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活色生枭 第65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的目光也随之虐戾,不再理会无鱼,举目望向了他们。
无鱼双眉紧皱,嘴巴急动不休,不知是现在劝告还是说起‘正题’来分散恶鬼的精神,万岁爷宽宏大量,没再去和‘小的们’计较,目光垂下,继续去和无鱼交涉。
无声的鬼话里,丰隆的神情不停变化着,时而不屑、而是冷笑、而是愤怒、时而专注;而无鱼的表情始终那么郑重,柔和却坚定,与鬼交谈时,并不见和她平时说话有太多区别,虽然听不到、更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所有人都从无鱼的神色中领略到一味清静……她这个人,本来就是清静的。
足足半晌,横跨阴阳两界的交谈终于结束了,无鱼就此闭口,鬼皇帝眉心微蹙,低头沉思着,不知在想些什么,半炷香的沉默。
半炷香,在旁人眼中,却漫长过几轮寒暑……鬼皇帝忽然笑了。
丰隆在笑,但从他的笑容中看不出丝毫欢愉,可他偏偏笑得无比夸张,无声地仰天大笑,再不发一言,背负双手转身就走,步伐依旧从容、脚镣拖在地上摩擦刺耳、肩膀颤抖着显然大笑不停。
无鱼师太收起手印,沉沉长叹一身,费力站起、躬身合十相送。
没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没人知道鬼皇帝以后是否还会作祟,但是可以肯定的,因为无鱼的竭力斡旋,众人总算过了眼前这一关。
忽地,扑通一声闷响,一位侍卫跪倒在地,对着鬼皇帝的背影遥遥一拜。
一人之后,便是第二人、第三人,长街上所有侍卫都跪拜在地,没有无鱼吩咐他们不敢出声,但这一拜足胜千言万语。丰隆不是个出色皇帝,才华普通又年轻气盛,南理在他手中不曾欣欣向荣;可他是个好人,热心爽朗,不敢骄奢不敢放纵、不会赚钱就只好拼命省钱……
丰隆听得到背后的动静,双目盈泪,脚步不停更不敢回头,今天过后,他就真的‘死’了,堂堂一国之尊,阳间的孤魂野鬼!
……
别来禅院的法事尚未结束时,通过杜大人的安排,宋阳去了趟刑部大牢,探望丰隆皇帝。
丰隆住在牢里,食、宿精致,周边也早都清理,虽然暗无天日但也清静得很,最重要的是这里安全,不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比着藏身民居时精神了许多。
一见宋阳到来,皇帝精神大振:“怎么这么久才来,平逆之事做得如何了?”
宋阳没隐瞒,把自己这几天的经历大概讲了遍,随即说明来意,请皇帝上街装鬼……装鬼吓人,好像很有趣的样子,宋阳讲解步骤安排的时候,丰隆一边听一边笑。
可是等宋阳把所有事情都说完之后,丰隆并没急着点头,对侍候在身旁的李公公挥了挥手:“扶着逸风出去走走,朕和常春侯有话要说。”
待两人离去之后,丰隆才淡淡开口:“宋阳,朕还没傻到那个份上。”
宋阳歉意地笑了笑,没多说什么。
“想要诛杀逆贼、扳倒叛臣的法子不止一个。”丰隆无意去细说、解释,只是直接说出结果:“不管用哪个法子,都能杀掉靖王,区别仅在于……平复叛逆之后,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是谁。”
被忠心臣子接入大牢,脱离险境之后,丰隆镇定了许多。没了随时降临的杀身大祸,心神平稳之后思路自然也就清晰了,这几天里皇帝想了许多。
丰隆的目光稳稳盯住宋阳:“若去装鬼,朕就越发‘死的实在’了,你的法子,归根结底是在助镇西王登基。”
话说得有很含糊,但宋阳完全能明白他的意思……丰隆是有机会‘重见天日’的。比如当逆贼伏诛、一切都告平息的时候,朝廷宣布‘真相’:中秋前万岁被叛逆绑架、囚禁,死在巡游中的那个只是个替身。
微服贪玩,结果给了叛贼可乘之机,害死太后皇后,这是皇帝任性咎由自取,丢民心、不合格;遭遇绑架则是‘被动’,这个解释勉强能说过得过去,虽然会让皇帝声望降低,但影响远远小于前者,丰隆还能重新返回帝位,再坐回龙椅中。
宋阳沉默了片刻,应道:“自从了解叛乱真相,我就打定了两重主意,最重要的一重,无论如何,不能让燕国的图谋成功。这一重,你我是一样的心思,这是最大的前提,我帮你,也是为了帮自己。”
待丰隆点头之后,宋阳继续道:“第二重主意,便是你刚刚说的事情了,评判之后谁来做皇帝?这个事情……没太多可犹豫的,在你重新坐回龙椅和镇西王执掌南理之间,我选后者。不过……我以前听初榕说过,镇西王忠心耿耿,他要想夺位的话,早就是南理帝王了。”
宫廷秘闻外人不可知,但事情与镇西王有关,又怎能瞒得过任初榕。丰隆继续点头,宋阳所说确有其事,先帝驾崩时镇西王若想有所作为,丰隆根本就没机会登基。
“我也确定不了镇西王到底想不想当皇帝,那我这边要做的,就是在扳倒靖王的同时‘维持现状’。”说到这里,宋阳还怕丰隆听不太明白,又特意解释了句:“我说的‘现状’,指的是:大家都以为丰隆已死、但丰隆还有机会公示‘绑架真相’、重返龙椅。”
话很拗口,宋阳说得有些吃力,好在丰隆听懂了,打了个手势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维持住‘现状’,这样一来,镇西王返京后,可以自己当皇帝,也可以扶持你再重回皇位……谁做皇帝我不去管,怎么选就都随王爷的心意,他会很从容。”
丰隆语气不善:“以前没看出来,你倒真是个好女婿,替老丈人做事周到的很啊!”
宋阳才不是冲着老王爷,他做这些都是冲着初榕、筱拂两人,不过这种事情他自己了解就成,犯不着和旁人解释,口中继续说正题:“所以我之前都没想过要用扮鬼这样的办法。可是……从别来禅院脱险、救回真的无鱼师太之后,我有了另一重新的打算: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无鱼的赫赫声望。假无鱼说过你鬼上身,你就不能再‘活’回来了,否则真无鱼的威望全失。”
“我仔细想过,你要是活着回来了,不论编出什么样的‘真相’,无鱼师太的威望都会大受影响,没法两全的,可是镇西王我控制不了,他返京后若一意助你重返帝位,就会伤到师太的名望,所以我不能让你再‘活’了。”
不让丰隆再活,当然不是现在就要杀掉他,宋阳指的是把皇帝的死讯坐实再坐实,抹掉公布‘真相’的机会,不给丰隆重新‘活’回来的借口。
牢房中的设施比不了寝宫,但该有的也样样都有,宋阳起身给丰隆倒了杯茶,递到他的手上,随即坦言道:“明白了?我现在要做的事情,和最初已经有所不同了,我得在杀靖王、平叛逆的同时,再一次次地把你的死讯坐实,不能再让你做皇帝。”
丰隆冷哂:“所以来请我扮冤魂厉鬼?我的鬼魂都跑出来游荡了,天下人更当我死得再彻底不过了。”
宋阳先点头,再摇头:“是有此意,但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对付靖王的步骤之一,两件事是一起做的。”
说完,宋阳沉默片刻:“其实……你已经赚了,不是么。”
丰隆不置可否,继续问:“朕若装鬼,你会怎样;朕不答应,你又会怎样?”
“陛下要是答应帮忙,此间事了我会带你去燕子坪,从此奉若上宾,性命担保你此生富足无忧;不帮忙的话,”宋阳搔了搔后脑勺,真挺苦恼的,笑道:“你做皇帝的时候,我真敢下手毒你;现在你落难了,和我也算熟人,下不去手了……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是先前说的那样,对付靖王才是头等大事,你要不肯给我帮忙,我也不能就甩手不管、由着大燕占了南理……嘿,总之麻烦得很。”
不料丰隆却笑了:“不用苦恼了,就照你说的办吧,你把扮鬼的步骤细节,再给我讲一遍。”
皇帝的话,反倒把宋阳给懵住了,直接问道:“为什么?”
“便如你所说,朕已经赚了。要不是遇到了你,现在我多半已经死在破屋寒窑里了,更谈不到报仇、平叛,虽然你的心思不怎么正经吧,但总归救下了朕。往大里说这就是天意,往小处讲这也是重恩,丰隆不是知恩不报的人。”
宋阳笑:“场面话,说正题。”
丰隆摆了摆手,好歹也是皇帝,才不会去和宋阳矫情‘朕会不会报恩’,继续道:“第二条,朕信不过你!你现在说什么和朕相熟,不忍下手……”丰隆倒是相信,不管他帮不帮忙,宋阳都会出手平叛。宋阳背后有西部强援、京里有红波府、左丞相、杜尚书、慕容等诸多势力策应,最要紧的,宋阳手里还握着无鱼、皇帝两张大牌,想要扳倒靖王的办法有的是。这次丰隆不肯扮鬼,他大不了再去换别的法子对付靖王。
扮不扮鬼无所谓的,真正重要的是,万岁‘重返人间’,会影响师太声望,影响他下一步的图谋,事情真到了‘不能两全’的当口,丰隆可吃不准眼前这个恶汉能做出什么来。
丰隆若已重返皇位,自然不把宋阳放在眼里,可眼前的情形再明白不过,宋阳不会让自己再回去,他真要动手,又哪会等皇帝重掌大权。
自己不合作,没准到平叛之后、镇西王进京前一天,就会毒发暴毙……丰隆斜睇着宋阳:“还有,刚才听你话里的意思,你以前还对朕下过毒么?”
宋阳笑着摇头:“没有的事,你太多心……不说以前只说以后,事情没你说得那么不堪,我不想你再登基不假,但‘下不去手’也是真的,实在不行的话,我估计到时候多半会把你绑了送燕子坪去。”
丰隆一摆手:“还不是一样,反正有你在我就做不成皇帝了。”说完,话锋一转,又拉回原题:“我答应给你帮忙,第三个原因是……我儿子还活着,我信得过镇西王。”
太子还在宫中。靖王怕落下口实,并未剪除丰隆的幼子,反正那个小娃娃没了太后、皇帝、皇后撑腰,空有身份却没有力量,完全不会影响什么。
宋阳纯粹是有些好奇:“真对镇西王这么有信心?你看人……呵呵,我也不觉得太准。”
丰隆喝了口水,笑道:“是父皇说的,他看人很准,所以我信。”
丰隆谈不上才干,但他父皇、上一任南理皇帝是真正的英明天子,安抚山中蛮、融合国内多族的国策不是他制定的、却是从他手中完成的,南理国内能有现在的安定局面全赖丰隆父皇。
父皇信任镇西王,所以丰隆也对镇西王有信心。丰隆放下手中茶杯,放松身体,舒舒服服地依靠在后墙上:“等镇西王返京,会扶持我儿登基,全力辅佐,我虽做不得皇帝了,不过由我儿统摄天下,也谈不到不甘心了。”
宋阳点头,重复道:“谁来做南理皇帝我不管,全凭镇西王做主。”
丰隆点点头:“若我信错了镇西王,我想请你帮忙,把我娃娃救出来,不过还是个孩子,别伤他性命了。”
对此宋阳痛快点头,而丰隆继续道:“最后,还想再提个条件,若真是我儿登基,常春侯……”
不等他说完,宋阳就接口道:“你的意思我明白,放心,我会保他。”
丰隆的笑容无奈:“不敢指望你会保他,只求你别坑他就好了。”
形势逼人,丰隆低头,他拉出一条又一条的缘由,但心底最深处、也是最最重要的那个原因,却不曾出口:骗天下人容易,骗自己困难。闹成现在的局面,固然是内贼外鬼互相勾结、处心积虑布下阴谋,但是和他自己也有脱不开的关系。
若不贪玩、不私访、不曾给自己弄面镜子,敌人根本无从下手。
太后、皇后都因自己而死。为报仇丰隆不怕千刀万剐;可说到再做皇帝,丰隆当真心灰意冷。
第四十一章 起势
静夜,长街,鬼皇帝渐行渐远,不久后彻底消失于夜色。
无鱼又等了好一阵子,确定丰隆消隐妥当,这才呼出了一口长气,对众人挥挥手,示意危机已过,来领路的太监急忙跑过来,颤声问:“师太,刚刚那是……”话还没来得及问出口,猛得醒悟这种事哪怕再怎么好奇,也万万不可追究真相,急忙闭上嘴巴不敢再问,目光转动了两下,很快看到师太满脸疲惫、身上的僧衣都被汗水彻底打透,又惊呼道:“您老赶快歇歇。”
无鱼摆出一副疲惫无比的样子,混不成体统地直接坐在地上,抬头望向‘远房师弟’:“孤石师兄如何?”
孤石得了宋阳的救治,此刻悠悠转醒,但气血尚未理顺,胸口窒闷得很,无法开口。宋阳似模似样,代为回答:“师太无妨,休息一会儿便能恢复如初。”
这场戏十足辛苦老尼姑孤石了,宋阳卖力帮她吹牛:“邪魔凶猛,煞气侵袭,所幸孤石师太修持精深。若是修持不够,当场就得化作一滩枯骨血肉。”一边说着,一边啧啧摇头:“想不到凤凰城中,除了您老,还有孤石师太这等精修高人,真心了不起。”
无鱼搭腔送人情,正色道:“那只冤魂伤害师兄,自己也受反噬,这才收敛了许多,没再继续作恶。”
孤石听了心头美滋滋,当时感觉胸口也不那么闷了,宋阳再落在眼中,好像也顺眼了不少。
无鱼顾不得松一口气,口中吩咐不断,请侍卫们立刻把昏厥在地的捕快送往大荐福寺去救助,佛家也有驱魔扶正的手段,这些捕快所中‘邪术’都已得开解,只缺个调养功夫,该怎么做几乎是个和尚就晓得。
至于孤石师太,现在这个样子无论如何也没法继续随行了,干脆由弟子护送了,先返回庵中休养。
安排好这些事情,无鱼不再耽搁,在宋阳搀扶下登入车辇,再度启程直奔皇宫。坐在车里,无鱼一边擦汗一边问宋阳:“还好?”
宋阳点头:“好得很,您老是演技派的……不止您、丰隆、孤石……你们都是演技派。”
中土没这个词,不过就从字面去想也不难理解,无鱼笑着摇摇头:“旁人都好说,就是苦了孤石师兄,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先被骗又被下药,然后再下药再骗,最后还呕血伤身……”
宋阳也不落忍,不过没办法,这场戏光无鱼、丰隆两个人演对手有些太单薄了。
凤凰城的佛徒人人都知道,孤石师太的性情又冷又硬,脾气又臭又横,对谁都没有一点好颜色,但也有一点共识:此人恪守禅训严苛自持……出家人不打诳语,无鱼师太不会说谎骗人。
尼姑、侍卫、捕快深夜遇冤魂,无鱼鬼话劝退死皇帝,这种事情太玄,想要传遍坊间不难,但想要人真正相信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非得把孤石师太拉进来不可。
道理无鱼完全明白,她做事不拘小节,不过孤石的情形还是略有不同,孤石不是自愿帮忙,而被他们连哄带骗不明就里便被拉上贼船,说得浅白些就是被无鱼和宋阳利用了,无鱼师太心里觉得有些对不住这位师兄。
宋阳劝道:“被骗也好、自愿也罢,孤石做的终归是好事;此事孤石帮了咱们的忙,咱们也送了个她一份真正的好佛名;再就是那个药物,虽然激得她呕血,看上去挺吓人,但是对她有利无害,是益方好药,就是劲力霸道了些,会让人难受一阵,过后受益无穷,师太放心好了。”
无鱼不矫情什么,岔开话题:“若非亲眼所见,还真不知道你用毒下药的本事如此精湛。”
宋阳哈的一声笑:“我从小就跟着名师学,不算什么,难得的是师太,第一次出手就大功告成,天分了得,进了佛门没进毒门,着实可惜。”
无鱼早就得了宋阳给的药物,在出门前给孤石沏的茶中下了第一份药,让她在走上大街不久之后开始觉得身体发冷、心烦意乱,这才有了见鬼前的‘不适’;
当中邪刑捕冲来的时候,宋阳上前阻拦,借着甩袖把第二份药散入孤石呼吸,老尼姑体内阴寒尽去,身体薰暖,开始‘佛光照于心’,不过到最后这份药力会有一个凶猛爆发,老尼姑被鬼皇帝击倒在地……孤石老尼姑不会武功,不懂江湖门道,又不存防备,想要毒她再容易不过。宋阳这次用药全无难度可言,唯一一点要在意的仅仅是算准时间。
无鱼也笑了,没理会宋阳的玩笑话,径自说道:“心思不错,武功不俗,精擅毒术药理,身旁还有大宗师相助,难怪敢和燕皇帝、燕国师作对……很不错。”
“我的经历有些特殊,生出来的时候就占了便宜,不过我能学到这些本事、能找到今天这些朋友,大都是拜一位亲长所赐,”宋阳收敛了笑容:“所以我和燕国的那两个人誓不两立。”
无鱼不置可否,只是淡淡笑道:“有本事是好事,只是根骨中戾气太重,你若有心,回头我找几本书给你看。”
“经书?”宋阳失笑摇头:“还是算了,我无心向佛,还是别给他老人家添麻烦了,倒是……等此间事情了结,到了燕子坪之后,我想请师太做两场超度法事,一个是我那位至亲,他入土之后,我还从未做过什么。”
无鱼当即答应,又问:“另一场法事给谁?”
“同类。”宋阳沉默了一阵,开口回答。
此时苏杭已经哄着小宋阳一起沉沉入睡,要是醒着,不知道会不会打个大大的喷嚏。
……
谈谈说说,一行人抵达皇宫,进门不久靖王就匆匆赶来,他得了呈报,刚刚知道来路上遇到的事情,老头子脸色惊慌,挥手屏退闲杂人等,只留下自己的心腹护卫,这才压低声音问道:“师太来时路上,遇到……丰隆了?”
靖王当然知道丰隆未死,此刻得知长街闹鬼、万岁现身,心中如何能够不惊,只待无鱼一点头,他就会立刻调遣心腹去缉拿皇帝,哪怕是杜大人的地盘、与刑部冲突也在所不惜。虽然靖王也不觉得真丰隆还能再掀起什么风浪,不过‘有备无患’,有机会的话是一定要把那颗龙头摘下来的。
敢让丰隆出来装鬼,自然提前就想好了说辞,无鱼笑容轻松:“王爷不用担心,不是真的。”
宋阳不管规矩,从旁边接口笑道:“要是真的倒好了,直接捏死一了百了。”
靖王神情狐疑,看了看宋阳,又转目望向无鱼,后者微笑着解释:“假皇帝,假冤魂,早就安排好的,所为不过两字:起势。为祈福法事起势,为靖王当立起势。”
“邪魔现身睛城,连带刀差官都被鬼术所摄,凤凰城百姓心中惶恐,自然盼着有一场祈福法事;鬼皇帝深夜游荡,心有不甘皆因龙椅空置、国家无主所致,人人都盼有一位贤德君王、一位受我佛庇佑君王登基大宝,震慑妖魔。”无鱼不急不缓,把早就编好的理由说清楚,跟着又歉意道:“贫尼自作主张,累得王爷忧心,乞请恕罪。”
篡位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把神鬼之说拉进来做噱头,无鱼为后面的法事又弄出个鬼魂来造势,再合适不过的理由。靖王听说不是真丰隆,心里就长长松了一口气,摇头笑道:“师太言重了,您为国为民,何罪之有?非但无罪反而有功。天大功勋!”靖王疑虑尽去,当即起步带着师太前往偏殿密谈。
不是靖王没有心机,而是起事前天祛曾对他讲过,无鱼绝对可以信任,又在‘检验皇帝尸体’等事情上共谋,大家同坐一条船,靖王想不出无鱼会背叛自己的理由,到了现在早已把她当作真正同党……靖王对无鱼毫无防备,归根结底,他倒霉就倒霉在不知道有一真一假两个无鱼,勘不破‘掉包’,他就休想能从这个坑里再爬出去。
密谈的内容是祈福法事。
靖王这边所有的准备功夫都已经做好,只等法事后师太宣布‘靖王当立’,他才好进行‘后事’。
无鱼胸中早有成议,一步一步细节和盘托出,对于这些佛法事情的步骤、过程,靖王并不在意,他关心的是‘时间’,要求也只有两个字:尽快。一番密探,直到天色大亮,师太和宋阳在宫里吃过了东西,这才告辞离开。
这个时候,昨晚在刑部衙门附近发生的事情,已经散播开来……传言是从大荐福寺流入坊间的。
九塔清宁寺与大荐福寺是凤凰城中香火最旺的两座大庙,虽然同为凤凰城知名大寺,两者区别却不小,前者是‘定国禅院’,得皇家供奉、地位超然,受到朝廷的特殊照顾;而大荐福寺走得则是‘亲民’路线,僧侣不止在庙里念经,常常会走街入巷,对平民讲经布道,若是赶上什么活计需要帮忙,和尚二话不说就会上前,忙得满身大汗之余,和主家一起喝上井中打上来的凉水,说说笑笑随口拉些家常,建寺二百年来代代僧侣皆是如此,渐渐博出善名,这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如今大荐福寺场面了得、地位不低,但僧侣依旧恪守前辈教诲,随和亲近,街坊邻里谁家有事不请自到,口中不止谈论佛法,家长里短和那些无伤大雅的坊间趣闻也是他们的话题。
昨夜那一队捕快被送来时,有莲宗寺女尼随行,把发生的事情如实相告,等到黎明时分,刑捕们先后转醒,可他们无一例外,全都记忆模糊,对夜里的经历,就只记得:巡逻到肃政台大门口时,突然感到一阵彻骨阴冷,再之后发生什么便全不记得了。
若是刑捕们醒来,立刻口若悬河说起中邪经历反倒不对劲了,他们没了记忆、啥也不晓得、自己比旁人还要更迷糊才是正常状况,这一来大荐福寺的和尚们先就信了个十足十。
后面的事情不出所料,今天大荐福寺一开门,‘丰隆阴魂未散’、‘鬼皇帝三司巡游’、‘两师太四印卫道’等诸多说法就传了出来,只可惜谭图子不在睛城,否则又会有一部好书问世。
皇帝的鬼魂回来了,这是何等‘刺激’的消息,比着常春侯当年的大笑苦主像可轰动得多了,不多时便街知巷闻,人人议论。
……
无鱼师太离开皇宫,并未直接返回莲宗庵,而是取道大荐福寺去探望中邪的捕快们,表面看是慈悲为怀挂念伤者,可实际里刑捕们都是龙套,他们身上所有异象,要么是宋阳的好药,要么是他们的演技,又哪用得着关心,她有此一行,干脆就是去证实传言都是真的。
不过这次发生的事情……老尼姑当街和恶鬼打起来了,未免太离奇了些,传的人多但信的人少。还是有好事之人,壮起胆子厚起脸皮,跑到莲宗庵去向另一位当事人、孤石师太求证此事。
出乎意料的,一贯孤僻的孤石师太,这次面对好事者的询问居然一反常态,并未甩动大袖冷语斥责,而是淡淡点头,确认了此事……虽然没能打过那个鬼,可至少她老人家还有资格‘动手’,这是毕生修持、刻苦修行的证明,这份荣光孤石实在舍不得不要。
点头的时候,孤石师太脸孔依旧是冷冰冰,不过心里喜滋滋的……忍着,不笑。
大荐福寺的高僧们亲口所说,煞有介事;无鱼师太虽不曾明言,但出宫后脚步匆匆去探望中邪捕快;而最最有分量的是最恨传言、不仅自己从不去听也不许弟子信徒去传‘趣闻’的孤石,竟也点头承认了此事,如此一来,坊间真正轰动了。
以往不管街头巷尾流传什么谣言,大伙都只当就茶水的小菜来对待,充其量只是图个热闹、满足个好奇心,可是这一次,皇城是真格闹鬼了,与巡游时的‘附体’惨祸不同,现在皇帝阴魂还在,而且据说怨鬼凶猛得很,两位师太联手都未能降服,这倒难怪,人家活着的时候是万岁爷,死后变的丧物也会更可怕些。
事情就发生在身边,谁敢说鬼皇帝再出来游荡,不会跑到我家院子中来?睛城内人心惶惶,一时之间各大寺庙人满为患,不管平时为人是善是恶,不管以前对和尚是敬是躲,更不管这样临时去抱佛脚会不会管用,总要请一尊佛像回来才够安心。
探望过捕快,无鱼师太留在大荐福寺,找到主持方丈交谈一阵,不久方丈传出两道法旨,一是派出大批僧人,去请京中大小寺庙主持来此间商讨祈福法事之事;另一则是吩咐门下僧侣,再与百姓说起昨晚鬼事的时候,记得要强调一处:无鱼师太以佛名担保,鬼皇帝不会滋扰凡间,更不会伤害平民百姓。
第一件事自不必说。第二件事乍看上去,是安抚民心的举措,出家人不管政事,但传言引起恐慌,无鱼师太出言作保、驱散众人心头的恐惧也算是分内事。
不过话传出去后,坊间即起疑问,鬼皇帝要做什么事情,无鱼师太管得了?若真能管得住,昨晚干脆直接收了对方便是了,又哪用‘斡旋’。
百姓之中不乏聪明之士,很快就猜出了答案。不外两种可能,一是无鱼和鬼皇帝于昨晚达成了什么协议,怨魂应承师太不伤百姓;另一种猜测则更有心机一些了,事情要从头来看,丰隆回魂游荡睛城,他最应该去的地方是哪里?自然是皇宫,‘退而求其次’,也应该是自己丧生之处,可是这两个地方他都不去,反而去了三司衙门,夜巡的刑捕是在肃政台门口中邪……这便更值得玩味了,肃政台是什么地方?专责监察官署、惩治官员的衙门,从不入品的小吏到一品大员再到皇亲国戚,犯了案子全都要送去肃政台审理,鬼皇帝去那里做什么?
不过这第二种猜测,隐隐约约有些犯忌讳的危险,只是私下流传,没什么人在街面上肆无忌惮地去谈论。
……
下午时分,接到无鱼邀约京中各座寺庙的主持,基本只要能动的都悉数到场,众僧云集大荐福寺,彼此打招呼就用去了大半个时辰,也就是无鱼的和善性子能够忍得,换成孤石怕早就不耐烦了。等众人落座之后,无鱼开口说明目的,想要和京师诸寺之力,办一场重大法事,为南理祈福。
这是大事、好事、盛事,无鱼又明言在先,此事由皇家牵头、朝廷支持,在场所有高僧当然痛快应允,不过在无鱼接下来宣布法事要在四天之内举办,大伙不免又吃了一惊,几乎集和睛城所有出家人的重大法典只有四天准备时间,未免太仓促了些。可是没办法,现在谁都等不及了,无鱼不听劝,毫不动摇,就得是五天之后,旁人也只有咬牙答应的份。
接下来无鱼列出法事流程、细节,京里的驻庙僧侣没有不会做法事的,大家都是轻车熟路,不外是唱香赞、钟声偈、信徒请法;跟着大座讲经和供佛斋天;接下来便是重头戏唱赞诵经祈福。
无鱼把祈福部分作了三个环节,先为国家百姓祈运,再为护法檀那求福慧,后则是为国廷皇室唱福。
按照正常道理,做完这一项,整个法事就要进入收尾,不料无鱼师太摇了摇头:“尚未完结,还有一项,由贫尼与孤石师兄共同主持,届时还要请诸位师兄、法师相助……”直到她提到孤石之名,在场的僧侣们才恍然发觉,老尼姑孤石并未到场。
孤石中午过后就急匆匆地出门去了……她要联络另一批佛徒。
第四十二章 稻草
由无鱼师太牵头,凤凰城中八十三座大小寺庙、百余位知名高僧率同三千佛门弟子,要举办一场浩大法事为南理祈福……当天黄昏时分消息从大荐福寺传出,皇城上下尽做欢颜。
靖王一脉只等这场法事为引,后面便着手登基诸事;平叛众人就要在法事中发难、彻底了结这场内乱;至于寻常百姓,或许察觉不到朝中暗流涌动,但至少明白最近怪事不断局势紧张,尤其是恶鬼、怨魂作祟,搅得人心惶惶,大伙都盼着能够驱逐邪灵、盼着朝廷重整秩序、盼着戒严快点结束,重回以前安乐生活。
所有人都等着这场法事。
祈福道场就设在凤凰宫前的广场上,从确定法事当天,大队禁军与劳力被派驻到宫前,陈钟设鼓、搭台置佛,日夜赶工忙碌不休,布置道场。
四天之后,八月廿九,丰隆皇帝惨死后第十四天,祈福法事的正日子终于到来。靖王特意传告全城,当夜宵禁提前两个时辰结束。这场法事不同于普通庆典、集会,参与者都能在祈福时得福慧,这是大有好处的事情,人人都希望能得到神佛护佑。宵禁结束时正是半夜时,百姓们就早早起床,大人抱着孩子,老人拄着拐杖,从三三两两到涓涓细流再到汇聚成潮,从城中各处向着宫前广场汇聚。
天还不亮,僧众尚未到场,广场附近已经人潮汹涌,几乎全城百姓都集中过来。
此刻道场中正在做最后的布置,先以净水冲地再铺撒花瓣,引出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让人总也忍不住深深呼吸。不久之后,宫门大开,南理国众多贵人来到道场,为首的正是靖王爷任瑭,似模似样的、手中还领着丰隆幼子。
皇室嫡系和朝中重臣当然不用和百姓们去拥挤,宫前广场足够广阔,单独给他们开辟出一块区域,周边有忠心侍卫的重重保护,安全无虞又毗邻道场。
又等了一阵,就在天边曙光初透、黑夜再无力持续之时,先行来到道场的护法僧赤膊而出,来到场中数十柄巨大戒鼓之前,擎起鼓槌双臂挥舞如风,转眼间隆隆鼓声震彻天空,而下一个瞬间里,从凤凰城四面八方,传来悠扬洪钟,城中所有寺庙都敲响法钟,和应鼓声,这也是众僧启程离寺、赶赴道场的讯号。
南理皇城法钟戒鼓此起彼伏,互相呼应,把黎明染得庄严肃穆,人人都不自觉收起笑容,心中和着雄浑钟鼓默念佛偈……
近百座寺院分布城中各处,偏远些的要走上个把时辰才能抵达道场,和尚赶路又不能撒腿飞奔,否则成何体统。而庄严法事,自然不能等着一帮一伙的僧人稀稀拉拉地赶来,众僧早就被安排在附近的几座大寺中,钟鼓一起便启程出发,按照八吉祥之数分作八支队伍。各队前行的速度也有些差别,距离稍远队伍的脚下步伐略快、距离较近的则缓步而行。
提前算好时间,当戒鼓三醒、法钟九回,同时寂静时,八队僧侣同时现身于道场之外。来自正东方向的一队,领队首脑正是无鱼师太。
不等禁军开道,百姓们就自动让出道路,众僧迈步前行,口中轻唱法咒。无数百姓拥挤在街边,却没人发出一点声响,人人都被僧侣庄严所摄,生怕会扰了他们口中的咒、扰了自己心中的佛。
偌大广场,只闻三千法咒,梵音随风遥遥弥漫全场,远不若之前钟鼓嘹亮,但庄严之意更有过之。
进入道场后八支队伍散成小队,按照事先安排好的细节,追随着自家师长找到位置,以七宝吉祥海之势围拢法坛,无鱼独自一人高登法坛,结跏趺大坐。待她一落座,众僧口中咒唱同时停歇,换而一声压抑已久的欢呼,自围观百姓群中,猛地爆发而起。
这时候靠的近、眼睛尖的百姓发现,在众多僧侣之中混着有一伙‘特殊’人物。
盛事大典,所有僧侣都身着盛装,唯独那一伙人,大概有四十几个,衣着朴素赤足披发,显得格格不入……他们也是佛徒,但不驻庙、无居所,都是苦修持。
虽然同为佛门弟子、苦修与普通禅宗弟子拥有同样信仰,但双方追求信仰的道路大不相同,苦修的方式无疑更加极端,他们认为人生来有罪,要以自苦方式来恕罪,身体越痛苦内心也就越纯洁。这也并不是说苦修比着普通和尚更虔诚,只是大家对修行的理解不一样,因而产生了不同的修行形式罢了。
即便是自苦行者,也分作不同流派,林林总总难以细数,不过南理最主流的苦修,把修持分成三个境界:一是人生苦、二为天地苦、三做繁华苦。具体教义不提,这三重苦划定了三个阶段的修行。先要在人世间修持,斩断感情牵绊;有所悟后开始第二个阶段,出世进入荒山莽林,观察自然、感受万物之争,去领略天地之苦;最后再重新入世,在了解人生、天地两重苦楚之后,重新审视人间,以求真正大领悟。
第三重修行,非得是真正的繁华大城不可,由此能在凤凰城中停留、长住的苦修,大都是有高深修持的苦修。来参与祈福法事的苦修皆在此列,他们最不求的就是虚名,可实际上每个人身上都背负了一份名气。
今天到场苦修的领头人,赫然是最近在凤凰城中盛名大增、坊间传说南理法力第二、仅次于无鱼师太的老尼姑孤石……
对无鱼师太,苦修持们也敬佩的很,否则也不会在无鱼破关后积聚到别来禅院,苦等几天只为致以问候。
只?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