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国破山河在最新章节 > 第5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国破山河在 第5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器杀伤自己人呢,而且正如李厂长所说,李卫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一个j细的价值,如果是敌对势力怎么可能会放出这种人才来。

  李卫却没有听到这里对他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对话,原来王政委正犹豫着对李卫重用和排斥的对待,现在可好了,确定李卫的立场,他心安了不少,毕竟现在的斗争是残酷和复杂的,敌人的特务总是千方百计的想打入这支抗日队伍。

  “真是的,今天把我叫过来说这种事,我还不如回去看看李卫又在捣腾什么新鲜玩意儿呢。”李厂长磕着烟灰一脸的不爽,在他眼里王政委这辈子做的唯一一件最正确的事就是把李卫这小子送他这儿来,这小子太对他老人家的胃口了,若不是人家是高中生,文化人,否则早收他做关门弟子了。

  “哦,看不出来那小子还蛮能折腾的嘛!~”王政委倒是蛮有些自得,看来自己慧眼识人才。

  “唉,不说了不说了,在这儿简直是浪费时间,俺先回去了,有空就到俺那儿坐坐,弄几件新鲜玩意儿让你开开眼。”李厂长坐不住了,急着回去,兵工厂多是年轻小伙,没他这个老的镇场子,估计没半天又要造反了,李卫厂起身要走。

  “也不多坐坐!真是的急什么,吃过饭再走吧!”王政委想多留一会儿李厂长,听听兵工厂的有趣故事。

  “不了不了,还是改天你到我哪儿去,我请你,绝对山珍好酒。”李厂长摆摆手,与王政委客气几句,去了。

  只是在门外,段诚、王保、陈佳瑶和几个战士竖着耳朵一脸好奇的偷听着李厂长和王政委的交谈。

  在枯燥的战斗生活里,没有几件有趣的新鲜事儿更吸引别人的兴趣了,溶洞兵工厂好像是成了一个新闻焦点,不过出于保密的需要,知道溶洞兵工厂位置的人不多,而且知道的人也是守口如瓶,兵工厂的神秘性更加吸引这些年轻人的注意力了。

  晚上收工后,在既是办公室又是寝室的一个小溶洞室内,一个沉甸甸的麻袋扔在李卫的炕上,里面叮当做响。

  李卫望向兵工厂老李厂长,有些奇怪。

  “看啥,俺早知道你小子整天想些啥,俺这几十年饭可没白吃,”老李厂长不客气的借着油灯点上烟锅儿,接着说道:“别看你小子整天捣腾些俺不懂的高科技,别人不知道,但俺知道你小子的真本事还没亮出来,平常就留意你在摸些奇怪的金铁件儿,就知道你有名堂,俺刚好平时攒了点还有老同行帮忙留意的搜集了些,你看看,上不上眼。”

  李卫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他扒拉开麻袋,里面可真是五花八门的都有,什么宝剑,铁棍,还有不少奇怪的矿石

  “您老可真能耐啊,这些玩意儿也能收到!”李卫佩服的五体投地了,黑色份量极沉的矿石不是钨矿是什么,还有极稀有的钛矿,铱矿,还有鬼子飞机上的零碎,都是用特种金属所制,每一件东西都不是凡铁。

  “得了吧,瞧你说的,俺是干啥的,打铁的,内行不说外行话,要收这些东西还不容易,找人托句话就得了。”老李有些得意,这些玩意有自己年轻时留的,都是些稀罕的铁玩意儿(李厂长并不知道金属的详细分类,只知道一些简单的金属名称),也有不少徒弟和同行托人带来的,收这些东西可真不容易呢。

  “就知道你小子还留着手,俺老汉也巴望着你能整个真名堂的东西呢。”老李还真想找李卫开眼,他早知道李卫肚子里有货,而且还不少,凭着整天打铁吃饭的他早把李卫当同行了,就是想让李卫把料子掏干净喽,满足他的好奇心。

  “嘿,明人不说暗话,我这儿还真有的活儿,必须要用好料。”李卫从炕边的一只箱子里掏出十七八张纸。

  老李皱起眉,纸上条条线线,除了只看明白像是些奇怪的枪和冷兵器外,其他就是看不懂,“这些是啥玩意儿啊!~”老李用烟秆儿指了指纸上的曲曲扭扭的图画。

  “这些都是枪,和一些特殊武器,这回可是要您老大出力了。”李卫一脸崇敬道,没了老李,这纸上的东西全是白谈。

  第一卷 第十八节

  “成,有你卫子一句话,俺老李也把命给豁上也要弄成。”老李磕了下烟灰,“明天俺就把几个把式最好的徒弟叫回来,一起干,你快给俺讲讲这图上画得是些啥名堂?”

  老李也学其他人把李卫叫卫子了。。

  这种很通俗的亲切叫法,李卫也丝毫不以为意,指着图上每一个部件仔细讲解起来,老李不断点着头。

  一老一少,一个讲一个听,又不断的互相提问和解答,直到天亮了,两人才意犹未尽的散去小憩一会儿。

  经过两天的琢磨,老李和几个徒弟大致明白了李卫图上画的东西,老李和李卫搜集的特殊合金材料仅能生产出少量的新型武器。

  特殊合金的融炼工艺极大挑战着兵工厂的人们,但李厂长和每一个技工都没有退缩,在他们的意识中,这些新型的武器的意义反而是最不重要的,反而如果能够解决其中的工艺难度,却可以扎扎实实的提高兵工厂的生产工艺,参与试制的每一个人都当它是一场考试,证明自我能力的考试。

  高熔点高强度的钨矿的熔炼都令他们费了极大的心血,原本的铁匠炉子根本不能用,炼炼钢还可以,但是要能彻底融化钨矿,简直是一个不顶事的玩具。

  在李卫这个专管回答问题的技术顾问的提示下,首先用石墨和耐高温硅酸盐材料制成新的坩锅,为了保温还采用土办法,用泥巴,草末做成的土坯做成保温层,用焦碳和鼓风机提供高温的保障。

  事情也并没有像李卫想像当中的那么顺利。

  炸炉了,没有控制好新熔炉的强度和压力,致使一名工人重伤,六名工人轻伤。

  李卫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知识不全面导致险些使一名工人丧命,为此,他整整照顾了那名工人三天三夜,直至渡过危险期,还亲自为他擦身,喂水喂药,想尽办法把能想出来的药方子,尽快恢复那名工人的创伤,自己犯下的错误总是要负责的,为此他写了检讨书,当众大声宣读,张贴在工厂的办公室大门口。

  结果连带着李厂长等几个骨干也一样,开集体会议,自我检讨,但是一切都是对事不对人,从无到有的的技术突破,谁也没有能力保证不出事故,兵工厂的其他人也并没有责怪李卫,至今为止,兵工厂的死亡名单里已经有十六人的名字,而受重伤的工人也没有怨恨李卫,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事故总是难免,一切归根到底,这一切是让鬼子逼的。

  新熔炉的计划因此暂时搁置了不少时间,李卫郁闷了很久,自己不断研究着炸炉的原因,重新计划出一整套安全可行的方案,但因为害怕出现再次炸炉,仍是迟迟不敢发布出来,最终还是在李厂长和那名重伤工人的鼓励下,兵工厂再次行为

  新的熔炉加入更多的牢固和耐高温的材料,这回的点火是李卫亲自动手,李厂长曾让他在远处观察,由其他人进行,李卫执意不肯,称,别人是人,他也是人,大家都是一样的人,谁也不比谁金贵,凭什么他要站在后面。

  李卫有这个自信,这回绝对不会炸炉,即使再次出事故,他也是首当其冲,不用别人替他挡灾。

  虽然嘴上是这么说,点火时李卫还是心底里直发毛。

  好在这回是顺利了,没有发生什么大碍,剧烈的高温将熔炉内的一切都化成液体,散发出的烟气,经过多重通风系统排放到溶洞的各个通风口处,还好这时没有红外侦察设备,倒是无可担心兵工厂被暴露的危险。

  熔炉三米范围内根本站不得人,李卫只是站在远处用特制的搅杆,轻轻在炉内搅着,脸上带着他从现代带过来的太阳镜,他无视汗如雨下的高温,精神全都集中在这火热的熔炉内,他似乎没有感觉到身上因高温烫伤而慢慢出现的水泡,现在唯一令他满意的是整炉的合金正以计划中的适宜比例混合着。

  第一炉合金倒了出来,火红的金属熔液被早已经准备好的技工师迅速瓜分,倒进事先制作好的高精度模具内,同样以高温极其缓慢冷却,这是为了保证金属有足够的韧性,而采取的与迅速降温淬火完全相反的方式。

  望着开始忙活开的技工们,李卫笑了,他感觉自己有一种很实在的成就感,不管怎么说,如果以后没饭吃,至少还可以进炼钢厂混口饭吃。

  这时,才发觉自己的已经被高温烫的水泡,不成丨人形时,整兵工厂的溶洞内都听到了一声极其凄厉的惨嚎声,当时有不少战士间相互说兵工厂触动了大山的龙脉,技术顾问小李子不幸被放出来的火龙热情地舔了一口,但知道真相的人却只是一个劲的捂着嘴偷笑,死活都不肯说明白是怎么回事。

  至少整整有半个月,李卫都没敢出来见人,脸上全是水泡,直至用草药水泡了半个月,好歹请得是名医开出祖传秘方,像是蚕一样褪了一层皮才回复了人样,这方子着实有两把刷子,加之治的及时和李卫拼命用药,才没落下疤来,还了兵工厂一个帅小子。

  接下来熔出来的金属首先做成工具,强度极高,非常耐用的工具,重新修整了原来的机床,而且在重要部件采用合金材料,大大提高了精度。

  经过兵工厂攻关研究后一个个合金零件生产出来,由李卫一一验收检验,虽然不是完全机械化,但在半手工半机械的配合下,每一个零件却比现代生产丝毫不差,甚至质量更好。

  为了给枪膛做出膛线,专门用金刚石和特种合金,硬是慢慢地把原来铸出来的粗膛线,用划和磨的更加精细,六根完美膛线极大的考验了技工们的手艺,还好其中原本就有手艺扎实的老工匠艺人,只是需要细心和水磨功夫。

  第一卷 第十九节

  首先成形的是一支仿sg-552改型枪,保持了自动强火力速射和大范围狙击性能,却能像ak47一样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卡机率极低,首次提出了556毫米小口径弹,而杀伤力更大,令兵工厂的其他技工大开眼界。

  97式狙击步枪的升级版,能够使用792毫米的中正式步枪子弹,大口径意味着更大的杀伤力。

  经典的p5和沙漠之鹰也同样在设计图中,冷兵器中还有标准格斗军刺、匕首、钢针、菱形柳叶镖和小型无声弩。

  近距离火力最凶猛的ac1o同样被李卫所选中,加强了射击精度改型后,它的威力简直让李卫的德制二十响驳克枪惭愧地无地自容,最终便宜了兵工厂的警卫连连长赵石头,这支团部奖给李卫的驳壳枪落进了赵石头的腰包,兴奋的这小子三天没睡好觉,做梦都不时发出傻笑。

  真正令兵工厂所有人惊讶的是,各式新型枪支的试枪,火力凶猛程度几乎无法让人相信这是单兵武器,足足有一个排的火力还有余,不论是杀伤力还是精确度,只有鬼子的重机枪的近距离射击才能有得一拼。

  李卫成心为自己打造一套特种作战装备,无奈现在没有凯芙拉防弹纤维,不然他连全套作战装备都想整出来,不过光是为了sg-552上的瞄准镜,就费了他好几个星期的功夫,找了块极纯的水晶配合机械,用油石磨了半个月,又请了老手艺人专门划上标尺才做成功。

  费了老大的人力和物力弄出的原形枪,以兵工厂当前的生产力想批量生产基本上是不太显示,但是作为技术积累却是非常有价值。

  全部武器从图纸上成形后,每一个技工内心中都充满着喜悦和自信,他们当之无愧的交出一份理想的作业。

  老实不客气的李卫,把这些考试答卷贪污了,兵工厂并没有人说什么,相反,兵工厂的技工们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就是技术和经验,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过程,而结果,对于不参与战斗的人来说,这些武器根本一点用处都没有。

  黄涯洞第一兵工厂的技术水平也因这次新熔炉的成功和新枪械的试制成功而得到极大提升,与老的熔炉一起,开始生产质量更好的武器零部件,加上从新开发渠道采购进来的重要零件,新步枪的精度和质量远远超高了比三八式更好的中正式,刺刀的锋利足以让八路军战士在肉搏战场上占上一些优势,而且原本不能生产的重机枪和轻机枪都列入生产日程,同样也能为晋察冀的军区游击队和民兵队伍提供武器定制,例如土炮等武器的定做,由于技术力量还比较有限,更复杂的武器仍是无法生产,在李卫的眼里,能生产步枪和少量的机枪已经很不错了,他根本不指望兵工厂能生产ak47,因为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子弹供它消耗,什么火箭,大炮和坦克,仍是有着一段遥远的距离,以现在兵工厂的生产能力仅仅能满足晋察冀军区十七个团的军火消耗,这已经以前所不能做到的。

  而让兵工厂更加露脸的是,晋察冀战区第1分区独立第1师的参谋部派人视察下属的三团作战前线时,正值李卫带着用剩下的合金料子生产出的两支97式步枪送团部来试枪,他和三团可是老交情了,说倒底,还是三团王政委亲自把他保送军工厂的,作为礼尚往来,他特意带了这两支精品枪作为礼物送给三团,可把参谋部的观察员们给眼馋坏了。浑身带着无穷杀意造型,比普通枪还要长的黑亮枪筒,却比三八步枪要轻许多,二十发弹量的弹匣,带远程瞄准镜,坚实的红木枪托。

  为了验证枪支的效果,也带着点炫耀,三团长郑叔文带着观察员们来到与日本鬼子交战的火线附近,让李卫现场试枪。

  黄涯洞兵工厂的精品武器绝对是战场上的抢手货,有些战士把枪看得比命还重要,不顾周围战士众多贪婪的目光,李卫微笑着一次将二十发792口径的红爆头弹压进弹匣,上膛,通过瞄准镜,瞄准战场,立姿射击,沉稳的一枪一枪扣着扳机,只见远远的战场上,五百米的射程内,一团团猩红的红雾爆起,一个个没有脑袋的尸体倒下。

  用望远镜望着远处战场上鬼子阵地突然一阵混乱,八路军观察员一个劲的直抽冷气,他早就闻名黄涯洞兵工厂的红爆头弹是凶悍无匹,配上这支什么“97式狙击步枪”的新武器,果然枪枪爆头,看这射击效果,硝烟小,出膛枪焰不明显,而且后坐力明显弱于一般的枪支,简直是能让一个普通战士都能成为神枪手的神兵利器。

  这时天空中嗡嗡地飞来两架飞机,机翼上明显的红膏药标志就知道鬼子进攻失利,喊来飞机助阵,不少人都认出这是鬼子的中岛(nakajia)制ki-27战斗机,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先进的战斗机,自从1938年装备日本6军以来,一向在抗日战场上欺负中国没有强势的空军而经常出来耀武扬威。

  两架鬼子战斗机一来到双方交战的战场上空,立刻肆无忌惮的开始怪叫着俯冲投弹加扫射,他们可不担心有什么威胁,在他们眼里,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是土八路,缺吃少穿,装备低劣,手里的破枪打打野猪还行,打飞机根本就别想了。

  仗着地面没有什么防空力量和中国部队尤其是中共武装中严禁攻击飞机的不成文规矩,两架战斗机飞得格外地低,地面上的人甚至可以看见机舱里的飞行员。

  “今天先到这里,鬼子飞机来了,大家先隐蔽起来。”三团长郑叔文挥着手,八路军缺乏对空武器,往往是鬼子飞机来了就躲,走了就接着出来干。

  正当众人准备找地方隐蔽时,有人淡淡的说道:“不用了,今天再试试新花样。”众人向说话的方向看去,却见李卫利索的给枪换了弹匣,仍是四平八稳的举着狙击枪,却是瞄着空中的鬼子飞机,没有人注意新换的弹匣内却是不带头红漆的红爆头弹,而是闪着油光黑亮的黑色子弹。

  呯呯呯,李卫的狙击枪几乎是追着鬼子的飞机移动,连发般开了五枪,与之同时,也许是打中了油箱,空中的一架鬼子飞机一阵怪叫后,在空中爆成一个火团坠下。

  第一卷 第二十节

  另一架日本鬼子的中岛(nakajia)制ki-27战斗机慌了,它还没听说过八路军有什么打飞机的武器,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以前一直都是在空中横着走,地上的敌人都得拼命找地方躲,今天却是连个土八路的影子还没看见,就损失一个战机。

  日军飞行员握着操纵杆的手沁出了汗!

  还在空中打着转的鬼子战机驾驶员忽觉飞机一震,一阵猛烈的气流在驾驶室内反复冲撞,他的眼前的机舱玻璃上却现出两个大洞,明显一颗弹头刚刚横穿而过。

  还未等鬼子驾驶员反应过来,飞机机身连同他的身体同时抖了数下,他只觉身体数处麻了几下,全身的力气像是从身上几个地方不断的流失。

  新换进弹匣的黑色子弹是李卫和兵工厂技工们新开发新品种子弹,专门配合792毫米口径的97改狙击步枪,技术学名叫钢芯穿甲弹,技工们俗称为黑穿甲,专门用来打鬼子装甲车的,与红爆头弹并称为黄涯洞兵工厂的“红与黑”,黑穿弹的弹药采用现代配方,经过多次化学实验摸索出来的颗粒状火药,两种硬度和重量不同的金属打造而成的重芯弹头,弹芯细长,格外注重穿透力,提高了杀伤力和射程,配合加长的枪体膛线,子弹初速1ooo米/秒,作用在单位面积“比动能”极其可怕,能在普通的装甲面前也不会不跳飞。

  由于这种子弹生产不易,对于生产成本和对枪身磨损程度实在太高,这种子弹一直没有正式发布,只是限量生产了极少的量。这种黑穿甲弹配合上792毫米口径97改狙击枪,足以击落8oo米距离内的中岛(nakajia)制ki-27战斗机。

  飞行速度慢,而且处于低空扫射的鬼子战斗机在97改狙击枪面前简直是找死。

  有些呆滞的驾驶员不可置信的望着手上从身上摸出的鲜血,一股腥甜之意忍不住喷了出来,视觉渐渐涣散,天地仿佛在扭曲,眼前的大地在无限放大,机舱风挡玻璃上喷出的无数血点令他想起家乡长崎鲜红烂缦的樱花。

  “多美的樱花啊,家里的妈妈不知道怎么样了。”鬼子驾驶员迷离着双眼,有出气没进气神智不清的咕哝着,随之一声巨大的爆炸彻底将他的灵魂印记抹煞了。

  而在观察员等人的眼前,第二架鬼子战斗机被李卫的子弹击中后,机身拖出长长的黑烟歪歪扭扭地一头栽到鬼子阵地上,爆起一团巨大的火球,随之一起完蛋的还有战壕里的十几个鬼子兵。

  被黑穿甲弹惊人后座力震的手发麻的李卫,心底下深深佩服兵工厂的那些资深技工,他们有出身于蜡染艺人,有出身微雕工匠,有出身于金银器的工匠,各行各业数十年的手艺活,硬生生借助简陋的机床和工具,生产出如此高精度的武器。

  “真是厉害啊。”总参的观察员几乎像是咽口水般抚摸着李卫递过来的97式狙击步枪,这回他几乎可以理解周围那些八路军战士为什么看到李卫手上的枪会有狼一样的眼神了,鬼子兵都是随便爆头,而且连飞机都能打下来,要是大批装备,那鬼子还不早早地赶出去。

  没人能想到这么一支细细长长的玩意儿能打下飞机来,靠,在他们的心目中,飞机的威力简直是无敌,居然能把飞机打下来的武器,那就不一样了,简直是神兵利器,不少人脸上就变了色了。

  “好好好,要是能大批量装备部队就好了。”观察员一点赞叹,一边拔出弹匣,里面还剩两颗黑穿甲,又插了回去,他也手痒了,不过这种子弹用来打人,好像太奢侈了点,李卫也没敢吭声,由着这位领导玩吧。

  刚把枪口瞄向鬼子阵地,透过高倍度瞄准镜却发现整个战场上已经是枪声寥寥,鬼子阵地上晃着八路军战士,趁着刚才两架鬼子战斗机被打下来,鬼子们气势大落的当儿,八路军战士们的一阵喊杀声已经远去了。

  听着观察员的嘀咕,李卫有点冒冷汗,大量装备部队?光搞这两支枪就让十六人的老技工就整整花了一个星期,装备一个团都不可能,搞出两支来玩已经是滥用职权了,简直是要他老命了,李卫紧闭着嘴,硬是没接上话。

  “操他个狗日的,鬼子也太不争气,真不经打,卫子,有空多搞几支来。”见没目标可打的观察员气得只作罢,也有点恼李卫打得太凶,李卫那一阵点杀和击落飞机早让鬼子没剩下丝毫战意,今天的战斗也算草草的结束。。

  “报告首长,这种枪支现在因为材料的关系现在只能做出两把,如果没有特种矿产的供应,恐怕不能大批量装备部队。”李卫硬着头皮道,这个观察员同志还真敢狮子大开口。

  而且现在这种资源缺乏的战争中,像ak47这种消耗子弹太奢侈的武器,李卫根本没打算造,还是标准单发射击的中正式步枪和三八枪能最有效率利用不多的子弹,最适应现在的战场。

  “唉,李卫同志,你做的很好,等打走了鬼子,我们一定会建立许多采矿厂和钢铁厂来生产这类的新式武器装备部队。”观察员带着几分憧憬的说道。

  “李卫同志,你设计出的97式步枪很好,为抗战事业立了一大功。”早已经察颜观色的三团长郑叔文,捞着福了,他都快乐坏了,简直是镇团之宝啊,心底下总感觉着李卫像是留了一手,话锋一转道:“这次观察员同志到我们这里视察,对上级领导的关心我们表示感谢,这两支狙击步枪,请观察员同志带一支给杨程武司令员。”

  三团长郑叔文特别满意李卫带来的礼物,这次反扫荡战役,还有主力一团和二团的人正眼红着自己这个傍着的兵工厂呢,要是不这么说,人家还不想法设法挖咱墙脚呢,只是郑叔文仍是未料到李卫留得这一手未免太大了些。

  “我们三团的兵工厂已经准备两百发自产的792毫米口径中正式碎甲弹和三百发65毫米口径的三八式碎甲弹请观察员同志顺便带上,让兄弟部队也尝尝鲜吧。”李卫也是顺风点火,大大提高三团在观察员心中的好印像,战士们私下传的红爆头弹被李卫定义的官方名称为碎甲弹。

  李卫没敢说黑穿甲弹,不然下场肯定是被当场争抢的众人活活掐死。

  “好好好,老郑啊,你们出手可真大方啊,不愧是主力团的风格。”观察员脸上的失望顿时一扫而光,一支连飞机都能干下来的新式狙击枪,五百发有价无市的红爆头弹,这回收获简直赚死了,到三团视察果然是肥差。

  五百发碎甲弹被李卫自作主张的送出,虽然兵工厂还能再继续生产,三团长郑叔文心下还是肉痛了一把,但脸上仍是陪着笑不好说出。

  “不行,这小子绝对是宝,得马上转移,不然被其他人挖了去可不好。”三团长郑叔文私底下想到,这回参谋部的观察员屁颠屁颠地带着这批货回去,三团在晋察冀军区肯定名声大噪。

  三团长郑叔文仿佛已经看到师部那里为了这支枪而打起来的混乱景像,那帮大老粗让他们争去吧,郑叔文心下直偷着乐。

  第一卷 第二十一节

  果然不久,参谋部的观察员带回去的狙击枪和五百发碎甲弹立刻引起了轰动,几个首长不信邪地试过枪后,几乎都给惊呆了,简直惊为神枪,没出意料之外,一团和二团的人差点没为争这支枪而在师部打成一团,最终第一战区司令员兼独立一师师长杨程武镇住了场子,这支狙击枪和一百发碎甲弹留在了军区司令部,作为镇师之宝留给警卫连中最好的神枪手保卫首长们,另四百发碎甲弹当做对部队神枪手的奖励。

  这回鬼子们可遭了殃了,拥有红爆头弹的八路军神枪手们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专逮鬼子高级军官用红爆头弹,有好一段时间晋察冀战区被鬼子们称为无头军官战区,阵亡的高级官员多数为爆头而亡,这对崇尚武士道的日本鬼子来说,简直是莫大的耻辱,狂呼着冲锋时,不少鬼子军官在很多战斗中只要一出现被打爆头,下面的士兵立刻陷入失去指挥的混乱当中,连带着伪军也吓得直打哆嗦,士气急降,经常不战而溃,大扫荡更是难以为继。

  处于疯狂进攻中的日本鬼子在太行山吃足了苦头后,不得不放弃了原来大扫荡,反而用封锁包围的“囚笼政策”,建立维持会和据点炮楼,企图靠封锁资源来封杀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要把他们困死,饿死。

  光是想想可以媲美狙击弹的792红爆头弹,连自己人都脑门子直冒冷汗,更何况是日本鬼子?!

  194o年5月,李卫掰着手指数着自己在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黄涯洞第一兵工厂呆了有六个月,他有点庆幸自己是被分配到了兵工厂,否则参加战斗队伍,这会儿搞不好不知道挂在哪个战场上呢。

  李卫是有点悔自己没有多玩玩电脑游戏cs,空闲之余只是和兵工厂的警卫连练练对战。

  这一天,李厂长找人把正在监督生产红爆头弹的李卫叫了过去。

  “报到!~”李卫进了厂长办公室。

  “卫子,来啦,有个事儿,等会儿,你去师部接个人!”李厂长翻看着一张信笺。

  李卫摸了摸脑袋说道:“什么人啊?!”他很好奇,李厂长一般给他的任务都不算普通,让他接人这种活可算是头一次了,他实在是摸不准这老头的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

  “今天有一个大人物要来,嘿,你猜猜是谁?”李厂长逗着李卫。

  “啥啊,你这死老头快说啊!”李卫郁闷极了,他有点懊恼自己没有研究这个时段的历史,否则早知道今天这里会有什么事儿了,哪里还会被这老头子厂长耍。

  “嘿,跟你说噢,要保密哦,上级看中我们兵工厂,要重点发展,派了一个专家过来,做我们晋察冀的军工部部长,听说是党中央特别从苏联调过来的,啃过洋面包,搞军工很有一套的。”李厂长一脸的幸福,自己原来小小的军械所,不断的人才加入,用李卫的怪话说,那感觉简直是太爽了。

  “啃过洋面包?!”李卫差点没笑出声来,这老头子还真能逗乐子,不过有一个真正搞军工的过来,总比他这个半道出家的强多了。

  “说了半天,那新到的军工部部长叫啥名儿啊?从苏联回来,是洋鬼子还是中国人?~”李卫开始想像着那个新到军工部部长是一个俄罗斯大胡子的模样,他差点又要暴笑出来。

  从红军时期开始,中共部队里就没有少过老毛子的同志。

  “扯蛋,你小子就会瞎说,什么洋鬼子的,地道的中国货,好像叫刘托普,信上是这么说的,不跟你多说了,这是上级刚递过来的信,你自己看着,你读过书,有些方面比我要懂得多,也讲得出道道儿,可能和他的共同语言多些,接他的路上你们两个好好聊聊,多向新领导学习。”李厂长把信笺扔给李卫道。

  “哦!~~~~~~~”李卫声音拉得老长,他和李厂长一老一少两人之间,平时根本无所顾忌地乱开玩笑。

  巧得是两个人都姓李,谁都没把对方当外人看,平时言语中总是没大没小的。

  回到自己房间翻出自己新打造的sg-552,背上后肩,翻出四五个弹匣,把装满子弹的沙漠之鹰塞进左裤袋,又拿了十几支菱形钢镖,就剩差点没武装到牙齿,这一身行头是为借机为兵工厂打广告为目的,当然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在兵工厂其他人惊愕的目光中,和两个警卫连的战士骑了三匹马出发了,天晓得这家伙要参加装备展览还是找人干架。

  由于兵工厂在太行山深处,中午出发,直至太阳落山才来到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峪。

  在新建立的军工部的办公室内,李卫顺利见到了刘托普,这位快四十岁的中年人全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利剑出鞘的气息,从他那以睿智的眼神中,李卫就知道了这个八路军新部长绝对不简单。

  由于有着共同的话题,李卫和这位几乎大他年龄一倍的军工部部长几乎一见如故,比起李卫这个假军工来说,这个真军工可是真材实料,刘托普部长从22岁起就从四川出发,远渡重洋到德国求学,对兵器知识极其沉迷,后来认识朱得,经其介绍,在第二年到了苏联,参加远东游击队,今年因为黄涯洞第一兵工厂意外成为晋察冀战区的重要军火生产地,上级有意重点培养这个自给自足的兵工厂,作为战争资源缺乏的抗日战争年代,光靠缴获和购买根本无法维持长久战的消耗,能拥有一个兵工厂简直是傍上了金山,八路军司令员和副参谋长专门从把这位军工专家刘托普请来,建立军工部,不仅仅负责黄涯洞第一兵工厂,也负责管理晋察冀战区的其他小型军械所。

  新到晋察冀战区的刘托普部长,需要对自己管辖范围军工部门进行了解情况,也对黄涯洞第一兵工厂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李卫的到来,让他有了了解第一手资料的来源。

  出乎李卫的意料,这个啃过洋面包的新军工部部长非常好打交道,一点也没有专家架子,反而很热情的请李卫共进晚餐,李卫饭桌上两人没有任何拘束,谈得融洽。

  对于出过国,意识比较先进的刘托普眼里,李卫这种对新鲜事物接受很快的年轻人,也算是异类,刘托普说的不少东西,李卫都没觉得很意外,好像以前就知道的样子,刘托普甚至觉得李卫像是出过国留过学的,他把疑问告诉李卫,李卫苦笑着否认了,出国?!不论是在现代还是近代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他连省都没出过,哪里出过国,只是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国外的东西他获取的比较容易,比较快罢了。

  第一卷 第二十二节

  李卫用自己曾有个亲戚长居国外为理由解释了刘托普部长的疑问,其实这个亲戚是电视,报纸和因特网。

  晚上的促膝长谈中,刘托普部长初步了解黄涯洞兵工厂的发展,在他眼里,兵工厂的发展实在是一个意外和运气,李卫年轻人带来的理论结合了技工们的实践能力,结果创造了如此大的发展潜力,而且李卫这个半路入行的人居然能搞出一个高温合金熔炉,实在不能不说是运气,实际上这都要归功于李卫的思维打破了原有军械所的发展僵局,使长期积累的量变达到了质变,而现在兵工厂正好发展到了一个瓶颈,弹药生产刚刚起步,枪支也仅仅是仿制三八式步枪,各种发展的项目都需要有专业人才来理顺,分清轻重缓急,而军区的首长们很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因此特别请他过来为兵工厂的下一步发展作出规划。

  借着油灯的灯光,刘托普玩赏着李卫的sg-552,幽亮的枪身散发着淡淡的杀气,二十五发的小口径弹匣,他都不能想像这种口径的子弹能不能打得远,就是打中了杀伤力也不一定比过得三八式步枪,他估摸着这种枪在近战中只比德制驳壳枪的威力强些。

  “这枪的做工真的不错,李卫,你是怎么想得出生产这种枪的。”刘托普饶有兴趣的问李卫,从这支枪上就可以看得出兵工厂的工艺水平,而且居然能生产新型枪支,这肯定与李卫的丰富的想像力有少不了关系。

  “这个是造着玩玩的,工艺和材料要求太复杂了,实在是没法量产,即使是生产这一支也至少花了不少时间。”李卫无奈的说道,他本来想用生产新枪大规模武装八路军的,想在抗日战场上扭转一些八路军装备上的劣势,无奈军工厂的生产能力还是不能达到他的要求,造个地雷,整个手榴弹,翻装些子弹和仿制些支三八式都没什么问题,这些现代的枪几乎可以说是手工艺品,只能算是艺术品,根本不能作为武器量产化。

  “哦,能不能有结构简单些的。”刘托普确实对这支装弹量高的武器有着不低评的评价,在他眼中已经看到目前八路军装备的问题所在,就是枪械太杂,由于很多是缴获的,来源广泛,什么样的枪都有,捷克的,日式的,德国的,苏联的,中国产的,不仅零件不能互相拆用维修,而且子弹的口径不同,经常造成有子弹却不能用的尴尬局面,而且对兵工厂来说也是一个很重的负担。

  “有是有,可是!~”李卫挠了挠头说道。

  “啥呀,有什么说吧,以后都一个部门,说得不对也没人笑话你。”早已把李卫视作部下的刘托普是很关心李卫的心理状态。

  李卫干脆把ak47的枪简单的描述了一边,这种经典枪支构造简单,异常耐用,流传最为广泛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