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 22 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又无可奈何,加上聚集了如此多的百姓,压力之大,前所末有,巡抚再不来他就要撑不住了。
晋王见了许鼎臣道:“你来的正好,这个奴才竟敢挡孤王的道,你让他让开,孤王要出城。”
许鼎臣忙道:“王爷,不是下官不让王爷出城,实在是外面贼军太凶,王爷只有数百卫士,若是出城,太过凶险。”
晋王狐疑的道:“不是只有南门才有贼军么。”
“表面上是如此,其实其他几门贼军都埋伏了人手,单等人出去,贼军就要擒拿。”许鼎臣虽然不知闯军的详情,但管他是不是如此,先把晋王吓回去再说。
第三十二章太原城破下
听了许鼎臣的话,晋王犹豫起来:“你说的是真的。”
许鼎臣见晋王已动摇,大喜:“当然是真的,太原破不了,只有在城中才安全。”
突然人群中传来个声音:“他说慌,外面根本没有贼军,他想让大家都在城中等着给闯军喂马。”
人群顿时马蚤动起来,大家都想起了先前官府对闯军的描述,想起自己死后还要剖开肚子喂马时就不寒而怵:“开门,开门,我们要出城。”
许鼎臣大急“别听他糊说,那是敌人细,正想让大家去送死。”
那个声音又响起:“我们这么多人出去,贼军拦得住么。”
众人恍然大悟,无论外面有没有贼军,只要出去的人多,贼军自然顾不过来,总有人能逃跑,晋王也醒悟过来,与其留在城中心惊胆战,不如搏搏,或许逃了也说不定,推开许鼎臣,吩咐道:“开门,开门。”
许鼎臣大声叫道:“不能开门,不能开门。”
晋王的侍卫长将把剑架在许鼎臣脖子上:“闭嘴,快开门。”
许鼎臣脸如死灰,口里讷讷自语地道:“完了,完了,太原完了。”
守门士兵见巡抚和晋王争了起来,晋王的侍卫还把剑架在巡抚脖子上,巡抚闭着眼不言不语,顿时不知所措,任由晋王的侍卫将自己推开打开了大门,众人欢呼声,都向大门涌去,晋王的侍卫大惊:“闪开,闪开,让王爷先走。”
众人这时哪管什么王爷不王爷,起挤去,晋王也随着人流出了城,他的侍卫紧紧围着,那百多车财物却还有许多在城内,急得晋王大叫:“我的银子,我的银子。”
但此时人群的力量是何等强大,纵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逆流而上,还好没有全部丢失,晋王边走,边回头,也不知还有几十车财物便宜了谁。
小风子摸了下脸,手心里全是汗,那都是兴奋的,他是个孤儿,平时都是有顿没顿,靠讨饭为生,后来闯军攻下张家寨时,大派米粮,他那时也分到了份,就坚决要参加闯军,闯军见他还小,不肯收留,他天天到军营纠缠,顺便混饭吃。
后来碰到了贺珍,见他聪明伶利,便收他做了细作,这次他混入了太原,得到许多重要情报,但许鼎臣紧闭城门,个人都不许进出,他有情报也送不出,这次只是在人群中看热闹,后来灵机动,只说了两句话,太原就象决了口的黄河,再也堵不上了,许鼎臣胡乱说他是细,他还真是细。
艾万年心知事已不可为,本来官府的恐吓很有效果,激起了众人同仇敌概的决心,但贼军两天的炮击,将众人的雄心全部消去,此时只剩下了恐惧,口子开,这城如何还能守。
他不是那种死板的人,守不了就走吧,很快北门开了的消息象风样传遍了全城,百姓都向北门涌去,艾万年带着自己的人马,假传军令,从东门溜了。
太原的动乱被贺珍的游骑探到了,李鸿基接报后大喜,吩咐停止开炮,全军进城,并要贺珍暂时不要抓人,等众人出城二十里后再开始动手。
闯军很快行动起来,首先是骑兵小心翼翼的踏过了早已倒塌多时的城墙,接着是火枪兵,大炮由队人看着,要把城门清理出了才能进城。
太原城的另外三个大门都已打开,随着闯军的进城,各个城门更加混乱,李鸿基马上传令骑兵开始净街,所有闯军士兵都大喊:“闯王军令,各人回自己房屋,否则杀无赫。”
数万人的喊声全城都能听到,太原的居民大惊失色,对闯军的话丝毫不敢怀疑,没来得及出城的人都马上躲回自己家中,人人都把门紧紧闭上,把能顶的东西都给顶上,屏住呼吸,向能想起的过往神明祷告保佑,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安全感。
闯军开始占领各个街道,官军全无斗志,只有零星的抵抗,等到闯军接收各个城门时,还末出城的人哄而散,闯军也不出城追赶,闯军的目标只是个晋王,其他人要逃就让他逃吧。
晋王带着五百卫士,还有王妃,几位侧妃,十多个儿女,还有数十名宫女,六十多车财物,虽然有马,却走不快,走了数十里不到,晋王已经被马车颠得不行了,对他的侍卫长廖太冲道:“不行了,孤王累了,停下来歇下。”
廖太冲大惊:“王爷,歇不得,贼军很快就能追过来。”
晋王喘着粗气:“你没看到孤王累成什么样了吗,再赶下去孤王就要累死了。”
廖太冲无奈,只得吩咐全队停下来,暂时休息,心里暗暗着急,这样能逃过贼军的追捕才怪。
晋王还没休息到刻钟,惊天动地的马蹄声已经传来,因晋王直走在最前头,贺珍路上丢下所有的富户官绅都不抓,这才赶了上来,远远望见群人围在起休息,卫士衣甲鲜明,知道是重地人物,吩咐全军包围起来。
晋王见到数千名骑兵将自己团团包围,颤抖着说:“什么人敢对孤王无礼。”
贺珍大喜:“你就是晋王。”
王府卫士待遇优厚,平时出去仗着王府的威势也横行霸道,实附上从没经历过战争,冲其谅也就是护护院,拿两个毛贼,见被群杀气腾腾的士兵围着,虽然还强装镇定,但拿着兵器的手已经在发抖。
晋王的声音抖动着:“孤王正是晋王,你们想干什么。”
贺珍毫不客气的喝了声:“下马,投降。”
数千名士兵跟着起大喊:“下马,投降。”
晋王呆,他从小养尊处忧,何曾见过这种场面,在明朝的官员面前,只有他端架子,人人都得恭恭敬敬,可周围的这些人目光紧盯着他,就象看个死人样,再也兴不起反抗的念头:“别杀我,我投降,别杀我,我投降。”
说完,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害怕,号啕大哭起来。廖太冲叹了声,把手中的长剑丢下,其他卫士松了口气,全都丢下了兵器。
第三十三章黯然收场 上
望着岿然不动的离石府,城下是层层叠叠的官兵尸首,现场片惨然,那都是朝庭转战多年的三边精兵,到最后却倒在自己家乡的城下,曹文诏只觉得心力憔悴,这已经是攻城的第十三天了,前些天选出了千多名敢死队已经伤亡殆尽,成为名副其实的敢死队,个也没留下。
李卑,贺人龙,周国卿,柳国镇,张应昌等大将站在他身后,心中也是空空落落,他们手下的兵许多都是自己同乡,如今倒在这城下的也不少,心中对离石府的进攻已经绝望。
今天已暂停进攻了,连日的攻击末果,已彻底消耗了官军的士气,曹文诏不得不命令休整天,不然就是人死光了,他也不会停止攻城。
突然匹快马的蹄声打破了平静,众人都转头看去。
“报,贼军已攻破太原,艾总兵停兵在楼烦。”传令兵的话有如声惊雷,让众人惊恐不已。
“什么,太原已破,太原有数万名官兵,数十万百姓,还有几十门大炮,怎么会这么快就被破。”曹文诏大惊之下,用手提起了传令兵的身体,恶狠狠的象要吃了他。
传令兵暗暗叫苦,我得罪谁了,难道我敢慌报军情吗,连忙道:“回部堂大人,贼军火炮太利害,我军的大炮根本没有机会发射,许大人本想任由贼军轰击城墙,等贼军进城时再大炮齐发,可打贼军个措手不及,可只守了二天,晋王就执意要离城,引发全城慌乱,大家争相逃离,太原就因此破了。”
曹文诏放下了传令兵:“二天,太原才只守了二天。”又想起件事来:“那晋王呢,现在在哪。”
传令兵道:“这个艾总兵也不知晓,当时全城大乱,众人都只顾逃命,晋王最先出城,估计逃了。”
曹文诏涌起了线希望,只有晋王没落到贼军手里,自己挥师回去,把城夺回来,或许朝庭对自己惩罚不会太重:“传令,全军回撤,返回太原。”
官兵松了口气,终于可以离开这该死的离石府了,虽然听说太原破了,官军大大输了场,但那是主帅的事,只要自己不要再死在这毫无希望的城下就可以。
黑虎星在城头看出官兵要跑,对孙和斗道:“来呀,给他们放几炮送行。”
城头的闯军都欢呼起来,官军这些天来不要命的进攻,也让离石的守军每天都绷紧了根弦,还总共伤亡了二千多人,尤其那天官兵的敢死队不要命冲锋时,城池度陷入险境,好在虽然官兵的大炮东躲西藏,但后来孙和斗极时采取措施,用数门大炮对付官军的门大炮,将官军剩余大炮报废后又及时支援了守城,才堪堪守住,死得当天的官兵就有数千,最后还是退了下去,不过自从那天攻过之后,官兵的攻势就天不如天了。
李鸿基站在这晋王府门前,这是他打下的第二座王府了,此时王府中的人都早已逃离,路口还散落着许多东西,可见当时众人逃路是何等慌乱,这座晋王府点也不比西安的秦王府差,李鸿基暗叹,若说朱家的子孙还有点作用,恐怕就是各地修建的那些王府了,可惜在乱世要保持下去却不容易,自己能做的就是不要毁在自己手里。
李鸿基刚要跨进晋王府的大门,名传令兵骑着快马过来,到了李鸿基身边才翻身下马:“报,贺将军已经抓到晋王了。”
李鸿基连道:“好,好,让贺珍把晋王和他的家人都带回王府吧,我要见见他。”
传令兵应道:“是。”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李鸿基笑着对李过说:“我军攻占太原的功劳,这个晋王要占大半,不能此刻我们还在城外,是不是应该好好赏赐他才是啊。”
李鸿基身边的亲兵都笑了起来,李过道:“人家是王爷,闯王赏他恐怕也不稀罕,不如让他再立新功,把财物捐出来作我军军需。”
众人更是笑得利害,李鸿基也没心思去逛完这晋王府,坐在大堂上等了会儿,见贺珍已押着个大胖子进来,身穿王服,头上的金冠已经掉了,脸的肥肉在颤抖着,脸上全是恐惧之色,闯军松手,他站都站不稳,屁股坐在地上。
李鸿基温和的说:“你放心,我不会杀你,你知道秦王也被我抓过,他现在不是被我放回了北京吗。”
晋王的脸色好转了些,又听到李鸿基的声音:“不过,你的这些财物我得没收了。”
晋王明知如此,心里还是禁不住肉痛,李鸿基的声音又响起来:“听说你走之前都把财物藏起了好多,现在还要麻烦你指点下。”
晋王顿时大惊:“不要,我的财物都带在身边,没有藏好。”
李鸿基道:“我没有时间问你详情了,不过我的士兵有。”
对贺珍道:“把他带下去,让人问出他所蒇的财物,能不伤他就尽量不要伤他。”
晋王杀猪般的叫起来:“不要,我真的没有藏,真的没有藏啊。”
直到老远,还传来的晋王的喊声,李鸿基对晋王的那些家人出没心情看了,挥手把他们都押走,叹了口气,明朝的宗室番王都是这个要财不要命的得行,真是难为崇祯了,他等于是在独撑明朝这栋大厦。
现在太原城的居民只有平时的半,其它人听了官府的宣传都对闯军惧怕得不得了,逃了近半,闯军其实可以追回来,但李鸿基下令除了晋王和朝庭重要官员,其它人要逃概不管,这方面是怕引出平民的恐慌,另方面是李鸿基根本对太原没有兴趣,让那些人逃不逃都无所谓了。
第三十三章黯然收场 下
太原城中,许多留在家中的人都惶恐不安,生怕闯军真把人剖成两半喂马,听到街上传来闯军整齐的脚步声后更是大气都不敢出,闯军进城后除了初时的纷乱外,安静的让闯军都认为进了座空城,所有的人都逃光了。
李鸿基听了已方细作的报告后,才知官府把自己形容的多可怕。只好让闯军边巡逻边大喊:“闯王军令,不杀人。”
不过好象效果不大,第二天还是没有多少人出门,第三天出门的人才陆陆续续多了起来,此时太原城每个显箸的位置都贴满了闯军的安民告示,有人小心的撕下来带回家中,闯军也不管,百姓才遂渐胆大起来。
李鸿基不禁感慨谣言的威力,这时闯军已问出了晋王所有的财物,晋王虽然爱财,但他怎能经受过贺珍手下那些搞情报人员的逼供,很快便什么都交待了。
李鸿基马上传令,拿出半的粮食来,太原城内人人有份,每人先发半石。开始人们还半信半疑,后来见有大胆之人真的领到了粮食,顿时全城都动了起来,李鸿基怕引起混乱,将全城划全成数十个区域,派出军队,分发粮食,后来发觉全城的人发完,晋王的粮食才发了五分之,而要想把粮食都运回闯军所在的祁县,起码也需数千俩大车拉个月以上。
现在闯军可没有那么多时间,最多十天半个月官军就会返回,虽然闯军不怕官军,但没必要的交战还是避免为好,所以又给全城每人发了半石,还把粮食拉到了城门口,每个进城的人都发石,许多离城的人其实没走多远,只是在观望情况,听到了城中分发粮食,纷纷赶回来,石粮食可不少,省着点个成年人可以吃上数月了。
此刻的太原城热热闹闹,到处都是欢歌笑语,太原城的南门已经清理了条道路出来,闯军正车车的运送着晋王府里的财物,许多粮食运不完的就分发给居民,
闯军进城的那天正是大年三十,许多人在家躲着,也没有心事过年,现在有了闯军所分发的粮食,手头顿时宽松了许多,大家都拿着粮食来换点年货,太原的粮商全都由卖粮改为收粮,这些粮食就算在太原暂时买不了好价钱,可运到其它地方都是供不应求。太原城中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商人小吏,都过了个好年。唯受损的就是晋王和官仓了。
闯军直到第十天才把粮食发完,自己还拉回了二十多万石粮,除了晋王和官府的库房,闯军没动太原的毫财物,百姓还得了实惠。闯军仁义之名,随着太原的数十万百姓口口相传,整个山西和相临的几个省份全传开了,拿着晋王的财物买人心,这笔生意划算的很。
等到曹文诏风尘扑扑的赶回太原时,已是闯军攻破太原的第十五天了,闯军的前锋刚接触官军就往后退去,曹文诏此时带着三万残兵,不敢追击,慢慢的步步逼近。
闯军马上大张棋鼓的撤离,当天,全太原的百姓都扶老携幼来送行,有许多怕官军回来报复的人都想跟着闯军走,虽然故土难离,但有些人已经听说过官军有杀良冒功的事,何况这十几天来,也有很多人帮过闯军做过事,万事后官军说是通匪,岂不是有口难言,但大部分人虽然觉得这支队伍不错,到底还是不愿意离开故土,留了下来,闯军也不强迫,愿意留的留,愿意跟着的就带走。
李鸿基收拾好东西,命令把晋王府全部锁上,防止有人趁机破坏,李过在旁道:“闯王,我们管这个干什么,把火烧了得了。”
李鸿基用手拍了下李过脑袋,道:“胡说,以后我们还会回来,干吗烧了。”
等到闯军退回了交城祁县两县,曹文诏轻而易举的收复了太原,迎接他的却是百姓冷漠的眼光,此时城中的富壕乡绅都已逃亡,官员也被闯军带走,留下的都是些普通百姓,曹文诏的大军所带粮草不多,官仓又都已空了,只得就地措粮,许多刚分到粮食的人又被官军征去了不少,但百姓可不会考虑这些粮食本就是官府和晋王所有,只知道官军从自己手里抢了粮,太原的人心顿时皆向着闯王。
随着官军收复了太原,原先逃难的富户壕绅陆续回城,曹文诏才从他们嘴里得到确切情报,晋王已被闯军所俘,曹文诏的希望全部落空,只得向朝庭请罪,还没等他的请罪折子发出。
朝庭已来旨意:“曹文诏身为两省总督,作战不力,失陷省城,至使番王蒙羞,落入贼手,着其革去山陕总督职务,由原大同布政史陈奇愉接任。曹文诏由锦衣卫押解回京,再行问罪。”
可以想象,崇祯听到太原失陷的消息是何等愤怒,虽然有秦王先例,估计闯军不会杀害晋王,但番王个个被判军所擒,这个奇耻大辱怎么受得了,若不是看在曹文诏英勇善战,手下又有群精锐, 怕杀了他会引出军士哗变,崇祯非来个阵前斩首不可。
曹文诏恭恭敬的接过圣旨,自己将官衣官帽脱去,陈奇愉见曹文诏威名显赫十几年,转战数省都是常胜,如今却在闯贼面前闹了个灰头土脸,想到以后就是要自己面对,不禁问道:“本官对闯贼还无所知,曹大人不知有何教我。”
曹文诏摇了摇头:“败军之将,还有何面目说教,贼军守就守得密不透风,攻则攻得犀利淋漓,我曹某人败得不冤,我的建议便是调集全国数十万精兵,趁其还立足末稳,全力扑灭,否则再过几年,恐怕倾全国之力,此贼再也难制。”
陈奇榆也多次和义军接战,都取得了胜利,听曹文诏如此说,以为他故意夸大闯军实力,好为自己庶丑,认为曹文诏虽威名显赫,也喜欢夸大其词,遂有点不以为然,但口里还是说道:“谨受教。”
曹文诏看到他漫不惊心的样子,知道他没有听进去,还想再提醒几句,又想起到自己已是待罪之身,纵使说了,他也不会听,徒惹人厌罢了,到口的话又咽了下去,头也不回的跟着锦衣卫走了。
第三十四章兵与贼 上
陈奇榆接手太原后,重新整顿了兵马,曹文诏带去攻离石府的四万多人还有三万完整回来,加上艾万年的万人马,倒还有四万多人,但众人都败在了闯军手里,以前那支气势昂扬的队伍却个个垂头丧气,让陈奇榆看得暗暗吃惊,这还是天下闻名的三边精兵吗。
陕西的南边城墙已被闯军大炮轰击得多处倒塌,城池也得维修,更麻烦的还在后头,此刻太原城内府库空空,官兵又数次丢弃了军用物资,此刻许多官兵的甲仗都不全,虽然曹文诏回来就搜集粮草,但到了百姓手里的东西,再想全拿回来就难了,这可是救命的食啊。谁也不肯交出。
虽然官兵听说闯军分粮后就挨家挨户搜查,要求大家把粮食上交,但这年头,说不定几斤粮食就能救命,哪家不是把粮食藏得严严实实,官兵也只能搜到少量粮食而已,眼看着再过十天就要断粮了。
陈奇榆急的团团转,连忙招聚众将商议。艾万年,贺人龙,李卑等人本来就对陈奇榆不太服气,听到军队快要断粮,马上就吵吵嚷嚷起来。
艾万年道:“大人,俗话说,皇帝不差饿兵,若是没有粮食,我可带不了兵。”
贺人龙更是威胁道:“大人,我的兵都是陕西人,如今家乡被闯贼所占,本来就军心不稳,若是断了粮,恐怕马上就会哗变。”
李卑也不甘示弱:“大人,若是缺粮,士兵也不能饿死,只有就近打粮了。”李卑的意思更是明显,西安的百姓家中肯定有余粮,再来就不只是搜查了,恐怕是要直接抢夺,不给当匪杀了就是。
陈奇榆见这帮人直接威胁自己,他知道自己是文官,这些人对自己不服气,若这次不把这些骄兵捍将镇住了,以后就别想指挥得动,大怒道:“我叫你们来是要找解决办法来的,不是听你们威胁的,若你们带不了兵,自有人能带。”
众将见总督大人发了火,倒也不管太放肆,艾万年道:“大人,我们只是武将,只知带兵打仗,若要我们筹措军需,确实是难为我们了。”其它数人也点头称是。
陈奇榆见他们低头认输,道:“那好,筹措军资由我负责,但目前军容不整,士气低落,这些事情你们就不能推脱了。”
众人连忙拍着保证没问题,只有有了粮饷切都好办,官兵随时都能战。陈奇榆见整住了这帮总兵,吩咐散会后,马上发出令箭,从附近州县调拨粮草过来,又连忙上奏书,要求朝庭补发粮饷。
崇祯收到陈奇榆任总督的第道奏章就是催要粮饷,顿时不悦,但考虑到山西局势重要,还要靠陈奇榆来剿灭闯贼,只得先调拨了四十万两军饷,太原的官兵有了粮饷,士气才慢慢恢复起来。
让崇祯麻烦的还不止是闯军,此时河南的贼军交给左良玉进剿,左良玉倒是尽心尽力对义军进剿了几次,开始对付的是王自用和王嘉胤两人,双方在驻马店附近撕杀了场,义军大败,被斩首数千人后
王自用和王嘉胤被杀的狼狈而逃,此时两人不敢再归高迎祥,两人只得进入湖广,暂时依附张献忠,后来左良玉与高迎祥交战时,两军却大打和战,向朝庭报今天杀贼多少,明天杀贼多少,实际上却是虚张声势,只是为向朝庭催粮催饷找借口罢了。
原来高迎祥见左良玉勇猛难敌,王自用和王嘉胤差点被左良玉所擒,对左良玉大为惧惮,招聚众将商议如何迎敌。
此时高迎祥手下还有赫摇旗,革里眼贺龙,混天王张应金,改世王许可变,九条龙马士秀,混十万马进忠,顺天王梁时正,过天星惠党相等大将,但军士却只有四千多人,而且大多都兵革不全,虽有很多金银珠宝,可以再向闯军购买兵器甲仗,但左良玉的危机迫在眼前,远水解不了近渴。何况官军已经收复了河南和陕西相临的县市,要买兵器只有从湖广经张献忠的郧县再入陕西,张献忠离开高迎祥招呼都没打,若把银两运过去他劫了怎么办。
众人议来议去没有个主张,许多人甚至提出现在闯王势大,不如暂且过去托避,高迎祥大为不悦,他做惯了统领,如何愿意寄人篱下。
牛金星本也想去投靠闯王,但心想如今闯王正是如日中天,挥下必定人才济济,我等落魄去投,定不会受重视,见天王为难,献计道:“天王,此事易办,只需花上数十万两银子足可保得平安。”
高迎祥眼亮:“说来看看。”高部虽然大败,失落了不少财物,但此时身边还有近百万两银子,更有价值上千万的珍玩珠宝,所以对银子并不在意。
牛金星道:“我听说左良玉出身低微,后来全靠候询的赏识才得以重用,为人最是贪财,手下军纪也是最差,若能派人接触,献上金银,左良玉必定心动,对我军网开面。”
高迎祥大喜:“如此甚好,但派谁人去好。”
牛金星自告奋勇道:“属下愿往。”
高迎祥道:“军师不亏是我左膀右臂,此事就交给你办了。”
牛金星从义军中挑出颗拳头大的夜明珠,个栩栩如生的玉雕美人像,还有两箱珠宝,刚好从军中挑出了个左良玉的同乡,叫刘安,同往官军阵营而去。
刚到官军阵营就被拦住:“站住,什么人敢闯大营。”
牛金星不慌不忙的道:“我是左大人的家人,特于前来投奔大人。”
哨兵盘问了几句,刘安对左良玉的事知之甚详,遂凛报了左良玉,左良玉听说有同乡来投他,也很高兴,接见了两人。
牛金星见了左良玉,拱手道:“左大人,在下牛金星,特来拜见大人。”
左良玉对贼军中的头领很熟悉,听是牛金星,马上拨出了长剑:“好胆,你竟敢自己前来送死。”
牛金星道:“非也,我不是前来送死,而是左大人将有性命之忧,在下不才,不忍见左大人死于非命,特来救左大人来了。”
左良玉哈哈笑:“你休得胡言乱语,我马上就可以剿灭尔等乱贼,还谈什么我会死于非命,来人,把此人推出去斩了。”
第三十四章兵与贼下
牛金星大叫:“岂慢,莫非将军不敢听我言。”
左良玉挥了下手,让进来的亲兵暂且退下:“好,你说,若不能说出个道理来,我把你乱刀剁成肉酱。”
牛金星看了下左良玉左右的卫士道:“大人可否让左右退下,听在下密言。”
左良玉道:“不用了,在座都是我心腹之人,不必避开。”
牛金星激道:“莫非大人还怕我这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暗害你不成。”
左良玉果然受不得激,叫左右离开,要听他能说出什么话来:“好,你若不能让我满意,马上就会偿到左某剑利否。”
牛金星见众人退了下去,才道:“我听说朝庭有许多御史弹劾大人纵兵如匪,杀良冒功,主张严惩大人。”
左良玉满不在乎:“那又如何,皇上圣明,自然不会被那些小人左右。”
牛金星道:“不见得,皇上容忍大人,那是要依靠大人剿匪,若匪没了,皇上还会容忍大人么。”
左良玉窒,反问道:“没有了你们,还有闯贼,皇上只要需要我,终究不会对我怎样。”
牛金星道:“大人自问比曹部堂如何,若河南没有了匪患,皇上自然要调大人进攻陕西,大人就不怕落得和曹部堂样下场。”
左良玉再也说不出话来,他虽然狂妄,但也自知比不了曹文诏,如今曹文诏被闯军击败,皇上马上令锦衣卫逮了问罪,如果有朝日他被调到陕西,难免落得个样下场。
牛金星见他不说话,知道他已心动,打开了口箱子,里面的珠宝相印生辉,发出璀璨的光芒,牛金星左手托起了那颗夜明珠更是闪闪发亮,下子吸引了左良玉的眼球,右手拿着的个美人像更是活色生香,犹如真人,左良玉忍不住用手摸了下,手里传来温润的感觉,简直和真人样。
牛金星见他喜欢,把那个美人像放在左良玉手里说道:“这是高天王给大人的礼物,小小意思,不成敬意,你我两军虽是个是兵,个是贼,但实是唇齿相依,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左良玉爱不释手的抚摸着手中的这个美人像,知道单个美人像就价值连城,何况还有这么多珠宝,心里大动,说道“好,你说说两军如何合则两利。”
牛金星悄悄说出番话,左良玉点了点头,吩咐亲兵,送牛金星出帐,从此两军配合默契,不时撕杀番,却个人都没有伤到,高迎祥渐渐缓过气来。
张献忠和罗汝才趁机离开高迎祥后,两人兵马还有五千人,不过老弱都被抛弃,剩下的都是精壮,进入勋阳深山后,摆脱了官兵的追击,但路逃亡,各种物资全被丢弃,很快就粮草不济,而且由于银两大部分是高迎祥的亲信保管,他们也没有带出多少来,眼看再过十余天就要挨饿,张献忠和罗汝才连忙招聚众将想办法。
摆在这支义军面前的只有条路,那就是马上攻破县城,取得补给,否则只有散伙途,据此最近的就是郧阳县城,但义军此时士气低落,攻城器械全无,只要攻县城数天不下,这支部队马上就要散伙。
张献忠,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罗汝才等人都把眼光望向军师徐以显,让他拿个主意。
徐以显也不推辞,道:“要破郧县也不难,我料郧县守军不会超过千,关健是我军粮草太少,不能久攻,否则围上十天半月,肯定能攻破,只是咱们手中的粮算算也勉强够用,但我们不能冒险,所以只有智取。”
张献忠大感兴趣:“怎么智取”
徐以显道:“要起智取,我们必须得有内应。”
张献忠大感失望:“你这不是废话吗,我军初到湖广,那来的内应。”
徐以显道:“是没有,但咱们不会派吗,目前郧县应该还没有我军确切的情报,我们可假装传讯的官兵,先派二三十个人混进去,到了半夜再打开城门,我军涌而上,那时官兵必不能挡。”
张献忠道:“先生所说,好是好,我军却如何有官府公文和兵符,怎能取信于官军。”
徐以显掏出块铜制的兵符来,道:“兵符这有现成了,是左良玉的总兵府兵符,正可拿来用用,至于公文吗,那就要看潘先生的了。”
众人眼都望向潘独鳌,潘独鳌也是个秀才,后来屡试不第,干脆投了义军,在之前专门靠出卖假字画为生,造假的技术几可乱真,见众人望着自己,潘独鳌大为得意:“没有问题,给我天时间,我保证连左良玉的人都分不出真假。”
郧县县令李天民这些天倒也逍遥自在,刚开始陕西大乱时他整天惶恐不安,生怕闯军打过来,数月过去后,闯军也没有个人越过来攻击郧县,而且听说在山西和官军对持,他顿时放了心,不过最近隐约有传闻说有股贼军从河南流窜到了本县,他半信半疑,但还是吩咐官兵要严加盘查可疑人员。
这天县令大人正坐在大堂发呆,个衙役匆匆过来:“报大人,有总兵府的紧急公文。”
李天民吓了大跳:“哪个总兵。”
衙役道:“听来人说是左良玉左总兵的公文。”
李天民道:“左良玉,他是河南总兵,怎么把公文投给我。”大感怀疑,马上问道:“来人有多少,马上派人监视。”
衙役大声应道:“是。”又迟疑的问道:“大人,他们都带了兵器,要不要先把兵器下了。”
李天民想了想道:“你只派人盯着就是,我看完公文再说。”
衙役又应了声:“是。”匆匆下去,忙找人去把他们盯紧。
不得了,下子滑落到了百多名,各位投出你们手中的票票啊,给老茅动力吧,老茅上周已是精尽,现在给各位补上
第三十五章人才上
李天民把公文拆开看,公文上面倒不像假,是左良玉通传湖广各府的公文,言道有股流贼进入了湖广,让湖广各府提高警觉。防止贼军偷袭。
李天民松了口气,原来左良玉只是作下通传,这倒是有可能,怀疑心稍减,叫衙役把人喊上来。
很快衙役就把为首者带了进来,李天民上上下下打量了下,见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身官衣染满了征尘,长得高高大大,面容俊朗,看就不象个穷出身的人,李天民道:“多谢左大人派人前来提醒,不知小哥如何称呼。”
那人面不改色道:“在下刘保国,还请大人快点将回文写好,小的还要给其它各府传送。”
此时已是下午时分,李天民的回文哪有那么快写好,忙道:“莫急,不知刘小哥出来,有没有总兵大人的兵符。”
刘保国掏出了兵符:“喏,在这里。”
李天民检查了下,这个兵符全是精铜所制,短时间可伪造不来,放下了心,心想:“左良玉虽是河南总兵,但说不定哪天就会调任湖广,这个回文得好好想想再写,不能得罪了他,否则他以后真到了湖广自己就得遭殃。
忙对刘保国道:“刘小哥赶路辛苦了,你看天色已晚,不如和同伴起在小县住夜,我连夜写好回文,明天小哥早就可出发,如何。”
刘保国大为不愿,道:“大人,我还有几封公文要送,不能担搁时间了。”
李天民见他马上就想走,更是放了心:“你看,你就是现在起程也晚了,还得在野外宿营,不如休息晚,养足精神,明早再赶路,说不定更快。”
刘保国勉强同意:“好吧,明天大早我就来取大人的回文。”
李天民叫来衙役:“带这位刘小哥和他的同伴去驿站住下,好好招待。”
衙役连忙领命,把刘保国带下去,李天民马上叫来师爷,这篇文章可得好好润色,说不定哪天就能帮上自己大忙。
当晚,趁着黑夜,刘保国带着随行的二十多人偷偷摸到了东门,东门的官军根本没有防备县衙里面出来的人,被这群人个个都静悄悄的割断的气管,悄无声息的死去,刘保国马上打开了大门,点燃了火把,依着约定的暗号晃了三晃,不远处马上传来了骑兵的铁蹄声。
张献忠率着五千人毫不费力的进入了郧县,马上杀气腾腾的分兵冲向官府各个衙门,郧县县令此时刚刚睡下,他和师爷将回文推敲了半天,改了又改,被街道上的呐喊声惊醒,他反应过来:“不好,今天来的是贼军细。”
他坐了起来,呆了会儿,想起贼军的种种传闻,越发害怕,哆哆嗦嗦的取出匹白凌悬在房梁上,自己上吊死了。
郧县的官兵不足五百,加上只有数十衙役,哪能挡得了这数千名义军,很快义军就控制了全城,剩下的官兵全都投降。
到了天亮后,整个县城安静下来,昨晚全城的人都听到了兵马进城的声音,众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张献忠坐在县衙大堂里,拍了拍身边的徐以显下,哈哈大笑:“老徐真有你的,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县城。”
徐以显只感到自己的臂上被张献忠拍的沉,传来阵麻辣辣的痛,但还是笑着道:“哪里,这还是刘文秀的功劳,若不是他演得好,让这个狗官深信不疑,我军哪能如此轻易得手。”
原来昨天送信的刘保国却是义军中的刘文秀所扮。
刘文秀在旁道:“还是军师的功劳最大,没有军师的妙计,我也不敢演,还有要谢谢军师取的好名字,刘保国,那狗官听,肯定认为我是个忠心保国的人。”
张献忠道:“好了,好了,你们不用互相吹捧,你,老潘,刘文秀都有功劳,是我军难得之才,对了,那狗知县拿到了没有。”
刘文秀道:“他已经上吊自杀了。”
张献忠骂道:“他奶奶的,他只是个小小的芝麻官,老子会拿他怎样不成,既然要自己找死,也罢,他个县令死了,总得有人陪葬,把全县的大户都挑出来,捡几个民愤大的杀了。”
徐以显应了声,马上带兵去各个大户家查抄家产,整个县城整时鸡飞狗跳,许多富户壕强都哭哭泣泣,被义军从家里拖了出来,稍有不从,便拳打脚踢,女眷们更是被士兵上下其下,乱摸乱抱,张献忠看的哈哈大笑骂道:“群免崽子,没见过女人。”却并不阻止。
抄了所有的大户,张献忠马上吩咐拿出部分粮食来发给穷人,城中百姓见这群人在城里大势抢掠,都害怕的要命,后来发现遭殃的都是大户人家,平时这些大户没少欺压穷人,许多人看了心里也觉得痛快,但还是不敢接触张献忠的义军,毕竟说不定马上就会轮到自己。
张献忠见让士兵发粮无人来领,大感奇怪,道:“他奶奶的,难道这个郧县都富得不要粮食了。”
徐以显道:“大王,你先前吓着他们了。”
张献忠恍然大悟:“他奶奶的,这我倒忘了,以前跟着天王都是先发粮再杀人,今不小心倒了过来。”吩咐道:“这样,每个房里丢上两升粮食,过几天就没事了。”
果然,百姓发现义军不再杀人,而且还每家送了粮食之后,几天之后,县城重新热闹了起来,许多人看到昔日高高在上的大户不是被杀,就是被抄了家,心里都觉得过瘾,纷纷跑去要参加义军。
张罗两人在郧县发展迅速起来,湖广巡抚方孔熠接到辖下有县城被占领后,知道是从河南流窜过来的匪寇,马上写信给河南巡抚李仙凤,指责他纵寇入湖,要求他派兵征剿,李仙风毫不示弱,表示郧县虽与河南交界,但是湖广的地盘,既然贼军进了湖广,自然归湖广管辖。两人来来往往,大打嘴皮官司,却谁也不肯先派兵征剿。张献忠,罗汝才两人慢慢壮大起来。
第三卷还有章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