们以伪帝的名义保证,必不会伤害大人。”

  刘应龙反对道:“贼人的话怎可轻信,若是总兵大人有损伤,你担当得了吗”

  谢嘉福毕竟是游击将军,被个百户如此指责,脸已涨得通红,正要再说,周遇吉抬手制止了他:“好了,我周遇吉怕过何人,唐贼要见我,我安能象妇人样躲起来。”

  见自家大人已走出了藏兵洞,向城头上去,刘应龙恨恨的瞪了谢嘉福眼,也只好跟着,谢嘉福本来见周遇吉同意自己的建议,已消了气,见刘应龙瞪着自己,心中又是火起:“个小小的百户长,神气什么”

  唐军在下面喊了五六遍,周遇吉就到了城头:“本人正是周遇吉,有话快讲,有屁快放。”城上的明军都笑了起来。

  李岩上前步道:“周总兵可记得故人否”

  周遇吉和李岩可以说是同科,不过周遇吉考的是武举,李岩考的是进士,李岩落榜,周遇吉却高中武进士,两人在考前住同个客栈,意气相投,算是有了交情,只是周遇吉与他分别了七八年,哪还记得。

  “阁下是谁。有何明言。”听到是故人,周遇吉倒也不再讲粗话。

  李岩道:“在下杞信李信,周兄尚记得否”

  周遇吉出身贫寒。而李信却是富家子弟,只是李信身上绝对找不到那种富家子弟地纨绔之气,周遇吉才愿和他交往。李信说。周遇吉就记了出来。脸色变:“李信,亏你还是朝庭命官之后,世袭国恩,你不思为国报效,反而投贼,你可对得去死去的列祖列宗。”

  李岩道:“周大人。你是总兵之职,大明已腐朽不堪,想必比我这个介举人更是清楚,若不被逼。我又何尝愿意造反”

  周遇吉打断李岩的话:“皇上励精图治,这些总能慢慢好转,若是被逼,大可以往上申诉,再不成,即使身死,也可落个忠义之名,你却为了自己性命,走上邪路,即使活着,也要落个千古骂名,你若此时回头,还犹未晚。”

  李岩见周遇吉反而向自己劝降,不由苦笑:“周大人,你何必睁眼说瞎话,什么皇上励精图治,能慢慢好转,崇祯登极十年来了,年年战火不断,朝庭地赋税越来越重,百姓陷于水火之中,李某只不过想救人数命,反遭人陷害,这样的朝庭李某又保他做啥。

  如今大明已是摇摇欲坠,我皇天纵神武,南征北战,东灭蒙古,北灭满金,已成席卷天下之势,我皇对周大人很是欣赏,只要周大人答应投诚,必得我皇重用,又何必为即将灭亡的明庭作个陪死鬼。”

  周遇吉厉声喝斥:“李信,任你巧舌如箭,世人皆知你背叛朝庭,甘心从逆,我周某顶天立地,又怎么为了自身地荣华富贵,屈身于贼,你不必多说,赶快退回,要想进入真定府,那就从周某尸身上踏过去再说。”

  李岩见说不动周遇吉,转身对城头地其他人喝道:“城上之人听着,我皇亲领数十万大军伐明,就是要举将明庭灭亡,尔等不可痴迷不悟,有献城者,我皇赏银币万枚,官至五品,若是抵抗到底,城破之日,就是尔等全军覆灭之时。”

  城上顿时传来阵马蚤动,城下地唐军铺天盖地,又是大炮,又是火枪,任谁也知道真定府不可能长久的守住,只是在周遇吉的带领下,大家都迸发出所有的热情守城,此时停了下来,许多人反而胡思乱想起来,明知必死还要死下去,士兵可没有这么高的觉悟。

  见城头马蚤动,刘应龙连忙道:“大人,不可让他说下去,射死他。”

  旁边的谢嘉福马上反应:“不可”

  他见数人都诧异地看着自己,连忙解释:“我们还在城头,若射死他,唐军定会开枪,到时总兵大人有闪失,那就得不偿失。”

  众人才释然,谢嘉福悄悄抹了把冷汗,他刚才只是下意识的认为不可杀了下面唐军的特使,幸好他反应快,马上就想到了理由。

  周遇吉提高了语气:“大家不要听他胡说八道,我们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皇上绝不会坐视我们不管。”

  明军想到此地距离京师不远,说不定援军已在路上,又勉强恢复了点士气,李岩大笑:“援军,什么援军能当得了我皇亲领地数十万大军,你们的援军比得上蒙古人么,比得上满人么,他们统统被我皇剿灭,天下谁可当我皇击”

  明军的士气再次跌到低谷,满人多次入寇中原,每次都是抢得盆满钵满,再从容而退,崇祯七年,多尔衮率军在保定和真定之间来回驰骋,所部不过数千人,数万明军龟缩在城中无人敢应战,保定还被多尔衮喝令投降,吓得明军胆战心惊。

  如今这样支强兵却被唐军全都消灭,明军真还想不出哪支队伍能救得了自己,周遇吉知道不能让李岩再说下去,喝道:“李岩,念你是来使,我不杀你,速速退去,否则莫怪我不客气了。”

  听到总兵的话,他身边的亲兵已将箭搭上了弓弦,对准了李岩等人,李岩望了望城头的弓箭,不屑的说:“周大人,我皇念你赤胆忠心,身本领,不愿你毫无意义的身死,才派我来说降你,若要杀你,易如反掌。”

  李岩的话说完,朝后示意了下,他身后数百米处名唐军举起了枪,只听“砰。”的声,周遇吉只感到头上震,他头上铁盔的红缨飘飘然然的落了下来。

  周遇吉的亲兵只注意到李岩身边的数人,来不及反应,听到响声吓了大跳,见只是总兵大人的盔缨被击中,才松了口气,周遇吉愣了半响,才道:“贼人的火枪厉害如斯呼”

  刚才开枪的人至少离城有三四百米,何况周遇吉还站在城头,以前被唐军狙杀的军官此时才找到答案,难怪老是找不到射击的唐军,原来他们可以躲如此远。

  李岩命令开完这枪,就转身返回,周遇吉的亲兵都将弓箭垂下,生怕不小心将箭射出,惹来唐军的报复,

  谢嘉福也暗暗咋舌,幸好自己有先见之明,周遇吉看到城上的明军士气已丧,心中后悔上城和唐军答话,可是若自己躲着不见,已方的士气也好不到哪里去。

  李岩返回了李鸿基的中军大营,向李鸿基请罪:“万岁,微臣无能,不能说降周遇吉。”

  李鸿基笑道:“无妨,他们的士气已夺,我军再攻就会减少不少阻力,爱卿辛苦了,你下去休息吧。”

  李岩谢恩过后,站到了旁边,李鸿基转向其他诸将:“传我命令,攻城”

  数名传令兵跑了出去:“万岁有旨,攻城”

  “轰隆隆”的炮声再次响起,砸在已成瓦砾的真定府城墙上,各种砖石,泥士四散而开,唐军的前锋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排成列列的队形朝真定府走去,整齐而有韵律的脚步声连火炮也无法完全掩盖,重重的踏在了明军的心头上,唐军对真定府第五天的进攻开始了。

  正当唐军踏上真定城头,火炮要停止时,名唐军斥候骑马向中军大帐而来:“报,紧急军情,紧急军情”

  众人纷纷让开,让斥候直接到大帐,李鸿基走了出来,斥候翻身下马,正要跪下,李鸿基忙道:“免礼,先说军情。”

  “万岁,明军援军已到,离此不过十里,请万岁早作准备。

  注,谢嘉福,明真定府游击将军,崇祯十七年,大顺席卷山西,派大将马重橹,任继荣攻真定,真定巡抚徐标将大顺派来劝降的使者杀了,当夜谢嘉福发动兵变,将徐标斩杀,投降大顺军,使这座京城南面的防御重镇轻而易举的落入大顺军手中

  第八卷 统中原 第十六章 援军

  唐军众将听到斥候的报告反而个个喜笑颜开,唐军十几万重兵集在这里,明军是来多少吃多少,否则攻打真定府,有数万人足够,又何必让这么多人在城下白费功夫。

  李鸿基忍住喜色,问道:“有多少人,哪来的人马,可知谁带队”

  “回禀万岁,估计不下五万,正是从京营而来,谁带队,小人就搞不清楚了。”

  李建泰带着十万京营人马增援真定府的事,唐军上下早已从情报部门了解到,只是原定数天前就会来的李建泰迟迟未到,李鸿基才要再次确认。

  才五万人,唐军都觉得来得太少,宋献策在旁道:“明军增援部队明明是十万,还有五万到哪里去了,他们不会蠢得分成两路吧”

  大战起时,各地之间商路,民众往来全部断绝,唐军的情报部门虽强,也不能将消息及时传达,唐军谁也不会想到李建泰还会留五万人在保定府按兵不动。

  刘体纯哼了声:“五万人也好,皇上,请允许微臣出战,将来援之敌全部消灭。”

  眼看田见秀,左光先两人立下如此大的功劳,明庭的五省总督也被斩杀,马世耀也攻下了辽州,自以为跟在皇帝身边没有立下什么功劳的刘体纯马上请战。

  李鸿基摇了摇头:“不,把他们放到城下,我军在城下将他们消灭,传我命令,鸣金收兵。”

  城墙上地唐军听到鸣金的声音个个疑惑不已。他们才和从藏兵洞跃出来的明军刚刚接战,怎么就要退兵,不过。军令如山,所有地唐军还是潮水般的退了下来,明军更是摸不着头脑。许多人下意识就要追。周遇吉忙传令追击的士兵停下来。重新找藏兵洞躲起来。

  唐军地大炮太厉害,明军若追击,正中唐军地下怀,旦两军拉开距离,唐军地炮火毫无顾忌,追击的明军往往死伤惨重。即使追了上去的明军,没有后续兵力的支援,也很快会被唐军消灭。

  明军吃过几次这样的亏,加上唐军这次退得蹊跷。周遇吉更是不能再上当,除留下必要的观察哨外,其余地明军又躲进了藏兵洞中。

  何复,张大同,文运昌三人恍如梦中,他们最高也不过五品,被李建泰连续跃级提拨到巡抚,副将的位置,那是从品,从二品的大员,虽然前面还有个代字,可是李建泰已经许诺,只要他们救了真定府,这个代字就会奏请皇上去掉,皇上也没有不准的道理。

  按正常地升官速度,他们可能辈子也达不到这样的高位,别人连升三级就会笑翻了天,他们是连升七级,八级,拼了,这次即使死了也值,他们连夜赶路,生怕真定府会守不住,自己身上的官袍就又会换下来。

  只是越接近真定府,三人就越是七上八下,唐军可是连鞑子都消灭了,凭着自己身后的五万京兵能打败唐军吗,三人向自己的队伍看去,心里更是凉了半载,此时整个队伍经过夜的行军,已是混乱不堪,五万人拖成个十几里长的字长蛇阵,许多人已是气喘嘘嘘,盔甲更是东歪西斜,到处是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

  这些京兵本来就是养尊处优,内中多有邸贵子弟,跟着李建泰,路好吃好喝,天的路分成三天走,自然没有什么关系,可是跟着几个小小的知府,同知,夜连奔了数十里,没有掉队已是算好了,至于拉成个十几里,那只是小事。

  三人只得停下来重新整队,担搁了个多辰,才重新将队伍整理好,带着队伍继续前进,唐军听到明军的援兵只有十里,可左等右等也不来,心里窝火之极,每次派斥候去查,都说是明军在整队,这种脓胞的部队,恐怕唐军几个冲击,他们就要溃散了。

  唐军的将令都按耐不住,纷纷请战,李鸿基概不准,要用这队援军来震摄城中的明军,李岩心知,皇帝还没有忘记城中的周遇吉,想让他亲眼看到援军的覆灭,希望断绝之下能够投降。

  何复三人终于整理好了队伍,重新开始向真定府前行,明军的斥候也发现了唐军的大营,知道真定府没有破,三人顿时又涌起了希望,真定府竟然能守住这么久,唐贼的实力不定就强,要是能和城中的明军对唐贼来个前后夹击,此战未必不能嬴。

  城下的唐军越发不动,城上的明军越是怀疑,搞不清唐军的意图,难道唐军不攻,还真想城中能自行投降不成,直到何复带着部队到了离城不到五里时,城头观察的哨兵才兴奋的大喊大叫起来:“援军,我们的援军到了。”

  听到援兵已到,周遇吉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刚才唐军不进攻的原因,他亲自上城观看,亲兵都如临大敌,经过唐军枪的示威,亲兵不敢肯定若是唐军知道了总兵大人再到城头,会不会打冷枪,或者干脆用大炮轰击。

  明军从是北来,唐军的中军主力大帐在南面,因为靠近南边有渡沱河,方便唐军的补给,北面只有万名骑兵监视城门,并隔绝城中和外面的联系,趁着等待的时机,唐军已抽掉了二万骑兵到北门,等待着明军送上门来。

  唐军主攻也是南门,北门的城墙还算完整,看到唐军的调动,周遇吉有预感:“不好,恐怕唐军是要在城下将自方的援军消灭。”

  周遇吉也连忙在城中调集兵力到北门,准备接应援军,只是另外三门的唐军也全都虎视眈眈,他从中最多能抽出五千人,幸好城中还有三千名骑兵直没有动用,此时正是该用到骑兵地时候。

  调到北门来的正是刘体纯和李岩两人。刘体纯大李岩两级,是正四品的忠武将军,不过。看皇帝对李岩重视,李岩又是近卫军地将军,他的手下任继荣。马继先品级都和李岩样。刘体纯却不敢对李岩轻视。看到起来越近的明军,向李岩问道:“林泉兄,你看此仗该如何打”

  李岩道:“如此军容不振,又排成长蛇地队伍,只需个冲锋即可,何须考虑如何打”

  刘体纯哈哈笑:“正合我意。”

  望着已不到三四里地明军。刘体纯对部下任继先道:“你用万人将城中地军队挡住,其余人等和我起杀敌。”

  “是。”任继先大声回答“第五军,跟我来。”带着自己的人马和刘体纯分开。

  刘体纯望着身后还剩的二万唐军,高举长刀。夹马肚:“冲”

  两万骑兵齐喝:“冲”

  跟在刘体纯身后滚滚向前,直插明军的中部,何复等人看到唐军不如想象的多,正松了口气,见唐军冲来,马上吩咐:“用拒马,列阵列阵”

  可是看到冲来的骑兵,明军就象吓傻了似地,此处是无边无际的效外,最适合骑兵纵横驰骋,他们以前虽然见过满人的骑兵,也和他们交过手,可是却是躲在北京城高大的城墙上,何复想让这些京兵在旷野中列队和唐军地骑兵交手,实在是太高看他们了。

  何复见京兵不动,大吃惊,命令自己的亲兵对吓傻了样的京兵又踢又打:“快列队,将拒马排在前面,撒铁钉,铁蒺藜,否则骑兵冲进来就没命了。

  这担搁的时间,唐军已冲至不住里之地,双方的面貌都清晰可见,唐军全都满脸杀气腾腾,骑在又高又大的马上,闪亮的马刀发出夺命的光芒,人还没到,震耳的马蹄声就仿佛要将明军的心坎踏破。

  “杀”眼看双方越来越接近,唐军都兴奋起来。

  这声音终于惊醒了呆立的明军,他们发声喊,转身就跑,唐军离他们还有数百米,明军竟然先行崩溃了。

  何复,张大同等人都呆住了,如何也不会想到京兵会如此不抵事,好呆双方也要交下手,京兵的盔甲最齐全,武器也最先进,各种拒马,防止骑兵的铁钉,六角形的铁蒺藜,应有尽有。

  只要能所这些东西向前面撒去,唐军的骑兵至少也会死伤惨重,明军的各种辎重还包括威力巨大的火器,轰大片的铁砂炮,只要前面的东西能够挡住唐军刻,后面的火器接着来,唐军就是不吃个大亏,也只有退去。

  只是此时不容何复等人发呆了,五万名明军还没有开打,就如散开的羊群,拼命逃跑,他们不敢和唐军的骑兵相比,只希望能跑过同伴就成,现在就是交给他们每人枝机关枪,也挽回不了败局。

  何复看了看自己身上刚穿上天的从品文官服饰,叹了口气,他若还是个知府,会考虑投降,现在他却丢不起这个人,抽出长剑,在自己脖子上抹,鲜血喷涌而来,尸体也“砰”的声倒在地上。

  张大同和文运昌两人对望了眼,拨转马头就朝后跑去,两人都是同心思,跑不过唐军还跑不过自家的步兵吗,五万人,唐军就是杀绵羊,也要点时间吧,难道还不够自己跑

  唐军从来没有打过这样的仗,看到跑的到处都是的明军,只得冲进人多的地方大砍大杀起来,明军没有个人反抗,全是拼命的逃跑,许多人跑不过就跪在地上祈求饶命,唐军照样不理不睬,刀下去,明军的头颅飞的老高,求饶的脸上变成了惊愕之色。

  整个真门府北边效外,很快就变成了血流成河,尸横遍地,有机灵点的就发现凡是跪在路中央挡住唐军去路的就难逃死,而跪在旁边的就没事,许多人连忙让出大路,跪在了旁边。

  两万唐军也开始分散追击,不过,唐军很快就失去了杀戳的对象,漫山遍野,到处是跪着的明军,有的跪在沟渠边,有的跪在烂泥里,有的跪在树从中,唯独大路上没有个跪着的人,他们全都成了尸体。

  张大同和文运昌到底也没有逃出去,明军不是绵羊,绵羊受惊只会四散逃跑,而人不会,他们还会投降,和跪在地上的人相比,他们逃跑的身影很快就显露出来,数千唐军兴奋的追上去,将他们从马上射杀。

  这五万人,不到半时辰,就被唐军歼灭,四万五千多人做了俘虏,尽管明军基本没有抵抗,还是有四千多人惨死在唐军的马刀和马蹄下,战争旦开始,就避免不了流血,即使是面倒的战争。

  唐军喜气洋洋的押着四万多俘虏绕真定府圈,才回到了南门,这些明军倒象是来给唐军送给养的,他们的各种军械,物质剿获了无数,五万人的装备基本上没有什么损伤,唐军的正规军虽然不屑于使用,但给守备军用用还是可以的。

  真定城中的明军都面如死灭,谁也没有想到来的援军会如此脓胞,周遇吉集中了五千兵力正要出去接应,却发现已方的援军已经崩溃了,周遇吉只得无奈的吩咐紧闭城门。

  许多明军听到援军来了,都在城头上伸出了脖子观看,若是此时唐军再用大炮轰击,定会有不错的效果,好在唐军暂时无意对付城墙上的明军,让明军越来越大胆,几乎每个城墙上都挤满了人。

  唐军押着长长的俘虏任由城上的明军观看,看到如此多的援军下子没了,真定府的明军都心如死灰,日夜盼望援军,盼来的援军竟然是这个模样,那还不如没来,再也没人对守住真定府还抱有希望。

  周遇吉满嘴都是苦涩,明知任由部下在城墙上观看俘虏,士气会大受打击,可是若要赶他们下去,恐怕激起兵变也不定,而且大家都已知道援军大败,让他们下去也已无用。

  此时天色还早,唐军却没有再攻真定府的打算,任由明军在城墙上失魂落魄,不过,唐军向城内射进了许多书信,开始明军骇了大跳,以为唐军要趁势攻城,后来发现射进来的箭支全是折了箭头,书信中全是劝降之词。

  许多士兵检到信件,都偷偷藏了起来,旁边的军官也视如未见,有的军官自己还藏起了书信,整个真定府的人心已经涣散。

  第八卷 统中原 第十七章 碧血

  巡抚徐标听到援军被唐军歼灭,他在巡抚衙门也坐不住了,连夜招周遇吉过来商议,周遇吉见唐军暂时没有进攻的意思,放下军务,赶赴巡抚衙门,到了巡抚衙门,周遇吉大吃惊,整个衙门乱七八糟,衙役们纷纷收拾行囊,徐标亲自指挥把些重要的公文,官印等装上带走。

  周遇吉把抓住正在团团转的徐标:“巡抚大人,这是何意”

  徐标见周遇吉,恰似溺水的人见了浮萍:“周总兵来的正好,本抚要出城亲自向皇上汇报这里的情况,你派那三千骑兵护送我出城。”

  周遇吉知道徐标吓破胆,是想逃了,漫说出不去,就是能出去也不能用三千骑兵护送巡抚逃走,忙道:“大人,真定府被围了个结实,又如何出的去。”

  徐标道:“没关系,现在是夜晚,贼军必定不备,只要骑兵冲,肯定能出去。”

  “大人,不可,贼军全是骑兵,即使冲出去,贼军追击,必无幸理。”

  徐标呆住了,这唯的活命之计也不成,他哆嗦道:“那该如如何是好”

  “大人,方今之计,唯有死守,朝庭知道援军被唐贼击败,必定还会再派援军。”

  徐标仿佛抓住了根稻草:“你是说还有援军”

  周遇吉重重的点了点头:“不错,朝庭决不会坐视真定府失陷。援军定会有。”

  徐标地眼睛亮了下,转眼又黯淡了下去:“有援军我们又如何能守到那时”

  徐标虽然整天躲在巡抚衙门,对战况却异常关心。他每天都要派五六个家人盯着城墙边的战斗,每次听到唐军杀到了城墙,他就心惊胆战次。好在最后都被周遇吉带兵顶了下去。只是眼下的情况他很清楚。若是援军没来,城中或许还能坚持个三五天,援军来,被唐军下子歼灭,城中士气全无,恐怕明天唐军攻。城就要破了。

  周遇吉只好安慰徐标:“大人放心,只要周遇吉没死,真定府就不会破。

  周遇吉和徐标地品级虽然样,但明庭重文轻武。常常是以文官统军,周遇吉贵为总兵,也为得不将巡抚安慰下来,否则巡抚逃,真定府崩溃的只能更快。

  正当周遇吉力劝徐标打消出逃的念头时,大街上突然出现了乱糟糟地声音,隐约还杂有喊杀声,两人吃了惊,难道唐军攻进城了,按理唐军占着优势,没有必要夜战,再说巡抚衙门位于城中间,唐军即使攻城,断没有如此快攻到这里地道理。

  周遇吉正要出去查看,他地个亲兵全身是血,跌跌撞撞的走了过来:“总兵大人,不好了,李茂春注1那个王八蛋反了。”

  周遇吉眼前黑,李茂春是参将,正是城中三千骑兵的统领,他在城中反,带着骑兵冲,真定府就要完了。

  周遇吉强自镇定,向徐标抱拳:“大人,我要去处理军务,现在兵荒马乱,大人在巡抚衙门千万不要出来。”

  徐标听到李茂春造反,已是吓得屁股坐在地上,听到周遇吉的话,忙不迭的点头,等周遇吉出门,他忙吩咐道:“快,快,把大门全都关上。”

  周遇吉出了巡抚衙门,带着十几名亲兵翻身上马,向喊杀的方向冲去,此时叛乱刚起,他想借着自己地威望把叛乱压下去。

  李茂春指挥着三千铁骑,在真定府的大街上来回冲杀,将还忠于明庭的步兵杀的尸横遍地,他白天本来要带着骑兵出城去救已方地援军,只是没等出城,要救的人已经没了,他亲眼看到唐军的威势,自知毫无胜算,回到营地后,他心里惶恐不安,今天若是援军崩溃的稍慢点,他们出城,必定死于唐军之手。

  恰好他的个亲兵将检到的张唐军劝降信交给他,上面的条件让他颇为心动,献城者,封五品官,赏银元万枚,五品官他不在意,还没有他现在的官大,在意的是那白花花的万枚银元。

  银元是好东西啊,他手中只有几枚,图形精美不说,拿在手中也是沉甸甸的感觉,让人踏实放心,万枚银元,就是五千两银子,他当兵数十年,赚下的家当也不过千两银子,有了这万银元,他可以舒舒服服的过辈子。

  他把投降的想法和几名信得过的部下说,几名部下马上响应,他们其实也是惶恐不安,上司肯带他们走上条光明的大路,又如何会拒绝,只是他们对总兵周遇吉还是有顾忌,商量了好几种办法,哪知周遇吉被巡抚叫去,这正是天助他们成功,周遇吉刚到巡抚衙门不久,他们马上便发动叛乱。

  谢嘉福对李茂春恨得牙痒痒的,白天李岩的劝降就已让谢嘉福动摇,见到了援军被歼灭的幕,更加深了他投降的决心,只是谢嘉福个游击将军,他本部只有二千人马,而城中还有万多明军,他要投降只能串联起其他人马,否则他的二千人马想投降,马上就会陷入死地。

  在周遇吉走后,谢嘉福马上开始了串通,将几个不肯投降的参将,游击统统斩杀,正要行动时,却被李茂春抢先发动,不分清红皂白就攻击正在商量要投降的步军,步军措不及防之下被李茂春斩杀了上千人。

  开始谢嘉福还以为他们的密谋被识破,后来才发现李春茂竟然是抢先造反,他们顿时大怒,我们也是造反,你攻击我们干什么。

  步兵和骑兵之间历来就有毛病,养个骑兵的费用至少是步兵的五倍,骑兵瞧不起步兵。步兵羡慕骑兵地待遇的同时,对骑兵的居高临下也深为不满,这下双方掐上了。谁也不肯退让,再说投降也有个主次地问题,若是退让了。那就低了头。双方杀红了眼。白天两支兵马同抵敌唐军,晚上却为了投降同时展开了撕杀。

  周遇吉还以为只是骑兵想投降,却没想到事情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的多,忠于他地将领都被斩杀,其余地土兵被裹胁着和骑兵作战,有部分人明白主将地意图。有部分人却是懵懵懂懂,还以为是杀叛军。

  谢嘉福故意调那些还忠于明朝的军队却抵敌谢嘉福的骑军,直到这些人死光,他和几名联络的游击将军亲信部下才投入战斗。依托房屋等有利地形对李茂春的骑兵进行攻击。

  这可苦了真定府的百姓,城中到处是喊杀声,他们缩在家中不动,乱兵却不放过,稍为大点地宅院都有人冲进去,杀人放火无所不为,将整个真定府搅的更是混乱。

  周遇吉带着亲兵走了数百步就到达了双方混战的地方,他让亲兵大喊:“住手,住手,总兵大人到了。”

  双方虽然叛乱,对周遇吉心中毕竟还有惧意,听到总兵大人来到,不由退后,停止了撕杀,

  只是周遇吉的附近虽然停止了撕杀,其他地方却还在打个不停,周遇吉来到了步兵身边,朝对面地骑兵大喊:“叫李茂春来见我。”

  几名骑兵小头目嘀咕了几下,派出几人去寻自己的主帅,李春茂听到周遇吉来了,他吩咐各处停止撕杀,匆匆赶来见周遇吉。

  李茂春本以为自己有三千骑兵,在城中只要几个冲击,步兵就会崩溃,哪知步兵会如此难缠,他虽然抢得先手,可是后来被步兵利用地形阻击,他的骑兵也是损失惨重,此时双方都知道了对方投降的企图,却谁也停不下手。

  李茂春有点后悔发动对步兵的袭击,若能先取络下,双方共同举事,也不会落到如此尴尬的地步,听到周遇吉来了,若能由他调解,让周遇吉带头投降,也免了这场撕杀,毕竟大家只是为了荣华富贵,犯不着丢了性命。

  谢嘉福也是同样心事,听到士兵的报告,命令停止撕杀后也来到了周遇吉所在的街巷,此时真定府各处的撕杀才慢慢平定下来。

  双方在长街上点亮了火把,照得亮如白昼,骑兵,步兵各占方,李茂春来,周遇吉就看到了他:“李参将,其他话我也不多说,此时正是要共抗唐贼之时,只要你愿意悔过,此事我不再追究,如何”

  李茂春听这话知道周遇吉还不知步兵也造反之事,他素性挑明:“总兵大人,真定府守不住了,我看这个天下也迟早是唐军的,我们又何必枉自送死,要我回头是不可能了,只要大人带我们起投诚,给我们条活路,我们还听大人的”

  周遇吉厉声道:“若我不投降,你们想怎样,难道要让大家自相残杀而死”

  李茂春道:“大人,不是我们想怎样,大人不答应投降,恐怕步军的兄弟也不会答应。”

  周遇吉大吃了惊,向围着自己身边的步兵看去,见他们的面色都很慌乱,自己平常倚重的几人不见了踪影,忙问道:“牛参将,周参将何在”

  半响才有人回答:“总兵大人,他们都已因公殉职了。”

  周遇吉顿时手脚冰凉:“你们以谁为首,出来见我。”

  谢嘉福被众人推了出来:“见过总兵大人。”

  周遇吉身边的刘应龙顿时火起:“我就知道你不是个好东西。”

  刘应龙举刀要向谢嘉福砍去,刘应龙身边的步兵马上用枪朝他捅去,刘应龙身上扎了十几枪,鲜血涌了出来,扭头对周遇吉说了句:“将军,我不能再保护你了。”刘应龙的尸身才轰然倒地。

  周遇吉看着谢嘉福:“好,好,我看错了你,没想到你有这个胆量,你对我要怎样,刀杀了。”

  谢嘉福拜了下:“不敢,总兵大人,大明已经没救了,你又何必让兄弟们白白送死,只要大人带领我们投降,你依然是我们的大人,属下又怎敢冒犯。”

  周遇吉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如鸿毛,若能为国尽忠而死,虽死犹生,若只是为了芶全性命,不忠不义,活着又与死何异你们难道就没有羞耻之心吗。”

  众人脸上都有愧色,谢嘉福皮笑肉不笑道:“为国尽忠,那是大人物的事,我们只是无关紧要的小卒,即使真定府为了抵抗唐军,全体死了,千百年后,人们只会记得你周大人英勇不屈,又有谁会记得我们这些小卒,我们上有父母兄弟,下有老婆孩子,只是想活下去而已,又有何不可。”

  谢嘉福的话说到这些士兵的心坎里,自己死了又有谁会记得,能活为什么不能活着,刚才的羞愧之心已全然不见。

  周遇吉哑然:“你说得不无道理,倒是显得我不是了,堵了大家的生路,既然如此,我先走步就是。”拨br >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