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广东大荡匪 第11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20日晚上10时许,岭背通往外地的电话线果然被剪断。
战斗一触即发……
3月21日凌晨,天色微明,寒霜遍野。
区中队战士梁旺等人照例到河边挑水,突然,他发现对岸石麦坪的树丛里人影憧憧,蠢蠢欲动,急忙放下水桶,往区政府的方向飞奔而去。
“砰砰砰……”埋伏在河对岸的土匪开枪射击了,梁旺的右肩棉衣被子弹击穿一个洞……
早已严阵以待的区中队和全体战士在梁天培、张国钧的指挥下,分别驻守在区政府、乡政府和岭背塘边的炮楼,呈“品”字形与敌人展开殊死决战。
上千名土匪如潮水般向岭背街涌来,顿时枪声、号角声和敌人喊打喊杀的嘶叫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岭背街夜上空……
14。三天四夜的“经典之战”(2)
战斗几乎在区政府、乡政府和塘边炮楼同时打响。区中队的轻重武器在晨曦中喷射出暗红的火舌,将吼叫着往前扑来的土匪打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
梁泽深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不仅大声地指挥着战士们注意敌人的反扑,自己还抱着一挺捷克式机枪伏在大庙的麻石门槛里,向扑上来的敌人猛烈扫射。为了抢占制高点,他扛着机枪踏着梯子爬上墙头,成为打击敌人最有威胁的火力点。
在梁乡长的英勇垂范下,战士们打得更加勇猛了。
突然,一颗子弹飞来,梁泽深的手臂中弹受伤了,鲜血洒满墙头,他咬着牙打完了一梭子弹……
夜幕降临,敌人在阵地上丢下几十具尸体,仓皇逃窜。
然而,没待大家喘上一口气,敌人更大规模的进攻开始了。
敌众我寡,指挥员受伤,加上地势于我不利,难于发挥火力作用…… 经区领导同意,驻守大庙宇的干部战士必须立即转移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区政府所在地。
在区中队猛烈火力的掩护下,梁泽深带着战士们扔出了十几颗手榴弹,边扫射边踩出一条血路,迅速转移到区政府。
2。 粮绝:夜幕中紧急撤退
梁泽深带领战士撤出乡政府后,塘边炮楼就成了敌人攻击的重点目标。
守卫炮楼的是由冯娇率领的加强班,冯娇听起来是一个女人的名字,但他满脸胡络和魁梧的身材,没有半点儿的香艳味,怪不得有个文化教员建议将“冯娇”改成“冯骄”。这个班多数是连江支队第五团的老战士,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炮楼是三层楼房,周围是水塘,居高临下,对敌人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他们正是利用这一有利地势,对来犯之敌,做到弹无虚发,给予敌人致命的打击。
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炮楼仍然在硝烟烈火中岿然不动。
然而,战士们不得不面对另一种现实:炮楼内没有饮水设备,也无粮食贮存。在粮水断绝的情况下,区政府派人冒着枪林弹雨送饭送水给炮楼的战士,无疑会付出更大的牺牲!
面对这种状况,区长张国钧果断命令炮楼驻守战士于22日夜晚迅速撤回区政府。
事不宜迟,必须立即撤走!
战士们凭着一股大无畏的精神,连人带枪从炮楼窗口跳下,由于缺乏跳楼的安全知识,冯娇等人腰部和腿部在跳楼时不幸受伤。在机枪手和冲锋枪手交替掩护下,战士们你扶我搀地消失在夜幕中……
第二天天明,敌人正想火烧炮楼,才发现人去楼空。
乡政府和塘边炮楼的武装力量撤回了区政府,等于将伸出去的手掌收回来,捏成一个拳头,更有利于固守和有效地歼灭敌人。
战斗进入了最为激烈的第三天。
区政府是岭背一个富豪的院落,四周有炮楼作屏障,显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23日凌晨,哨兵向张国钧区长报告,敌人的指挥部已从对面山头搬到岭背街上的“唐尧记”楼上,由于“唐尧记”位置较高,视野开阔,其火力网必定对区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
敌变我变。梁天培县长和区领导根据敌情的变化,决定集中两挺机枪、十支步枪齐发劲射,摧毁敌人的指挥中心。
在我军密集火力的强攻之下,只用了十多分钟,敌人就被打得抬不起头来,慌忙将指挥中心撤出“唐尧记”楼上,敌人“以高制高”的进攻阴谋被粉碎了。
战斗处于相持、胶着状态。敌人围而不攻,我军也很难组织有效的反击。但战士们依托区政府的有利地势,争取在持久战中取得胜利。
3。 请敌人吃“烛光宴”
在通讯中断、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区领导决定派出两位熟悉当地情况而又机智勇敢的战士送信给县委和县大队,以求得增援,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和梁县长的生命安全。
毛金等两名战士是当地人,身体棒,头脑灵,地形熟,又能双手打枪,自然是送信的最佳人选。
14。三天四夜的“经典之战”(3)
张区长在梁县长的授意下,迅速写下了一封绝密信件:
阳山县委、县大队:
战斗进行顺利,上下一致对敌,粮弹均无问题,阵地可确保,来援军更好。
阳山县县长 梁天培
岭背区区长 张国钧
1950年3月23日
毛金等两名战士带上绝密信件乘着夜色上路了。
他俩不走小路,怕碰上敌人的埋伏,而是沿着河边走,他们腰插双枪,蹚着刺骨的岭背河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冲破敌人的封锁线,终于将信送到犁头乡政府李乡长的手里,然后通过电话向阳山县委汇报了连日来的战况。
敌人强攻连遭失败后,猝然改用炸药包爆破、隔墙挖洞和火攻战术,妄图消灭英勇顽强的革命武装。
敌人这一招固然毒辣。但长期与敌人斗争的干部、战士也生出了“以牙还牙”的妙计:他们在每个炮楼和四个屋角点燃起100个灌了煤油的竹筒火把,把夜色下的炮楼四周照得如同白昼,使敌人不敢走近屋檐半步。
战士们管这种发明叫“烛光宴”。
敌人一进入烛光区,立即成为人民武装的枪下鬼。
4。 岭背山头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
岭背在硝烟炮火中度过了第四天。
24日凌晨,敌人仿佛看到末日的来临,开始更加疯狂的进攻,他们隔墙挖洞,爬瓦面偷袭,甚至抄起国民党残兵用过的枪榴弹向我方阵地开炮。
东方欲晓,雾岚未退。
梁县长、张区长等几位领导聚集指挥所交换分析敌情,研究对策。
突然,一颗枪榴弹穿过瓦面和天花板,自天而降,落到梁县长面前,幸未爆炸,大伙惊出了一身冷汗。
敌人的嚣张气焰,更激起了广大干部战士的无比愤慨,将敌人一次次进攻打了下去。
战斗持续到上午11时许,岭背四周山头猛然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接着是暴雨似的枪炮声……
我各路援军从四面八方以猛烈的炮火与敌人展开正面交锋。
阳山县大队,十二团一营、二营,连县县大队等精兵强将云集一起,形成全面出击内外夹击的态势,攻势如雷霆万钧,敌人兵败如山倒。
岭背之战的祝捷大会上,战友们互相拥抱,热泪盈眶,振臂高呼:“共产党万岁!”“人民政府万岁!”口号声山摇地动,响彻云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岭背之战,其历时之长,战斗之惨烈,不仅在粤北地区影响极大,在全省也不多见。
岭背之战,不仅是粤北剿匪中的“经典之战”,永垂革命斗争史册,而且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材,教益弥深,永远铭记。
15。杨梅时节追穷寇(1)
傅桂标年轻时浪迹江湖,出入赌场,与土匪头子称兄道弟,合伙打劫。
他就任“###救国军”团长时定了一条山规:不准抢劫罗坑周围30公里以内的乡亲。罗坑人去找他时,他热情招待。这种“兔子不吃窝边食”的举动,使他在方圆百里的山区有了立足之地。
因此,傅桂标股匪是曲江一股人数最多、装备精良、势力最强的匪帮。
亚婆髻山一战,我军重创傅匪。
烈士血沃青山。
杨梅飘红,小雨淅沥。
侦察排长在崇山峻岭中顺着匪徒的足迹,在羊肠小道之中攀藤附葛,在悬崖峭壁上虎穴追踪……
1。“兔子不吃窝边食”
罗坑地处曲江南部的一个山区。它的周边与英德县的横石塘、乳源县的大布和曲江本县的樟市、白沙、龙归、江湾等乡镇相毗邻。茂盛的森林构成了方圆百里群山环抱的天然屏障。解放前,这里曾经是曲江河西游击队的根据地,而建国初期却成为土匪活动的巢穴。
土匪头子傅桂标,年轻时浪迹江湖,出入赌场,结识了英德横石塘的张金章和乳源大布的莫发魁等黑道人物,与他们称兄道弟,“近墨者黑”,傅桂标便成了打家劫舍的行家里手。
渐渐地,傅桂标成了乳源独霸一方的土匪头目,搞得当地鸡犬不宁,为了稳定局势,国民党就以官职为诱饵,托人招傅桂标下山。
昔日土匪头目摇身一变成为了乳源县自卫大队的一名中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傅桂标当上了国民党曲江县的参议员、罗坑乡的联防大队长,大有平步青云之势。
曲江解放前夕,他预感到末日来临,纠合了曲江的乌石、樟市、白沙、龙归、江湾和英德、乳源两县边界的土匪约600余人,组成“粤湘赣边###救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自任团长。
但他必须接受“军长”林显坐镇香港的遥控指挥。
他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与剿匪部队相对抗,颠覆刚诞生的罗坑乡人民政权,长期盘踞罗坑山区。
傅桂标就任“###救国军”团长时定了一条山规:不准抢劫罗坑周围30公里以内的乡亲。罗坑人去找他时,他热情招待,有吃有喝,临走还送一包当地产的绿茶。
果然,他的虚伪言行蒙蔽了一些山里人,认为他品行好,有良心,是为大伙做事的当家人。
这种“兔子不吃窝边食”的举动,使他在方圆百里的山区有了立足之地。罗坑四周的土匪头目恭维他,趋附他,他的话“牙齿当金使(用)”。
因此,傅桂标股匪是曲江一股人数最多、装备精良、势力最强的土匪队伍。
在这一幌子下,傅桂标公然指使他的喽罗到罗坑以外的地方拦路抢掠、鱼肉乡民、杀人越货,猖獗一时,而居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公愤。
在刚解放的短短的几个月内,傅桂标匪徒先后袭击包围了罗坑、樟市、龙归、乌石的区、乡政权机关,伏击我武装人员,反动气焰嚣张至极。
2。 假投降,交出一堆破枪
1949年10月14日。
曲江县政府任命原河西武工队班长曾健为罗坑乡乡长,由他带领八名工作人员组成罗坑乡人民政府。
他刚上任,傅桂标便派人与曾健乡长等人谈判。
曾乡长明确表示:“你不要和我套近乎,只要你们下山自首,交出武器,人民政府就会欢迎你们的。”
于是,傅桂标这个狡猾的老狐狸,便通过原保长罗保安交出40多支破旧步枪,5000多发子弹,装出一副诚心“投降”的姿态。
而实质上是他通过这种方式,迷惑乡政府,进一步探听我方动静,伺机下手。
当傅桂标获悉保卫罗坑乡政府的武装力量明显不足,大军又远水救不了近火时,毒计便涌上心头,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绝好机会。于是他便迫不及待地调集100多名匪徒,突然包围了罗坑乡政府。
15。杨梅时节追穷寇(2)
在这万分危急之际,曾乡长、杨龙排长指挥工作队进炮楼,与数倍于我的土匪展开激烈的战斗。
乡政府的粮仓被土匪占领后,罗坑人民捐献支援大军南下解放广州的7500多斤稻谷和5400余斤大米被抢劫一空,10000斤木柴被焚烧。
罗坑乡政府20多人坚守炮楼达两天两夜,烟熏火攻岿然不动。
民兵刘福才冒着生命危险,爬山越岭到樟市向龙归区副区长杨宜华和樟市乡长邹泽民等人汇报了土匪进攻罗坑乡政府的严重情况。
曲江县军管会立即派营长周来、教导员杨廉率领一个营的兵力以最快速度开进罗坑剿匪。
土匪自知不是大军的对手,慌忙逃进了大瑶山。
11月底,“广东###第五纵队第二支队”和“粤桂###救国军第五支队”匪头目杨策雄、孔山寮等匪众200余人攻打樟市乡政府。
12月底,傅桂标指使欧坚、刘庚等匪首组织100多名土匪袭击龙归区政府。在区长范家祥等人的指挥下,区中队和民兵紧密配合大军,击溃了土匪的猖狂进攻。
龙归区政府的红旗没有倒下……
3。 亚婆髻山的硝烟
1950年1月24日,北江军分区十一团一营营长叶铭辉率领部队接替周来部队进驻罗坑。
一营的到来是执行土改的任务,同时也把发动群众开展清匪反霸斗争作为主要工作。
乡政府在短时间里发动群众,为剿匪大军的入驻,空房、筹粮、送柴送草,内内外外,一派繁忙。
民兵争当剿匪向导,抄枪持刀配合大军作战。
昔日乌烟瘴气的罗坑呈现出一派军民团结鱼水情、携手并肩齐战斗的热烈气氛。经验丰富的叶营长派出一个排的兵力迅速占领新张屋炮楼。
当时,炮楼大门紧闭,不见人影。一位战士前去敲门,受到土匪的突然袭击,当场中弹倒地,血如泉涌。第二个战士打了一梭子弹,冲上前大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土匪不理会,继续开火。这位经过战火洗礼的老兵,猝然牺牲在土匪的枪口下。
战士们两眼直冒火,端起枪就打,将开枪的土匪当场打翻在地。
没有重武器,强攻炮楼,必遭无谓牺牲。为减少伤亡,叶营长下令将队伍撤回罗坑街。
原来,占据新张屋炮楼的是大地主张神有率领的一伙匪徒。张神有畏惧被我军包围歼灭,当晚就放弃炮楼,将其部属撤进狮木坑的深山老林。
张神有指派其大队长张金龙等六名匪徒携带一挺轻机枪,占据离新张屋炮楼约200米的亚婆髺山制高点,用火力封锁通向炮楼的路口,妄图阻挡我军占领炮楼。
为歼灭亚婆髻山制高点的敌人,叶营长与樟市区委书记张战、区长杨宜华等地方党政领导一起研究制订了攻打亚婆髻山的战斗方案。
指挥所设在三望岭上,用一连的一个排的兵力攻打亚婆髻山;一连的另外两个排配合,其余两个连警戒仙塘方向,防止傅桂标派兵增援。
三门六○炮架在和尚岽山上,排长杨龙带一个排的兵力和民兵中队负责守卫乡政府。
26日早上4时,主攻排由民兵带路出发,乘黑夜向亚婆髻山上摸索前进。
战斗于清晨5点钟打响。
三颗红色信号弹在三望岭上升起,划破了宁静的夜空。
掩护主攻排进攻的机枪向土匪占据的亚婆髻岭顶猛烈射击,三门六○炮同时向业婆髻山上轰击。
顷刻之间,枪声、炮声响成一片,在罗坑的山谷中回荡。
当主攻排快接近土匪的瞬间,匪大队长张金龙下令他的机枪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突然开火,冲在前面的两名战士中弹倒地,其余的战士只好伏在一条石坎下躲避弹雨。
三望岭上的指挥员目睹主攻受阻,果断命令六○炮集中火力消灭敌机枪火力点。三炮齐发,发发命中。敌机枪手被炸得削去了半个脑袋,张金龙的右手也被炸飞,匪阵中一片鬼哭狼嚎……
15。杨梅时节追穷寇(3)
土匪的机枪一哑,我军一个班长带头一跃而起,却被暗藏的土匪击中,不幸光荣牺牲。排长眼见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满腔怒火,吼叫着端起冲锋枪猛扫。
在我军强大的火力覆盖下,匪徒慌不择路,丢盔弃甲地向西石山方向逃跑。
主攻排终于攻占了亚婆髻山敌制高点。经过搜索,活捉了负伤的土匪大队长张金龙。
亚婆髻山的战斗结束后,罗坑大股的土匪龟缩进仙洞、瑶山的大山。
从此,平原地区很少听到半夜骇人的枪声。
4。 狠狠地打,为排长报仇
亚婆髻山战斗给土匪以致命打击,罗坑山区的群众脸上露现了一丝喜悦之色。
罗坑地方不大,但数股土匪却因地盘和利益常常“狗咬狗骨”,争斗不断:傅桂标一派盘踞仙洞巢穴和瑶山一带;高毅、吴祖权一股土匪据守峡洞、圣筊岭一线;张神有一伙占据狮木坑死守;钟威汉、钟锐清、钟锐珍兄弟东流西窜;孔山寮一帮在樟市边沿山区抢劫;欧者坚一撮在龙归续源、江湾地区捣乱。
傅桂标的乌合之众集中在一起,不但粮食难以保障,而且人多目标大,容易暴露,只好分散活动,以求生存。土匪的利益纷争,各自占山为王,更有利我军实行分片包围,各个击破,逐股歼灭。
这是傅桂标为首的匪第三十六团覆灭的开始。
1950年1月底,剿匪部队和民兵包围了匪参谋长张神有占据的狮木坑。
张神有发现我军民开始搜山,意识到死神已向他迫近,于是下令匪徒们利用深山老林、奇诡岩石作依托,以求一逞。
战斗打响后,我军排长杨先搜山接近匪参谋长张神有时,不幸被其击中,血洒山丘。战士李谋是个特等射手,眼见自己的排长中枪倒下,愤怒至极,端起枪朝张神有射击的地方就打。李谋第一枪击中张神有的膝盖,张不能站立,跪在地上仍负隅顽抗。正当他举枪待发的瞬间,眼明手快的李谋第二枪便击中张匪的下颚。
“啊!”的一声惨叫,张神有当场一命呜呼。
当众匪听到他们的参谋长被打死的消息后,立即停止了射击,毫无战意,把枪举过头顶,等候大军过来将他们押走。
这是自罗坑剿匪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
张神有匪帮的覆灭,令傅桂标和其他的匪徒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一些土匪开始动摇了。剿匪部队乘势向土匪及其家属开展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对放下武器的土匪不打不骂,让其参加政治学习班,提高政治觉悟,放其回家与家人团聚。
于是,罗坑许多村庄出现了父母上山唤子,妻子上山劝夫回家的动人情景,那段时间几乎天天有三五成群的土匪下山缴枪回家。
在政策的感召下,官应阳匪大队长以下100多名土匪向我军和罗坑乡政府投诚,罗坑的土匪处于土崩瓦解之势。
对顽固不化,坚决与人民为敌的土匪,剿匪部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决消灭之。
一名叫“驼背狗”的顽匪在部队峡洞搜山时因与大军对抗,被抓住后就地枪决。在山洞里被擒的匪三十六团副团长高毅夫妇、被我军侦察员在圣筊岭夜间伏击时活捉的傅桂标小老婆潘亚云、顽匪吴庭顺,均在罗坑街被人民政府处以极刑。
5。 强弩之末
1950年1月6日,曲江县委、县政府为加强对罗坑剿匪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樟市第六区人民政府。
经过半年多的政治攻势和军事打击,罗坑剿匪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傅桂标为首的100多名残匪四面楚歌,朝不保夕。
5月12日,第二任的罗坑乡长廖钧丁率领七八个人参加区政府的整编会议后返回罗坑。当他们行至牛皮石地段时,突然遭到匪大队长傅宏蕃指挥的70多名土匪的伏击。廖乡长等人英勇还击,激战一个多小时,打死土匪骨干张亚胜等人。但终因地形不利,寡不敌众,除两名工作人员突围外,廖钧丁乡长等五人壮烈牺牲。待大军和区中队赶到出事地点时,土匪已逃之夭夭。
华人小说吧 电子站
15。杨梅时节追穷寇(4)
廖乡长遇难后,由副区长丘其忠兼任罗坑乡长,具体负责领导罗坑的剿匪和开展土改运动。
县委虽然派去20多人的土改工作队,但因土匪四处破坏,一时无法开展土改工作,罗坑的清匪反霸陷于僵局。
傅桂标统率的股匪虽然武器精良,弹药充足,却如“釡底游鱼”,已处于广大军民的包围之中,其部属众叛亲离。傅桂标号称团长,身边只剩下二三十个虾兵蟹将,多数是他的兄弟叔侄,成了有“官”无兵的空架子,已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四处是土改的汹涌浪潮,满村是分了田、翻了身的喜气洋洋的农民。傅桂标觉得形单影只,无处藏身,到处流窜,度日如年。
6。 羊肠小道的追踪
1951年4月28日晚上,罗坑犀牛塘村出现了傅桂标的行踪。
这伙顽匪在山上已断炊数日,一个个衣衫褴褛,又黑又瘦,像鸦片烟鬼似的。
他们觉得在山上挨饿,是个饿鬼,倒不如下山去抢粮,撑成了也是一个饱鬼。于是,他们利用夜幕降临,细雨霏霏的时机,由傅桂标率领,摸黑到了犀牛塘村的赖神苟家中。
一名朱姓的当地土匪上前敲门,赖神苟开门让朱匪进屋后,好言相劝他不要跟傅桂标上山为匪,要他趁早回家分田。
傅桂标在窗前听见立时火冒三丈,气势汹汹地冲入屋,用手枪指着赖神苟,说要再帮共产党讲话,就一枪崩了他。村民和众匪一起劝阻,傅亦觉得“小不忍,则乱大谋”,才把枪放下,威吓村民不得声张,赶快煮饭给他们吃,就放他们一马,“否则,嘿嘿,不得好死!”
赖神苟只好强忍怒火,下米煮饭给土匪吃。匪徒们狼吞虎咽吃饱后,又将赖家和几户村民的米拿走。然后,像幽灵似的向密林中逃去……
赖神苟一家受到土匪的洗劫,还差点丢了老命,激起了满腹怒火,他决心冒死连夜向驻扎在蒋公村的剿匪大军侦察排报告。侦察排长听后即派人向上级报告,并率领人马按赖神苟指引的路径、方位,向密林深处紧急行军进行追踪。
时值杨梅季节,阴雨连绵,路滑难行,脚步沉重,这恰恰给侦察员创造了追踪敌人的有利条件,“雁过留声,兽过留味”,土匪来过,必定留下蛛丝马迹。
傅桂标脚有疾,拄着拐杖走路,而那拐杖头镶了一小截锋利的铁尖,一是可以拄着爬山,二是可以当武器。侦察员在崇山峻岭中顺着匪徒的足迹和 杖穴,在大山的羊肠小道之中攀藤附葛足足追踪了大半天。
4月29日凌晨,侦察员沿着土匪的脚印走出了大山,追到西边的龙归乡罗厂村。据村民反映:夜里村里的狗吠得很凶,一只狗叫,全村的狗叫成一团。村里的青菜、干柴也被人偷了,这小偷是谁呢?
侦察排长综合各种迹象分析,推断傅桂标一伙离开大山到山下农村找藏身之地去了。这小偷极可能是傅桂标一伙。
匪徒误认为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使大军失去追踪目标,其实正是他们自投罗网,难脱厄运。
天边现出了鱼肚白,侦察排长估计傅桂标匪伙不可能远走高飞。
这时,罗厂村的民兵急匆匆报告:离村不远的石背庙有一个石洞,洞口有一大石挡住,不易被人发现,洞内弯弯曲曲,可容纳上百人,傅匪等可能钻进石洞里。
7。 重兵压境,逼出古洞幽灵
侦察排长果断地指挥两挺机枪封锁洞口,并派兵四周巡逻,其他人设伏待发。
果然不出所料,傅桂标匪伙正藏在洞内。
他发现洞口被堵,突然向外射击,实行火力侦察,企图突围后再次上山,与我大军周旋。
侦察排的机枪朝洞内猛烈射击,土匪一听这枪声就知道不是民兵武装,而是长期与他们打交道的正规部队,心里立刻凉了半截。
侦察排长火速派人向北江军分区、曲江县委、县政府报告情况,要求上级派出兵力合剿傅桂标残匪。
当天,北江军分区参谋长黄云波率领一个营的兵力,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到龙归罗厂村。黄参谋长亲自指挥作战,县大队长黄桐华、副大队长周来以最快的速度下达作战命令,组织县大队、各区中队和民兵,多路开进,先后到达目的地。
15。杨梅时节追穷寇(5)
一时间,上千人将整座石山里外包围了三层,人声鼎沸,阵势颇大。
到了晚上,几百盏气灯把山野四周照耀得如同白昼。
傅桂标匪伙被围困一天一夜,拒不投降。
大军一接近洞口,土匪就从洞内往外打枪,一时难以攻入。
如果实行强攻,困兽犹斗,我方必然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这时,北江军分区司令员邬强也赶到现场,有人主张派民兵从附近农村抬来两台风车,在洞口烧火鼓烟进洞内,实旋烟熏,将土匪像地老鼠似的薰出来。但这种办法无济于事。估计洞内有排烟的暗道。
邬司令员决定:采用围而不攻的办法,将傅匪困死在洞里。
因为洞内一缺水,二缺氧,土匪纵然有柴米,也无法煮熟来吃,不用几天时间,不冻死亦会饿死、渴死。
从4月29日至5月4日,傅桂标一伙匪徒在洞内被困六天,饿得饥肠辘辘,头晕眼花。
4日上午,突然从洞内传出话来,要求拿饭给他们吃,条件是他们可以投降。邬司令当即回答:只要出来缴枪投降,可以给饭吃,共产党的政策是优待俘虏。
于是,土匪大队长吴祖权第一个弓着腰,将驳壳枪举过头顶,颤抖着身躯从洞内爬了出来。大军收缴了吴祖权的手枪,令他坐在离开洞口一侧的空地上,让他饱吃一餐,这两年来从没有吃饱过肚子的家伙,此刻活像“饿鬼投胎”。
经过教育和动员,吴祖权到洞口去喊话,告诉众匪洞外人山人海,被围得似铁桶一般,要想突围外逃将比登天还难。
他还把自己出来不但有饭吃,还吃上了红烧猪肉,共产党不打不骂,不捆不绑等等,绘声绘色地向洞内匪徒描绘了一遍。一会儿,20多个土匪骨干像断了脊骨的癞皮狗,从洞里爬出来向我军缴枪投降。
此时此刻,石洞内只剩下傅桂标和他的继子傅宏全了,他们宁死也不肯出来缴枪。
其侄子傅宏英吃饭后,单独一人重新入洞去劝说傅桂标父子。
最后,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杀人王”只好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钻出石洞,放下武器。他一出洞口,就向叶铭辉营长跪下,有气无力地说:“我傅桂标罪大恶极,罪该万死……”
5月10日,在罗坑街边的一块空地上,搭起了一个几十平方米的临时大舞台,罗坑区人民政府对傅桂标进行公审。
从各个山村赶来参加公审大会的群众成千上万,小小的罗坑街人头攒动,群情激昂。“打倒傅桂标!”“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受害群众纷纷上台控诉傅桂标的滔天罪行。
公审后,民兵将傅桂标押赴罗坑剿匪中牺牲的烈士墓前处决,告慰烈士的英灵。
华人小说吧 电子站
16。青山丽水斩妖魔(1)
大山深处的丽水乡,有一只人见人怕的恶虎。
他叫李志超。
他无恶不作,焚烧村庄,抢劫财物建立反动武装,杀害游击队员……
他公开叫嚣:“共产党有红军,我们有黑军,大家斗一斗!”
1950年春,一支南下解放军部队来黄坑剿匪,由于他们不习惯山地丛林的游击战,与当地群众沟通不够,匪患肃而不清,被逼撤走。
土匪气焰日益嚣张。
不久,北江军分区第十一团两个营进驻黄坑对土匪实施军事清剿。
群众觉悟起来了。他们一遇匪情就自觉放下农活,持枪拿刀带着干粮配合解放军上山剿匪,往往数村群众一齐出动,将土匪层层包围,逐个山头搜索,这叫“抄山猪”和“梳虱子”。
李志超成了荒山野岭的孤魂鬼影……
1。“共产党有红军,我们有黑军!”
黄坑是曲江县周田区管辖的一个乡,人称丽水乡。
当地老百姓把这里称为“丽水”,是取山河秀美之意。
诚然,这里牛羊肥美,土地肥沃,白云蓝天,一片碧绿。
国民党败退时,曲江、南雄、仁化三县的反动当局作了部署,留下一些人马上山,一些伪军、参议员、伪乡政府人员也潜伏下来窥测方向,企图东山再起。
而在黄坑,国民党乡长李志超正是这一地区反动势力的“地头蛇”。
提起李志超,黄坑无人不知,无人不恨。他化名林古、扫星,黄坑兰田榆塘村人,1911年出生于地主家庭,读过九年私塾,曾在广东宪兵学校教导队受训,当过宪兵、保长、乡长。1947年3月开始,又先后任“曲(江)南(雄)始(兴)联防边区义勇警察大队”副大队长、“曲江县民众自卫总队部”第一大队第五中队长,多次率部配合进犯始兴武冈、黄坑古竹游击区,杀害游击队员,焚烧村庄,抢劫财物。1949年5月,他又充任曲江县三区丽水乡伪乡长,是个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解放后,李志超继续以人民为敌,网罗社会渣滓,建立反动武装,上山为匪,成为曲江县黄坑地区的罪魁祸首。
1949年12月7日,李志超与“曲南始联防边区义勇警察大队”大队长张召南、伪黄坑乡副乡长李侠民等人召集了榆塘、夜庄等村近百人在丽水的厅堂开会,与会者大都是过去反动团伙分子或地主、流氓和反革命分子。
会上,李志超宣布成立“粤北民众###自卫总队”,自任总队长,张召南、李侠民任副总队长。由于解放前夕,国民党南雄警察局曾送过一批枪支给匪特人员作潜伏之用,李志超、张召南等人又强迫各村筹款买了一批步枪,加上李志超匪伙原有的一挺机枪和100多支步枪,“粤北民众###自卫总队”一下子变得“兵强马壮”了。
李志超公然叫嚣:“共产党有红军,我们有黑军。要想灭掉我,大家斗一斗试试看!”
2。 血淋淋的“调虎离山计”
1949年12月11日晚上,一股土匪按预定计划来到黄坑街。
他们藏在商人张瑞兰的商店内,另一股土匪半夜时分从水村、小溪等方向悄悄地包围了黄坑乡政府。
乡政府设在离街约百米的一幢80多平方米的两层土砖瓦房里,与乡国民小学只有一墙之隔。
攻打乡政府之前,李志超等人使用了调虎离山计,当晚派人将副乡长甘水清和武装班长李士龙两人拉去“福成”店内打麻将至深夜,并留他俩住宿,将他俩监视起来。
凌晨4点左右,300多名武装土匪突然占领了紧挨乡政府的东、北、西三面的山头,在南面靠街的地方架起了一挺机枪,封锁乡政府的大门。
当匪徒们攻打乡政府的枪声一响,甘、李两人即被土匪缴了枪,捆绑起来。
在乡政府住的九名工作人员猛然被枪声惊醒,他们马上抄起枪,顶上膛,顿时,枪声响如炒豆。
土匪们在李志超等人的指挥下,倚仗人多势众,步步迫近,包围圈越缩越小。有些土匪狂呼乱叫:“你们走不脱了,缴枪不杀!”
16。青山丽水斩妖魔(2)
双方对峙了近一个小时。黄坑乡政府人员将子弹打光了,土匪还是蜂拥而至。一阵肉搏过后,九位同志不幸被捕,土匪占领了乡政府。
在呼号的北风中,土匪用绳子把被捕的同志捆绑起来,一阵猛揍。
存放在乡政府里的百余担粮食也被土匪一抢而光。
土匪们得意忘形地将乡政府的木牌砸碎,回到黄坑街“福成”店内狂欢作乐,设宴庆功。
清早,甘水清、李士龙、吴万辉等11名同志被土匪拉到南庄河坝集中枪杀,一个宁死不跪的同志被土匪打断脚骨后,乱枪打死……
乡长刘志先在土匪围攻乡政府当晚,便有意躲开,在乡政府侧旁的粮仓住宿。当晚土匪对他未抓未捆,事发后他才假惺惺地去周田区政府报告。
周田区政府获悉黄坑恶性案件发生后,立即派人向县政府报告,同时由区长何远赤、区委副书记叶国琳等率领区武装中队冒着凛冽的风雪,走了30多里山路赶到黄坑。
在政府人员遭枪杀的现场,只见烈士尸体横七竖八,大部分的衣服被扒光,有的甚至一丝不挂,鲜血渗红了沙坝,茵茵青草,一片殷红……
目睹此惨景,同志们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悲愤的眼泪,激起了对土匪惨无人道罪行的无比义愤。
大家表示:血债要用血来还!一定要消灭万恶的土匪,为烈士报仇!
区领导迅速组织人力,买了棺木、衣裤,将遇难同志的尸体安葬,还上门抚慰死难者的家属,对各项事宜作了妥善处理。
区领导研究决定,在新的乡政府恢复之前由李瑞峰暂时代理乡长的职权。
3。 十一团进驻黄坑
土匪攻打黄坑乡政府得逞后,李志超的反动气焰更为嚣张。
他们到处造谣:“共产党气数已尽,国民党很快就要打回来了。”
他们恐吓群众:“谁帮共产党做事,就杀绝他全家!”
李志超对新上任的乡长李瑞峰施加压力,每圩要向他交白银20元,油、盐、烟各5斤,强迫榆塘、麻夫等村交粮4000余斤供土匪食用。
李志超股匪又先后到周田涯婆石河边及仁化江口抢劫商船,伏击杀害三区两名税收干部。
12月下旬,李志超、张召南和李侠民率100多名武装土匪袭击仁化董塘区政府,甚至同仁化匪首林显、周田匪首饶长梓合股企图攻打仁化县城。
霎时间,黄坑上空乌云滚滚,杀气重重。人们担心:新生的人民政权能巩固吗?共产党能站住脚跟吗?匪患不灭,人民的政权就不能巩固,人民群众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获得自由。
1950年春,上级曾派一支南下解放军部队来黄坑剿匪,由于他们不习惯山地丛林的游击战,与当地群众语言不通,而土匪是当地人,狡诈如狐,匪患肃而不清。
面对这一情况,上级马上调派北江军分区第十一团团长叶昌率两个营进驻黄坑清剿土匪。
十一团主要由原“北二支”这支地方部队主力组成,指战员大多是粤北人,情况熟悉,有游击作战经验,与土匪作战绝对不成问题。
剿匪部队的指挥部设在榆塘村,营长唐胜标坐镇指挥。兵力重点放在榆塘、夜庄、小溪三个地方,对山上的股匪进行军事打击。
1950年1月29日。
我军获悉李志超股匪聚集在大简埂的青山头,于是出动200多名战士分左右两路包抄上山。
这时土匪正在山上的炭窑煮饭吃,他们从山上看见我左路大军迎面而来,急忙扔掉饭碗绕道逃跑,不料在童子窝又与我右路大军相遇。
两军交火,土匪即时丢了十几条性命,其余往闻韶方向逃窜。
李志超、张召南遭我剿匪大军打击之后,土匪内部人心惶惶,分崩离析:副总队长张召南带30余名土匪逃回兰田、高块、大简埂一带躲藏;总队长李志超带李侠民、李奇发等20多名土匪窜到小溪瑶山活动。
李志超与张召南分道扬镳后,又与伪县参议员李培英、伪南雄县巡官严灿章等勾结,重整旗鼓,任命李培英为总队副官,严灿章为总队参谋,并改变活动方式,采取小股分散活动与剿匪大军周旋。
txt小说上传分享
16。青山丽水斩妖魔(3)
4。“抄山猪”与“梳虱子”
我军在频频对土匪进行军事打击的同时,广泛开展政治攻势,召开群众大会,讲明形势,宣传我党的政策,惩处济匪、窝匪行为。
1950年2月,李侠民被我剿匪大军打得东藏西躲,走投无路,率部十余人下山向周田区自首。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