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天行健最新章节 > 第53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天行健 第53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只是一个小小的军校教席,居然也得到破格提拔,源头只是数月前他的一封上书,这在过去“上品无寒门”的用人时代是不可想像的。即使我对文侯仍然很有看法,仍然不得不佩服他的气度才能。

  十月九日,帝君下诏嘉奖有功之臣,路恭行和毕炜都增加了俸禄,由于他们都已是偏将军,如果升到副将军的话,那就和那些前辈勋爵平级了,目前自还不可能。吴万龄因功得封校尉。只有我仍在军校当一个普通教席,什么也没有。

  十月十三日,赴援句罗岛的邓沧澜也传来捷报。自倭人在大举进犯句罗岛以来,句罗王节节败退,三月,邓沧澜率五千人赴援,面对的是一片残破。倭人跨海来袭,已将句罗水军尽数击溃,句罗岛三千里山河沦陷了三分之二。邓沧澜与句罗王率残军入山抵抗,只能勉强支撑。到九月,工部终于造成了第一批战船,新军中的水军五千增援句罗岛,此时倭人在句罗已有近十万之众,邓沧澜手头只有不足一万的帝国军和仅存三万余的句罗军,正当岌岌可危之时,邓沧澜大胆行险,提拔了句罗本土青年将领李尧天。李尧天少年时也曾来军校进修,深谙兵法,以前句罗王一味迷信帝国军将领对本土将领极不重视,但李尧天向邓沧澜上书后,邓沧澜大为赞赏,叹为天下奇才,立刻拨五千水军给李尧天,两人联袂于十月一日率船队从句罗西南港口出发,海上行军八百里,趁夜色向倭人的水寨发动奇袭。此时倭人水寨中有驻军两万余人,战船七百多条,而邓沧澜的水军一共只有不到一万,战船五十余艘。当李尧天提出这个奇袭计划时,句罗王廷的重臣们都大惊失色,斥为“胆大妄为”,觉得那是以卵击石,但邓沧澜力排众议,大力支持李尧天,甚至两人联手出发,那是共存亡、同荣辱之意了。倭人根本没料到已经是惊弓之鸟的句罗水师居然还敢劳师远袭,全无防备,这一战,倭人水寨被连根拔起,两万水军只逃出了七十七人,战船也只剩了两艘,邓沧澜与李尧天大获全胜。邓沧澜又派李尧天率五千水师截击倭人海上来的援军,自己率五千人弃舟登岸,沿途收留流亡,与留在岸上的倭人游击。

  这个计划的大胆,与李尧天的远袭之议不相上下。当我听到邓沧澜传来的报告时,先是大吃一惊,继而又暗暗称绝。邓沧澜这人智勇双全,胆识谋略俱佳,比邵风观更胜一筹,也怪不得文侯如此器重他,让他独挡一面,远赴句罗。相比较而言,虽然年纪相差不多,我已远远落在他们后面了。

  今天是十一月四日,又是一个休息日。一早上,我将飞羽牵出来,到野外溜一溜。飞羽的脾气很是暴躁,不能和别的马养在一个厩里,而我又没资格给它一间单独的马厩,所以只能养在我住处的后院。那是个小小的院子,飞羽养在那里,精神都不太好,我都有些心疼,趁今天天气好,我带它到野外跑了一圈。转了一圈,回到军校,刚给飞羽喂了些料,一个同事突然在外面道:“楚休红,你在这儿啊,文侯大人派来的人都找你半天了。”

  文侯找我?我怔了怔。甄以宁死后,文侯再不曾召见我,好像把我这人也忘掉了。想到邵风观的事,文侯对我可能也有些迁怒之意,毕竟当初甄以宁也曾在我的前锋营里呆过几天,也是在那时受了伤的。现在他叫我,到底有什么事?

  我到了文侯府中,报过名后,我被带到了文侯的会客厅外,我有些惴惴不安地大声道:“大人,楚休红求见。”

  “进来。”

  也许是我多心,文侯的声音好像苍老了一些。我推门进去,只见文侯背着手站在墙边,看着一张巨大的图。文侯见我进来,转过头道:“楚休红,你来了。”

  我行了一礼道:“大人,不知唤小人来,有何吩咐?”

  文侯指了指那张图道:“你先看看这个。”

  那是张“舆地一览图”,画得非常详细,一些稍高一些的山头都标出来了,图上还粘着一些各色的三角小旗。我看了一下,道:“大人,这是战况图吧?”

  那些三角小旗是用小针刺着,乍看之下杂乱无章,但细细一看,便知道白色的多分布于北面,红色的多在南面,而蓝色则都在东北句罗,黑色的都在西北,小旗最多的是在北宁城的方位,自然表明战局形势了。每一面旗大约代表一万人,因为我见北宁城的白旗有六面之多,红旗也有四面。

  文侯笑了笑道:“你反应倒快。不错,正是战况图,只是要改一改。”

  他伸手在东北句罗岛上摘下了一面蓝旗。现在,句罗岛上的白旗和蓝旗都已是三面了。我道:“邓将军又传捷报来了?”

  文侯道:“正是,今日刚来的羽书,昨日沧澜获得大胜。”

  昨日早晨,李尧天率五千人在句罗岛东南端海上与倭人的两万援军决战,水战一日,李尧天在海上发动火攻,大破倭人船队,杀得海上漂满浮尸,倭人残军只得仓皇退回倭岛本土。同时,邓沧澜牵着岸上的倭人连续苦战,因为收留逃散的残兵,此时他的部队扩充到了一万有余。倭人因为失去海上的补给,句罗岛民众又实行坚壁清野,在追着邓沧澜转了几个圈后,被拖得精疲力尽,昨日听得援军到来,急忙向海边进发,准备孤注一掷,水6夹击,击溃留守海上的李尧天军团,重新打通补给线,没想到在回师途中被邓沧澜在句罗岛金持山设伏,以一万对三万,一举击破,斩首七千。此战过后,倭人残军都已退入城中龟守。昨日水6两路都得到大胜,便得倭人的士气也一定跌到了低谷,到了这时,句罗岛的战事恐怕已经全面扭转,下面就该是邓沧澜率军大举反击了。

  我叹道:“邓将军真是个将才,那位李尧天将军也是天下无双的智将。”

  邓沧澜也一定是将此战看做决战了吧,不论是水上还是6上,只要有一方失利,剩下的必然会遭到倭人的水6夹击。如果不是他和李尧天两人,只怕倭人的反击就会得手,那时战势又将处于不利了。东北战事能有如此大的进展,文侯一定也舒了口气。不仅是他,我也舒了口气。

  文侯也叹道:“不错,没想到化外之地竟然有这等出色的人物。倭人被彻底击溃后,我一定要将这个李尧天调来做沧澜的副手。”

  句罗是个藩国,文侯要调李尧天的话,那也不会是件难事。我也很想见见这个了不起的战将到底是何等模样,在我心中,我觉得他该比邓沧澜更为出色。

  文侯转而向西北方道:“句罗有沧澜在,可以放心,只是青月只怕要顶不住狄人了,唉,北宁城不知还能守多久。”

  和句罗岛上的战局相反,北宁城日益陷入困境。这已不是个秘密了,蛇人毕竟不同于岛夷。屠方、毕炜、路恭行三人虽然善战,但是蛇人的攻击一波接一波,要斩杀一个蛇人,平均总要付出三到四个帝国军的代价。而帝国此时实在太缺少兵员了。雪上加霜的是,此时西北方的狄人也突然发动了叛乱,将镇守西北边陲的青月公牵制住,文侯图上西北方的那些黑色小旗只怕就是狄人的。

  狄人生活在西北沙漠上,以游牧为生。数百年来一直是边境大患,大帝一统天下后,为平息边患,曾命十二名将中的李思进挂帅西征,连破王廷,将狄人驱赶到了三千里外的蛮荒之地,也让西北边疆得到了百年安宁。可是随着帝国国力日衰,狄人又不断东进,如今重新回到了他们原来生活的地方。由于狄人一直在沙漠上逐水草而居,骑术极精,来去如风,青月公的军队只能取守势,无法如李思进一般进行犁庭扫岤的打击。狄人的军队已有十万左右,其实力已超出青月公一倍,幸好他们分裂成五部,号称“五王并立”,互相之间也时有争斗,每一部的实力有限,因此一直接受帝国册封,维持一个名义上的藩属。虽然狄人不时仍要前来马蚤扰,但大体上还算相安无事。我听文侯这般说,不由得大吃一惊,道:“狄人造反了?”

  “昨日传来的消息,最近狄人五王合盟,十一日发动了一次袭击,杀入金山堡,击溃青月公的五千屯边军,也许他们还记得当初李思进将军远征三千里,斩首二万级的辉煌战绩,这次袭击只是稍出即退,毁掉了屯边军五座边寨便又退回沙漠。若是狄人挟初胜之威,乘势东进的话,我想青月公便难办了。”

  我心头一不由得一寒。这事该是机密了,我也不知道。我道:“大人,小人久处帝都,愿重事鞍马,杀敌报国。”

  我现在连军人都不是,文侯跟我谈这些军机,恐怕也是要用我了。我不禁有些激动,话说得也有点发颤。文侯转过头,微微一笑道:“狄人虽然攻势强悍,不过因利而聚,只是批乌合之众,只消看他们不曾乘胜东进便知他们翻不起多大的浪来,心腹之患是在这里。”

  他指的是天水省。天水省的白旗有五面之多,红旗却只有一面,方才我还不曾注意。我道:“西府军也遭到蛇人攻击了?”

  文侯点点头道:“不错。虽然如今现身的蛇人还不多,但蛇人一定是将天水省当做第二个进攻点了。怪不得在北宁城的攻势一直不是太强,它们打的主意,其实是三路北进之计啊。”

  “三路?还有一路在哪里?”我觉得有些诧异。从图上看,天水省到之江省之间,并没有插着红旗。事实上,大江中分南北,发源于极西的崇山峻岭中,也只有中游的天水省和下游的之江省可以渡江,其他地方的渡口年久失修,加上水流湍急,蛇人要大批渡江绝非易事。下游已经失守,蛇人完全可以从那儿一路北上,但事实上却也没有这样的事发生,我本来就在奇怪,但想想蛇人要平定南方诸省本非易事,可能也正在南方各省扑灭当地的抵抗军,这样也能理解。蛇人终于在天水省露面,那说明要东西齐进吧,只是还有一路不知在什么地方。

  文侯敲了敲东面的海上道:“就是这儿。”

  “什么!”我大吃了一惊。蛇人难道从海路北上么?我从不知道它们会有大船。蛇人虽然会游泳,但要游过浩瀚的大海,那是绝无可能。

  文侯道:“当初我乍闻这消息,本也不信,但现在想想,这事实在大有可能。南方,还有一个地方有大量的船只啊。”

  我看向南方。文侯指的,一定是五羊城。五羊城主因为是事实上的独立,一直保留着一支两万人的军队,而他们由于有大量的海外商队前来,因此军队基本上都是水军,船只也全是些海船。我道:“难道五羊城已被攻克了?”

  五羊城太远了,被攻克的消息现在也没传来,我不知道文侯是怎么得来的消息。文侯道:“我也不知道。五羊城,一直是个变数啊。如果天下太平,这个变数也不会有什么大碍,但如果到了乱世,说不定就会成为一个致命的伤口。”

  我急道:“大人,小人愿下五羊城探听确实消息。”

  文侯让我来,只怕就是这个目的吧。我曾随武侯南征,对南方的路途也算有些熟悉,文侯可能就是要我充任特使前往五羊城,探得确实消息。虽然这任务艰难之极,但天下板荡,作为一个帝国子民,我也是义不容辞。

  没想到文侯摇了摇头道:“眼下尚不必多担心此事,若西府军被打垮了,蛇人恐怕也用不着动用这一步棋了。”

  他突然站直了,高声道:“楚休红,国家养士,用于危难,就算某人心有不平,应该怀恨于心么?”

  我一怔,道:“不该。”

  “那就好,明日我向帝君上疏,恢复你的下将军之职,重新率领前锋营,增援符敦城。”

  这话像是一个闷雷,我又惊又喜,一下跪倒在地,道:“臣万死不辞。”

  只是,天水省仅仅是出现了一些蛇人,而西府军有五万之众,需要我去援助么?我不禁又有些不安,隐隐地觉得这事实在有点古怪。文侯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道:“楚休红,你在想什么?”

  “小人以为,符敦城似乎还不到危急之时,援助似乎还谈不上……”

  文侯冷笑了笑,看了看四周,放低声音道:“楚休红,现在四下无人,你要记住,援助其实是假,密切注意周诺的动向是真。”

  我浑身一震,注意周诺!我还记得这个喜欢玩刀的西府军都督,以及那个很有点阴险的副都督陶守拙。难道西府军是要趁乱而动,自立为王么?如果真有这事,文侯再让我去岂不是送羊入虎口。想到这儿,我身体也不禁有点发颤。

  文侯哼了一声,道:“怕了?”

  我身上又是一颤,高声道:“禀大人,人固有一死,以死报国,死亦无憾。”

  文侯看着我,像是要看我这话是不是在强作壮语。我动也不动,此时心中也确实没什么好怕的了。从高鹫城逃出,再从东平城被押回来,我出生入死了那么多次,如果要死的话早就该死了,用不着等到现在。顿了一会儿,文侯脸上终于浮出了笑意:“不怕死就好,不过要死也没那么容易。此事本就是陶守拙密报,你带前锋营去,名义上是给西府军加封,看看事态究竟如何,他会协助你的。记住,见机行事,如果周诺真有异动,他这条性命,两三人白刃相加,便可取之。最主要的是不能让西府军乱,那倒是件难事。楚休红,我相信你。”

  我又行了一礼道:“臣定不负大人重托。”

  话虽这么说,但我心中仍是没底。经过东平城之役,前锋营不过一千来人了。这一千人带到符敦城,和五万西府军相比,只是他们一路军的十分之一。如果周诺真有异动,和陶守拙反目,两人一通混战的话,前锋营在乱军中自保都难。

  内乱总是最难收拾的。一支能敌万人的强兵,只怕平伏不了五千人的内乱。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啊。

  我胡乱想着,文侯突然抓住我的肩头,看着我的双眼道:“以宁的遗言中,让我好生照顾你,楚休红,我已无子,以后,你就和我的儿子一样了。”

  我的头“嗡”地一声响。甄以宁死前还有这样的遗言么?我的泪水不由得一下涌了出来,止都止不住。他拍拍我的肩道:“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楚休红,你很有善战之名,但其实还是太软弱,这个毛病一定要改一改。”

  我顾不得面子,伸手抹去了泪水道:“大……大人,我一定做好。”

  我已不知该如何说话了。文侯的这句话实在太像是我的长辈的口气,让我感动之极。他眼里好像也有点泪光,拍拍我的头道:“回去准备一下吧,要出发的话就是这几天了。好孩子。”

  他转过头不再看我,我又跪了下来行了个大礼,道:“大人,我走了。”

  文侯没有回话。我掩上门,走了出去。心中仍是如波涛翻涌,走过门槛还被绊了一下,差点摔倒。

  文侯要把我当做他的儿子了!这话太令我震惊,心中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是欣喜,隐隐地又有些伤悲。如果甄以宁不死,我肯定不会有这一天吧,甄以宁即使再求文侯关照我,文侯也未必会听。而甄以宁死后过了大半年,文侯才说出这话来,这大半年里他也一定在日思夜想。

  可能,在我身上也隐隐有些甄以宁的影子吧。虽然我远不及他那样少年老成,才华横溢,但性格上还有许多相似之处。

  我跳上马时,不禁看了看天空。天空中,白云如歌,浮过天际。在初冬的艳阳下,这世界平和如往昔。

  可是,就如同平静的水面下会暗伏着汹涌的暗流一样,帝都在这表面的平静下也是危机四伏。文侯厅里的那张图上,帝都的实际控制地区已经缩小到以帝都为中心的一小块地方了,恐怕不用多久,战火也将会烧到雾云城这座天下第一的名城了吧。

  我轻轻踢了下飞羽,飞羽一下加快了步子。在马上,我努力想让自己平静一些,也想让自己更高兴一点,可是只是徒劳而已。

  正走着,突然,我耳边好像又听到了文侯的声音:“当初我乍闻这消息,本也不信……”

  当初?很久以前就有这消息了么?文侯又是如何得到这消息的?

  我绞尽脑汁地想着,可是总也理不出个头绪来。我实在想不通文侯如何会听到这种消息。五羊城确实有船,武侯被困在高鹫城时就动过要调五羊城的船从海上北归的念头。可是,谁会保证蛇人攻破五羊城后能得到船只?按理,五羊城被蛇人攻破,那些船肯定大半毁于战火,蛇人要用的话,一两千人也根本不能进行海上远征的。

  难道,五羊城主竟然已向蛇人投降?我怔住了。这种想法实在太匪夷所思,五羊城主再是墙头草也不至于如此。我正想为自己这种奇想一哂,突然又呆住了。

  郑昭!郑昭正是五羊城的特使!

  那一次郑昭和文侯商议后,文侯马上要取他的性命,只是因为郑昭有读心术,所以连夜从西门逃出。虽然后来被我追上,却也因为他的摄心术,被他再次逃脱。那一次,他说的到底是些什么话,以至于文侯会动了灭口之心?

  我知道这些事文侯一定不会跟我说的,我要是太多嘴的话,就算是他的干儿子也没用,何况文侯只是口头上说要把我当儿子看待。这大概会永远是一个谜了吧。

  我苦笑了一下,打马向住处走去。

  第二十八章 深谷断魂

  山道崎岖。

  由于走得人越来越少,路也快被湮没了。曹闻道边走边骂着:“他妈的,这种路是人走的么。”

  邢铁风和杨易因为出身官宦,都已得到升迁,成为蒲安礼的部将了。前锋营现在的人数是九百八十三人,分为两队,曹闻道升为骁骑,统一营五百人。另一个骁骑是钱文义,他因为没有后台,邢铁风和杨易走后,他还留在前锋营里,而我重新统领前锋营,他这个曾代为统领前锋营的百夫长被曹闻道超过,退为二营骁骑了。出发后,他看我的样子也有点怪怪的,总在躲着我。的确,出卖过我一次,他也一定想不到我居然会官复原职。虽然和那时相比,他已升了一级,我却仍是原来的职衔,但仍要比他高五级。

  我们是十一月十七日出发的。我离开后,前锋营取得的战功也有不少,现在是轮休,才从北宁城下来,没想到马不停蹄又要向符敦城进发,他们虽然没有明说,但暗地里都有些怨言。

  现在是冬天了,草木有不少都已枯黄,如果是夏天的话,路上的杂草会长得让人难以行进,那时他们大概更要骂人了。我拉住飞羽,回头看了看身后的队伍。不到一千的队伍仍然排成了一列几乎望不到尽头的长队,在山道上蜿蜒而行。天也快黑了,我大声道:“传令下去,大家就地歇息,准备打尖。”

  从帝都到符敦城,大约得花十多天。虽然路程与东平城到帝都的距离差不多,但这一段多半是山路,高高低低,蜿蜒崎岖,比东平城到帝都的五马官道差远了,因此路上要花的时间也将近多了一倍。我还记得当初来时在路上碰到的那个曾望谷,天水省自李湍之乱后,民不聊生,入山为匪的也有许多,使得这条路更加荒凉。我们离开帝都三天,现在正在乙支省境内,再走几天便要到达天水省的疆域了。

  部队集结到一处,每十人围成一堆点起篝火,一时间这条路上星星点点都是火光了。我把马鞍从飞羽背上拿下来,坐在地上烤着一个冷馒头。馒头冷后又干又硬,但在火上一烤,却透出一股焦香,再切一片烤熟的肉夹在里面,滚烫的油将馒头都浸透了,吃起来又酥又香,滋味着实不坏。我正吃着,曹闻道坐过来道:“楚将军,喝不喝酒?”

  我接过酒来喝了一口。他这酒也不算好,淡而无味,只是略微有些酒味而已。我道:“你让兄弟们小心,这路上不太平,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曹闻道也喝了口酒,抹了抹嘴道:“我已命人不得放松戒备。他妈的,钱文义倒也厚着脸皮跟我们一块儿走。”

  钱文义自出发以来一直没和我说过话,大概他也没脸见我吧。我低声道:“小声点,他也没什么过错。”

  “他这等两面三刀的小人还没有过错?”曹闻道有些不服气。我虽然算他的上司,论军衔都比他高五级,可他跟我说话时一直是这种腔调,我也不好说他。曹闻道其实甚为精细,就是脾气暴躁,那是他的性情吧。像他这样的性情倒是可以相信,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像钱文义那么阴沉。

  我道:“钱将军自有他的难处,也不要苛责他了。”说这话也并不是因为我大度,只是现在钱文义好歹也是一营的骁骑,我不能没来由地对他如何。

  曹闻道也没办法反驳我,又喝了口酒,没好气地道:“他倒也知趣,不多来惹事。”

  钱文义虽然沉默寡言,但我下的命令他仍然不折不扣地执行,他带的那一营已经有当初前锋营的影子了,似乎比曹闻道带的五百人更严整些。

  天暗了下来。山风吹过,松涛如一阵连绵不断的吼声。看着面前的一片黑暗,我心中突然涌起了一阵廉洁出来的空虚之感。

  人生如梦,岁月如刀。这把刀割断了长梦,也在人心底割出了太多的伤痕,还能记得的又剩下了多少?也许,用不了太久,我会把什么都忘了吧,过去的一切,都渐渐地像一个梦。

  我站起身,向前走去。天色已暗了,只有西边还有一片暮霭。紫红色的霞光渐渐褪去。曾几何时,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也见过这样的暮色。

  那是初入军校时的事吧。那时我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在初入军校的那一天黄昏,因为一种突如其来的迷惘,独自站到军校边的山上望着远处。我并不想家,父亲对我太过严厉,因此我一直有些害怕回家,可是那天,当绚烂的晚霞在天边翻涌时,我想到的却是无比的空虚和孤独。那是忘记一切的孤独,仿佛天地之间只剩了我一个人,就是嘶吼也不会有人听到。

  天地永恒,而人生短暂,如草尖的一滴清露,眨眼间便会消失。那些“征服世界”的豪言壮语,充其量也不过是一句可笑的妄言吧。征服的,并不是世界,只不过是人类而已,而我们,永远只是这世界的囚徒。

  我正想着,又是一阵风吹来,让我感到了有些寒意。因为要赶长路,战甲都放在车上,我在外套里只衬了一层软甲,现在也着实有点冷了,我刚想回到火堆边烤烤火,突然在队伍中间有一阵响动。

  曹闻道正在火堆边烤着一个馒头,闻声一跃而起,叫道:“出什么事了?”

  我道:“我过去看看,你在这儿,小心点。”

  听声音,并不如何惊惶,只怕也没有大碍。我翻身跳上马背,到了队伍中间,喝道:“有什么事?”

  一个百夫长过来行了一礼道:“统制,有几个流民突然冒出来讨东西吃。”

  我这才注意到火堆边坐着三个衣衫褴褛的人,正狼吞虎咽地吃着东西,钱文义正坐在他们边上。我跳下马走过去,道:“喂,你们是哪儿来的?”

  那三个人是两男一女,一老二少三个,一个男的有四十多岁,那个女子有十八九岁,另一个少年看去只得十五六岁,大概是一家三口。听得我的话,三个人一下都站起来,跪在我跟前道:“将军,我们是从成昧省逃出来的难民,这是我的儿子跟女儿,我们三天没吃饭了,请将军发发慈悲吧。”

  中西四省中,成昧省的疆域最为奇怪,紧贴着天水省,呈一个长条形,南北相距数千里,而东西最窄处却只有两百多里。这是因为成昧省依山而设,夹在两条大山脉当中,那两大山脉山峰林立,路途艰难,全省除了北部交通还算便利,其余地方都是一片蛮荒。成昧省的首府石虎城倒是十二名城中的大城了,全省人口约一百二十万,倒有一百多万聚居于北部。帝国十九行省中,一省中南北差异最大的,就要算成昧省。成昧省南部还在天水省以南,大概也已落入了蛇人的掌握,这两个人要是从成昧省逃出来的,倒是和我以前逃出高鹫城时走的同一条路。

  我看了看他们,那个少年虽然跪在地上,仍在狼吞虎咽,那个少女却是态度详和。一看到她,我心头不觉一动,她的眼神略微有些熟识的感觉,但又说不上来。她的相貌长得颇为端正,一对大眼睛顾盼有神,很有神采,带着点羞涩,因为身上的衣服却已经破得不成样子,肩头露出一块雪白的肌肤,边上很有些士卒在偷偷看着她。一看到她,我心头象是被重重一击,叹了口气,对那百夫长道:“拿三件衣服来,再拿点干粮来。”

  那百夫长拿了三件衣服。军中也只有些军便服,我把东西给他们道:“实在抱歉,我们的脚力不能给你们,好在帝都已经不远了,你们再走十来天准能赶到。”

  从成昧一直到这儿,路途也实在够艰难的。那个男人接过东西,眼里突然流下了泪水,磕了个头道:“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我叹了口气,道:“你们今天就歇在这儿吧。”

  那人道:“将军,你们有军务在身,我们不敢打扰,能讨点东西吃已是万幸了。文美,文华,来,给将军磕个头。”

  他千恩万谢地领着两个少年人走了。我看着他们的背影,正自沉思,耳边突然响起了钱文义的声音:“楚将军,为什么放他们走?”

  他这还是第一次和我说话。他说得很轻,我也轻声道:“不论是真是假,他们饿了几天总是事实。”

  钱文义吃了一惊,道:“楚将军,原来你也看出来了。”

  我笑了笑道:“不错。这男人的右手食指和拇指指肚上长着老茧,那是经常拉弓的人形成的。那个少女衣服破旧,按理他拿着衣服后第一件事便是给她披上,他却没有。而衣服这么破法,照理身上该很脏了,可是他们露出的皮肤却并没有遭日晒的痕迹,所以这身破衣服恐怕是临时换上去的。”

  钱文义张大了嘴说不出话来。我跳上马,道:“让弟兄们加紧戒备,千万不能大意。在这一段路上有一个李湍的旧将曾望谷聚众出没,得防着他向我们下手。”

  我正要打马回去,钱文义突然又道:“楚将军,既然你看出他们的破绽,为什么不留下他们?”

  我叹了口气道:“万一我是看错了呢?唉,只消不出乱子,随他们去吧。”

  我急着回去让曹闻道也加紧戒备。骑在马上,我又有些迷惘。真如我对钱文义说的那样么?其实,是因为看到她的眼神,让我想起了一个人吧?

  我的心里又是一阵抽搐,涌起一丝痛楚。淡黄的衣裳,雪白的手指,玉珠般的琵琶声。那个人,今生今世,我是再也看不到了吧?我抬起头,让眼里的一丝泪水流回眼角,可是心头的痛楚,却总是无法抹去。

  这一晚并没有异样,也许是我多心了。但我仍然不敢大意,让全军加倍小心。又走了两天,便到了鬼啸林。

  曾望谷的人惯于用箭攻击,如果他在鬼啸林里发动突袭,那也是件难办的事。在鬼啸林外,我让全军先停下来休整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开拔,准备一鼓作气,花一天时间穿过鬼啸林。曾望谷手下只有百人上下,实力远在前锋营之下,倒也不必太过担心。

  进入鬼啸林时,曹闻道与我并马而行,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周围,咋舌道:“这地方真是阴森,若是有人聚集在此,真不好对付。”

  我道:“正是。让诸军千万小心,曾望谷人数虽少,但进退如风,不能小看,让前军注意探路,以防他们在路上挖陷坑。”

  当初诸军听说曾望谷只有百余人,大多不以为意。如果是正面交锋,曾望谷那支鬼军自然根本不在话下,但曾望谷肯定不会正面与我军交锋的。

  现在已进入鬼啸林深处了,只听得四周风声如鬼魅夜哭,不绝如缕。鬼啸林方圆二百里,要在一天里穿过也不是很容易。此时已近正午,但鬼啸林里树木参天,虽然已是冬日,还是有许多树叶不曾落掉,里面仍然暗无天日。曹闻道拍马上前,大声喝道:“丁孝,小心了。”

  丁孝是曹闻道麾下担任先行的百夫长。他原先也是6经渔部下,为人精干,颇为得力。他回过头道:“遵命。”

  他刚说完,突然从西侧传来了一阵锣响。这一阵锣突如其来,我的耳朵也被震得“嗡嗡”作响,飞羽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动惊得人立起来。我勒住缰绳,喝道:“全军下马,准备迎战,防备东面!”

  曾望谷终于袭来了!没想到他这一百来人居然还真敢来犯,虽然我一直在防着他,但真来了时倒有点诧异。他这也是故技重施,在鬼啸林里,马匹不能发力奔驰,他把我们的马一惊之后,马上就会放箭。两边树木参天,树叶虽然落了许多,但仍很繁茂,有人躲在树上的话也看不到。曾望谷盘踞鬼啸林已久,对于在林中偷袭,一定也很熟了,他惯用的伎俩也是如此,先惊我们的马,然后一阵箭,当我们闪到另一边后,又从路的另一边发动埋伏,这样来打乱我们的阵脚。上一次他袭击西府军的贡使团,所用策略正是如此。

  我翻身跳下马来,将飞羽拉到车边,盯着路的东面。也就是这时,从东边又射下了一阵箭雨,但我们已有准备,这阵箭多半被打落了。我提着枪拨掉了一枝射向飞羽的箭,从路西边突然又响起了一阵锣声,飞下来的箭矢登时稀了。曹闻道提着枪过来道:“楚将军,他们要逃,我去取这个曾望谷的首级吧。”

  我看了看周围,诸军因为听我说起过曾望谷惯用的手段,这一番偷袭并没能打乱阵形,而且有大多数人因为听我说曾望谷的鬼军惯用箭矢攻击,身上都穿着战甲,受伤的人很少,阵亡的大概一个都没有。我道:“好,你点两百个人,我们一块儿去,借这个机会将曾望谷斩了,让这条路太平些。”

  曹闻道露出一丝笑意,叫道:“遵命。”

  曾望谷偷袭我们,多半是想抢夺一些粮草,因此他的攻击准不会持久,一击不中,便已有退意。既然他敢来偷袭,总不能让他舒舒服服地全身而退,起码也要让他付出些代价,让他来得容易去得难。曹闻道求战心切,我心头也涌起了一股斗志。

  交待了丁孝几句,让他和钱文义暂时统领余众,我提着枪,带着曹闻道他们向东边追了下去。

  曾望谷的人是在树梢上行动的,再灵活也不及我们在地上行动那么灵便。我看着那些树叶一阵阵地抖动,不时有树叶落下,那是他们在移动时碰下来的。正跑动着,曹闻道从背上取下了长弓,喝道:“给我下来!”

  他的弓术不见得如何高明,但在跑动中也能开弓,倒也算难能可贵。随着弓弦一响,一个人惨叫一声,从树上落了下来。前锋营中发出了一声欢呼,带着弓箭的士兵纷纷开弓放箭。虽然看不清树上的情形,但是射上去的箭很是密集,又有十来个人中箭落了下来。那些树都有数丈高,有些中箭的并不是致命伤,但摔下来也摔他个半死。

  曾望谷的人狂奔了一阵,到了这时气息一滞,停了一下。也只是停了这一下,终于被我们反击得手了。我知道曾望谷吃了这个亏,接下来肯定会还击,盯着上面。可是没想到他们只是停了一停,马上又向前奔去,却没有还击。

  曹闻道又搭上一支箭,嘴里骂骂咧咧地道:“他妈的,再吃我一箭。”他弓开如满月,一箭射去,“刷”一声,一些树叶被劈落,但这回想必没能射中人了。他正待再射,一支箭钻出树叶,向他当头射到。这一箭来得很快,我心中一急,一把抽出百辟刀,叫道:“当心!”左手的枪往地上一撑,借力跃起,一刀砍向那支箭。“嚓”一声,那支箭被我砍成两半,也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曹闻道的脸也有些发白,骂道:“混帐东西!”手中那支箭也搭上了弓,对准方才这一箭的来路射去,但这一箭射出后也没有什么动静,想必又落空了。

  我看了看周围,前锋营的士卒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只有十来个受了轻伤,而地上落下来的那些曾望谷鬼军也有十几个,大多摔得人事不知。那些人穿着绿色的衣服,怪不得躲在树叶间我们不太看得出来。我拍了拍腰间,却摸了个空,才想起那柄手弩我放在了车里没带出来。曾望谷这次偷袭得不偿失,折损甚大,我正想让众人不要追了,曹闻道突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