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国破山河在 第120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报女记者茉莉眼尖,同样瞧见了那三个汉字,没错!方方正正的汉字:“范国文!”
“米露尼小姐,我可没有和你开玩笑,这确实是我的名字!”那名军人耸耸肩,一副无奈的样子,道:“当然,这里是中国,所以我写得是我的中文本名,这才是我真正的名字。”
女记者米露尼带着有些气鼓鼓的语气道:“我不会认为我已经衰老到连布鲁斯都认不出来的地步?!”
“什么?!”几个记者齐声一呼!~只有中央日报的闻风却仍然一脸茫然,直接被其他几个记者无视地排出了采访圈子。
大公报的女记者茉莉几乎有一种想爆笑的冲动。一个美国海军6战队的军人居然有一个中国名字,没有比这个太搞笑了。
“你的中国本名?!”米露尼的语气怪怪的,很难想象一个美国人居然以中国名字为本名,“美国的军人取一个中国的名字,实在是太让人奇怪了。”
“美国军人?!”那个军人明显一怔?!
“怎么?你们不是海军6战队派出来暗中保护我们的吗?!”米露尼露出明显的不快,这些傻大兵实在是太可恶了,一点儿也不肯认真接受采访。
“保护你们?!哦!是的,我们的任务是保护你们到达目的地。”军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哼!~”米露尼抬起下巴,露出雪白粉颈,脸上一副算你识相的表情。
“可是,我们不是美国军人!也不是什么海军6战队的!”
军人苦笑着摊开双手道,他一点儿也不想背美国海军6战的队黑锅。
“什么?!“记者们第二次发出同样的惊诧声,甚至比第一声更加大声,更加整齐。
米露尼脸上的表情就像是被浇了水泥模具,再次凝固!脑子里几乎一片空白。
“这,这怎么可能?!”默多克和哈利两个男记者两眼瞪得溜圆,这帮子海军6战队的家伙们居然声称自己不是美国军队?!难道也要这样保密?!这个蒙谁啊~
“那,那你们是哪支部队?!”米露尼也不敢确定对方是不是晃点自己,语气有些怯怯地。她显然想不出是哪个国家能组织起样的军队。
“我们是中共第十八集团军下辖十一分区十二区队!我是五连连长,范国文!~”军人正重的说出自己番号和职务,地方部队哪怕主力部队里也没有什么上尉中尉和少校的西方军衔说法。
“什么?!”米露尼第三次说出这个词时,声音异常无力,心头甚至有一种想崩溃的冲动。
看到对方不像是开玩笑的语气和表情,哈利和默多克不由自主地同时嘀咕了一场:“上帝啊!~”显然他们仍然没有从中共根据地内居然能有这样部队的事实认知中回过神来。
“中国的部队?!”大公报女记者脸上就像是刚被人从手里抢走了一碗米,转眼又被一袋几十重斤的粮袋子给砸翻的表情,“中国人自己的军队?!天哪!~”女记者茉莉突然有一种恨不得冲上去,揪住那些军人的脖子,用老虎凳烙铁好好严刑逼供出一顿自己想要知道的彻底采访。
“什么?!什么?中国人的军队?!”总算从大公报女记者茉莉口中一句无意之言,听出些风吹草动的中央日报闻编辑也有些不太敢相信,眨巴着眼,依然不肯确定自己耳朵没有出问题,在他的心目里,中共的部队应该是军服不整,破衣烂衫,没经过多少训练,拿得武器也是破破烂烂,别说三八枪了,普遍都是老套筒破鸟枪,不少人手里多是些大刀红缨枪才对,可眼前这支部队装备精良齐整得简直不太像话,连国军最精锐的部队也有所不及,再怎么看也不应该与中共的部队搭得上边才对。
“国文!国文!~你他娘的好了没!?泡妞的时间到点了!准备出发!~”不远处的那支部队里有人朝着记者们这边喊着,喊得是中文。
“马上,马上!~”范国文连忙回头挥手道。
武工队员听得明明白白,那支部队若是美国军队,绝对喊不出这样的话来,真,真得跟土匪似的,那些身为中国人的武工队员和翻译们一阵脸红,还好三个美国记者听不懂中文,那个扯着嗓子粗嚎的家伙和站在米露尼面前彬彬有礼,有绅士风度的军人比起来,这人跟人的差别怎么那么大呢?!
不过那个家伙背着一挺轻机枪,手里那捏得是个啥?!好长的刺?!好眼熟?!武工队员互相看看,突然记起了什么十分可怕的事情,齐齐打了个寒颤,连忙停止了心中的腹诽,根据地里谁都好惹,就这家伙不能惹。
看到武工队员们脸上变了色的表情,中央日报的闻编辑嗅出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扯了扯最近的一个武工队员道:“喂?!看到了什么,怎么吓成这个样子!”
武工队员极为难得地掉着书袋,摇头道:“佛曰:不可说,不可说!~”显然以前他还读过几本佛经。
那些武工队员在陷入敌人包围的绝境中也没有露出这样畏惧的表情,这足以引起闻编辑的注意力,究竟是什么能把他们吓成这个样子?!兴奋不已的闻编辑认为自己挖到了一条极为难得,其他记者不知晓的重要新闻线索。
闻编辑依然不死心,继续问了好几个武工队员,那几个武工队员同样一副讳莫如深,死活都不肯开口。
闻编辑无可奈何,心头缠绕着老大一朵疑团。
看到众记者们沉默地仍未回魂的表情,范国文搔搔自己的脑袋,道:“呵呵!~好了,各位!~请跟我们来吧!”他用英语说了一遍,又用中文说了一遍,两种语言字正腔圆,让美国记者们错以为这个家伙是冒充中国人的美国特工,而中国记者们正好相反,有一种这家伙是冒充美国军队的中国特工的错觉。
清理完战场上的那支部队已经开始再次集结整装完毕,并直接找到附近农民,赔付了战斗对庄稼造成的损失,分兵两路,护在武工队和记者们的左右两翼。
那些军人组成的护送队在靠近那些记者们的时候,记者们才发现那些军人并非想象中都是西方人的那些身材高大,虽然脸上的油彩没有揩去,依然可以看出都是明显的东方人身材。
三个美国记者这才死了心接受这支部队不自己想当然自认为所谓的“美国海军6战队精英”的事实,那是彻头彻尾的中国本土部队,而且还是地方部队,装备实在是太过新奇,连印象中的美国军队都有所不及。
第十卷 第四百六十三节
记者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支部队是怎样打造出来的,竟然会出现在这样的小小根据地内,更不明白那些军人居然在战场上都会说英语,以中国当前的教育程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能掌握第二语言的地方军队,恐怕在这世界各国中可并不多见。
不仅是中国记者,还是美国记者,都情不自禁对此行即将到达的目的地,十一分区,产生起极其浓厚的兴趣。
除了五连长范国文外,美联社女记者米露尼试图找借口接近采访那队所谓十二区队四连和五连其他战士,可是不论怎么样努力,那些士兵们完全无视了她的采访企图,无不是以“rry!”“no!”来应付,多余的一个字都没有!~
米露尼并没有放弃,不过现实却让她在一个个士兵面前皆无功而返。
唯有那个可以命令曾和自己交谈的范国文的军官没有受到米露尼主动打扰,米露尼想凑上去搭话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那个背着机枪,手里握着奇异武器的军官身上散发出来的无形压力,仿佛这个军官会随时会将自己杀掉似,还没等开口,自己就仿佛掉进了冰窟窿里,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这才是中共部队吗?!真,真是可怕!纪律严明用在这支部队身上,真是一点都不夸张!~”米露尼没有半点失败的颓丧地在自己笔记本上重重地记下一笔,作为美联社的记者,百折不挠是必备的基本功。
“就那洋婆子!切,让他们问去吧!~”李卫脸上带着一丝嘲讽看着那些不知激动些啥的记者,在现代这类拼命挖新闻的记者另一大代名词是“狗仔队”,令人厌烦的狗仔队啊!~李卫一点也没有想出名的念头,作为以隐在背后打冷枪,躲在阴影里放冷箭为主要战斗方式的四连来说,出名意味着将自己列入敌人研究的对象,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在敌人的重机枪口下。
做人要低调,枪打出头鸟!~
那三个美国记者能问出些什么!李卫却一点也不担心,哼!英语?!表面上那些不知底细的人都以为他的四连和范国文的五连战士都是精擅英语,可是事实上那些战士们反反复复的也就只会那么事先安排好的几句,还不是为了在战斗中照顾那些美国记者好熟悉他们的战斗进程,避免忙中生乱影响作战计划,不过,一切都是纸老虎。就算那些战士们想回答那个外国女记者的提问,事实上也是听不懂啊。
李卫偷着乐,范国文一脸莫名其妙,因为老大笑得很古怪,好像有什么阴谋的样子,连忙讨笑着凑上地问道:“老大!笑什么啊?!”一脸笑得贼忒兮兮,与区队长王保那种正人君子浩然正气的风格相比,几个连长也是各有风格,范国文此刻的表情几乎和正向太君谄媚的汉j没什么两样,让人忍不住想抽上两巴掌。
“滚!~”李卫一点好脸色都同给范国文,道:“让下面的战士们低调点!~别随便回答那些记者的问题。由其是你,别被那西洋金丝雀给勾了魂去,若是让我知道你敢脚踏两只船!哼!~”李卫手一扬,手中电闪一般,出现了他的招牌式武器诛魔,恐吓自己的小弟道:“戳鸡鸡戳到死!”
范国文一阵恶寒!~从不按常理行事的老大,要是折磨起来人也是闻所未闻的阴毒。
李卫的警告并不无道理,论起套信息的能力,记者几乎与刑讯专家不相上下,若不是提前打个预防针,弄不好几个连长今天内裤什么穿颜色都能让这帮无孔不入的记者给套了去。
傍晚,四连五连护送着记者们在一个村庄内落了脚,记者们被安排在一个农民院落内。附近的民宅都被武工队员和四连五连的战士租用,组建起两层防卫圈。
相比起武工队薄弱的人力而言,兵力充足的十二区队两个连队从容地在村里各个角落都布下暗哨,甚至将侦察哨摆到了村外五公里的范围。
相比起像蝗虫似的日伪军,八路军的任何部队在各村庄更受欢迎,好客的农家杀鸡宰羊端出了热气腾腾的丰盛晚饭,许久没有吃过囫囵饭的中美记者不顾形象地往自己嘴里刨着饭菜,即便是平时文静状的大公报记者茉莉小姐,也是狼吞虎咽。经历了一路安危不知的颠簸旅程后,吃饭时尽快装满自己的肚皮,攒起足够的体力面对任何突发情况,这早已成为记者们在出发后学会的第一条保命原则。
出于对于中美记者到访的欢迎,十二区队的两个连队组织了一场晚间联欢活动,在中美记者在正接进入根据地采访前的一次预热,毕竟是地域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作一次沟通预热让双方互相增进了解,有利于在采访期间的求同存异。
在东方的主要国家中国,朝鲜等国家,人们的人生观受以谦和恭让,以退为进的儒家道义影响较大;而在西方,欧洲大6自古就分裂成无数大小公国,互相争战不休,崇尚利益至上,推崇张扬而富有侵略性的人生观。
仅以请客吃饭时为例,东方的主人会说:“粗茶淡饭,不成敬意!请慢用!”暗含对谦称贬低自身,突出客人尊贵的礼节;而西方的主人则会说:“这里的菜色是最好的,请尽情享用!”丝毫不掩饰,很直白地将主人对客人的尊敬显示出来。
东方人在宴请西方人时,东方人的言词则极易让西方人产生误解,一般会被是解成两种意思,但这两种理解的结果却都是非常糟糕的。
东方人貌似谦恭的话,在西方人眼中就成了:我用很一般的菜招待你,也没什么尊重你的意思。
遇上不理解东方的西方人,若是性子急躁,感到自己被轻视了,恐怕会当场掀桌子勃然大怒;
另一方面,东方主人拿出的东西确实很好很珍贵,话又谦恭,西方客人眼里,却又变成了:这么好的东西,在主人这里居然只是一般般,主人一定有更好的东西没有拿出来,哼,一点礼貌也没有,居然把自己当作寻常客人来对待!一点都不重视。
如果是心术不正的客人,恐怕就会产生对主人家窥觑的贪婪,少不得要构算一次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鬼心思。
简而言之,东方文化充满包容的特色,西方文化充满革新的特色,兼收并蓄不断完善自身的进化方式,还是不断破而后立寻求革新的进化方式,直至现在,这两种文明进化方式依然没有定论哪种是最好的,两者的冲突往往都伴随着以战争为主要形式,这就是所谓的东西方文明大碰撞。
对于现代中国与外国交流沟通频繁的社会中长大的李卫,与外国人打交道,自然不会像其他人见到稀奇动物似的感到手足无措,也知道如何让中外双方能够初步了解一些对方的文明特色,而最佳的沟通办法,就莫过于坐在一起无所顾忌的侃大山。
农家院落内,一堆篝火就成为了联欢晚会的中心,晚间数不尽蚊蛾不知死活地扑向火光,化作无数一闪即逝的星点火光,也许今天晚上能睡个好觉。
五个记者、武工队员们和十二区队的十几个战士,围在篝火边武工队员们还能扯两句民间小调活跃一下气氛,而四连和五连战士们则更多的是耳孰能详的军歌,《八路军军歌》,《义勇军进行曲》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多人的合唱显得慷慨激昂,充满了不屈的斗志。
三个外国记者虽然听不太懂歌词,但从翻译的口中断断续续地转述片断,也为中共军队的军歌中同样包含着与《星条旗永不落》相同的意味,对于侵略者只有永不屈服的抗争。
坐在篝火边,通红的火光映红了每一个人的脸,这样不分出身,职务和级别,围坐在一起的晚会活动,让每一个人都不由自主的受到集体的影响。
李卫脸上也是露出达成目的的微笑,这样应该可以很好的完成区队长王保的任务了吧。
“请问一下,白天是谁推倒了我?!”默多克突然看了看附近那些西方人眼里貌似一个模样的四连五连战士,可是怎么也认不出谁在白天从日军的手榴弹下救了自己。
一顿叽哩咕噜的英语!~
除了场内几个听得懂的记者,两个连长和一个翻译外,其他的人都是一脸茫然。
翻译还算是比较机灵,对时代杂志的默多克华盛顿突然冒出的话,立刻转述翻译了一遍,其他四个记者立刻在战士们的身上巡梭打量着,确实,能从即将爆炸的手榴弹下救人,没有相当的胆色勇气是不行的。
“是谁啊?!”在战场上一直忙着指挥战斗的范国文却是没看清谁,也只是知道一个日本兵想拉响手榴弹找人做垫背,却被自己的战士阻截了下来。毕竟在战场上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只要自己的战士没有损伤,也并不值得过多关注。
第十卷 第四百六十四节
所有的战士沉默不语,战斗结束后脸上都抹去了油彩,愈发认不出谁是谁来!~
只见李卫若无其事地顾自点点头。
“俺!”火堆旁一个战士唯唯诺诺地低着头站起身,他以为自己用得劲过大,让那个外国记者记上了仇。
“i!”
中英文里,似乎唯独这个字是不需要翻译的,不仅读音相同,意思一样。
“你叫什么名字!?”默多克华盛顿很好奇地上下打量着这个身材瘦小的战士,实在不敢相信是这个身高体重都完全比自己还小的人居然能爆发出那么巨大的力量。
“俺叫丁石头!”这个战士在头发肤色与自己以前所见过的人都不一样的外国人面前显得有些紧张。
stone?石头!?又一个同音同意词!
大公报女记者茉莉显得有些好笑。
“石头?!”默多克还是勉强听懂了这个战士的话,带着有些不可思议的表情道:“哦!~上帝赞美你,真不愧是石头先生,你的力气可真是够大,我敢打赌,一头公牛的力气都不一定能比你大,虽然我浑身还像散了架似的,但是我仍得感谢你!否则我这会儿已经去见上帝了。”
鉴于十二区队当前兵力数量并不适合大规模兵团作战方式,以通过精兵政策实现局部优势,在十二区队根据地广大人口资源基础上,十二区队的战士全是经过严格选拔出来的精锐士兵,四连和五连更是精锐中的精锐,筛选要求极为严格,每一个战士都有一身不俗的本领。
看到那个叫丁石头战士一脸茫然,冷场了半响,翻译这才发现这个战士根本听不懂英语,连忙把默多克的话翻译了一遍。
李卫和范国文在一旁捂着嘴偷着乐。那些战士也就最多会几句简单的英语对话和单词,能像丁石头一样瞎猫碰死耗子能凑巧对上几句,已经很出乎人意料了,这老外一通机关枪式的美式英语,那些战士们听得懂才是怪事。
“这,这个?!”丁石头这才听明白那个老外是在夸自己,这才摸着自己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地道:“这,这是应该的!~”他毕竟不能像李卫和范国文两人,能拥有比较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只能说中文!
这让五个记者又看明白了一点,这些战士的英语水平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看样子也是只有少数人才精通,心头有些释然,自己有些太高估了这两个连队的文化水平。
“很好!~小伙子!~”默多克从自己口袋里摸出一支钢笔,塞到那个战士手里道:“这个送给你,作为我的感谢,派克的!”
丁石头显得手足无措,冰凉滑润的笔身,在根据地里,钢笔本身就是一件很稀罕的东西,代表着知识分子地象征。哪能是一个上战场打死打活的大老粗能有的,更何况还是一支外国钢笔,足以让他这一辈子和后代子孙都值得炫耀了,这让他感到太过贵重,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在资源缺乏的根据地,外国人送给中国军民的纪念品中,钢笔算是一件极为贵重的礼物。
“拿着吧!~”李卫开口解了那个战士的尴尬,以外国人的风俗,不收礼物是一件不尊重别人的意思,反正不拿白不拿。
“谢谢!~”得到了李卫连长的许可,这个憨实的战士这句英文还是会说的,丁石头鞠了个躬收下了钢笔,激动地将钢笔捏在手里擦了又擦,满心欢喜地珍而又重的放进自己的小挎包中,惹得周围的战士们一阵眼红,在战场上拿人老外当肉垫,还能讹人家一支钢笔,天底下没比这上更划算的买卖了。
“呵呵!~”默多克也是开心的笑着。一支钢笔换自己一条小命,还能拉近双方的距离,为以后的采访提供便利,实在是超值。
其他人也是一脸笑着看着这个朴实的战士,
“李卫连长!~请问一下,你们的战士为什么都会一些英文呢,众所周知,一般的士兵连能识字的都不太多。”大公报记者茉莉趁着李卫脸上露出笑意,立刻想抓住这个机会趁热打铁。
“这么嘛,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吃兵粮是一些混不下去的出路,只要会战场上勇敢杀敌,也不需要有什么文化,其实这都是错误的思想!”李卫心情正好,也就格外放宽了口风,道:“以后的战争,拼得是文化,打得是技术,不识字怎么行,遇到新的武器看不明白怎么用,看不懂敌人的情报,不知道如何分析敌人新式武器的弱点,落后就得挨打,所以学习文化很有必要,拿得起枪就能打准,使上炮就能把炮弹发射出去,上了飞机能上天,进了舰艇能远航,文字是一种必要的学习媒介,有些东西都无法用口述就能学会的,识不了字,就只能对着各种装备的操作面板发楞,永远只会被局限于原始落后的战争方式,几百年前,我们还能用大刀长矛,现在我们还能用枪支大炮,以后呢,面对敌人的飞机坦克,没有文化我们就是睁眼瞎,我手下的战士都是身经百战磨炼出来的精锐,都是以后部队的骨干,可不是炮灰。”
“在咱们区队,每一个战士都得能说会写,这是最起码的标准,我就是要改变以往陈旧观念,作为职业军人,当兵就是有文化的兵,没文化的,文化低的,咱们区队统统的不要。”李卫连长这话说得大气,十二区队的精兵政策,就有以文化这一条限制严格控制区队的兵源数量,区队也正是这么做的,否则按十二区队目前民兵基础来说,随时将区队主力扩编成一个团,一个旅都是轻而易举的一句话。
基于现代人近乎于常识性的军事理念不管怎么说也要比这个年代要先进几十年,事实上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那你们区队的士兵战斗力就是因为文化水平比一般部队高的缘故吗?!”李卫异于常人的颠覆性理念让大公报女记者茉莉大感新鲜,连一旁中央日报的闻编辑也格外地支起一只耳朵,白天的战斗中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实在是让人不得不夸目相看。
李卫拍着大腿道:“那是自然。识字多首先就能看得懂书,随时可以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总不至于每个人都可以随便找人整天缠着问吧,术业有专精,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应付那么多战士求知解答。以前的庄稼汉就是因为大字不识一个,老是被那些识点字的地主老财往死里蒙,而战士们学得多了,眼界就开了,会得就更多,遇到事实也就有更多的解决办法,脑子里鬼点子多了,更好阴人不是!?人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咱们部队的人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比三个臭皮匠强多了,打起仗来还不知道谁怕谁呢。”
“有道理有道理!~那你们是怎么教那些士兵文化课的吗?你们这里还有学校?!”女记者茉莉一听着一边点头,李卫的话给了她很大的触动,以前在她的认识里军队的士兵无一不是粗俗不堪,毫无礼教,素质低下。而今天不仅是从战场上实际看到的还是李卫所说的,都让她感觉到这支具备相当文化素质的部队从骨子里就与一般的军队有很大的不同,每一个士兵的气质都格外使她感到前所未见。
“有公开夜校么!区队里几个有点文化的人,在一起编教材,将文化课的内容按循序渐进分门别类,以实用至上,那些论语百家姓三字经之类的全部没有,教得都是用得上的东西,物理,历史,化学,数学和自然之类的,每天晚上都有人轮流上课,谁都可以来听。听会得人再教别人,一个带十个,十个带百个,也不困难,只要肯用心,还怕学不会?!”这些都是公开的信息,李卫也没打算藏着掖着,夜校的东西都是现代的分类方式,思路理清楚了。编这些教材实在不是什么难事,教的东西紧凑,战士们学得又用心,进度比现代学校里要快得多,一天教的东西几乎抵得上现代学校里半个月的课时,教了几轮下来,不少战士都可以客串讲师,带其他人。
“公开夜校!~”女记者茉莉眼前一亮,原本还以为是请了私塾的老先生,没想到十二区队更进一步,直接实现了西方现代化式甚至更进一步的开放式学习环境。
“哼!~忘了祖宗的东西,也能学得到东西?!这些也就那些当兵的能学学,支流末技罢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得靠祖宗的东西。”自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中央日报闻编辑显然不赞同李卫的说法,冒出了一句表示他的不赞同。
“祖宗的东西?!哈哈!~”李卫拍着大腿直想大笑,不过中央日报是什么货色,别人不一定知道,而李卫却是十分清楚,他带着几分嘲讽的意味笑了几声,目光移到了那个闻编辑身上,盯得闻编辑混身不自在,李卫沉声道:“四万万中国人,祖宗的东西学得好的人一定大有人在吧?想想前清!又是割地,又是赔款,祖宗的东西没学好吗?!为什么祖宗的东西学得好,丢了东三省,又让日本人占了半壁江山,祖宗的东西就是让咱们把自家的国土送给侵略者,把自己的子民推到日寇的屠刀下?!我呸撑祖宗的东西?!几百年来,全部都学岔了!狗屁八股文,能当饭吃?!能当兵甲?!能变出飞机大炮?!你怎么不拿书本子来挡子弹,用来砸死敌人?!”
“胡说!孔孟之道蔫是你这样的粗俗行伍之人所能理解的。”像是被汽油点着了尾巴的耗子,闻编辑脸上变了色,指着李卫道。
“行伍粗俗?!哼,日本人的武士刀斩上你脖子的时候,你能指望孔子孟子能诈尸从坟里跳出来救你?!还不是想着咱们这些所谓的粗俗行伍给你挡刀?!行啊!你看不起当兵的,那你自己去鬼子炮楼前去赌枪眼儿算了。这年头国与国的外交,拳头硬的是老大,你能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让日本人退兵投降?你傻啊!~光能耍嘴皮子写两篇文章就能打胜仗,那还要枪炮干什么?!中国四万万人口早就征服全世界了,你去跟吃人的老虎讲以德服虎去!要是日本人也尊重什么祖宗之法,以什么孔孟之道,那侵略中国土地的日本鬼子手里拿得应该是论语诗经,而不是洋枪洋炮。”李卫不屑地看了一眼这个读儒学读傻了的小白。
被李卫一冲夹枪带棒的驳斥,闻编辑几乎是颤抖着话都说不完整,指着李卫道:“你,你,真是有辱斯文,天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现在中华所受苦难都是天意!时也,运也,命也!”
扑哧!~女记者茉莉对中央日报的同行如此无力的反驳给逗笑出声来,这个四连长的口才真是替她好好出了一口恶气。
“天意?!投降日本人作汉j是天意?!这汉j还理直气壮?!那行!我抽你一巴掌,这也是天意,来,脸伸过来,认命吧!妈的,给你一枪子儿也是天意,真是神经病!~”李卫对着闻编辑近乎于弱智的无力反击,毫不犹豫地一棍子闷翻到底。
跟十一分区鬼心眼儿最多的李卫耍嘴皮子打嘴仗,那是根据地里人们公认地自己给自己找不在自在,论起用词阴险毒辣,近代人在久经战阵的现代人面前几乎显得质朴般的可爱。
“呵呵!~”
“哈哈哈!~”
一旁的翻译几乎是一个字都不漏地将李卫和闻编辑的话都翻译给那三个外国记者,惹得三个记者们笑得东倒西歪。
“哈,李先生,你真是太可爱了!~”美联社的金发美女记者米露尼笑得花枝乱颤,很多言词都让她情不自禁地想捧腹大笑一番。
“你,你!~你!”闻编辑的脸色由红转白,由白转青,由青转黄,几乎快成红绿灯的老脸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第十卷 第四百六十五节
“跟你这样没素质的人说话真是没意思!”李卫上下鄙视了闻编辑一眼,转过头去。
好不容易压住肺火的闻编辑猛地听李卫的话,忍不住愤然道:“哼~没读过书的臭当兵,再怎么学也飞不上枝头变凤凰。”
火堆旁猛地一静,两个连的战士们目光都聚焦到这个中央日报的编辑身上,篝火晚会的气氛明显变得异样,空气中突然泛起肃杀的气息,显然闻编辑的口不择言触到了战士们的逆鳞,这样当着他们的面说他们的连长,这不是老虎堆里拔虎牙么。
明显感觉到周围那些士兵们的眼神里带着莫名森冷杀气,发觉自己说错了话,闻编辑不自觉地哽了哽嗓子,恨不得抽自己的耳光,一群杀人有如宰小鸡的士兵们面前里骂他们长官还把这些士兵们给连带上,这不是找死么,闻编辑却是一个字都不敢说,大气也不敢出,显然心头已经怕到了极点。
五连长范国文凑到李卫身旁,扒拉着老大的肩头,眼中明显带着不屑道:“咱们的四连长卫哥,可是正宗的大学生!你莫要小瞧了人!”
在范国文眼里,老大是要人品有人品,有学历有学历,要武力有武力。
“大学生!~”记者们眼前一阵恍惚,显然难以把这个在战场上杀神似的家伙和一个文质彬彬揣着课本的学生联系在一起,他们曾是亲眼目睹着这个四连长用那根长刺毫不留情地在敌人脖子上割开血泉般那种狠辣。
“这个家伙!~”连女记者茉莉都被范国文这句话给吓了一跳,脸色瞬息变了数变,勇武加高智商,上得战场,进得考场,李卫立刻被她划归到近乎于笑面虎这一类。
“我?!难道你不是吗?!”李卫瞪了一眼出卖自己的范国文,指着这小子没好气地道:“这小子也是大学生,麻省理工学院的,进口货!”
“还有进口的大学生!”那些记者又倒吸了一口气,看向范国文的眼神又与刚才不同。
把大学生直接拉上战场作为主要战力的,虽然不是没有,但还真得不多见,尤其还是有两个大学生连长的,五个记者这才发现中共安排让他们五个来这个十二区队根据地做前期采访,还真得是有重要题材可以挖。
“呵呵,呵呵!~”被李卫报复性揭穿真面目的范国文露出傻笑。
“有戏!要好好地记下来!~”女记者茉莉和三个外国记者不约而同的拿出自己的本本。沙沙地记下这个很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被李卫整得老羞成怒的中央日报闻编辑怔了怔,这一份忍功硬是了得,也跟着拿出小本子写着什么,不过瞧他那个脸色,也知道没写什么好话。
“进了咱们根据地,为了各位记者的安全,有些要求,我得先说明一下。”李卫自从去年来自国统区慰问队来过后,对待外来参观人员也是有一定的经验,道:“首先,一切行动听指挥。在咱们十二区队的营区内,有人会告诉你们哪里可以去,哪里不可以去。因为营区内存在军事禁区,如果有谁擅闯,我们会以间谍嫌疑将他拘捕!甚至就地处决。”李卫的话让记者们心头一震,这给记者们提了个醒,军队毕竟是一个职业杀人的特殊组织,若是为了挖新闻不顾一切乱闯,后果会很严重。
李卫顿了顿道:“我不希望发生任何不愉快,所以请各位在营区内允许的区域内自由行动!”
一向崇尚自由的美国记者对于李卫限制行动的要求,有些不太满意,刚要开口,就被李卫的眼色制止,李卫道:“不过,各位放心,我们会安排好各位的采访活动,保证你们满意。”
“请问,我们能够参加你们的军事行动吗?!”纽约时报的哈利·杰克逊问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其他记者们也是一脸关注地看向李卫,战地采访在此行之中可是重头戏,可是大部分部队不一定会答应这么危险的计划。
“没有问题。我会安排好的,以我们的区队的战斗,哪怕是控制战斗进程让你们看个清楚都没问题。”李卫暗自撇撇嘴,随便找个白皮红心的据点,在记者们面前打着玩也不困难,
“这是第二点,我要说的,行动中要完全听从指挥人员的指示,让你们进就进,让你们退就退,绝对不能有任何犹豫,子弹可不认谁是记者,不仅是日本人的子弹会有可能杀伤你们,自己人的子弹也有可能会误伤到你们,毕竟子弹出膛后就不可能再收回来,所以请你们不要擅自行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冷静!不能乱!不能慌!战场上被打死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不冷静造成的。”李卫说着以血和生命总结出来的经验,上级要求这支打前站的中外记者组绝不容有失,所以他格外用心地打好预防针。
“没问题!~”大公报女记者茉莉郑重地点点头,李卫的话给她的心头带来不小的压力,自以为来之前作了一定的心理准备,现实情况还是让她感觉与想象中有很大的差异。
中央日报的闻编辑显然也有些被吓到了,可能被自己人的子弹误伤,实在不可想象,这样战场上的危险程度要比原来预计的高一倍以上,不是十分要命,而是非常要命,闻编辑这会儿腿都开始发软。
三个外国记者在翻译的转述后,互相交流了几句,同时看向李卫,齐声道:“ok!”毕竟一旦上了战场,这条命可就由不得自己,想必在出来前,美国的军事人员也对他们交待过相同的内容。
对于记者们的反应,李卫很是满意,毕竟谁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当作?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