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闯王李自成新传 第 59 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差点打蒙,得到巡抚大人的提醒,顿时重新思考起来,越想越觉得巡抚大人所说有理,这才收起了剑,放过了洪安。
洪安松了口气,脑袋算是暂时保住了,不由深为自己背叛唐军而后悔,自己在唐军中位置虽然不高,但谁敢怀疑自己对唐王不忠,可是刚为朝庭立下大功后,许诺的将军不但还没到手,差点连性命都不保。
两边的斥候都陆续返回,果然,都回报说唐军的壕沟都挖到了山角,边沿都是悬崖峭壁,根本不可能绕过来,卢象升心中虽然早知会如此,还是忍不住阵失望,不过,脸上并没有表露出来。向杨正芳问道:“杨副将,你看我们从哪里突破比较好”
杨正芳想了下道:“大人,大路的附近肯定是唐军重兵埋伏之处,两处的边沿也应当是唐军重点守卫之处,至于中间吗,唐军不知道我们从哪里选择攻击路线,只能平均分兵,我看顺便在中间选处地方都可以。”
卢象升点了点头,道:“好,他们的大炮射程大多在三到五里,我们就移开五里再攻”
杨正芳马上道:“未将遵令。”又迟疑的道:“大人,可是我们的大炮移动不便,该如何处理。”
卢象升对自己的大炮也心痛,但想到唐军扑天盖地的炮火,自己纵使有大炮又怎比得过对方,不如从唐军火炮也够不着的地方发起进攻,狠心道:“大炮不要动,就让它留着吧,只要攻破了唐军的防线,还怕没有大炮吗”
得到了卢象升的命令,官军马上朝左边移去,估计刚才的炮群大部分已经炸不到,官军才开始发起了攻击。
因为火炮都是给工人训练之用,所以唐军的重炮并不多,仅有的五门还是商洛刚生产出来没来得及运走之物,其余都是小炮,射程在四到五里,可是唐军的三个炮群完全可以将整条防线覆盖,官军虽然走出了第个炮群的火力,马上又落入第二个炮群的打击范围,官军攻击,田虎马上命令第二个炮群开火。
见田虎的令旗下,唐军炮群的指挥官马上道:“打。”
这个炮群火炮稍少,也有七十多门,炮弹呼啸着落入官军的冲击阵形中,拉开了官军幕幕死亡的序曲,卢象升没想到这里几乎也有同样多的火炮,但此时别无先择,官军们也深知后路已断,毫不威惧,顶着密集地炮火呐喊着攻了上来。
等冲到了壕沟前,官军的三停人马已炸掉了停,正当官军准备鼓作气,跳下壕沟往向上冲时,唐军阵地内传来声:“射。”
刹时间,空中传来阵嗡嗡的响声,片阴云将太阳全部遮挡住,正在冲击的官军抬头看,所有人都亡魂皆冒,空中密密麻麻的布满了箭支,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前头的官军全部被钉在了地上,他们身上的盔甲毫无抵挡作用,就是手头有盾牌的官军在这样的箭雨打击下,照样射得象刺猬样,卢象升大骇,急道:“撤军,撤军。”
第六卷烽火岁月第二十章箭舞飞扬
唐军还没有奢侈到让这些工人都用火枪来训练的地步,造火枪要的铁当然没有问题,仅柞水县的个菱铁矿总含量就达到三亿吨之多,按唐军现在开采的速度,可经用上千年,而且这里的铁矿都是含铁量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优质矿石,但硝石,硫磺却没有那么富余,商洛本身出产很少,大部分要从山西运来,有时还要从朝庭境内走私,成本大为增加。
无论是兵工厂,钢铁厂,还是各个矿产厂全都是力气活,工人们都有把子力气,可以轻易拉开二三石的硬弓,这样,弓箭就成了这些人主要的武器,几乎到了人手弓的地步,唐军的弓箭都是精钢制成,官军碰上,登时便吃了大亏。
直到官军退出老远,望见那壕沟前插着密密麻麻的箭支,仿佛下子长出片茂盛的草场,许多官兵还是心有余悸,不要说人,就是只蟑螂,落在箭雨里也毫无活命的机会。
卢象升终于变了脸色,唐军何止两千人,这阵箭雨恐怕就不下万人齐射,他心中尚有侥幸心里,或许这个地方刚好碰上了唐军的弓箭阵,下令道:“全休官兵听令,向左再移两里攻击”
官军的鼓声重新响了起来,巡抚大人命令再移两里,实际上官军移开了差不多有三里才开始了冲击,唐军的炮弹雨点般下落,整个战场都被硝烟笼盖,在鼓声的催动下,官兵们义无返顾的往前冲去,大多数人都面无表情,前面的情景太过诡异,除了炮火。看不到唐军的任何身影。若非侧面就躺着同僚密密麻麻的尸体,官军几乎以为和自己作战地就是前面地那道壕沟。
等官军冲进了箭之地,迎接他们的又是密聚的箭支,抵挡这种箭雨攻击唯有效的办法就是排成密聚的盾牌阵,可是唐军如此猛烈的炮火,盾牌能挡得了弓箭,还能挡得炮弹么。
随着唐军的箭雨波波落下,只要冲进箭之地的官军都无生还。有人地尸体大部分还被盾牌覆盖,可露在外面的部分照样插满了箭支,持盾的官军在这样的打击下可以保证的仅是自己的尸体盖住的那部分不会插满箭支。
卢象升睁大了眼睛看着前面,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杨正芳担心的看着他,道:“大人,停止攻击吧,让兄弟们退下来。”
卢象升回过神来,定定的看着杨正芳。直到他心里发毛,才苦涩地道:“退。我们有退路吗”
杨正芳哑然。船已经被自已戳沉了,退路早已没了,不攻下前面的壕沟,还能往哪里退,这本来就是条有进无退地路,纵使船只还在,唐军也不可能让他们从容退走,而今之计唯有死中求活。
杨正芳咬牙:“大人,我请求亲自带队。”
卢象升看着自己地爱将,点了点头。道:“好,记住,活着回来,你上去后要把部队分散开了,分得越开越好。”
向卢象升行了礼,杨正芳道:“大人保重。”头也不回的冲了上去,他的亲兵也跟在了后面,官军的鼓声越以激烈。
没有停止进攻的命令,明知前面是死亡,官军还是硬着头皮冲了上来,唯能做的就是尽量把彼此的距离拉大,拉大,以避开箭雨的范围,结果官军的阵形越来越稀疏,可无论官军的阵形排得多么稀疏,唐军地箭雨都能将壕沟前覆盖,他们的箭支好象无穷无尽,也确实如此,商洛的库房里足足存有数百万羽长箭,足够唐军在每名官军身上插上数百支。
前头的官军已排满了整个壕沟,稀疏得就象来踏青,相隔数十米才会有个官军,这样的攻击肯定是毫无结果,就是唐军放任他们冲上来,也只能上来个结果个,纯粹是为了消耗唐军的箭支。
唐军再这样覆盖射击下去,数百支箭也未必能射到个官军,田虎在后面的高台上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命令道:“停止射击”
漫天的箭雨消失了,被遮盖的阳光重新露了出来,洒在这群失魂落魄的官军身上,他们都以自付必死的决心冲了上去,只是为了消耗唐军看似无穷无尽的箭支,没想到却活了下来,他们的脚步顿时迟疑起来,不知继续前进还是后退为好,必死的决心下子动摇了起来
若是这点人敢冲上去,不用唐军的箭雨,恐怕上面唐军人口唾沫就能把他们全部淹死,经过了这么多箭雨的洗礼,若还不知看似空无人的壕沟后面藏有多少唐军,那就可以笨死了。
“咚咚咚。”壕沟后面传来了激烈的鼓声,仿佛有千军万马就要冲出来,十万唐军大喊起来:“杀杀杀”
官军睁大着双眼迷茫的望着前方,越来越多的唐军涌上了壕沟,刚才还空无人的壕沟上,转眼就站满了黑压压的唐军,每人都是黑衣黑甲,手中拿着张精光闪闪的强弓,前头的官军张大了嘴看着这切,他们的呼吸几乎都要窒息。
这幕的振憾远胜于刚才的万箭齐发,望着高高的壕沟上面站着的唐军,每名官军都感觉到自己好象就是只殍蚁,却要受命却撼动颗参天大树,眼见唐军的弓箭又搭了起来,许多官军的精神终于崩溃,转身就跑。
田虎毫不怜惜,冷冷的发令:“射”
十万羽长箭下子飞向天空,在阳光下发着璀璨的光芒,后面的箭羽更是炫丽多姿,竟然有种说不出的妖艳美丽,许多官军就这么看着天空的箭朝自己飘来,仿佛是极长,又好象是极短,直到长箭插满了自己的全身,才发出声赞叹声:“好美”轰然倒地。
官军的鼓声嘎然而止。剩下的官军再也没有进攻地勇气。更多地人屁股跌坐在地上,望着壕沟前布满的箭羽出神,数十万支长箭插在上面,将壕沟前百多米距离的切东西死死的盯在地上,远处看去,竟然整整齐齐,微风吹来,箭羽轻轻飘动。所有官军都目眩神迷,恐怕所有人都还是第次看到这么多长箭插在起。
卢象升知道自己这次败了,败得彻彻底底,除非官军长出双翅膀,否则不可能过得了前面的这道壕沟,杨正芳灰头土脸的退到了卢象升身边,他虽然带队冲了上去,不过,运气显然不错。除了脸上沾到了些硝烟,竟然毫发无损。唐军的长箭射程毕竟有限。他不需要自己冲入唐军的箭雨范围。
看着狼狈而逃地官军,田虎的亲兵队长田二芶不解的问道:“将军,怎么不追杀下去,他们已经没有反抗力了。”
田虎敲了下田二芶的头:“追下去干什么,他们又逃不了,我要的是零伤亡,什么是零伤亡,你懂不懂。”李鸿基以前在给他们讲战例时,经常提到优秀的将军总是要尽量减少自己人员的伤亡,当然最好个不伤。不过,打仗总要死人,从来没有人能做到零伤亡,田虎不由有点沾沾自喜,或许我会是在如此大的会战中做到零伤亡的第人。
田二芶老老实实地回答:“不懂。”在他看来,官军已丧失了斗志,只要冲下去就能把他们全部解决,唐军有的是人,死几个没什么大不了。
田虎道:“这就是你为什么是我地亲兵队长,而我是将军地原因了。”
田二芶不答,他从小就是田虎的跟班,向对田虎言听计从,家中几辈子都是田家的佃户,田虎来参军,他也只好跟来,虽然对田虎的得意洋洋有点不以为然,但还是明智的没有反驳。
见唐军并没有追下来,卢象升越发感到不妙,唐军好象要跟自己耗下去,他们难道不怕自己掉头攻击其它地方吗,叫来探子道:“你去后面查探下”
探子应令下去,杨正芳心中动,向卢象升问道:“大人,莫非唐军把我们后面也堵上了”
卢象升摇了摇头:“不知道,我只是要确认下。”见官军再也无力进攻,吩咐道:“大家休息,生火做饭。”
此时已是日头向西,官军还是早上吃了点,每个人肚子都已饿的咕咕叫,听到可以吃饭的消息,却没有人欢呼,大家默不作声的从旁边的河里打水,生火做饭,整个战场安静了下来,只有柴禾不时发出辟啪,辟啪的声音。
等到吃完饭,天已经黑了下来,唐军完全没有理会他们地意思,只要不深入唐军炮火范围,对小部分已进入唐军射程的官军都懒得理会,只是在整个壕沟上点燃了火把,远远望去,仿佛是条长长的火龙在夜空中舞动。
探子回来后,果然带来了不妙的消息,在数十里的后方同样挖了条长长的壕沟,虽然没有前面的那第么深和宽,但也相差不大,这就意味着在他们的后面照样有近十万人马,否则,不可能挖那么快的壕沟。
最坏的情况出现了,洪安差点要哭出来,看到杨正芳不善的目光,洪安连忙向卢象升靠近了点,杨正芳哼了声,对卢象升建议道:“大人,赶快将消息封锁,否则士兵们知道后肯定会大乱。”
卢象升呆呆的望着前方的篝火出神,脸容好象下子苍老了起来,听了杨正芳的话,摇了摇头,道:“没用,我军只有三日之粮,三日若是攻不下,消息再也瞒不了,反而会引起大乱,现在让他们知道也好,等下你去告诉兄弟们,我们已到了绝境,唯的活路就是攻下前面的壕沟,休息片刻后,咱们连夜进攻。”
果然,得知消息后的官兵反而坦然,即然唐军不给他们活路,那就拼条出来吧,黑夜总是对弱者偏爱的,官军将仅剩的数门大炮悄悄的拉了上来,调整好位置,首先发起了攻击,“轰,轰。”爆炸声第次在唐军的阵地响了起来。
这炮声仿佛象击耳光,狠狠的打在了田虎的脸上,他的零伤亡记录肯定是不可能保持了,田虎气急败坏的对炮兵指挥官道:“反击,所有的大炮全部开火。”
两百多门唐军大炮起发出怒吼,将黑夜整个点燃,官军的火炮首当其冲,黑暗地区狂轰烂炸,至于对官军有多大的杀伤,只有天知道了。
黑夜中还是长箭有效,随着唐军弓箭手的全部出动,壕沟前又次被覆盖,不时传来官军临死前惨叫的声音,不过,唐军不可能对前面直进行箭雨覆盖,不时有官军借着黑暗,潜到了附近,对着唐军射击,唐军的阵营中也偶有倒霉的士兵被射中,这夜,官军死缠烂打,就是不退,双方的箭雨来来往往,到了天亮,官军才不得不退下去。
田虎夜未睡,双眼通红,官军昨夜的袭击对大局不可能有影响,双方的力量相差太大,但是开头的炮击和后面官军的箭支还是造成了数十名唐军伤亡,而官军至少又倒下了二千多人,对心想零伤亡的田虎来说还是不能接受,他对包围圈中的官军恨之入骨,见官军退了下去,不肯摆休,命令重炮继续射击。
重炮虽然威力大,但只有五门,发射速度又慢,除了对付城墙,远不如小炮好用,威慑的心里远比实际效果要大,昨天田虎根本就没想动用重炮。若不是气急,今天他也不会动用。
退下来的官兵疲累欲死,唐军的火炮和箭雨都无穷无尽,不小心就会死于火炮或箭雨下,刚想休息,唐军的重炮追了过来,炸了他们个措手不及,只得退再退,直到退下了十几里,唐军的重炮才停止了炮击。
等马世耀率军赶到湘河镇时,卢象升已被唐军包围三天了,袁宗第已经派了人重新在湘河镇上驻守,商洛其它数县组织的工人也已赶来。加上堵住卢象升后路的十万大军,从湘河镇到过风楼镇这小片区域,聚集了三十万大军,马世耀见卢象升被围,没有自己什么事,马上向李鸿基提议从丹江顺流而下,直攻湖广。
得知消息后,李鸿基只带了数百亲兵,从安康连夜赶来,定下了攻占湖广的计划,卢象升的出击不利,不但要将自己陪上,还要搭上个湖广。
第六卷烽火岁月第二十章降,不降
现在已是官军被围的第十天,五天前,所带的粮草已全部吃光,卢象升命令官军白天休息,晚上就唐军发起攻击,但这种攻击也越来越无效,头两天还能杀伤些唐军,到了现在,官军只是虚应故事,每个人都知道败局已无法挽回,若不是卢象升治军较严,早有官军偷偷摸摸投降了。
官军被围的这片区域不算小,前后左右都有数十里,可是现在是初春,早木才刚刚发牙,要想找到太多吃的却不可能,旁边的旱田是农民种植番薯和土豆所用,收获后多多少少会遗留些,官军如获至宝,又在这些地里重新翻了遍,那些小动物更是倒了大霉,不但是田鼠,就是蚂蚁也差不多被官军吃了个精光。
卢象升不停的派人在两边山岭上寻找出路,直毫无所获,现在带出来的二万官军还剩万二千多人,但都已蓬头垢面,唐军已派人数次劝降了,卢象升见也不见,直接让人轰了出去,若不是顾忌对方是使者,卢象升真想把他们直接拉出去砍了。
唐军劝降两次后,都被卢象升驱赶,好象从此死了心,只是将两旁紧守,不再理会官军。只要官军不进攻,唐军连火炮都懒得发,摆明了不想浪费炮弹,等他们全部饿倒后,自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所有人拿下。
卢象升和副将杨正芳,李重镇雷时声四人正坐在帐中相商突围的办法,可是在此种情形下,就是孙武再世也无可奈何,众人商议半天也无法可想,这时亲兵进来,喊道:“报告,外面有使者要见巡抚大人。”
唐军已经三日没有派人劝降了。怎么今天又有人前来,卢象升正想得恼火,闻言道:“不见,把他们打出去。”
亲兵却迟疑起来,看着杨正芳,李重镇雷时声等人。希望他们能劝劝,卢象升见亲兵还不走,大怒道:“没听见吗,将人打出去。”
亲兵期期哎哎的道:“大人,那人穿着王爷的服装,打不得。”
王爷的服装,谁来了,四人面面相觑,难到是贼首亲自前来,想想又不可能。自己这些人都已是瓮中之鳖,李鸿基对他再重视也不可能冒险,忙问道:“可知来者是谁”
亲兵答道:“好象是肃王。”
卢象升想了起来,自从甘肃被陷,肃王全家老小都被唐军擒获,他没有秦王,晋王幸运,直关在西安。如今自己兵败被围,这肃王肯定是来劝降的了,见还是不见,这是个难题。
肃王虽然被擒,但他的王位还在。作为大明地臣子他不能不见,可若是见了,肃王对自己劝降又该如何处理,总不能也象以前样轰出去吧,他不由望向自己的几个部下,众人纷纷低下了头,卢象升叹了口气。罢了,自己倘且两难,又何能指望别人,该来的总要来,整了整衣服,道:“请他们进来”
过了会儿,亲兵带来了几个人,其中前面的个胖子正是身穿大明的亲王袍,他进来,旁边的人就对卢象升道:“卢巡抚。快来拜见肃王”
卢象升和肃王从来没有见过面,当然互相不认识,他知道唐王要派人劝降,自然不会弄个假地来,但若承认了他的身份,这个肃王十有**是让他投降,卢象升使了个眼色,杨正芳明白了他的意思,说道:“你们哪位是肃王,有何证明”
朱识钦被俘后直被唐军关在西安,他倒是不太害怕,有秦王和晋王的先例,本来以为自己也很快就会回到朝庭,那时虽然失了封地,皇帝总不能不管他,照样可以做富家翁,没想到唐军狮子大开口,要朝庭出百万银子赎人,崇祯虽然怕肃王在唐军手中丢了朝庭的面子,但时哪拿得出这么多银子赎人,就是拿了出来,让那些边关欠饷的士卒知道了,那还不闹翻天,这事就拖了下来,肃王等了大半年,没有见朝庭赎金,气得他大骂崇祯吝啬,又写信想让其他番王出钱给他赎身,可哪个番王不是要钱不要命的主,谁也不肯掏钱,久了肃王就死了回去的心,只能全家老少呆在西安,唐军虽然不至于让他饿饭,但要想好吃好喝却没有,让享受惯了锦衣玉食的肃王苦不堪言。
这次李鸿基见卢象升不肯降,飞马从西安把朱识钦请了过来,许诺他只要劝降卢象升就放他回去,朱识钦大喜过望,死了的心又活了过来,有秦王和晋王地先例在前,他倒不担心唐王骗他。幸冲冲的赶了过来,没想到卢象升竟然问他要证明。
好在他早有准备,从衣兜里取出了自己的王爷金印,众人见了只好跪下:“参见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只有卢象升并没有下跪,朱识钦后面人喝道:“大胆卢象升,还不快参拜王爷”
卢象升昂然地道:“肃王落入唐贼手中,金印也在唐贼手中,你虽然拿出金印,我又安知真假,你们大家都起来,若他是假冒的王爷,岂不让人笑话。”
众人看了看卢象升,见巡抚大人不认,虽知眼前的王爷十有**是真,也只能起身,朱识钦本以为劝降卢象升易如反掌,自己马上就可以回到朝庭,见卢象升在自己取出金印后还是不认,顿时气得脸色通红,指着卢象升道:“大胆,本王已取出了金印,你还要本爷怎么证明,你分明是想以下犯上”他当了数十年的王爷,发起怒来,倒有几分威风。
卢象升知道此时不能退让,否则时英名就有可能毁于旦,见朱识钦指责自己,不慌不忙地道:“卢某不敢,若阁下真的是肃王,还请拿出让卢某信服的证明来,否则阁下还是请回吧。告诉李自成,卢某生是朝庭地人,死是朝庭的鬼,卢某是不会降他的。”
朱识钦能否回北京,全着落在卢象升身上,如何肯回。无奈的问道:“那你要本王如何证明。”
卢象升想了想,道:“要证明王爷地身份其实也不难,等卢某向皇上请旨后,派出个认识肃王地人过来就知道了。”
朱识钦大怒,卢象升分明是不想认他这个王爷,他拔出自己的宝剑,架着了卢象升的脖子上,气急败坏的道:“我就是肃王,赶快命令所有人向唐军投降,否则我杀了你。”
身后的众将大惊。想去救又不敢,卢象升鄙视地望了朱识钦眼,他随时可以打掉眼前之人手里的长剑,却什么也没做,反而闭上了眼睛,心中充满了愤慨:“太祖皇帝,你睁眼看看自己地子孙,竟然拿着剑逼着大臣向叛贼投降。不如就让臣死在他手下吧”
朱识钦见卢象升理也不理自己,脸上挂不住,手也颤抖起来,长剑已在卢象升的脖子上划破了道口子,流出殷红的新血来。卢象升的亲兵大惊,就要上去解救,卢象升睁开了眼,看着亲兵微微的摇了下头。
朱识钦身后的人见他对卢象升要动真格的,在他耳边轻轻的说了句:“唐王要活地卢象升。”
朱识钦只好收回了长剑,对他身后的人道:“李队长,卢象升不肯认我。现在怎么办”
原来那人正是李鸿基地亲兵队长李娃,李娃摇了摇头:“我不管,你的任务是劝降,若是劝不了降那你也就留在这里,不要回去了。”
众人见肃王对他身后名小兵模样的人恭恭敬敬,知道他才是唐军的真正代表,见肃王移开了长剑,卢象升将脖子上的血迹轻轻擦去,喝道:“来人啊,送客”
卢象升的亲兵涌了上来。将几人推拉出去,肃王大叫大嚷:“卢象升,你敢对我无礼,我回去让皇上杀你全家,不,灭你九族,十族。”
大帐里地人脸色都难看了起来,卢象升对朝庭忠心耿耿,这些年全靠他的努力,拉起了支队伍,替朝庭守住了湖广”否则,湖广早落入张献忠或者唐军手里,如今兵败被围,只是不愿意投降,还被朱家的子孙威胁要诛十族,这何苦来着,不由都感到心寒,其巾李重镇忍不住道:“大人,不是我们对朝庭不忠,是朝庭对我们不义,不如我们。”
卢象升朝他瞪了眼,李重镇这降字顿时说不出来,卢象升又看着其余几人,杨正芳和雷时声都有降意,转过脸不敢与卢象升对视,已经被围了十天,现在每日只能剥点草根树皮充饥,过得几日,恐怕草根树皮都没有,更为严重的是根本没有冲出去的希望,如果有肃王出面投降,那再好不过。
卢象升如何瞧不出部下地心思,他落暮的道:“是卢某无能,连累了大家,我卢象升只有死以谢君恩,你们要降就降吧。”拔出长剑,朝自己脖子上抹去。
杨正芳距离最近,急忙拉住了卢象升的手,长剑已划上了他的脖子,刚刚止住的地方又流出血来,杨正芳若是稍慢点,卢象升的脑袋就得搬家,众人大为感动,为刚才的想法羞愧不已,朴通声跪了下来,道:“巡抚大人忠义过人,未将誓死追随,若有三心二意,甘愿死于乱箭之下。”
卢象升见自己三位最倚重地大将归心,心里也松了口气,他刚才仍是不得已,不如此做,手下已离心,明天这万多人就得散去,若自己估计错误,杨正芳不拉住他,自己就只好真的了百了,幸好赌对了。连忙把他们从地上扶起。
雷时声问道:“巡抚大人,现在该怎么办,是不是直接冲出去。”
李重镇也道:“是啊,大家已经缺粮数天了,再不冲出去,以后就是想冲也冲不了。”
杨正芳道:“冲,以前我们冲不出去,现在就能冲出去吗,要用脑子。”
两人知道杨正芳说的是事实,但又不服气,齐声道:“那你说怎么办”
杨正芳顿时哑然,要是有办法,也不用等到现在,他早就使了出来。
卢象升重重的拍桌子,道:“天无绝人之路,既然冲不了,在这里等死更是不行,明天咱们就上山,就是用爬也要爬出去。”
几人想说山上根本没有路,嘴皮动了数下还是没说,要这里肯定是等死,进了山,就算出不去,也不会比这里更差,齐声应道:“是。”退了下去。
三人出去。就看到肃王站在门外。众人行礼也不是。不行礼也不是,齐向卢象升看去,卢象升瞪了亲兵眼,道:“不是说让他回去吗,怎么还在这里”
亲兵可没有卢象升样抱着必死的心情,此时即不敢得罪唐军,也不敢得罪眼前的这位肃王,刚才把几人带出卢象升的大帐后,李娃丢下肃王就走,临走时留下话来,若肃王劝不了卢象升投降,那就不用回去了,从今天起就跟着卢象升吧。
听了亲兵的回话,卢象升还真不能拿这位肃王怎么样,打,肯定打不得,送走,人家又不要,只得吩咐道:“给他座营帐吧”
朱识钦突然扑通声跪了下来,当着数百人的面,向卢象升“咚,咚”的磕起头来,嘴里叫道:“卢爱卿,你救救我,救救我。”
卢象升大吃惊,顿时手忙足乱,连忙扶住朱识钦:“王爷,有话好说,不可如此,你快快起来”
朱识钦乘机抱着卢象升地大腿,放声大哭,道:“我不起来,我不起来,除非你答应救我”
卢象升顿时神智昏乱,他直守着君臣大义,明知肃王是真,也不相认,已是犯了欺君之罪,如今肃王更是跪在自已脚下,他如何会想到有此天,见肃王不肯起身,自己也只得跪下,道:“王爷,不可如此,有事好商量。”
朱识钦反应过来:“王爷,你叫我王爷,大家听到了,卢爱卿已经相信我是王爷了,本王只能跪拜皇上,你们还不跪下,莫非把自己都当成了皇上不成。”
卢象升已知道上了肃王的当,可自己当着数百人的面承认了他是王爷,又如何反悔,其他人听,也只得哗啦啦的跪了下来。
朱识钦得意洋洋的站了起来,道:“卢象升听令,尔军已陷入绝境,孤王命你立即象唐军投降,不算背叛朝庭,孤王会亲自向皇上解释,你们的家属也可不必获罪。”
众人听了都心动起来,齐刷刷的望着卢象升,盼望他能说出个降字,卢象升心里更是翻江倒海:“降,还是不降”
第六卷烽火岁月第二十二章凤与鸭
卢象升跪在地上,久久不愿开口,众人盼的心都快跳了出来,朱识钦大为不耐,道:“既然爱卿不说话,那就是同意了,大家起身,卢大人答应归降了,你们马上就能吃到香喷喷的馒头白饭了。”
众人左瞧瞧,右瞧瞧,想起身又不敢,朱识钦眼睛转,先把杨正芳,李重镇雷时声三名副将拉了起来,三人又是惭愧,又是欣慰,惭愧的是刚刚才发誓要追随巡抚大人,马上又要变卦,欣慰的是有个如此体面的投降机会,巡抚大人好象也没有明确反对,终于可以不吃那该死的草根树皮。
见三人起身,其他人也犹犹豫豫站了起来,只剩下卢象升孤凌凌的跪在地上,朱识钦得意洋洋,道:“卢爱卿,你看大家都作出了选择,你就不要让大家为难了吧”
卢象升突然心中升起了股厌恶感,这就是自己要守护的朱家江山,他朱家的人不珍惜,自己又所为何来,他猛的站了起来,对朱识钦道:“肃王,以后爱卿这个称呼你还是不要用的为好,卢某从此已不再是大明的人,若肃王要留在唐军,那我们就是同僚,卢某相信以后的职位会比你高点。”
朱识钦窒,卢象升话里的意思好象答应了投降,自己完成了任务,马上就可以回京了,本应该高兴才是,可看到刚刚还跪在地下任他责骂的人突然对他毫不客气起来,心中只觉阵失落,不过,很快还是喜悦的心情占了上风。大声道:“弟兄们,卢巡抚答应请降了。大家的命保住了。”
饥饿最让人难以忍耐,这十天来,头五天虽然还有存粮,但已是半饥半饱,后面地五天肚子更是直咕咕叫。铁打的汉子也会受不了,大家都盼望着要么早死,要么早点投降,可巡抚大人不开口,谁也没有办法,虽然大家在肃王地生拉硬扯下已是愿意投降,但总有对不起巡抚大人的感觉,巡抚大人答应带头,那再好不过,大家都欢呼起来。好象刚打了场胜仗。
杨正芳,李重镇雷时声三人也如释重负,巡抚大人答应了,那么自己也不算违背誓言,至于他们比卢象升先表态的问题,自然自动被忽略。
得知卢象升答应投降,李鸿基喜出望外,他对于这个历史上只带五千疲兵敢与数万鞑子骑兵作战的勇将很是敬佩。在李鸿基的计划中,如果卢象升直不肯降,那只好等把他们全部饿得不能动弹了再活擒,可这样来,势必担搁大量地时间,数十万工人停产守在这里,而唐军马上又有两场大战,肯定会造成物质供应的紧张。虽不至于影响战局,也会让唐军觉得头痛。
官军答应投降,唐军马上将水泥路上的撤去,并在整个战壕上准备了热腾的包子,馒头。还有稀饭,肉汤,官兵们从大路上鱼贯而出,将兵器放在指定的地方就可以去吃饭了。
许多士兵放下兵器,马上快步跑到了开饭的地方,抓起馒头就往嘴里塞,为防止有官兵吃得太饱会被咽死,唐军只得规定包子和馒头每人只能拿两个,稀饭还有肉汤则管饱,许多人都是数口就将分到的食物吃光,眼巴巴的想再要,唐军毫不客气,将第二次混入人群中想继续拿食物的官军,律用棍子打了出来。
不过,他们马上就把目光转移到了稀饭和肉汤上面,肉汤竟然是用上好的羊肉熬成,有些官军喝着香喷喷地肉汤,想起前些日子所吃的东西,竟然嚎啕大哭起来,馒头和包子虽然限制了,还是有许多人光喝稀饭和肉汤就把自己肚皮撑得胀胀的,若不是这些东西容易消化,还真会有人被撑死。
李鸿基亲自出来迎接卢象升,肃王朱识钦也跟在后面,此时卢象升才刚刚三十出头,正是男子建功的黄金年龄,他对生命不能说毫无留恋,但却绝不是怕死,他只所以答应投降,方面是被朱识钦所逼,方面是他已感到了明王朝的日暮途穷,不可保,若没有肃王相逼,他还是会为朝庭尽忠,肃王逼,他心中反而明朗起来,唐军正是冉冉上升之期,加上唐军对满蒙联军的打击,使他对唐军并无多大恶感,加入唐军后,不但可以成为开国功臣,若以后能在对外战争中获得功那,焉知不能成为后人敬仰的代名臣。
见到李鸿基,卢象升急忙下拜:“罪臣拜见唐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他身后的杨正芳,李重镇雷时声也同时跪了下去。
李鸿基连忙扶住卢象升,道:“建斗不必多礼,你我两军交战,何罪之有,你能及时投诚,等亍救了眼前地万多性命,功莫大焉”
卢象升望着正在狼吞虎咽,甚至嚎啕大哭的士兵,心中也是感慨不已,若是自己坚持不降,让这些人全部陪葬,只为全自己忠义之名,是否太过自私,剩下的点愧疚顿时也消失。
李鸿基拉着卢象升的手道:“来,想必你们也都饿了,孤王已为你们设下酒宴,从今以后,你们也都是我军的栋梁之才,孤王会视同仁,加以重用。”
几名降将连忙拜谢,朱识钦在旁忙道:“唐王殿下,小人的任务已完成,是否可以让小人回去”
李鸿基哈哈大笑,道:“你放心,孤王得建斗如得凤,放汝如放鸭,以凤换鸭,孤王定不会失言。”在旁的唐军顿时哄然大笑。
卢象升虽知唐王对自己看重,没想到看重到如此地步,也知道了为什么肃王如此积极要自己投降,看到肃王受窘,心中竟微微有快意。
肃王脸上红。不过他在唐军中呆了这么久,经常会受到些人的冷嘲热讽。脸皮已厚,听了唐王地保证,彻底放下了心,也陪着大家笑起来。
官军归降后,商洛临时聚起来的大军却没有全部解散。还有十万人成为了临时地征召军,这种征召是来自亍唐朝的府兵制,唐朝初期由于战乱连年,国家供养不起庞大地军队,将前隋地府兵制发扬光大,只保留了支数万人的精锐军队,其余兵丁都是战时才在各府征召,而战后,将归亍朝,兵仍散亍府。
这种做法保证了唐朝在初期的社会生产稳定。而又能在战时拥有大量的军队,才使大唐能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后来还凭此打败了草原各部,不过,大唐成也府兵制,败也府兵制,正是后来府兵制地腐坏,才形成了各地的番镇割剧。最后强盛的大唐王朝正是在与各番镇的斗争中耗尽了元气,轰然倒下。
而唐军现在这种制度只针对工人,工人没有农民那种天时的限制,也没有那种地域的随制,随时可以征召,又随时可以散归,也不会形成番镇,有府兵之利而无府兵之害。工人在征召的这段时间,待遇和正规部队样,这样来,虽然在征召期间对各种日用品,兵器的生产会有影响。但完全可以在战前或战后补足,而农民基本没有动用,战争期间对粮食生产也不会有影响,不至于让部队有缺粮之忧。
随着工人的归来,商洛的各个矿厂和兵器厂又开始了全面地生产,现在整个商洛还有五万大军,正在等待唐王的命令,准备随时向湖广进发,而而其中的五万五千人在官军还没有投降时就就出发了。
卢象升虽然把船只全部戳沉在丹江,但对船只破坏并不严重,唐军将它们全部捞了上来,只花了数天时间,已将大部分船只修好,李鸿基命令马世耀先带着五万五千名唐军乘船沿丹江而下,向湖广进军。
官军和唐军交战的消息传出,丹江上川流不息的船只顿时没有了踪影,发财虽然重要,到底还是命更值钱些,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荆紫关码头每日泊船数百艘,帆樯林立十余里的场面再也不得见,整个码头显得空荡荡的。
荆紫关的守将叫罗岱,是个游击将军,靠着收取过往船只地费用,月就能捞上近二万两白银。除去各种打点。开销外。他每月还有近万两银子的收入,就是给他换个巡抚也不干,可是卢象升攻击唐军,江上只船也没有,他的收入顿时全无,该花的打点却丝毫不敢少,让罗岱暗暗叫苦,不得不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来补贴。
荆紫关归河南管辖,按理和那阳巡抚点关系也没有,可荆紫关就在那阳边沿,加上卢象升和五省总督陈奇榆关系极好,他这个荆紫关游击将军不得不卖卢象升的面子,否则哪能让卢象升从荆紫关出兵攻打唐军,断了他的财路。
已经**天了,卢象升点消息也没有,罗岱不由暗暗诅咒卢象升,最好来个全军覆灭,若是唐军胜了,以后的买卖自然照做,若是卢象升胜了,那他以后地财路说不定就会永远断绝。
关上的士兵也无聊透顶,江上没有了船只,他们这个关口也就无所事事,每个人都在暗中诅骂卢象升,唐军打四川就让他打呗,又没犯你的湖广,干吗要出兵偷袭别人,还从我们这里出发,把大家的财路都断了。
突然个哨兵激动起来:“船,船”
旁边的哨兵头也不抬:“你犯傻了吧,仗还没打完,哪来地船。”
捅了自己的同伴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