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 39 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不客气,道:“马大人,事关我军数万将士的性命,怎能因顾及脸面而不做。”
马维兴被部下顶撞,非但没有作恼,反而支支唔唔起来,当初唐王本给马维兴配了二十门重炮,马维兴嫌重炮太麻烦,只要了十门,反而迫击炮拉了百门,唐军的迫击炮威力已可以和官军般的重炮媲美,李鸿基见马维兴喜欢用迫击炮也不在意,唐军的十门重炮用来轰击城墙足够了,就答就应了的要求,把重炮拉到山西前线,还把要运往草原上的迫击炮给了他批。
顾君恩在草原上的推进速度极快,不到年的功夫,已筑好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城池,小的可以容纳几千人,大的可以容纳数万人,这些城池都要用大炮来守卫,而草原上最适合的莫过于小型的迫击炮,如今唐军的炮厂,重炮的产量已下降到每月只有五门,迫击炮的产量有**十门,就是现在马维兴重新要向西安调重炮,炮厂的重炮全给他,也得等数月时间。
马维兴此时懊恼无比,哪有心情反驳,宋献策向高功解释道:“高将军不知,此刻西安的重炮全部拉到了山西前线,我军进攻甘肃,董学礼必定向朝庭求救,朝庭恐怕会命令曹文诏进攻我祁县,前线的大炮当然越多越好,而要等炮厂新的重炮造出来,估计还要有数月时间,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高功才明白过来,三人商议过后,还是派人将此地情况向唐王报告,要求把炮厂的重炮全部调到宝鸡。但数万大军在凤县城下却不能消极等待,第二天,马维兴派出数千名士兵四处寻找可通过二座大山的小路,其余人等开始准备攻城。
唐军的重炮首先开始发威,炮弹将凤县的大段城墙覆盖,唐军在大炮的掩护下,呐喊着往前冲去,开始填平凤县的护城河,官军的火炮也开始反击,不时有炮弹落到了唐军的队伍里,带去了条条生命,凤县的攻城战正式打响。
第十六章三线作战
公告:老茅的新书逆隋上传,书号183614,请大家多多捧场。
随着马维兴的出战,唐王府忙成了片,所有的唐军高官都在唐王府新开的个军机处办公,军机处是李鸿基仿清朝设立的个临时机构,只在打仗时才采用,周凤梧,洪承畴,高立功,许鼎臣四人为临时军机大臣。
建立这么个临时机构,只是李鸿基想出来偷懒的最好办法,没有田玉珠帮他整理抄写各种文书奏报,李鸿基头痛万分,天要用七八个时辰埋头在文书里,现在大战起,各种事务更是多如牛毛,再不找人帮忙,他天十二个时辰忙个不停也处理不完。
李鸿基赋予了军机处临时全权处理军政的权力,除了在西安的兵马不得擅自调动外,各地万人以下的兵马调动军机处可以先处理再上报李鸿基,万人以上的兵马调动需给李鸿基用印后才能发出,其余粮草,兵器的调动都可以由军机处作主,军机处意见不统时才由李鸿基来决断,由于这个机构只是在战时成立,军机处随时可以解散,李鸿基倒不怕军机处以后会尾大不掉。
唐军现在是在三线作战,成立军机处后,李鸿基反倒有了清闲的时间,这些天,除了刘芳亮处传来好消息外,另外两条战线的消息却并不好,李鸿基还是强忍住没有插手,他有自知之明,无论是政务还是军事,他都不可能强过这四人,他唯的优势就是知道历史的进程,以前依靠自己个人战战兢兢走到了这步,幸好没有犯下大错,以后自己就可以尽量少做,只要把握大方向就可以。
刘芳亮在大别山搞得红红火火,拿下天堂寨后,刘芳亮只稳定了个月,就张开了血盆大口,连续攻下了十几个山寒,将各个山寨获取的财物作为军费,给山里的百姓分粮分地,同时招兵买马,部队已扩充到了八千人,军机处又已派出数批低级军官给刘芳亮,以满足他扩军的要求,不过,物质却送不出去了,官军查的太紧,只能依靠他们自己在大别山炼制武器,除了原先的五千支火枪外,现在刘芳亮面临着连刀剑都不足的窘境,新招的军队只能用从各个山寨中缴获的武器,扩军的速度慢了下来。
唐军派出的技术人员已在大别山发现了多处铁矿,但要开采出来却还要段时间,而且在大别山也不可能制造火器,只能打造刀剑,现在刘芳亮依靠所带的火器将大别山的各个山寨打得毫无抵抗之力,旦火器用完,他就没有这舒服了。
甘肃求救的奏章经过已到了朝庭的手里,尽管崇祯知道和唐军终断贸易会导致李自成的进攻,他在山西也命曹文诏作好了准备,没想到唐军进攻的却是甘肃,朝庭对甘肃是鞭长莫及,只得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令曹文诏马上进攻山西的唐军。
曹文诏接旨后不敢怠慢,尽起十万大军从太原出发,路攻交城,祁县前线,路由陈奇榆统领往攻武乡,唐军没料到官军会分兵迁回,武乡只是个县城,后面靠着浊漳河,无险可守,唐军当时攻山西推进太快,武乡的官军害怕弃守,唐军才接管了武乡。
后来唐军和朝庭进行对持,武乡却成了个鸡肋,唐军的水军太弱,就是船只也没有多少,隔着条河物质人员的输送都大大不便,但又没有放弃的道理,若武乡被官军所占,官军可沿河直接攻击唐军的沁洲今沁县,安潞今潞城市两洲。
武乡只有三千唐军,哪里能挡住陈奇榆五万大军,本来按这种情况,唐军并不要求部队死守,守军完全可以撤出来。守卫武乡的是唐军骁骑中校马继光,马继光是唐军商洛军官学校三期出身的将领,尽管那时李鸿基已不再亲自教学,但所有的军官还是把自己当成唐王的门生,马继光是骄傲的,他不想给唐王门生脸上摸黑,还没接战就撤退,他方面派人飞马向后方沁洲的定远将军刘希元汇报,面准备在武乡阻击陈奇榆。
刘希元接报后大惊,这不是让三千人白白送死吗,面严令马继光撤退,面准备船只接应,这时陈奇榆的大军已将武乡三面包围了,西面是浊漳河,陈奇榆也派出水军准备将武乡的唐军全部截住。
浊漳河宽度只有两百多米,刘希元在河对岸架起了大炮,虽然只是迫击炮,但已可以将武乡的两三里范围纳入保护范围,陈奇榆也带有大炮,他所带的大炮虽然有七八百斤重,便射程和唐军的迫击炮差不多,和唐军的迫击炮对战,并不占优势,陈奇榆转而放弃了将武乡唐军全部歼灭的打算,只是想攻下城就可以了。
马继光正在布置武乡的防御,突然接到刘希元撤退的命令,马继光大为不乐意,对传令兵道:“告诉刘将军,我部现已和官军接战,无法后撤,要让百姓先走,百姓撤完,我军即退。”
传令兵无奈,只得返回向刘希元报告。
马继光自然有自己的想法,武乡是与官军的第战,若唐军开始就撤退,武乡的百姓自然会陷入官兵之手,唐军在这里统治了年多,大部分百姓已心向唐军,唐军怎能把他们丢下不管,何况不战而退还会在百姓心中造成很坏的影响,让大家怀疑起唐军的实力来,许多势力恐怕又要蠢蠢欲动。
而且沁洲的唐军防守也也没有完全准备好,他若能拖住官军数天,自然对沁洲的防守大大有利,所以马继光先把武乡的老百姓撤了出来,自己率军和官军接战。
刘希元接到传令兵的回报,对马继光不听军令的行为大为不满,原本刘希元的意思并没有要将老百姓撤出,毕竟这是和朝庭打仗,官军来了,虽然会对百姓造成损失,但不会象鞑子样来个杀光,抢光,马继光把百姓撤了出来,刘希元又不能不接,只能先把百姓运走,这等于刘希元被个小自己二级的骁骑中校指挥了回,让刘希元颇感恼火。
刘希元将武乡百姓全部接走后,马继光已在武乡守了两天,此时三千人只剩下不到八百人,马继光才坐上刘希元在河边安排接应的船只返回沁洲。
官军在武乡也死伤了五千多人,大大出乎了陈奇榆的意外,陈奇榆本想率军出其不意拿下武乡,马上渡河攻击沁洲,没想到小小的武乡就挡了他两天,最后还让敌军渡河跑了,让陈奇榆对唐军的战力又估高了层,武乡攻克后,陈奇榆大军的锐气已挫,而且已失去了战术的突然性,陈奇榆干脆在武乡修整了数天,再准备渡河攻打沁洲。
马继光虽然重挫了官军,而且又将武乡的百姓全部掩护过河,还让沁洲有了数天的备战时间,可以说功不可没,但刘希元因为马继光抗命,还是将他撤职,马继光部下颇为替他鸣不平,要越级上告,马继光倒是很清醒,战场抗命,刘希元没斩了他已是手下留情,若要上告,恐怕他的处罚会更重,拦住了部下,老老实实的接受了处分。
官军在陈奇榆这路虽然伤失不小,但收复了个县,也算是略有进展,曹文诏在祁县前线却只能和唐军大打炮战,不能前进步。
祁县被唐军占领了近两年,直作为唐军的最前线,工事早已修筑成铜墙铁壁,两城还配置了上百门大炮,官军根本是攻无可攻,好在曹文诏的大炮比唐军还多,早在曹文诏率军在山西大败高迎祥时,缴获了数门唐军的大炮,大炮的性能让曹文诏大为震掠,比朝庭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的还要好,曹文诏深知若朝庭的火炮若不能发展,只能处于挨打的地位,他把两门火炮千里迢迢的运回北京,供京城神机营的工匠研究,仿造。
徐光启当时已是七十多岁了,听到了唐军火炮的射程,也坐不住,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带领几个徒弟和数名葡萄牙的造炮技术人员研究,发现的唐军使用了威力更大的火药配方,又有了唐军大炮的参照,徐光启又和众人起改进了铸炮的技术,现在朝庭最新造出来的火炮已和唐军相差无几了。
双方在祁县都想用火炮压住对方,每天战场上都是炮声隆隆,双方的重炮天就能发射数千发炮弹,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次大规模炮战,虽然唐军的炮厂生产规模远比朝庭的要大,但唐军需要火炮的地方太多,在草原上新建的各个城池,更需要许多大炮来守卫,而曹文诏几乎集中了朝庭年来生产的所有大炮,因此,直依靠大炮的唐军在祁县,交城前线,大炮反而没有官军的火炮多。
但唐军有坚固的工事可以依靠,双方的炮战争竟是半斤八两,谁也奈何不了谁,不过,进行到第五天,曹文诏就不得不停止了炮击,撤出了唐军大炮的射程,这五天来,官军已损失了五十多门大炮,这还不要紧,官军还有百五十多门,关健是官军的炮弹不够了,五天时间,发射了万多发炮弹,朝庭每枚炮弹的造价高达三十两银子,万多发那就是四十多万两银子没了,曹文诏再也经不起这么大的消耗。
五天来,唐军也发射了近万发炮弹,唐军的大炮虽然比官军少,炮弹却尽管够,两县总共存了五万多发炮弹,以这样怕强度够打个多月,到时唐军的补给早到了,随着唐军火炮生产的加大,唐军炮弹的造价已由原来的十两银子降到了只有六两,拼消耗,朝庭哪能和唐军比。
但在如此强大的火力面前,官军人多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谁也不会驱着自己的士兵去送死,官军不得不和唐军炮战,期望能将唐军的大炮先打掉,没想到受不了的是自己。
曹文诏停止了炮击,唐军的大炮也停了下来,官军已在唐军射程之外,没有必要浪费炮弹,唐军也不出城追击,就这么静静的对持,双方的战场都安静了下来。
凤县城下的唐军已整整攻城十天了,十天来除了填平了凤县的护城河外,唐军没有什么进展,凤县城下唐军已伤亡了五千多人,虽然真正死了的不过二千,但这个损失已是够大了,遭糕的是凤县还没有半点攻破的迹象,不知到底要死多少人,唐军才能拿下这个要害,或者根本就拿不下。
唐军第天填平护城河的过程很是顺利,官军的火炮虽然拼命发射,但因为藏在后面,准度不够,又有唐军的十门重炮干扰,唐军的死伤并不惨重。
但第二天的进攻却是唐军的噩梦,由于城外的树林全部被官军砍掉,甚至百姓的房屋也被官军放火烧掉,唐军打造攻城器械的材料太少,有也是要从很远的地方运过来,唐军又错误的估计了凤县城墙的高度,打造的云梯竟然比凤县城墙矮了数尺,这让唐军怎么登城,冒着官军的炮火冲到了城下又只能全部返回,白白挨了官军的两轮轰炸,死了数百人,而且这种乌龙让唐军的士气大丧。
唐军在第三天,总算把云梯打造好了,又开始了攻城,唐军的大炮也开始了掩护,马维兴不惜把迫击炮拉到城下发射,迫击炮的炮手忍着敌人的炮弹时不时在自己头领飞过,付出巨大的牺牲掩护唐军进攻,上百门的大炮让官军在城头根本站不住脚,只能往后撤,唐军欢呼着爬上了城墙。
但等待唐军的却是官军骑兵闪亮的马刀,上面的城墙就象个巨大的练武场,凤县整个城墙的厚度近九米,上面又经过加宽,足有近二十米,足够骑兵来回驰骋了,唐军上城,大炮只能停止射击,躲在后面的官军骑兵顿时涌而上,没有任何阻碍物的步兵哪里是骑兵的对手。官军象砍瓜切菜般将上来的唐军士兵屠杀个干二净,马上又躲到了后面的藏兵洞。
唐军连攻了十天,迫击炮已损失了大半,每次唐军在大炮的掩护下都能轻易攻下城头,但城头的这个宽度真是要命,上去的唐军刚刚立足,马上被对方的骑兵追杀,后来马维兴发了狠,只派小部分人登城,把官军的骑兵引了出来,大炮不分敌我起轰击,才重挫了官军,但这种做法第二次就被宋献策制止了,这样对自己人太过残酷,而且官军上次当后,下回也不会轻易派出大队骑兵,唐军的攻击行动只好暂时停止。
第十七章争论
老茅新书:逆隋上传,书号183614
新书急需要支持,希望大家将票都投给老茅的新书。
马维兴要求增加重炮的急报很快到了西安,商洛的重炮早已空了,军机处也无炮可派,周凤梧忙把马维兴的求救交给李鸿基决断,李鸿基看了怀疑的问道:“我军至甘肃,就只有条道吗”
周凤梧回道:“唐王,自古甘陕川道路艰难,甘肃与内地共有五条通道。”
李鸿基点了点头:“那就放弃攻凤县,让马维兴绕道不就行了。”
周凤梧苦笑道:“能绕道当然不必强攻,关键是我军无法绕道,这五条道为仇池道,是由四川的江迪,青川,连阴平道进入甘肃。”
李鸿基道:“不错,四川还在官军手里,这条道无法绕。”
周凤梧道:“第二条道就是陈仓道,就是现在我军行军的道路,由宝鸡,大散关,到双石铺镇,过了凤县就到了甘肃的两当县,这条道是甘肃和陕西最好走的道路,以前两省货物的交流多是通过这条道,军队的调动也是走陈仓道。”
李鸿基道:“这条道按马维兴的意思是不可能短期攻下了,其它道呢。”
周凤梧回道:“第三条道是故道,由秦设故县而得名,这条道和陈仓道就交汇在凤县,要想到甘肃,也需要打通凤县。”
李鸿基叹了口气道:“难怪凤县城的防御会这么好,原来这条道是这么重要。”
周凤梧接着道:“第四条就是石牛道,汉中西行出勉县,经勉县土关铺镇,再经四川过甘肃这条道也需经过四川不用考虑,第五条就是平凉道,由西安经句邑,翻过六番山,到甘肃的平凉,当初没选这条道的原因是六盘山太过险峻,并不适合我军大炮的运输。”
李鸿基顿感到头痛,这古代的道路还真不方便,自己拿下甘肃后,第件事肯定就是修路,甘肃连接着青海,新疆,西藏等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道路不通怎么行,而大明现在只掌握了嘉峪关,嘉峪关以西都让蒙古各部占去,恐怕也跟甘肃糟糕的道路有关了,得不到内地及时的支持,官军就想控制远也不成。
李鸿基道:“那么,这样说来这凤县是非拿下不可了。”
周凤梧道:“不错,凤县必打,可是要想等我们的重炮造出来,至少需要数月的时间,如果现在加大重炮的生产,迫击炮势必减少,草原上修建的城池就得停下来,否则没有大炮的保护,城筑好了也会被蒙古人破坏。”
李鸿基问道:“那么军机处是如何决定。”
周凤梧犹豫了下,还是说道:“军机处的意思是让顾大人在草原上暂缓筑城,我军先全力生产重炮,这样二个月就能生产出四十门重炮,足够马将军使用了。”
李鸿基马上摇头:“不行,即定的政策不能轻易改变,草原必须尽快纳入我军的管辖,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筑城,每座城都筑在水源旁,这样,等到草原的水源都被我军控制时,蒙古各族再无反抗之力,无论是放牧还是耕种,他们都得乖乖听众唐军的管理,何况把小炮的生产变为重炮的生产,这改又要担搁很多时间,而且下次还要改回来,太过麻烦。”
周凤梧见李鸿基否决了这个提议,又道:“唐王,最近草原各部好象又有大的动静,已传出消息,林丹汗已去世,他们要重新推举蒙古的大汗。”
李鸿基有点奇怪,道:“草原上向来已强者为尊,大汗向来是经过血淋淋的撕杀才得到的,林丹还是属于黄金家族的血统,也是灭了不知多少个蒙古部落才称汗,如今蒙古已无个大的部落有能力统领各部,他们为什么会主动推举大汗,难道这是针对我军。”
周凤梧道:“不错,恐怕是如此了,当初我军进入蒙古时,各部以为还会向往常样,汉人的军队找不到蒙古人决战,过不了多久就会回去,许多蒙古部落为避我军锋芒向草原逃去,如今他们掂记着原先的草场,自然又陆续回来,见到我军在筑城,那还不急,旦我军筑好了城,他们就有永远失去草场的危险,现在许多部落已开始袭击我军的筑城部队,还有那些已经筑好的城池也受到侵袭,但都被我军的大炮火枪打了回去。”
“他们的大会在什么地方开,我们的人能不能混进去。”蒙古人若又在这时候结成联盟,组成数万大军,虽然对陕西构不成威胁,但对内蒙新筑的各城威胁太大,到时蒙古人非得把所有城池都拆了不可,李鸿基的第反应就是再也不能让蒙古人联合起来,定要破坏他们的结盟。
“斥候已传来消息,他们的忽勒台大会在曼达尔戈壁举行,我们的人混进去是没有问题,我军现已收复了十几个蒙古部落,普通的蒙古牧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城市的修建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加上我军优厚的军饷,他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他们的忠诚应当没有多大问题。”周凤梧收到这个消息也很关心,如今唐军在草原上的投入可不少,很多战马,牛羊也放在筑好的各城中间的草场喂养,毕竟唐军上次缴获的牲畜太多了,不可能都带回来。
李鸿基马上下令道:“好,此事就交给李双喜负责,他对草原最为熟悉,定不能让蒙古人再有统的领导。”
周凤梧道:“唐王放心,此事李将军定能胜任,这事开始就有许多蒙古人不同意,毕竟不是谁都愿意头上又有个大汗,只要稍挑拔,蒙古人为了这个汗位就有可能先自相残杀起来。”
李鸿基还是道:“不可大意,不要小看了蒙古人,当年成吉思汗能将团散沙的蒙古人团结起来,焉知现在蒙古人在我军的压力下不会再次团结起来,告诉李双喜,万蒙古人真的选出他们的新大汗,无论怎样,也要趁其不备把蒙古人的大汗杀了。”
周凤梧顿时严肃起来,道:“是,军机处定会全力作出配合,让这次蒙古人的忽勒台大会不会有结果,只是马将军那边该怎么回复。”
李鸿基才想到马维兴的事还没解决,道:“西安城头应当有不少火炮吧。”
周凤梧道:“西安的防务是近卫中郎将李过负责,这要请他过来问才知。”
“不错,不错。”李鸿基明白过来,马上令人把李过叫来,李过封为近卫中郎将后,已搬出了唐王府,他的侍卫长之职也让给了别人。
周凤梧小心问道:“唐王,你不是要把西安城头的重炮给马维兴吧。”
李鸿基道:“正是如此,西安现在稳如泰山,火炮当然给前线最好。”
“唐王,此事万万不可。”周凤梧马上反对,从宋以来,朝庭为了防止象唐朝的番镇作乱,直采用强干弱枝之策,如今大明的京师也有数十万人马,虽然战力不怎么样,但毕竟人多势众,而宋朝更是号称有八十万禁军,唐军现已正式立国,西安就自然成了大唐的京师,现在西安的兵马不过三万,许多人都觉得少了,再减去大炮,万部下有异心,率军攻打西安,那整个唐军的大业就要完蛋,所以军机处的众人虽然知道西安城头有不少重炮,谁也没敢往这方面想。
李鸿基见周凤梧反应如此强烈,不由问道:“有何不可,现在西安稳如泰山,难道官军还能飞过来进攻不成,这些火炮先给前线用了,等商洛的炮厂铸好了,再重新加上就是。”
周凤梧道:“唐王,不患外,而患于萧墙。”
李鸿基顿时笑了起来:“你是说我手带出来的军队会造反,怎会有这种顾虑,太可笑了。”
周凤梧见李鸿基不在意,忙道:“唐王,人心不足蛇吞象,或许会,或许不会,有人可能本没有这种想法,但如果得知西安的防御薄弱时,说不定就会禁不住诱惑,此事唐王绝不可等闲视之。”
李鸿基脑袋里顿时闪出个人来,高杰,自己又马上否认,现在的高杰没有任何理由会对自己造反,不由对周凤梧道:“爱卿过虑了,我相信唐军对我的忠诚,再说就是有手握重兵的人有不轨之心,他也要想下手下的官兵是否会跟他。”
周凤梧道:“唐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清醒的头脑,万有人脑子发热,起了不轨之心,恐怕就不会如此思前想后了,到时就算西安平安无事,对我军也会受重大的打击,自宋以来,历朝都是在京师布有重兵,事实上起过作用的有多少次,这力量重在于威慑,而不在于真正要使用。”
李鸿基知道周凤梧的担心,但这种担心根本没必要,他能绝对相信自己手带出来的部队,既然如此,前线有需要,干吗不用在需要的地方呢,对周凤梧道:“好了,周爱卿,这大炮只是暂用而已,等商洛铸好了大炮,自然会补上,你不用太担心。”
周凤梧见李鸿基下了决心,跪了下去,道:“还请唐王三思,西安城头的大炮绝不能动,臣相信,其他几位军机大臣知道了也会如此劝柬,还请唐王收回成命。”
李鸿基连忙扶起了他,道:“凤梧,你这又何必,我先问下李过再说。”
这时,李过已来了,见周凤梧跪在地上,大为惊讶,李鸿基很少让人下跪,不知发生了何事,周凤梧要跪着,说他犯错好象不是,唐王要亲自把他扶起,李过摸不着头脑,也不知李鸿基找他来有何事,连忙行了礼,道:“参见唐王。”
见李过来了,周凤梧整了整仪容,顺势起身,向李过问道:“李将军,我想请问下西安有多少门重炮”
李过马上报了出来,道:“禀大人,西安共有重炮二十门,迫击炮五十门。”
李鸿基听,道:“行了,有五十门迫击炮就可以了,其余二十门重炮可以先给马维兴,让马维兴可以顺利攻下凤县,打通甘肃的道路。”
李过傻了眼,没想到叫他来是想抽走城头的大炮,顿时明白了刚才周凤梧跪在地上的原因,不由也跪了下来,道:“唐王,千万不可将重炮全部抽走,否则引起危急,就是拿下甘肃也得不偿失,甘肃不会跑,可以慢慢打,至多等个三四个月,商洛的重炮就可满足马将军的要求,西安的防卫万不能减弱。”
李鸿基对他们样的反应很是奇怪,难道少了二十门重炮西安就真有危险不成,对他们道:“你们先下去吧,此事我再考虑下。”
周凤梧见李鸿基好象铁了心,和李过对望了眼,无奈的退了下来,马上找到洪承畴等人,洪承畴等人听要把西安的重炮起抽走,慌忙起来到了唐王府,请求李鸿基收回成命,李鸿基坳不过众人的劝说,只得退让步,先给马维兴运去十门重炮,到时再攻不下,就只有等商洛新生产的重炮了。
这些天,马维兴已停止了步兵的作战,干脆用十门重炮日夜不停的朝城里轰击,凤县城内的房子可没有城墙结实,挨到的就是个大洞,房子里的人非死即伤,城墙三公里以内都是唐军重炮打击的范围。
虽然官军前面的部队都在藏兵洞内,炮弹很难打到,但时不时有炮弹向头上飞过,吃饭换班时也要走出藏兵洞,唐军被城墙阻隔了视线,也不可能瞄准,但总有倒霉蛋会被炸到,这种比例虽然很小,但守城的官军每天都要在这三公里内提心吊胆的走上二遍,任谁也会感到害怕,说不定炮弹就会落在自己头上,那时就尸骨无存了,官军的士气急速下落。
虽然如此,但不解决官军的骑兵问题,唐军就不可能攻下凤县,派出去寻找小路的人都已回来,没有人有收获,众人顿时把目光都寄托在西安能增派大炮的希望上。只要有了足够的重炮,官军的城墙再坚固,骑兵再利害,凤县样也会被攻下来。
第十八章强攻
凤县城下,唐军的大炮还在刻不停的响着,城头官军的耳朵整天被轰鸣的嗡嗡作响,又是十几天过去了,唐军的大炮直没有停过,许多官军都恨的牙痒痒的,该死的,难道他们的炮弹不要钱吗,每天上千发的炮弹落在凤县城中,凤县的地面已到处是坑坑洼洼了,官军每次行走在这些大坑旁边,不时的要抬头看有没有炮弹从天上落下来。
唐军的大炮根本就是瞎发射,马维兴发了狠,城墙太坚固,我就打城里,这么多炮弹砸下去,总有倒霉鬼,反正唐军的炮弹时半刻用不完,以商洛的炮弹生产量,从来就没有让唐军对炮弹有缺泛的感觉。
官军每天都有数十人不幸遇难,这种损失对数万大军来说是微乎其微,唐军平均百发炮弹才能打死名官军,在董学礼看来,这分明是得不偿失,唐军要打就让他打去,看他到底有多少炮弹,但士兵可不这么想,他们每天至少得吃次饭,换次班,这就就得走两遍头顶随时有炮弹落下来的数公里道路,让他们不能不胆战心惊。
城墙下藏兵洞里不能没有人守卫,闯军已在大炮的掩护下偷袭过两次,现在唐军虽然没有攻城的迹象,但官军也不敢大意。至于象官军的高级将领,也已经十几天没上过城墙了,唐军的炮弹没头没脑,他们不愿意冒险来到城头。
宋献策站在浩浩荡荡的嘉陵江山边,看着波涛汹涌的江水在凤县前拐了个弯从旁边流过,暗叹可惜,若是嘉陵江能在凤县的后面流过就好了,唐军还可以借助水道攻城,可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凤县在唐军的大炮面前能岿然不动,宋献策其实比谁都急,这战马维兴和他都是第次单独领兵作战,若迟迟不克,什么脸面也要丢尽了。
前面的凤县就象是个超级的乌龟壳,官军躲在里面不出来,唐军的火枪再利害也只能徒呼奈何,这些天来,宋献策每天都在秦岭和紫柏山到处观察,看有无可乘之机,可惜直没有找到。
甘肃在唐军开始崛起时就作了提防,由于通往甘肃的道路太少,官军又盘查严格,唐军的情报部在甘肃几乎是片空白,当地所有的百姓又都被官军移走,唐军对官军的情况只能作个大概的估计,地形又不熟,强攻不凑效,时唐军竟毫无办法,只能乱发炮弹来打击官军的士气。
这种打击到底效果如何,唐军中每个人都没有底,只能猜想而以,但如果派兵强攻,损失太大,马维兴不愿让士兵白白送死,在向西安请调的大炮没到来之前,大家总不能在城下无所事事,炮击就成了最好的方式,不但能让士兵时时感受到战场的硝烟,敌人的士气总会有打击。
这天,马维兴,宋献策,高功三人还在为如何攻打凤县绞尽脑汁时,马维兴的亲兵进来道:“报,将军大人,西安的信使回来了,还带来了大炮。”
信使去,将近二十多天没有消息,马维兴等人都快要等得望眼欲穿,听到大炮调来了,众人都是大喜,马维兴忙道:“快,把来人带过来。”
马维兴派出的信使叫马进宝,在唐军中任骁骑少校之职,和马维兴也有点乡族关系,他进来,马维兴就迫不及待的问:“带了多少大炮。”又埋怨道:“怎么现在才回来,也不把消息早点传过来。
马进宝不由感到委屈,他刚到西安时,开始由于军机处没有大炮可以调派,只能让他先在西安等待,马进宝没有等到确切消息,不敢回传,后来李鸿基作出把西安城头的大炮抽调时,洪承畴等人群起反对,又僵持了数天,后来李鸿堪让步,只调十门重炮,军机处众人才勉强同意,让马进宝同起运的大炮起回宝鸡,因此担搁了时间。
但他知道马维兴急于知道大炮的数量,忙道:“回大人,共有十门重炮,又运来的二万发炮弹。至于属下没有及时回报,实在是另有原因。”马进宝又把西安的争执说了遍,众人才明白原来运来的大炮还是从西安城头抽调的。
只要十门大炮,众人虽然还觉得不十分满意,但唐王把西安的大炮都抽调了,总不能把西安城头全部大炮都调来吧,有了那番争执,众人若是敢如此想那就成了居心叵测了。
马维兴看了看宋献策道:“军师,短期是不可能有更多的大炮了,如今我军的重炮翻了番,足可能战了,明天是否全线进攻。”
宋献策考虑了下,同意了他的要求,闯军现在有了二十门重炮,足可以压制官军的火炮了,以前多次进攻只所有失败,和迫击炮不能发挥太大的效果有很大关系,官军至少有三十多门大炮,光靠唐军的十门重炮根本压制不住,迫击炮只能分开,威力在减,唐军的进攻也只能以松散的阵形,到了城头自然不是早有准备的官军对手。
这天,唐军和平时根本没有什么分别,那十门重炮还在轮流向凤县城中发射炮弹,所有的官兵也只得在藏兵洞里待着,由于唐军还有百多门迫击炮,官军并不敢留太多人在城头上,只是每隔段距离派了两个观察哨,并没有发现唐军有什么异动。
所有的唐军都已得到了动员,明天就开始要对凤县的总攻了,这些天来,唐军无所事事,只能从远处拼命运来木料打造各种攻城器械,现在唐军中的攻城器械已堆满了营了,士兵们每天都只能听到已方的炮声隆隆,却不攻城,许多人已经摩拳擦掌,听到了攻城都兴奋起来,唐军是骄傲的,这些年从来都是战无不胜,怎么甘心被这样座小城挡住自己的去路。
天暗了下来,官军趁天黑进行了换防,头上的炮弹还在不停的响着,令官兵愤慨的是城下的贼军在夜晚也不停止炮击,只是没有白天那么密聚而已,虽然在晚上经常有士气看不清道路,掉进唐军炸出来的大坑中摔伤,但官兵还是宁愿在晚上换班,头上虽然有炮弹,但毕竟没有白天的多,掉到坑里顶多摔伤下,若被大炮炸到了,那就死无全尸了,若是掉到坑里把手脚折断,那更好,再也不用顶着敌人的炮弹守城了。
换上来的官兵进了藏兵洞,暗自庆幸,这次又没被大炮炸到,想起明晚又得走遍时,不由骂着城下的贼军,败家子,大炮有这么用的吗,这样瞎打能打到几个人,但每个人还是心中忐忑,保佑自己明天能平安走过那段路。
第二天,天亮,就在所有的官军都以为今天还是会老样子在唐军的炮火声中渡过时,众人惊讶的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唐军的大炮停了,众人又惊又喜,莫非贼军的炮弹终于用完了,太好了,不用再每天提心吊胆的走路了。
官军的观察哨却已觉察到不对劲来,城下的贼军好象在调动,哨兵连忙把情况朝后面报告,董学礼接道报告惊,马上反应到,敌军可能要攻城了,马上命令欧阳衮带兵上去增援,此时官军设在城头的观察哨已确定了唐军要进攻了,他们看到了唐军又推出了十门黑黝黝的大炮,唐军还把十几天都没用过的小炮推了出来。
没等欧阳衮的增援上来,唐军已经动了,个万人队整齐的迈着队朝城下走来,后面的迫击炮也开始往前移动,等进了官军火炮的射程,鼓声响起了起来,唐军的队形顿时散开,呐喊着冲向城墙。
得到信号的官军大炮开始响了,数十发炮弹落到了闯军阵营内,带走了数十人的生命,由于官军的大炮射程还是不如闯军的重炮,所以只有藏在后面,要用时才拉出来,炮兵们也完全看不到唐军的情况,只能依靠观察哨的报告来发射,准头也会偏差不少。
官军的大炮响,唐军的重炮也开始发威,对着刚才官军炮弹飞过来的方向炸去,二十门重炮弹炸在凤县城头,官军顿感地动山摇,已有门倒霉的大炮被唐军炸翻,其余的大炮连忙转移。官军的炮火顿时熄了下去。
彼此看不见,官军的大炮又是分散发射,唐军的火炮虽然可以迫使官军的炮兵转移阵地,但很少真正有大炮被唐军的火炮真接打中,至多是被炮弹擦边而过,炮手会受到损伤而已,没想到这次唐军的第轮反击就报销的门大炮,欧阳衮心中顿时有股不祥的预感。
等到官军的炮兵转移好了阵地,城头的大炮又次轰鸣起来,炮弹落在了唐军中,带起了朵朵血花,唐军的重炮马上又跟着而至,迫得官军又次重换阵地。
唐军的前锋已到了城下了,凤县城下顿时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云梯,从藏兵洞里的官军涌了出来,拼命往下射箭,各种滚木檑石也都砸向唐军,在唐军阵营中掀起了般死亡高嘲,城下的唐军也拼命往上射击,不时有官兵惨叫着载下城头。
唐军的迫击炮终于也推到了城下可以发射的地方,百多门迫击炮起开火,将段数百米的城墙覆盖,那段城墙的官军顿时死伤片,整个防守已经空了。
官军的火炮报复很快来临,数颗炮弹落在唐军的迫击炮群里,马上炸翻了唐军数门小炮,唐军的迫击炮这次没有分散使用,所以损失才如此巨大,唐军的重炮马上反击,迫使官军的大炮女开始转移。
在官军大炮转移的这段时间里,足够唐军的迫击炮连发十几轮了,顿时清空了段城墙,许多唐军得以顺利登城,唐军的迫击炮也跟着转移,守城的官军纷纷撤出城墙,躲进了藏兵洞,唐军若是上来,再用骑兵对付就是了。
双方只剩下了大炮在对战,前排的唐军已登上了城头,他们不象般的攻城战,上了城墙就向前冲去,那样只会成为对方骑兵的刀下之鬼,这是数千唐军性命买来的教训,他们举着盾牌小心的站在城头,从带上来的口袋里掏出铁蒺藜撒在地上,躲在藏兵洞里的官军拼命射箭,许多唐军的铁蒺藜还没有撒完,就惨叫着倒在血泊中。
越来越多的唐军登上了城头,唐军的迫击炮已停止了发射,上来的唐军拼命在城头撤着铁蒺藜,官军的骑兵已经动了,数千兵骑兵从后面跳了出来,举着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