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闯王李自成新传最新章节 > 第 47 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 47 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到了阿拉伯数字,这次出题的老师显然忘记了这点,除了唐军自已学院出来的学生,其他士子根本不能辨别这些符号,既使是真正有才华的人,看到这些符号也会不知所以然,李鸿基只得命他们重改。

  现在李鸿基拿到的是第二遍的题目,这样的题目放在后世将会是非常简单,般初中水平的学生可以答出,但现在却不知能有多少人做出来,这次考试,明算,明法,明史三科恐怕能录用的大多数会是唐军自己各个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有进士,明经,明字三科能让其他士子争争了,至于参谋科,李鸿基不抱多大希望,能选出数人就不错了。

  李慧梅这些天出去玩上了瘾,天天缠着李鸿基要出去,李鸿基却没有时间理她了,有多少考生,就需要多少卷子,李鸿基只有早点把题目定下来,才能让主考官员赶快拿去排版,印刷出来。

  这是唐军的第场科举,主考只能由李鸿基自己来担当,副主考是周凤梧和宋献策两人,事实上以周凤梧为主,李鸿基只是确定下考题,阅卷的工作还是交给了那些出题的老师,为了保密,那些抽调出来出题的老师只是让他们在固定的范围活动,阅完卷才会放回原来的学院继续教书。

  李鸿基花了三天时间,将他们送上来的题目挑了遍,定下了这科所有的试题,马上交给了周凤梧,让他安排人员刻板印刷,务必要在考试的前三天把试卷都印出来,这场试卷唐军从上到下都重视的很,原先许多对唐军满腹怨气的壕强都歌功颂德起来,在他们看来,唐王要取士,那就代表唐王以后依旧要依靠他们,必竟读书人都是要定实力的人家才能供得起。

  李鸿基定完了试题终于清闲了下来,正在翻看贺景给他的密报,相比杨隐和顾智两人,陈定生和方密之的目标要大多了,贺景很快查清了他们的来历,陈定生正是当今左都御史陈于庭的儿子陈贞慧,他只是把自己的字作为名改了下。

  另个方密之的本名叫方以智,他是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人,出身世家。其祖父方大镇,曾任万历朝大理寺左少卿。父亲方孔炤,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现在刚刚调任湖广巡抚。

  这两人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复社四公子之二,可惜候方域现在还小,刚刚才十七岁,名声不显,而冒辟疆已在南京参加五次乡试,屡次不第,要等他明年第六次参加乡试失败后才会加入复社。同他们过往密切,成为四公子。

  李鸿基绝对不相信这两个人会来参加自己的科考,以他们的家世显赫,恐怕对自己这个反贼是恨之入骨了,那来这里的原因就很简单,恐怕就是来捣乱的,李鸿基开始猜测杨隐和顾智两人是想为女子争光的想法没错,但背后却另有人加以利用而已。

  知道了陈,方两人的身份,对那两名女子调查的范围就缩小了许多,贺景根据部下从南京传来的情报分析,马上就得到了柳如是和顾横波的真实身份。

  柳如是今年刚满十八岁,她本是嘉兴人,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

  柳如是才名如此之盛,虽然在妓院中却可以保持卖艺不卖身的超然地位,而且她又和南京的多个达官贵人交好,按理她可以离开娼门挑个好的丈夫下嫁,但柳如是的择偶条件太高,般的人都看不上眼,而那些文才家世好的青年才俊虽然贪幕她的美色,也有仰幕她的文才,但却没有个会真心想娶她,就是想娶她也过不了家里这关,让柳如是失望不已。

  这次她却被阮大铖看中,要替她赎身,阮大铖虽然有才名,但他在天启年间依附阉宦魏忠贤,与霍维华杨维垣倪文焕合伙结党,造百官图攻击东林党人,不久还升太常寺少卿光禄卿,后来魏忠贤下台后立马被罢职回乡。

  他的这段经历为士林所不齿,连青楼女子也卑视他的为人。柳如是自然不肯嫁给他,但阮大铖虽然被罢职,他的老家就在南京,家族势力强大,依然不是柳如是个青楼女子可以轻易抗拒,虽然阮大铖顾忌与柳如是交好的复社名士顾杲杨廷枢黄宗羲等人,不敢用强,但柳如是却不耐阮大铖的纠缠,除非能快速找到如愿郎君嫁出去。

  她本来对方以智也有意,但方以智的父亲刚刚升为巡抚,方以智哪敢向父亲提出纳妾为妻的念头,就是纳为妾也不可以,方以智也很佩服柳如是的才气,又兼柳如是美貌如花,他正是血气方刚的人,要说不动心是不可能的,无奈父亲不松口,他在柳如是面前个字也不敢提。

  方以智和陈贞慧早已是好友,双方的家世又相仿,陈贞慧大他十多岁,方以智直把陈贞慧当成大哥看待,这次阮大铖对柳如是步步紧逼,方以智却不能想出好的办法来解决,只好把事情告诉了陈贞慧。

  陈贞慧当时正看到了唐军要举行科举的消息,他大骂李自成狼子野心,听了方以智的事却灵机动,劝方以智把柳如是带出南京,女扮男装去参加唐军的科考。

  李鸿基刚起兵时,这些书生只是以为朝庭又多了个流寇而已,谁也不在意,后来闯军迅速占据了陕西全境,又听到了李鸿基起兵的原由,把李自成升格为了个叛贼,还是不放在眼里,后来,李鸿基率军击败了满蒙联军后,南方的士林轰动,顿时分成了双派。

  派以杨廷枢黄宗羲为代表,他们是狂热的大汉民族支持者,认为李自成将为害汉人数百年的鞑子重挫,做到了朝庭直没有做到的事,是汉人的英雄。朝庭应当放宽心胸,看能不能让其在名义上归附朝庭,即使不能归附朝庭,双方也要和睦共处。

  另派就是以陈贞慧,方以智为代表,他们坚持认为李自成是叛贼,朝庭应当消灭,但在曹文诏兵败身死后,所有人都意识到恐怕朝庭要消灭李自成并不容易,他们以天下为已任,自然要想法打击李自成。

  这次陈贞慧听了方以智的话,却想到了条妙计,若能让柳如是扮成男人参加唐军的科考,到时高中,再把柳如是的身份抖露出来,这绝对是唐军最大的丑闻,唐军第次科考竟然录用了名女子,这名女子还是个妓女,恐怕其他参考的士子都会面目无光。

  方以智虽然担心这样会给柳如是造成危险,但陈贞慧还是以大义的名义说动了他,为了朝庭的社稷着想,莫说只是有可能牺牲名女子,就是牺牲自己也应该挺身而出。

  方以智把这个办法和柳如是说,果然引出了柳如是极大的兴趣,对柳如是来说,在大明,无论她的才华多么好,永远也是个妓女,既使以后从良嫁了人,恐怕也只能做个偏房,这个妓女身份还是会影响到她,若能到唐军中改头换面,当上官员,这个诱惑太大,她未及细想就答应了,又拉上了她要好的姐妹顾横波。

  第四十章探访

  知道了陈,方两人不怀好意,李鸿基再也没有心情看柳如是和顾媚两人是否能骗进考场,这场科举的重要性对唐军来说勿庸至疑,决不能让人破坏,可是要怎么阻止她们,直接派人抓了,显然不妥。还是对监考官员言明,到时把她们两人轰出去

  贺景在旁看着李鸿基沉吟不语,道:“唐王,此事不如交给属下办理。”

  李鸿基“哦。”了声,问道:“你打算如何办理。”

  贺景道:“属下随便找个原因把他们都抓起来关到牢里,等考完试再放出来就是。”其实按贺景以前的处置方式,抓到对唐军有危害的人,恐怕都是有进无出,这次见李鸿基好象对这两个女人很是重视,才会如此说。

  李鸿基摇了摇头,道:“抓了她们两人,难保不会还有女子想混入考场,到时还是不免被动。”

  贺景道:“唐王,那还是仿朝庭考试样,要求进场的考生脱衣查验,若真还有其她女子,听了此事也会知难而退。”

  明太祖朱元璋第次开科取士时,检察不严,曾有名女子成功的躲过了检查,混入考场,并且得中进士,这本是丑闻,朝庭虽然竭力掩盖,但还是流传了出去,搞得朱元璋大失颜面,后来,在科考时,不但要搜遍全身,有时还要脱衣查验,这方面这是为了防止夹带作弊,另方面也未尝没有防止女子混入的原故。

  考生通过检查后,才进入个单独的小间,而且进去后,就是连考三天,在这三天里,考生需做好三篇八股文,五言八韵诗首。其间吃饭,如厕皆在这个小小的考间,刚开始还好,到了第三日,整个考场都会臭气冲气,有些体弱的士子甚至会晕过去。

  唐军的考试当然不会如此不近人情,当初是李鸿基亲自安排的考试时间,发往天下,虽然有进士科,也要考三天,但每天只考篇,考完即可交卷外出,检查自然不会象明朝这么严格,这或许也是陈贞慧等人认为有机可乘的原因。

  听了贺景的话,李鸿基默然,难道真的也要如此处理吗,就是不考虑考生的尊严受损,单这检查的时间担搁就受不了,这可是每天都要检查次。

  李鸿基想了想,道:“算了,人你也不用抓了,所有得中之人都要经过我的过目才能发榜,你只需知道她们两人用来报考的姓名是不是杨隐,顾智就可,再说她们未必就能混进去,就是混进去后,不是还有我来把关吗。”

  贺景张了张嘴,还是没说什么,应道:“是,那臣告退。”

  李鸿基挥了挥手,贺景走了下去,李慧梅在门外早已等得不耐烦,马上进来道:“爹爹,今天咱们出去看看杨姐姐和顾姐姐好不好”

  这几天李鸿基忙于确定试题,点空也没有,她求了高桂英几次想独自出去都得不到允许,早已把她憋坏了,好不容易等李鸿基忙完,贺景又来汇报,让她只有在外面等待。见贺景出去,自然急不可待。

  李鸿基不想让李慧梅知道陈贞慧等人的确切身份,将资料收了起来,道:“好,今天就放松下,带你出去逛逛。”

  柳如是和顾媚两人这几天见那个李本直没来,将最后的点担心也放了下来,看来这个李本是真心帮助她们,陈贞慧等人也松了口气。

  陈贞慧,方以智两人敢化来到唐军境内,并策划如此大的事,当然不是时意气,唐军早已在求贤令上说明,不论何人进入唐军境内,只要不犯事,唐军绝不留难,陈贞慧相信,即使唐军知道了他们的身份,为了自己的信誉,绝不会对他们不利,等到柳如是,顾媚两人真的中举后,他们自然会回到朝庭所辖境内才会公开两人的身份,至于能不能把柳如是,顾媚两人起带走,他考虑不了如此详细。

  陈贞慧相信以柳如是的才学,只要能混进去,绝可以得中,如今多了个顾媚,把握当然更大,陈贞慧如此做当然对柳如是和顾媚两人有愧疚之心,但他本身是为了朝庭大义,自身也可牺牲的人,自然不会太在乎两个名妓的生命。

  陈贞慧有了这层愧疚之心,在路上才会对两人百依百顺,后来顾媚对他起了爱慕之心,他也并非不知,不过为了大事,他只得回辟,两人走失后,他更是忧心如焚,否则以他的精明,根本不会受李慧梅的戏弄。

  再有不到十天,就是唐军的大考了,柳如是把唐王对科举各科的态度说给了陈贞慧听,听到柳如是想报考参谋科,陈贞慧却不同意,进士科独占科举已数百年,在天下士子中影响最大,非区区的参谋科能比,要想打击唐军此次科举的声势,自然要选进士科。

  无奈柳如是确是个极有主见的女子,她即想在唐军境内摆脱以前的妓女身份,参加科考,自然是选唐王最重视的科,陈贞慧又请方以智来劝,哪知柳如是非但不听,反而更坚定了她报考参谋科的决心。

  若方以智能允诺娶她为妻,柳如是虽然性格刚烈,但在这个男尊女卑的年代,恐怕也会听从方以智的话,偏偏方以智却不能给她任何承诺,若方以智是个轻浮浪子倒也罢了,自然可以随便撒个谎,方以智却以忠义自许,这次没有向柳如是说明他们的打算,已是欺骗了她,还可以用大义来掩盖,若再欺骗她婚约,那方以智就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了。

  柳如是见方以智只是反复劝说她进士科影响重大,考中了马上可以天下扬名,为青楼女子出气,柳如是自然不听,她开头可能只有天下扬名的想法,但现在她在唐军境内走过圈后,更多的却是真想留在唐军境内,这样来,即使考中她也不能暴露她的女儿身,自然不会有天下扬名,为女子争光的事,她这种想法也不能告诉方以智,只是打定主意要考参谋科。

  李鸿基和李慧梅来到鸿安客栈时,几人刚刚结束了柳如是报考哪科的争执,毕竟考试的是柳如是,最终拿主意的是她。不过,陈贞慧和方以智两人把帐算到了李鸿基身上,没有他的乱搅舌根,柳如是哪会突然之间改变主意。

  当陈贞慧和方以智两人看到李慧梅蹦蹦跳跳进来时,虽知李慧梅是女的,按理应该有文士风度,却冷着脸,不理不睬,李慧梅当然也不是来找他们的,直接跑到柳如是和顾媚的房间,喊道:“杨姐姐,顾姐姐,我来了。”

  李鸿基跟在后面,身后带了十多名侍卫,见他们两人冷着脸,抱拳道:“两位兄台,上次匆匆别,未及叙话,这次定要聊个痛快。”

  陈贞慧也想弄清李鸿基的来历,勉强抱拳道:“见过李兄。”又碰了些方以智,方以智也回过神来,行了个礼,道:“见过李兄。”

  听到了李慧梅的声音,柳如是和顾媚两人已经出来,见到了李鸿基,柳如是故意显得很是热情,带着李慧梅的手走了过来,又手挽住李鸿基的胳膊道:“李兄何以数天不见,小弟想念的紧呢。”

  这个动作对于个女子来说已是十分大胆,柳如是出身风尘,顾忌自然没有普通女子来的多,她方面是感激李鸿基上次的帮助,另面是气气方以智,她虽然对方以智已经死心,但心中总有不忿。

  方以智的脸色果然变,自己心爱的女子和别人亲亲热热当然不舒服,但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得到家人的同意迎娶柳如是,如今又利用她来打击唐军,若是事发后,柳如是没有逃出去,能有个唐军的高官庇护,也是件好事,至少能减轻他的愧疚之情。

  方以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和众人来到了大厅,首先对李鸿基道:“李兄,那日你走得匆忙,全靠李兄我们行才能汇合,我还没有向你表示感谢,今日在此谢过了。”说完拜了下去。

  李鸿基连忙扶住:“方兄不必如此多礼。”

  柳如是在旁边看得愣,没想到方以智有如此胸怀,可心中种轻视的感觉也油然而生,她在旁边道:“李兄是看在我的面上才帮我找到两个丫头而已,感谢李兄的应当是我,好象不关方兄何事。”

  方以智知道女人有时根本是蛮不讲理,不理柳如是,对李鸿基道:“听说李兄是商人,不知是何种营生。”

  柳如是见方以智不答她的话,倒也不好再插嘴,李鸿基呵呵笑道:“李某所做之事甚杂,时半刻也说不清楚,不过都是些柴,米,油,盐,荼而以。”

  李鸿基又反问道:“我看你和陈公子也都是才华横溢,不知想报考何科。”

  方以智窒,他们两人只是怂恿柳如是来考,自己却并没有报名,时被问,反映不过来,若是实说生怕李鸿基起疑。

  陈贞慧在旁忙道:“我们当然是要考进士科,不过我听杨贤弟言道李兄曾告诉他,唐王认为进士科出身的士子只知死读诗词八股,掉掉文,背背词尚可,即不懂治国之道,又分不清五谷稼禾,百无用,取之不过充充门面,不知是否真有此事。”

  李鸿基道:“我也是曾听人言,当不得真,当不得真,不过,唐王即然重开七科,那么对进士科不满,恐怕也是有的。”

  方以智叹道:“我等寒窗十年,读的全是四书五经,若唐王真是如此,那我等岂不白读。”

  李鸿基刚看完方以智的情报,因他在南京甚有才名,所有他的情报很是详细,知道他曾随父宦游,远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河北京师等地,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地,阅西洋之书,颇有见识。

  成年后,方以智更是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间,遍访藏书大家,博览群书,绝不是他自己所说只读四书五经,遂道:“何谓无用,古人云,学以致用,若是四书五经能用,又何必在乎它能不能在考试用到,若四书五经无用,纵然在考试是用到又有何用。”

  陈贞慧在旁道:“说得好,太祖只用科取试确有失偏颇,唐王重开七科,当远胜朝庭只取进士科。”陈贞慧说此话倒不是全拍唐军的马屁,此时正是风云激荡之时,朝中还有徐光启帮研究西学的代表,朝庭在火炮上也多依赖于洋人,许多读书人看到了圣人之外还有许多经世之学。也知道朝庭只取进士科的不足,只是此事是太祖所定,又已过了数百年,无人敢加以置喙。

  李鸿基见方以智还在考虑刚才自己所说的话,对方以智道:“古人曾言,天圆地方,可如今西洋人却说地是圆的,不知方兄可为我解答。”

  这句话搔到了方以智的痒处,他关于地圆说和西洋的传教士有番辨论,最终接受了地圆说,但也指出了传教士的错误之处,传教士曾说,太阳半径为地球半径的百六十多倍,而太阳距地球只有千六百多万里。

  方以智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据此计算定地球圆周长为九万里,太阳的直径就将近有日地距离的三分之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让传教士哑口无言。

  方以智虽然知道天圆地方是错误的,但能接受地是圆的这说法的人在大明却找不到几个,见李鸿基说了出来,方以智顿时滔滔不绝的讲起来,其他人都插不上嘴。

  方以智好穷物理,曾谓“不肖以智,有穷理极物之僻。”但此时方以智还年轻,他的那些关于光波动学说,光肥影瘦等理论都还没有得到,李鸿基讲起物理,方以智马上大起知已之感,尤其是李鸿基不时说出些他没听到过的物理知识,更是兴趣大增。连陈贞慧和柳如是也听得津津有味。

  等到天暗了下来,李鸿基提出要告辞时,方以智才恋恋不舍,直把李鸿基送到了客店外才回转,完全忘了他与李鸿基的恩怨。

  方以智回来,陈贞慧叹道:“方贤弟,看来明天你我也得报名参加唐军的科举了。”

  第四十章威摄

  方以智听了陈贞慧的话愣,才想起已对李鸿基说过要报考进士,若是不去,恐怕等不到放榜之日,他们就会惹起李鸿基的怀疑,大大不利于他们以后的行动。

  经过天的交谈,方以智对李鸿基倒是大为敬佩,许多理论他尚是第次听过,细想之下又都觉得非常有道理,两人对唐军中有如此人物倒是感到非常好奇,又想起唐军在火器上的运用远胜朝庭,可知唐军必定有许多在物理,数学方面的才智之士帮忙,若有机会,两人倒是想会会他们。

  接下来的几天,李鸿基每天都带着李慧梅来到鸿安客栈,和陈贞慧和方以智两人讨论物理和数学方面的知识,有时柳如是也过来旁听,顾媚却对这些完全不感兴趣,她感兴趣的只有诗词,偏偏诗词在几人眼中都属小道,若是别人这么说,顾媚必定要嘲笑对方无才,可除了这个李本她不知道外,陈贞慧和方以智两人诗词的造诣远在她之上,这让顾媚郁闷不已。

  这些天,四人百般猜测李鸿基的身份,李鸿基干脆承认了自己在唐军中担任官职,至于是什么官职,李鸿基却没说,众人也不好问的太详细。

  这天,方以智问到了火枪的构造,李鸿基当场从个侍卫身上取出把短枪来,道:“陈兄,方兄,这是我唐军中的火枪,几位不妨品评番。”

  唐王侍卫配佩的自然是最好的火枪,这些短枪整个长度不到三十厘米,不但方便佩带,而且里面都有膛线,威力反而胜过长枪,唐军的火枪生产,有孙元化的带领,加上李鸿基时不时的指点,不断有了改进,象这种短枪,现在每月生产已能达到数百支,除了满足军官的佩枪外,还有部分装备了成立的特种部队。

  这些侍卫平时的短枪都是藏在身上,如果不是主动拿出来,根本看不到,所以虽然李鸿基来过鸿安客栈数次,方以智等人也不知晓侍卫身上有火枪。

  李鸿基只所以肯把火枪拿出来,是早打定把几人强留下来的主意,经过李鸿基几次提醒,陈贞慧和方以智两人都不得不报名参加唐军的进士科考试,李鸿基打算只要他们进了考场,就是交白卷也要让他们得中,那时把他们强留下来,两人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李鸿基经过这些天的交谈,早已看中了方以智的才华,难得他只有二十四岁就遍览群书,而且又不迂腐,对物理,地理,军事等都有浓厚的兴趣,若能把他拉过来作为孙元化的手下,唐军在火器方面的研发当会大大加快,何况有了自己的提点,方以智能成为中国的爱迪生也未可知。

  陈贞慧虽然在物理,地理方面的研究不如方以智,但也能接受这方面的事物,不象般书生都埋头钻在四书五经里,这已是非常难得,李鸿基当然不想放过。

  方以智接过短枪看,顿时啧啧称奇,方以智虽是书生,但他对火枪也知之甚详,他家中护院也有十几支火枪,不过,都是火绳枪,方以智还从传教士那里见过他们的燧发枪,所以见到此枪,方以智就知道唐军所用也是燧发枪。

  他把枪拿在手上爱不释手,方以智当然知道火枪越短,装弹就会越方便,发射的速度也越快,威力大大增强,他从西洋人手中看到过这种短枪,大概还要比这把长上三分之,当时方以智求了半天而不得,没想到在这里能看到比西洋人更好的短枪。

  陈贞慧也大为惊奇,早就听到过唐军的火器犀利,没想到在小巧方面已做到了如此地步,不由问道:“李兄,火枪如此小巧,不知威力如何”

  方以智也想试试火枪的威力,看着李鸿基道:“小弟曾试过西洋人的把火枪,威力惊人,可惜西洋人把它看得仿若重宝,决不肯买卖,小弟数次都未能求得,至今想来,还觉遗憾。”

  李鸿基大讶,欧洲人现在已造出了短枪,这点李鸿基倒是相信,却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带到了中国,不由问道:“方兄是何时所见,比之此枪如何。”

  方以智拈了拈手中的短枪,回想道:“那还是三年前的事,当时有个叫西蒙的传教士和我辨论大阳与大地的距离,他输给我后不服气,拿出支短枪道,大明虽然地大物博,火药也是汉人发明,但要制造出这样支短枪,即使数十年后也未必能够,不过此人不肯让我仔细观看,只有个大概的映象,西蒙拿出的火枪在做工上比之此枪尚要粗燥,而且还比此枪要长三分之左右,放在身上并不能完全藏住。”

  陈贞慧恍然大悟道:“难怪方贤弟有段时间到处找铁匠,想必是被那个西蒙剌激,想要自己也打造支了。”

  方以智惭愧的道:“可惜方某才智愚顿,用了数月时间,做出来的都是废物,等想再找到西蒙,把他的枪支借来观看时,那西蒙却去了京师,后来我在京师也没有寻到他,只好作罢。”

  李鸿基放下了心,自己的火枪还应该超过欧洲同期的火枪,加上有自己的指点,唐军的火枪更新只会快过欧洲,到时欧洲人就会发现,亚洲无论是文明,还是在兵器方面都要强于欧洲。不过,他没未想到方以智竟会想到自己来做短枪,虽然他失败了,但那只是没有人引导的原故,更坚定了不能让两人从自己手中溜走的决心。

  李鸿基笑道:“两位要看此枪威力,那就请到院中试如何”

  两人连忙站起来,道:“好,请要请教。”柳如是和顾媚两人也大感兴趣,跟了出来。

  李鸿基对刚才解枪的侍卫点了点头,那名侍卫从方以智手中接了火枪,方以智只觉眼花,手中的枪已落到别人手里,他眼里满是不舍,但那枪本就是那名侍卫所佩,他也无可奈何,不过,他打定主意,定要从李鸿基手里讨到支短枪。

  到了院中,侍卫熟练的拿出子弹,咬开了包裹的纸衣,数秒不到已装好了子弹,望了李鸿基眼,见李鸿基点头,对着百多米外的颗大树扣中了板机,只听“砰。”声巨响,火枪冒出了阵轻烟。

  身后跟出来的柳如是和顾媚两人吓了大跳,李慧梅却若无其事,显然这声音经常听到,方以智和陈贞慧也骇了下,但他们更关心的是火枪的效果,连忙走到了大树前,两人吸了口冷气,见大树上轰出了个深深的大洞,这若是打在人身上那还得了,怕不要枪毙命。

  客栈中的人也听到了动静,纷纷朝这边看来,有人还想进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响,被李鸿基的侍卫客气的挡了回去。

  方以智从侍卫手中抢过那把短枪,这短枪的威力比他家中长枪的威力大得多,让他不能不惊奇,此时枪口还冒着热气,方以智更觉喜爱,向李鸿基请求道:“李兄,能不能让小弟试枪。”

  李鸿基点了点头:“当然,当然。”示意侍卫给方以智装上子弹,侍卫为难的看着李娃,把空枪给方以智还可以,若给方以智的短枪装上了子弹,那对唐王就有了威胁,为了唐王的安全,当然不能轻易把武器落在别人手里,唐王的命令又不能不听。

  李娃悄悄吩咐几人挡在了李鸿基的面前,才对那名侍卫点头,侍卫接过方以智的短枪,给他快速装上子弹后,递给了他,眼中却死死盯着他的双手,若他旦对唐王不利,马上就要上去夺枪。

  方以智接过了短枪,学着刚才侍卫的样子,对准身边棵稍近的大树,扣动了板机,“砰。”又是声巨响,这次众人都有了经验,没人受惊,方以智马上走到大树旁,却见大树只是擦破了点皮,子弹从侧面穿了过去。

  方以智握枪的手现在还有点麻,他没想到火枪的后座力有这么大,差点让他脱手,正是因为没有估计到火枪的后座力,他才打偏了,方以智不服气的道:“再来。”

  这次侍卫没有犹豫,给他重新装上了子弹,方以智又瞄准了刚才那棵大树,“砰。”又是声巨响,这次众人已看到树皮纷飞,子弹正打在树中央,个大洞穿树而过,中间已是空心。

  回到厅中,众人还沉浸在刚才火枪惊人的威力中,连不懂点军事的柳如是和顾媚也知,若唐军都装备了此种短枪,战力会多么强大,难怪朝庭和蒙古人,满人都败在唐军手中。

  陈贞慧更多的是茫然,唐军的战力是如此强大,就是他此次能打击到唐军又如何,在如此实力面前,朝庭根本没有机会,时之间,他只觉的心恢意冷。

  方以智的想法又不同,他此时总算见到了传说中唐军威力无比的火枪,他相信只要有样品,他定可以造出相同的火枪来,到时朝庭也可以在火器上和唐军争雄,而那些只靠长箭,大刀的游牧民族永远别想威胁到汉人的政权,他心中正在转着念头,如何才能向李鸿基讨要支火枪。

  李鸿基知道方以智心中转着的念头,他此时还紧紧的握着那支火枪,侍卫几次伸手问他要,方以智都不放手,李鸿基只得叹道:“方贤弟对此枪如此喜欢,为兄本来无论如何也要送支给你,可惜啊,可惜。”

  方以智听到可以送他支火枪,心中喜,听到李鸿基说可惜,心中更是紧,忙道:“可惜什么”

  李鸿基道:“可惜唐王曾有严令,火枪不准外流,本来,为兄担点风险送给你没什么,可是每支火枪都有编号,给何人使用都有登记,丢了支枪,为兄最多受点处罚,可你身边的这位兄弟却非被处死不可。”

  方以智把枪翻过来看,果然上面有编号,刻着阿拉伯数字,编号有五位,此枪编号为300271号,方以智虽不认识前面的那个罗马数字,但他曾学过阿拉伯数字,见李鸿基所说不假,只好恋恋不舍的将火枪交给那名侍卫,他总不能知道别人会掉脑袋还想强要吧。

  众人又聊了会儿,李鸿基见大家都心不在焉,便告辞而去,李慧梅已看出李鸿基想招览两人的用意,虽然没有捣乱,出了客栈却道:“爹爹,左右不过是两个书生罢了,此次来参加科举的就不下万人,何必对他们如此看重。”

  李慧梅知道柳如是和顾媚分别对方以智和陈贞慧有意思后,对方,陈两人隐隐有敌意,认为两人配不上柳如是和顾媚,陈贞慧已有三十多岁,他的儿子已是十几岁,顾媚才十七岁,李慧梅倒是厢情愿的认为柳如是和顾媚两人若要嫁,还不如嫁给李鸿基。

  李鸿基笑道:“这两人可不是般的书生可比,你没看见,让他们参加科举好象还不情愿吗。”

  李慧梅奇怪起来,道:“是啊,他们倒象是特意陪两位姐姐来参考的,好奇怪哦”

  李鸿基道:“点也不奇怪,以后你就会知道。”

  见李鸿基不愿说,李慧梅倒也不打破沙祸问到底,眼珠溜溜乱转,问道:“爹爹,你真的打算让两位姐姐参考,不怕丢了你唐王的脸面。”

  李鸿基道:“这是监考官员的事,我可不管。”

  李慧梅道:“我知道了,两位姐姐貌美如花,你定是不忍让她们失望,是不是,不如把她们都娶回家去,好不好”

  李鸿基想起柳如是秀丽的容颜,还有顾媚盈盈如水的眼波,心中荡,心想这两个小妞倒是名不虚传,难怪能红遍整个金陵,可惜好象对自己要招揽的两人有意,拍了拍李慧梅的头:“胡说,小孩子那么关心大人的事干什么”

  李慧梅耍娇道:“我已不小了,以后爹爹不准再说人家是小孩子。”

  李鸿基回道:“好啊,你不小了,那明天爹爹就给你挑个郎君。”

  李慧梅顿时不依,拳头在李鸿基身上乱锤:“坏爹爹,坏爹爹,你就会拿这个来吓唬人家。”侍卫们连忙把已紧跟的距离拉远了点,任由李慧梅打闹,免得遭受到她的泄鱼之殃。

  第四十二章改弦易辙

  李鸿基走后,柳如是顾媚陈贞慧方以智又交谈了会儿,话题都离不开唐军的火枪,众人都在猜测唐军到底有多少短枪装备了军队,柳如是更是打定了主意,要在唐军中立下脚来,脱离她在朝庭中妓女的身份。

  等各自回房后,方以智刚想拿起书本来读,陈贞慧已推门进来,方以智知道他肯定有重要话对自己说,才避过柳如是和顾媚的耳目,忙让他了坐下来。

  陈贞慧叹了口气,道:“密之,看来为兄想差了,唐军的强大不是你们可以想象的,单靠在科举上给唐军出点丑,对唐军来说根本无关痛痒,可惜,你我两人在南京听到曹部堂兵败身死时,还以为曹文诏也只是浪得虚名之辈,白白损失了朝庭的精锐,现在想来,曹部堂凭着远逊于对手的武器,能和唐军对持数月不败已是难得。”

  方以智本不同意让柳如是牺牲来打击唐军,听到陈贞慧的话好象有回转的余地,连忙道:“定生,那么就不要让两位姑娘参考吧,若被唐军发现了,恐怕两位姑娘都难逃死。”

  陈贞慧道:“不行,计划不能变,正因为唐军强大,才更要加以打击,不过,两位姑娘的安危你不要担心,你没见到那个李本对她们有多上心,又是找客栈,又是帮她们找朋友,还对我们竭力拉笼,若两位姑娘出事,李本定会将她们保下来。”

  方以智呆了下呆,道:“不错,这个李本定是唐军中的重要人物,否则,他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亲兵,而且我估计,唐军中的短枪不会太多,否则,他们现在马上就可以全面向朝庭进攻了,能让亲兵都佩带短枪的人,地位起码也是将军以上,不过,此事太大,若真出了事,恐怕他想保也保不下来。”

  陈贞慧虽知风险太大,但他此时正是腔热血,想为朝庭效力,将朝庭的大敌削弱,方以智哪能轻易说动他,叹息道:“如果真的不能保下来,那算我欠她们命就是,等我完成心愿,再以命还给她们就是。”

  方以智想了想道:“定生,不必让她们牺牲,我有更重要的事做,不能为这小事坏了另外的计划”

  陈贞慧大奇,道:“何事更重要”

  方以智道:“我已决定了,这次定好考好,加入到唐军当中,到时有机会知道唐军的各种秘密,若以后朝庭也能造出火枪来,那不是比用科考来打击唐军有用的多”

  陈贞慧惊:“密之,此事万万不可,旦你的身份暴露,不但会连累你自己,连你父亲也会受到牵连。”

  方以智握着陈贞慧的手道:“那还要请定生兄帮忙,你回去后,马上写信把这件事告诉家父,也好让他老人家有个准备,旦唐军知道我的身份,你务必要证明我并没有背叛朝庭,这样,家父才不会受到连累。”

  陈贞慧还是摆手道:“不行,不行,密之,你若不中举倒也罢了,旦中举,那时天下皆知,唐军要查你的底细很容易,怎可以瞒下去,那岂不是白白送死吗。”

  方以智道:“没关系,就是唐军知道我的身份又如何,家父虽然是湖广巡抚,但不代表他的儿子就可以不背叛朝庭。”

  陈贞慧还是道:“密之,你再想想,此事太过危险。”

  方以智概然道:“若不冒险,焉能成事,何况,我等为了朝庭牺牲两名女子是迫不得已,自己又何尝不能牺牲,定生,你想想,若是朝庭能得到火枪的制法,尚可以和唐军抗衡,否则大明三百年的江山,只怕真要败在李自成手里了。”

  陈贞慧见方以智铁了心,大为感动,道:“好,密之放心,令尊那里我自会解说,若你真的出事,我会作证替令尊洗脱罪名。”说完将方以智的手紧紧握住。

  两人对望眼,相视而笑,定下了决心,两人反而轻松下来,以前两人虽是腔热血,却要利用两名女子,总觉得有愧于心,决定了由自己来,心中的大石放了下来,顿觉轻松无比。

  以前两人都不想真正参加唐军的科考,报名也是怕被李鸿基看出破绽才迫不得已,此时方以智定下了要考取的计策,自然要用剩下的几天时间来准备下,李鸿基又来过数次,方以智都借口准备考试没有长谈,反而是柳如是和顾媚两人成竹在胸,李鸿基每次来,她们都放下书本,和李慧梅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李鸿基看方以智真象全力以赴应对科考的样子,倒是纳了闷,莫非他看到唐军的手枪后,改变了主意,真想加入唐军,李鸿基觉得肯定没有这么简单,不过,方以智真能加入唐军,不管他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肯定就逃脱不了。

  转眼已到了唐军开考的时间了,这天大早,试院外面围满了密密麻麻的士子,此次唐军科考总报名人数已突破了万人,进士是头科,只有数十个名额录用的比例,参考的考生却有六千多人,明知进士科只会录用数十人,大数人还是选择了进士科。

  到了开考的时间,鼓声三响后,考生随号码鱼贯而入,陈贞慧,方以智两人本想护着顾媚混进去,没想到唐军是发放号码,个个按顺序入场,他们的如意算盘根本打不通,好在派在最前面的号码是陈贞慧,方以智跟在后面看着陈贞慧轻轻松松的进了考场,他放下了心。唐军根本不搜身,可以放心让顾媚混进去。

  此次考试还没有轮到柳如是,陈贞慧已放弃利用两女的科考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