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风月无界 第1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风月无界》访谈录(1)
感受一个闯荡意大利的中国女人……
《风月无界——教父身边的中国女人》一出版,就将作者京威推到了众人关注的醒目位置:一个年轻的北京女孩,孤身闯荡意大利,在这个引领了全世界最高品质生活的国度,同时也集中了全世界最密集、最强大的黑帮势力的土地上,人们关心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人的出国梦,而是作者,她是书中女主人公的原形吗?她和意大利黑手党人打过交道甚至演绎了一场生离死别吗?一个平凡的中国女孩,不可思议地身陷名门望族,以为生活的最高境界充其量就是这样了,却又不得不在黑帮家族的较量中,时时需要防范自己可能被吞噬……女主人最终命运如何?或者说作者在时隔多年后,是以怎样的心境和勇气回首她曾经的爱恨情仇……
今天,我们与小说的作者京威和本络都在介绍或转载《风月无界》这本书,似乎引起不小的轰动,通常对这类小说媒体的关注度都在其内容上,可这一次人们的目光似乎较多地集中在了作者身上,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你怎么看?
京威:是的。从小说的雏形出来后,听闻过这部书大致内容或书名的人就想见到我本人。有个朋友一句话总结的好,“因为鸡蛋与众不同,很自然的,就想知道下蛋的鸡是什么样。”嗯,我觉得这样挺好,至少说明书中的人物刻画成功,大家已将书里书外混淆一体了。不过还是希望见到我的读者能觉得不失望,基本上是他们心中的那个样子。(一笑)
当然张老师不同,他是先见我本人,再看书稿的,我对他也是慕名而去,听说他是美女作家的摇篮,去之前我就想,一定让他把我这个美女作家也摇出来。
张:是啊,摇啊摇,我一直都在努力地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长得漂亮,作品写得漂亮,那才是美上加美。
能写出好作品的女作者不一定都是美女,美女未必都能写出好作品,京威算是个例外吧,两者兼而有之。他给我的印象是清清爽爽的样子,小说写得很生动。我们选稿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小说要好看,读起来有味道,就像一盘排骨,有嚼头,有回味。
京威:张老师就是爱吃肉,才这么胖。
问:你在意大利生活了多久?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去意大利呢?
京威:我在国外生活的年头不短,但并非固定在一个国家。众所周知,九十年代出国留学工作的签证很难签,我的初衷并不是意大利,是美国或者日本,但最后阴差阳错的,就降落在欧洲大陆了。
问:你对于读者来说还是个谜,想必你曾经的生活很丰富,换言之也许很坎坷,这是你创作这部作品的动机吗?
京威:眼下,正是80后90后越出的时代,社会的焦点都在他们身上,他们被称为新一代的留学生,拥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对于九十年代追寻出国梦的人,大都属于70后、60后,在缺少经济外援的情况下,靠过度预支自己的青春和能量苦苦相撑,有时连租房、吃饭都成问题,这样的艰辛带给我们的影响远比新生代要深远的多,这种悲苦的经历和精神困惑才使人的内心世界更丰富,因此,就有了《风月无界》这本书。
问:读过这本书,或者仅仅是看到书名或简介,就不免要冒出很多猜疑,而且你那么翔实生动地描述了黑手党组织内部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八卦一下,难道你和他们的确打过交道?那么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否就是你本人的一段异国恋情呢?
京威:某种意义上说,黑手党只是一个代名词,事实上那是很多个相当庞大的机构或者叫企业也行,所从事和经营的范围遍布行行业业,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比我们知道的某些歹徒、恐怖分子更坏。既然这样,与之交往也不是没可能啊。况且应该是地域优势吧,换个地界想碰还碰不上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风月无界》访谈录(2)
其实《风月无界》我写的不仅是一个艾维,而是一群中国女人的遭遇和命运。女主人公不过是其中之一,她的经历可能是我身边某个朋友、某个同学、某个女孩的生活缩影,也许还会有些我的感受,但肯定不是全部。
问:还要八卦一下,对于一个曾经旅居他乡无依无靠的中国弱女子,如果你真的和黑手党打过交道,那么你离开意大利后有没有过后怕?
京威:不会啊!黑手党也是人,也有人性的一面,并非个个十恶不赦啊。
问:这本书出版之后,你身边的朋友,他们让你印象最深刻的评论是什么?
京威:“虽然一开始觉得你是在很张扬地凉晒你与众不同的情史,不过慢慢读下来,就越发地喜欢书中正义善良的艾维、可爱真诚的索尼娅,也更欣赏你,基本上已把你们混为一体,你们都是有追求的、很努力的人”。——这评价让我挺开心,能被朋友这样认可,非常难得。
问:这么说他们也认定你本人就是艾维的原型,至少认为你曾经走过与艾维类似的追求幸福的情感之路?
京威:呵,有类似质疑的人的确不少,特别是国内的朋友。他们会问:是不是真的啊?难怪我总觉得你过往的经历很神秘,感觉得到你是一个人生很丰富的女人。我觉得大家这么认为也没什么不好,至少说明我的经历与年龄相符,这样的女人不仅内心世界丰富、深刻,是不是也更令人欣赏?
问:有个俗一点的问题,近些年,用身体语言写作的女性很多,她们因此被冠上‘美女作家’的称谓,你对此有何感受?你认为自己属于这个行列吗?”
京威:“身体语言”这个词汇我的理解可能不太准确,但我总觉得那是纯私人的东西,我不会让自己的作品充满很多令人难堪的描述。我对美女不美女作家并无任何特别感觉,只不过我好像没那么幸运认识任何一位“美女作家”。倒是我的作家朋友们肯夸我一句:京威是作家中的美女——倒让我怪不好意思地!我想只要自己还不算太丑,被人赞美总归是件好事。当然如果兼具美女与作家的双重特质而被称为美女作家,那有何不可?
问:关于中国人在美国和日本的影视文学作品我们见过很多,可是对于意大利,我们并不太熟悉,印象中那是个美丽浪漫、充满格调的国度,能给我们讲讲吗?
京威:“意大利像一部百科全书,充满了大师们留下的印记。”这话谁说的我不记得了,还有一句更经典的,“上帝是意大利人”。所以,那儿是我去过的最棒的国家之一。风景美、环境美、人美,民族素养高,人民心态祥和。虽然也有贫富差距,但人人都能自得其乐地享受生活。除了在顶级奢侈品消费上可能会有所区别,否则还真不好区分富翁和贫民,当然这也跟他们拥有完善的社会福利有关,比如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医疗保险体系,以及能够保持一定生活水准的退休金。另外还有一点,可能是很多崇尚现代生活的年轻人向往的:很多在今天我们看来都是遥不可及的名牌家居、服饰,在那里,普通百姓也消费得起。我曾经在国贸地下看见过一个品牌,一条v字裙售价达数千元,可是在意大利,同一品牌,打折时我用不到五分之一的价格就买下了整套衣服。
张:京威这么赞美意大利,我相信是真的。从小就听说意大利是歌唱家的故乡,就连擦皮鞋的在擦鞋时唱一段咏叹调都不比我们的男高音逊色。据说他们的人种喉咙长得奇特,是专为唱歌生长的。说到意大利的人美,前两天我看了一条电视新闻,普京总统在为他的绯闻辟谣时说,我们俄罗斯姑娘只有意大利女人可以抗衡。看来真令人向往,难怪《风月无界》里,京威把意大利女人写得如此有情趣。
问:听你这样说,好像让我们看到了书中女主人公艾维的影子。她也是一个追求时尚的女孩,具有十足的小资调调,而对爱情的渴望则是唯美的。事实上她的情感历程真是够让人惊叹的,我都有点羡慕了。你们在爱情观上有多少相似之处呢?
华人小说吧 m.hrsxb
《风月无界》访谈录(3)
京威:艾维基本上属于爱情至上的女孩,像许多雌性动物一样。但我不是,曾经不是,现在也不是。我不相信仅仅有爱就可以过一生,那要取决于很多因素。
小说中的艾维虽是小人物的个性,但很侠气,她生活在九十年代,却完全符合21世纪的今天对现代女性的定义,她独立,随性,自信而且善良。在亚平宁半岛上,她一直努力打拼,渴望出人头地,最终被激烈的竞争和劳顿不堪的留学生活压垮,转而渴望嫁个“好男人”。她的追求也是很多女孩的梦想,包括我。这很现实,毕竟社会主流的生活状态不是单身。我们常说,小时候苦日子过多了,趁着条件还好,索性找个有能量的,谁愿意粗布罗衫蓬头垢面的讨生活呢?
问:你在书中极其生动地塑造了几个典型的意大利男人,有律师,有新生代黑手党人,也有普通意大利人,这些人物的原型都来自哪里?特别是那个黑手党人物马可,性格饱满,读起来太真实了,把他人性复杂的一面展示得淋漓尽致。
京威:事实上,这几个人物在创作过程中也确实跟我这个作者有着更深的感情。首先是费里尼,他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像意大利那些有正义感的反黑律师一样,勇敢坚强,虽然他们的处境并不妙,时时要面临明暗两处枪口,但仍然执著地坚持自己的信念,特别令人钦佩。我就知道一个女律师,因为是坚定的反黑分子,一直在调查黑手党高层与某些政治人物的秘密合作而被抓走,受到非人的折磨。
马可?卡兰德拉是我很用心挖掘的一个人物,我不想将他塑造得冷酷无情,像个黑手党家族的杀人机器。其实黑手党只是他的身份之一,就像他是父亲的儿子,是艾维的男朋友一样,但首先他先是一个男人,某些人性的东西与生俱来。局外人可能并不了解,现代版的黑手党人干的事虽不能说是好的,但从前的很多烧、杀、虏、掠的传统勾当正被淘汰,一些大家族也开始像企业一样树立自己的标准和符合社会发展的新体系。而具体到黑手党个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特别是身处风口浪尖,他对情感和家庭的需求更加强烈。不过当某一种权势、制度和荣誉让他不得不面临抉择时,一个挥斥方秋、指点江山的男人却不能决定自己的爱情,可见爱情是多么的不堪一击。这样的悲哀不仅仅是大家族的,较之于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它其实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马利安则是亚平宁半岛上随处可见的那种意大利男人,他英俊、多情、冲动,属于典型的拉丁情人特质,常常精力旺盛的为了爱情不顾一切。至今我还有个女友和他的拉丁丈夫幸福地生活在亚平宁半岛上。
问:张迈和肖洁这两个人物的遭遇和命运很发人深思,读后久久都挥之不去。
京威:关于这两个女人,我觉得女诗人李轻松的一段评论最恰如其分,“张迈的灵与肉是分离的,很多时候,她甚至不知道哪个更是她自己。”这样的女人无论她有着多么高的才华和智慧,在爱情上却是个不幸的白痴。来自单亲家庭的肖洁是个矛盾体,她逆来顺受的个性是传统的,所作所为大胆却令人汗颜。她的命运不是谁能凭空赋予的,也不仅仅是性格使然,我认为,从她父母分离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这个女孩悲剧的一生。
事实上,张迈和肖洁这两个人物都有真实的原型,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我常常产生一种不堪回首的痛感。她们挣扎在这个世界,仅仅是为了拥有一个爱自己的男人,可这个世界好像并不需要她们。她们暂短的人生,其实就是一部中国女人在海外打拼的血泪史。
问:是的,完全可以想象。一个女孩子孤身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语言也是迥异的,这种环境下的生存一定会有很多辛酸经历,你有没有?
京威:其实别说一个女孩子孤身闯荡异国,即便是换个城市工作,除非她爹妈能给与强大的经济后援,否则艰辛是不言而喻的,最基本的,像租房子、生活费、缺亲少友、孤独等等。书中有一句话最能体现背井离乡者的生活状态:“虽然我从不超支,可我一个月不工作恐怕就活不下去。我从没在午夜十二点前上过床,清晨听见闹钟响,是我一天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又比如:在举目无亲的海岛上,整整三个月没人跟你说一句中文。可是,为了不必再为生活费和学费发愁,为了每天可以睡够八小时,为了跟普通人一样有个真正的、不用打工的周末和假期……
手机小说阅读 m.hrsxb 想看书来华人小说吧
《风月无界》访谈录(4)
八、九十年代出国的人大都生于六、七十年代,经历过动荡、封闭和贫乏的青少年时期,他们之所以选择远渡海外,目标其实很简单,除了精神层面的东西,更多的是为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所以负担很重。我甚至觉得那个年代留学其实是件挺残酷的事,远不是今天这些80后独生子女能理解的。他们总抱怨说21世纪竞争如何激烈,可是机会也更多了。事实上竞争存在于社会的不同时期,如果你具备实力,就没什么好担忧的。
问:我读《风月无界》就像在看一部好莱坞大片,极富画面感和冲击力,小说的情节设置几乎包含了好莱坞大片中的所有素材,既有波澜壮阔的大场面,又有风花雪月的恩恩怨怨,到处闪烁着激情的碎片,书中的人物多达数十个,性格鲜明迥异,各有特色,很难想象这是你的处女作。创作这样一部作品很不易吧?
京威:是。这部书我前前后后一共写了三年,修改了两年,总字数不下两百万。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我想如果我用这种毅力去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成功的。张玉太老师绝对是我的伯乐,是他力排众议,最终将这部作品推出来。始料不及的是,今年一月上旬书才上市,到一月底的时候,作家出版社的库存已基本发完。得知这个消息时,我们都很意外,是吧张老师?
张:的确。书一上市,几千册书就发往全国各大书店,库存没货了。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趁着兴头,我们走访了王府井书店和西单图书大厦,看到销售势头真的很好。京威说我是她的伯乐,确实不敢当。她的处女作脱颖而出,得益于她对生活的感悟和独特的艺术思维,今天厚积薄发一展风采,是很自然的事。这部作品从草稿到我手里直至出版,经历了近两年时间,作者几易其稿,就连封面我们都换了两个设计公司,前前后后出了七八个方案。
问:书中有很多妙趣横生的小情节,比如艾维和意大利女孩摆地摊挣外快,去应征领舞员,以及为了见那个黑手党人物,手忙脚乱地化妆,甚至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这些描述相当真实有趣,是你在意大利生活细节的翻版吗?
京威:差不多吧。生活中的我就是个很随性、敢想敢做的人,过去更是如此。一部缺少细节的小说是空洞的,就像一个缺乏内涵的女人,再漂亮也索然无味。如果不是考虑读者的阅读时间,担心一个大部头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应该会有更多有趣的细节呢,比如关于时尚、关于爱情、关于意大利男人。
问:你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游历世界,这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极其向往的。您对这十年海外生涯的看法如何。
京威:那确实是一段多彩的时光,一个年轻的女孩在各国闯荡,生活充满着奇异的机遇。很多美妙的幻想都有可能成为现实。我觉得年轻人需要这些,尤其是现在。我有些年轻的朋友,比我从前闯荡世界时大不了几岁,可每天都被关在封闭的写字楼里加班加点,不断地重复昨天。他们活得非常不快乐,这种单调的生活满足不了一颗年轻的心。他们需要有新鲜感、有期望并不断变换的日子。因此,我把我的生活和我所了解的世界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年轻人的生活其实是可以这样的。
问:很多人对您的作品中的暴力和性爱描述有一些看法,您对这个怎么解释,是现在作品中吸引眼球的手段吗?
京威: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它当中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与故事相伴而生的,所有的描写都是有情有理有据的,《风月无界》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因为我选择的故事主线背景相当独特,即便在意大利,对普通人来说,那一切也非同寻常。而且那里的社会环境、国情背景、人文观念与中国大相径庭,也就是说,那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中国的江湖,所以作品中表现出的性爱和暴力,都是《风月无界》这道饕餮必需的料,而非点缀或者色诱。
张:的确,
问:《风月无界》里的意大利是五彩斑斓的,包括男人和女人,真是让人充满想象,这是你最想跟读者分享的吗?
手机小说阅读 m.hrsxb 想看书来华人小说吧
《风月无界》访谈录(5)
京威:没错,意大利是个极其迷人的国度,男人更具诱惑力。当然还有意大利黑手党,那个有着很多传说的神秘组织,它几乎已经成为亚平宁半岛上的第四大政党。我确实很想展示给大家一个真正的意大利,而不是生活在中国人小圈子里的有限版。当然我为了这个坚持也冒了一定的风险,但是最终大部分内容被保留了下来。我最终在书里晒出了真正的意大利社会,而不是被汉化的意大利。
问:有个题外话,听说你去年七月在山西某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我愿意》的短篇,其中的性描写惹来不小非议,那个杂志还险些因为你的这篇文章被降为三流杂志,那是怎么回事?
京威:准确地说,那不过是我的一篇随笔,惹来如此喧嚣,倒叫人发笑了。其实《我愿意》(阅读原文//blog。m.hrsxb/s/blog_4f00387001008hr8。html)是一篇很正常的、毫无淫亵描述的文章,不过是某些人偏喜欢扯个由头上纲上线,打着污染下一代的幌子说事罢了,醉翁之意。可是看看这一次的火炬传递,那些个身处异国,忘我地保护火炬,与###分子对抗的偏偏就是某些人口中被污染、又深陷资产阶级大染缸的下一代,我们的80后……
青岛女作家雁羽有一句话,“如果硬要将“淫邪”的棒子胡乱抡起来,那么,在乱棒之下率先倒地而亡的,一定不是京威,而是在京威之前太多太多的写作者、思想者们。”
在此我很感谢张玉太老师,他在出现非议的时候敢出来搅这盆浑水。其实那篇随笔挨批之前已经先被张老师和韩石山老师表扬过了,难不成他们都看走眼啦?之后张老师又写了《速写京威》力挺我。还有《五台山》文学杂志的主编彭图先生,他们不仅在今年四月号上转载了《我愿意》,还为此开辟了一个争鸣园地,已收到很多读者来信。
记者:哦,我们已经注意到张编辑曾在《风月无界》的序言里大加赞赏京威的《我愿意》,而正巧那篇小说在山西遭到一些人的非议,说性描写过头,你怎么想?
张答:这当然可以不予理踩,我说那些性描写都是真实的、人性的正常的心理活动,是和人物性格、遭遇不可分的,现在不是很明显吗,《废都》的事当年闹得沸沸扬扬,十年后的今天也不再有人提,贾平凹早为此修成了正果。《我愿意》与其比较之下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记者:今年二月份《五台山》上发表了你的《速写京威》,四月份《五台上》又开辟了“关于《我愿意》中性描写的争鸣园地”,你就不顾虑什么吗?
张:顾虑什么?挨批还是打压?我认为争鸣越深入越广泛才越有意义。
记者:我们看到《风月无界——教父身边的中国女人》这部小说已经成功上市,京威写得很精彩,很有大家风范,但是与之相关的故事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对意大利异国风情的好奇心,你打算继续续写这个故事或者再写些与之相似的反映异国风情的故事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吗?
京威:如果读者感兴趣,不排除续写这个故事。因为我在国外生活的时间较长,所以作品的背景大都以国外生活为主。目前正在写一部长篇《馍馍》,就是《我愿意》的展开版,以几个知识女性在国内国外的生活情感为主线,表现了他们的理想与生存需求,以及社会不同体制下的命运轨迹。希望届时不要再惹起什么轩然大波,当然,那种无聊的声音对我来说,无效!
记者:今天见到京威,觉得她优雅端庄,很聪明,很知性,但仅从外表看不出她有着如此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张:应该说是磨难丰富了人。
张老师,你弄个结尾吧。
华人小说吧 m.hrsxb
评论1:一个中国女人的江湖(1)
一个中国女人的江湖
李轻松
刚刚收到京威的小说《风月无界》时有点畏惧,书做得很大气,便过于厚重。初出茅庐的京威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考验,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自信。可是当我真正读起来时,我便知道京威的功力是完全可以担得起这份自信的,她在文字间散发出来的那股魅力是所向无敌的,足以征服江湖。
这本书就是一个人的江湖,一个中国女人的江湖。在这里,一切江湖该具备的元素都有了,侠义、邪恶、纯情、刀光剑影、生死豪情,只不过艾维是一个误闯江湖的柔弱女人。说她柔弱,是因为她不会武功,也不擅于剑术,在血光飞溅之中,她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被保护的境地。但是她也并不柔弱,她有着属于自己的傲骨和侠气。当她的女友一个个身处险境的时候,总是她挺身而出救她们于危难之中。她没有什么所求,有的就是那份正义感,那份善良。她就像一个侠女。她使我想起《天龙八部》里面的王姑娘,天生丽质、风情万千,为了爱一个人跟随他走遍江湖,而她爱的那个人虽武功高强,却为了自己家族的荣誉时刻都能放弃她。
马可为了家族利益也将放弃她。她们都有着绝望的爱情。却有所区别,至少马可是真诚爱艾维的,尽管他的爱是那么危险、霸道、不由分说,他的放弃也是那么无奈、悲情与伤痛。艾维在这个江湖里始终都保持着自己的纯洁本色,她从未丧失那一份纯真、骨气,她的眼里只有爱,爱是可以超越文化、阶级、国家界限的,而地位与金钱都是附加的。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爱就是她的宗教,是她的救赎,是她的生或死。所以我理解此书之所以所名为《风月无界》。
书中描写了一个中国留学与意大利黑手党接班人之间的爱情故意。这样的故事本身就具备了阅读兴奋点,就像一只羊被扔进狼群,就像羊与狼相爱。马可被指定为家族继承人,他必须承担起使这个家族兴旺的重任,因此,连婚姻都被打上意志的烙印。而像艾维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中国女孩被其爱上,到底是幸还是不幸?马可具备了一个完美男人的全部条件,是无数女子的梦中情人。他爱上艾维不惜一切代价,使她失去了第一个爱人。他就是独断专行,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大有天下第一、舍我其谁的气势与魄力。在这一场血雨腥风式的爱情中,艾维被含在嘴里、被捧在手心,却一转眼就会被抛向旷野、打入地狱。变化无常的爱情就像险恶的江湖,让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孩如坠云雾、不知所措。她抗争过,也试图改变过,她曾拒绝马可的补偿而独闯罗马尼亚,但最后还是重回马可的怀抱。这里面有艾维无数的辛苦与无奈,为了生存而付出的妥协,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当爱情在权势的笼罩、暴力的打压和金钱的逼迫下,它是多么软弱无力,不堪一击。
京威写出了一个坏男人的好,一个好男人的坏,人性的两面永远都是矛盾的,却又是统一的,唯有如此,才会揭示出其复杂与深刻性,才是作品价值的体现。
我想作者展示的不仅是一个艾维、而是一群中国女人的遭遇与命运。与其说这是一个女人的江湖,倒不如说是所有女人的江湖。她写出了一群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她们精神与肉体的困惑与难解,比如开中餐馆的阿芬,打黑工的温州人等等。最具个性的是张迈,她的肉体与心灵是分离的,不知道哪个更是她自己。她们个个如履薄冰,使尽浑身解数,甚至可以牺牲掉自己,就是为了寻找幸福与成功。但幸福离她们总是很远,无论是肖洁、苏珊,还是张迈,她们有的只是一部血泪史。
艾维与姐妹们息息相通,血脉相连。她总是利用一切可能帮助她们,因为她心里深藏着一份爱,那是一份大爱,她因为付出而美丽,因为怜悯而动人。当她拥有了权势,她没有坐拥这份优越,而是把它们分享给需要的姐妹。
在这一场江湖大战中,幸福与痛苦相伴,快意与恐惧相随,艾维时而在天上,时而在地上,她被撕裂成几半,挣扎于交恶和困惑之间。她在获得了安全感的同时又处在最危险的境地,绑架、爆炸、追杀,爱情无时不被被逼到一种孤独的境地。艾维终究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不是被爱情抛弃,而是被利益抛弃。曾经并非为了利益的爱情最终却被利益掩埋,悲剧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华人小说吧
评论1:一个中国女人的江湖(2)
这是京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却丝毫没有生涩的感觉。我惊讶于她叙事的稳健、结构的完整、语言的老练,她从容地讲述着这个故事,掌握着节奏,控制着情绪。她不慌不忙,不急不迫,但只在情爱中表现小女人的温婉,并不执着于小情小景、小恩小怨、小花小草的描述,而把更多的笔墨泼向波澜壮阔的大“江湖”,显示出了大家风范。书中人物众多,每个人物都经过精心设置,都有自己的性格与命运,都写出了风采。她的小说不拘泥于形式,随意性较大,没有什么束缚,因而才姿肆汪洋,才无拘无束。
《风月无界》就像一部好莱坞大片,到处都闪烁着激情的碎片、毁灭的废墟。所有的爱都建立在恨上,所有的生都建立在死上,比如肖洁、张迈,这种极端对立的两面在这里被统一起来,有情有理有据,有怜有惜有叹,并在毁灭的路上一路狂奔。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风花雪月,更是血光四溅;不仅是肉体的快意,更是精神的困顿。
小说的情节悬念丛生,跌宕起伏,大开大阖,出乎意料。只有一点是注定的,那就是爱的悲剧。以京威的实力,以她对语言的感受力,对事物的洞察力,我坚信她会写出无愧于她自己的更好的作品。
评论2:风月无界心有岸(1)
风月无界心有岸——读青年女作家京威长篇小说《风月无界》随感
山西 张不代
老实说,想读长篇小说《风月无界》,纯粹出于猎奇心态。
事情缘于一件事:某省级文学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愿意》的短篇小说,作者是青年女作家京威。据说,担任省刊物评审委员会委员的某老专家认定该小说为“色情作品”,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定刊登该小说的刊物为“三级期刊”,责令停刊整顿。本人读时下小说很少,早听说当代青年作家中有“下半身写作族”。于是生发好奇,想亲睹“此类”究竟何等风光。哪想,不知是突然“洛阳纸贵”原因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那本刊物竟然难觅,无从拜读。事情就那么凑巧,正在此时,于友人处见到这本《风月无界――教父身边的中国女人》的书,作者竟然就是京威,心想,看此书名恐怕就是“下半身”类吧。一时竟有失之东隅得之桑榆之感,征得朋友同意携书而归,立即拜读。
一接触作品,走进小说中的风月场,那种猎奇心态就逐渐消除净尽,代之是一种深深感佩。慢不说作品中根本就没有那种可用“□□□”符号代替删除的所谓“下半身”描写,即便是写到“性”处也是相当节制干净的。而且整部作品从背景材料使用、故事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细节描写到题旨意蕴开掘与拓展,文笔老到,语言生动,视野开阔,颇见匠心。特别是作品在勾魂摄魄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的那种批判现实主义锋芒,可谓针针见血,发人深省。从书中我还得知,这是作者的长篇处女作。一个青年女作者第一次创作长篇小说就成此等气象,这不能不令人油然更平添一份敬意。
小说故事是单线条的,简单却不能说不复杂。
北京女青年林艾维,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所谓“艺术之国”意大利深造,圆留学梦。这个身无长物的女孩,像书中介绍的作者本人一样,“芳华之年,远涉海外,逐留学梦,所持何物:青春、才华、美貌、不惧”。在异国他乡她不仅圆留学梦、事业梦,且爱情梦似乎圆得更为早且美,就在她与意国一位青年律师堕入爱河,即将由准夫人成为正式夫人前夕,那位青年律师却突然不辞而别。随后出现在她人生灰色时期的另一位不可小瞧的人物,竟是某黑手党家族的“未来掌门人”。这个青年几乎能满足她理想、生活、生理甚至心理上的所有需求,于是她成了他的“金屋藏娇”。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即使在了解他的背景并历经许多重大事件和内心冲突,甚至知道做不成他的“夫人”之后,艾维仍然下决心做他的“如夫人”……
以主人公林艾维那种爱情至上主义的故事为主线,小说还或详或略、卷舒自如地写了许多人物生活与命运轨迹,包括中国留学生、商人、偷渡客、打工仔,意国从民间到上层各界各道人士。小说最大特色是写了一种人性的张扬和压抑,而对这种人性的张扬和压抑的描写与刻画,是同时放在如下三个层次背景下完成的,一是人们的生存与生活需求,二是人们的理想与精神追求,三是社会不同形制与不同文化的放纵与制约;而且描写与刻画也是多姿多彩的,深刻生动的,例如对“性”、对“善”与“恶”、对“美”与“丑”等。更令人叹服的是,作者写出了一种偶然包含必然,表面上看是自然属性的人性,事实上无不带着深刻的社会属性。我本人在读过作品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个体人类的命运这种千差万别的偶然性果子,无论如何酸甜苦辣,其实都是社会发展规律这条必然性长藤上结出来的果子。
我在读这部作品的时候,脑海里经常想起一个老词:生产关系。
可能是“阶级论”已经不再时行缘故,我国时下文艺评论方面已经很少见以“生产关系”这个词组表达的理论思想来评判文学作品了。其实,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在人类社会发展实践中它永远都是一种形象而生动的坚实存在。比如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以我们现在文学理论界使用率很高,并似乎有被视为万能灵药的“人性”一词也加上“关系”二字,组成一个“人性关系”来取代“生产关系”,又将如何?我相信,那个坚实如铁地存在着而却又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发展规律,肯定会以形象生动的人类个体命运故事告诉一厢情愿的我们,这种企图无异痴人说梦。读过京威这部长篇处女作《风月无界》之后,令我不由得发出如上感慨,这部真实而生动的作品可谓对此是一个形象诠释。
华人小说吧 m.hrsxb
评论2:风月无界心有岸(2)
行文最后,又想起本篇小文开头话题。京威的那篇名叫《我愿意》的短篇小说,至今我也未读到。如果真是“黄”性的,我劝京威同志不妨听听那位老专家意见,据说那老专家确实也是文学评论名家,会有益处的。如果也如这部长篇水准,无论那位定其为“黄”性的老专家是抱残守缺的“左棍子”“卫道士”还是“色盲”,都别去理睬,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总不能说你唱你的歌,不允许别人哼自己的调调吧。
重要的是,现在天气越来越清明,你已经展示出天才歌喉,要唱出更为动听的心灵歌谣来。
2008年3月9日脱稿,于太原。
txt小说上传分享
评论3:引人入胜的《风月无界》
引人入胜的《风月无界——教父身边的中国女人》
帅 琳
美丽的京威女士给我寄来她的长篇处女作《风月无界——教父身边的中国女人》,我打算收到了书就把书费寄给她,京威说书是送给我的,就请我读后写点什么吧。我的嘴巴反应一向比我的脑子快,就像我的腿总是跑的比我的大脑快,获得赠书的快乐让我想都没来得及想就满口答应了她的请求。
应下这档子事后我马上就后悔了,我对小说没太大的兴趣,这不是小说的错,实在是文字的海洋太广阔,再爱看书的人都要去应付或享受书籍之外的工作与生活,说白了,是时间与精力有限,我分摊用来阅读小说的时间太少了。也有例外的时候,去年夏日的某天,我躺在一处风景秀丽的景区树林中的吊床上,重读玛格丽特.杜拉斯写的《情人》。故事情节我早知道,让我陶醉的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对景物与人物心里活动的细微描写,我不厌其烦地阅读它有些像个学艺的小子贪婪地盯上了师傅精湛的手艺。
当下,我正利用业余时间写一本家庭教育的书,这个目标让我无心阅读砖一样厚的小说,我收到京威的小说时就感觉它像一块厚厚的砖。
写还是不写,我在心里嘀咕着。我是个特别自私的家伙,绝不做委曲自己事情,我决定看看再说。如果这本书不好看,像吃蜡一样,那就不写,悄悄地发个邮件给京威让她趁早改行算了,别干写小说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没看几页就见到男女激情的镜头,这玩艺可以讨好一些人可讨好不了我,我是不会支持用身体写作的人,男女床上那点事没必要扭扭捏捏,更没必要在人的视野里泛滥成灾。
当我看到罗贝托坚决地离开未婚妻林艾维,也知道林艾维最终会爱上马可.卡兰德拉,我于是很想知道京威将以什么理由来圆说这个故事,我想看看她如何让一个女孩爱上一个粉碎了自己幸福的男人。当我看到艾维与马可.卡兰德拉生活在一起后,我又很想知道一个中国平民家庭里的女孩与一个意大利黑手党家族的未来接班人会有什么样的爱情结局。我估计结局不会像灰姑娘嫁给王子那样幸运与圆满,那么最终的结局会到底怎样呢?
艾维的爱情经历仿佛是一根长长的凉衣绳索,在它的牵引下凉出了一挂女人的爱情故事:雅惠、艾达、阿芬、肖洁、张迈、索尼娅、卡洛林.帕拉迪奥……她们有的被凉出了衣领;有的被凉出了一点衣角;有的被凉出了一块朦胧的面纱;有的被凉出了一道伤痕;有的凉出了鲜血;有的凉着的是年轻的生命。我一边看一边为这些女人着急、痛心、惋惜、悲哀。爱情对一些女人来说像蜂蜜,对另一些女人来说却像毒酒。
雅惠,你正被老公宠爱着,这个男人会一生一世都这样宠爱你吗?肖洁,你为什么要爱上有妻室的男人呢?阿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