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国破山河在最新章节 > 第20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国破山河在 第20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都会有流血,都会有牺牲。”

  李卫收拾好自己的行装,把自己的sg-552包括范国文的沙漠之鹰等现代枪支做了上交工作,毕竟这种武器带到新兵连也没有用,没有特制的小口径弹补给,它们还不如三八式步枪,李卫只拿了只有自己才能使用的星尘梭和格斗军刺,带上衣物铺盖和个人生活用品上路了。

  临出黄涯洞兵工厂,几乎是倾厂而出,所有的人都放下手头的活计来送李卫,看到这么多的同志送自己,这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是极其罕见的,这意味着所有人对他的价值的肯定,李卫真的很感动,回到抗日年代算是值回票价了,他的眼眶中包含着泪水,脸上带着淡然的笑,正如同现代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一样,向兵工厂的同志们鞠了三个躬,挥了挥后转身而去。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也许是放下了一切,李卫畅开心怀,有感而发似地放声高唱《男儿当自强》。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我奋发图强,做好汉;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六

  充满激昂斗志的歌曲让所有的人眼神中都充满惊讶,眼中还含着离别伤感的同志,抹去了泪水,腰杆似乎挺得更直了,和其他的同志一样更加用力的挥动着向李卫告别的手。

  第二卷 第九十九节

  刘部长站在送别的人群中,看着李卫离去时的唱着自己从未听到过的慷慨激昂歌词,激励着兵工厂的人更加振奋,他赞赏的点了点头,李卫一直在他的心目中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年轻人,无论任何时候心态都非常特别。

  李卫背着自己的行李独自一人翻着山路,赶向王家峪附近新兵连报到,这个新兵连是独立一师一团抽调人员组建的,教官有来自原红一团的老红军战士,也有来自于地方游击队精英的战士,不论是正规大规模作战还是游击作战,经验都非常丰富。

  新兵连几乎每天都有人专门摆着一张桌子在当地村子的晒谷场上,因为最近战斗调动频繁,对于战斗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征兵动员工作一直在进行,参军不仅仅有同村的老乡,也有亲兄弟,更有父子兵,因为晋察冀革命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发动工作一直做得比较好,群众的参军十分踊跃。

  李卫走到征兵的人员摆在晒谷场的八仙桌前,立正,标准的军礼。

  “报告!战士李卫,前来报到!”

  李卫双手递上报到的介绍信。

  中气十足的声音顿时引来不少人的目光,李卫的声音刚落,同样充满中气声音在他背后响起。

  “报告!~战士范国文,前来报到!”

  “国文!~你怎么?!~~”李卫惊讶的扭转头,却发现范国文不知何时站在他的身后。

  目光略过范国文的身后,却发现范国文的父母远远的站在晒谷场的边上,正一脸关注地望着这里,身边还站一个干部模样的人。

  “嘿,嘿!~卫哥,我说过了,你到哪里,我就一定会跟到哪里!~”范国文刚才一身军人的气势全泄。挠着后脑勺傻笑着说道。

  “你,你应该回美国地,怎么跑到这里来当兵啊!~”李卫有些痛心疾首地道,这死小子咋这么不开窍呢,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来这里当个八路军新兵蛋子,连美军也没这么好的人材基础,实在是太浪费了。

  “没事,我花了一个晚上。说服了爹地和妈咪,他们总算允许我跟你去当兵。”范国文顶着一双黑眼圈和脸颊上的巴掌印,看来这一家子也是一晚上没睡而且闹得也不怎么太平,还接受了不少教育。

  望望不远处范国文的父母眼圈同样是红红的,看样子他们是做了很大的牺牲,甚至做好了丧子之痛的心理准备,拗不过范国文,只得让儿子留在这片战火纷飞地中国土地上,还走了一下后门,委托上级领导把范国文和李卫安排在一起。

  李卫摇了摇头。“你啊!~真是不知天下父母心!~”范国文已是一头拖不回头的犟驴。

  李卫推开范国文。走到了范国文父母面前,同样的敬了个军礼,道:“请伯父伯母放心。只要我李卫还活着,我一定保全国文的安全。”

  范国文的母亲已是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而范国文的父亲上前紧紧的拉住李卫的手,激动的语不成声道:“谢谢,小儿有劳李先生了。”

  李卫恳切得点了点头,相对来说范国文这种人材在建国后的作用犹为重要,能保得一个还是尽量保一个。

  李卫和范国文在已是目瞪口呆地负责征名地战士面前签下了自己和名字,领取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军服,范国文眼含着泪水数步一回头的向父母默默告别,和其他人一起排队向军营中而去。开始他们地新兵战士生活。

  经过简单的筛选,李卫和范国文分别被分配到了新兵连的一连一排和二排,新兵连一直保持连级建制的,只是人数上比正规连要多上很多,有时甚至还超过标准营级人数,连排长都是经验丰富擅于带人的老兵,同时也是教官,都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能力,训练好一批新兵分配到各个部队。再同时插入新入伍的战士,正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因为上级的命令发布地限定级别范围,李卫的原来身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而且范国文也是显得很低调,新兵连里并没有人知道他们两个人来路,在共产党军队的普遍一视同!~的作风下,他们两个人更是没有什么特殊照顾,换上这身军装再剃成个大光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普通新兵蛋子。

  新兵连的第一天生活,李卫和范国文跟着其他的新兵们一大早就被教官叫到了校场等待例行新兵入伍的领导训话,没什么军事素质的新兵们像是没头苍蝇一样在校场内乱成一团,乱乱哄哄站队,甚至还站错了队伍,在各个连排长地指挥下,几乎花了半个多小时才整理成队列,但仍有些歪歪扭扭,队伍后面仍有几个少数的可怜虫手足无措地瞎窜着找着自己的队伍。

  对于这些连左右都分不清,出身于农村山区普通老百姓的新兵们来说,第一次和这么多人站个队列,也确实挺有难度的,甚至有些新兵在队伍中直直地望向演讲台上的领导,腿肚子都紧张的直发抖。

  这批新兵入伍主持演讲的领导其实就是拉几个有空闲的原红一和二团或其他团级以上的政委客串一下,与现代人开会领导亢长发言相比,因为是同一环境出身,都知道下面的听众没有多少文化水平,这些政委的发言就不仅简单而且实在,话语中贴近生活,甚至还讲了几个小笑话放松了新兵们的情绪,拉近官与兵的距离,发言中强调了大家要齐力协力保卫家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压迫人民的三座大山外,还特别强调了纪律性。

  经过血与火的直接考验,这些过来人都明白要想在战场上活下去,除了平时的刻苦训练,另外最重要的就是纪律问题,严格执行命令和与战友的配合相当重要。短短二十分钟的时间,各个领导就发言完毕,然后散队,正式开始编排新兵连的结构和训练计划。

  第二卷 第一百节

  新兵入伍训话后,新兵连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新兵中直接推选出班长,由新兵们民主推选,李卫所在的那个排分出了八个班,因为是新兵连,一个排有八九个班也不奇怪,李卫和其他六个战士分在一起编成一班,一个来自于山东淄博的战士被推选为班长,被推选成班的理由很简单,谁的块头最大谁就是班长,李卫这身在现代算是不错的一身肌肉和这些来自于农村做惯农活练出来的肌肉的其他人相比起来,几乎没什么起眼的,更何况城里人的皮肤要比乡下人白细一些,李卫这一身古铜色都差点被叫作了小白脸。

  范国文被分到了一排的三班,班长一样也没他的份,是一个山西人当的班长,不过范国文这个小白脸的外号倒是被坐实了。

  班长选定好,开始操练起来,第一个要学的是站队,前后左右都分不清的新兵们往往在一声号令下原地直打转,甚至撞到一起,这一切都得从头学习,好在排长们都是经验丰富有足够的耐心教导这些新兵认清方向和口号动作。

  原本就有一定军事素质的范国文和李卫两人,动作准确到位,反应灵敏,李卫是自学的,范国文是在大学里接受过美军的军训,两个一下子就在鹤立鸡群起来,有些动作要领甚至做得比教官还要规范。

  新兵连的几个连排长眼睛一亮,这一批新兵中倒是有几个素质不错的,点出名字让李卫和范国文直接出列,作为典型协助教官指点这些新兵的操练。

  望着即将能为自己战友的新兵们,李卫还愿意指点着他们,新兵入伍第一件事是服从,队列训练培养的对于命令的反应程度和与其他人的配合。

  饶是如此,新兵们仍是洋相百出,一个人出糗倒还算了。那可是近百号人在一起出糗,简直是一大奇景,真让李卫真不知道是哭好还是笑好,还好有八路军教官依然保持着耐心和理解的微笑,大家也一起努力,费了很大地精力,用了足足一天时间的时间,这批新兵们稍有了一点当兵的样子。勉强成听从命令指挥做出列队,向左向右转,立正,稍息等军姿动作。

  扯着嗓子喊着口号,动作演示了~遍,整个新兵队伍有时仍会有一堆人撞成一团,或者干脆十几个人傻乎乎的姿势僵硬、同手同脚的前进着,李卫本来耐心就不还错,而范国文的耐心早就在兵工厂的文化课上给磨出来了,这些新兵也不觉得自己像是在出洋相。进步总是很明显的。

  足足持续了半个月枯燥地出操。队列和紧急集合训练,不仅仅对这些新兵而言,李卫和范国文而言的变化是很大的。

  仅仅拿从小养尊处优的华侨范国文来说。从美国出生长大的他,是真正用牛奶面包养大的,集体挤大炕时他倒也一声不吭的往上倒下就睡,可是饮食就忍受不住了,新兵们的伙食可没有兵工厂的特殊供给制,啃了没几天玉米面窝头,就有些报怨没有汉堡包和奶酪,其他的新兵投以不解和看不惯地目光,甚至眼光中还带着不屑。李卫倒是没有丝毫觉得范国文是娇气表现,这是生活习惯地反差。也没多说什么,反而为了在心理上安慰他,用刀切开窝头,弄块豆腐|乳|和咸菜夹上,权充是汉堡夹奶酪了,美其名曰中式汉堡。

  范国文抱着那只中式汉堡,当时几乎眼泪都快要感动下来了,不少新兵也是有样学样的弄起中式汉堡,口味倒也独特。模仿者大有人在,倒也没人觉着范国文的过于洋气了,同为中国人,中西方地生活差异在这里被同化了。

  半个月的军姿训练过后,真正的军事训练让李卫也不得不与其他人一样参与到当中,共产党的队伍是一个靠实力讲话的团队,新兵连教官所教的东西,绝对比读了很多书的李卫懂得还多,这些都是用无数的牺牲和鲜血换回来的宝贵经验。

  相比起国民党的中央军,军备极差地八路军更加重视人的素质,枪支只要机器一转就出来了,可是机器却转不出人来,因此对于战士的训练极其严格,没有经过正规军校的老红军战士用几乎是血与生命的代价换回来的战斗经验,来保证训练出高素质的士兵,拉近与日军的军事素质差距。

  曾经与日本鬼子交手过,连李卫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事实上并不像电影和小说上,抗日战士是枪扫一大片,英勇无敌的光辉形象,鬼子如割麦子一样死光光,正相反,经过正规射击和刺杀训练地日本鬼子,不论是单兵作战能力还是组队作战能力,都明显高于中国士兵,即使是平型关大捷后甚至百团大战,中国的胜利都是依仗兵力的绝对优势,但仍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要说鬼子唯一比不上的,就是中国的抗日战士的悍不畏死,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即使是在最艰苦卓绝,性命随时不保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能保持着乐观的精神。

  白天教官讲解的战术动作要领,战士们是努力学习着,即使在空闲时候仍在不断的练习,每个人心底里都很明白,光凭着革命口号喊着响是不能打跑鬼子的,而是要真枪实弹的和鬼子干,尽量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

  每天晚上都有人在老百姓们的或高或低的墙边上练爬墙和跨越的战术动作,每天清晨都有人不知疲倦的投掷着训练用的手榴弹,或用十多斤重的假枪练习着教官们传授的刺杀术。

  每个人都非常刻苦,在现在这种国仇家恨的情况下,李卫几乎看不到有哪一个人在偷懒,就连范国文也是拿着把木头枪吊着石头整天瞄来瞄去。

  新兵连的营区内不时爆发出充满杀意的喊杀声,原本什么都不懂的新兵们正在一步步成熟。

  第三卷 第一百零一节

  三点成一线,定点投弹,一百米冲刺,二十公里负责强行军,李卫和其他的战士们一样一一挺了过来,也许是在这种艰苦的训练状态下,每一个人都充满着自信和乐观,而且经常会有老兵或战斗英雄被请来现场讲解作战的要领,如何组织战斗小队,如何火线冲锋,如何进行肉博拼刺刀。

  李卫心惊肉跳的看着这些菜鸟新兵们面色胀红,手脚发颤地拉开手榴弹,再在空中晃晃悠悠的飞了出去,真是替他们直捏一把汗,还好所有的新兵试过手榴弹期间,倒是没有出现把手榴弹扔进自己人的事儿,却是有几个人过于紧张,忘了拉火,直楞楞的把地上砸了一个坑。

  出身于自各行各业的新兵们,把他们自己的原有的特长结合到军事方面,就往往爆发出人意料的杀敌技能。

  但是随着新兵们的成长,新兵连里涌现出大量的人才,李卫所在的一班班长,这个叫蔡志东的山东战士,原来是挑夫,参了军后,把一支带着刺刀的三八大盖整成了几乎是刺刀格斗之王,前捅后捣,动手抬脚之间闪出阵阵杀意,刺刀耍得出神入化,经常在不经意之间从令人想不到的角度直刺过来,有同毒蛇吐信,绝对是近战拼刺刀的好苗子,连李卫都看得直吐舌头。

  还有一个山西大同的放羊娃出身的战士,手榴弹扔得又准又远,被战士们称之为投弹王,这还要归功于以前放羊,用石头投掷来防止羊群走失。

  出乎许多战士的意料,虽然有些怕吃苦的范国文,却是绝有天份的神枪手,也许是小时候崇拜西部牛仔的后遗症,使他对枪的应用远远超过李卫,百发百中不敢说。但在十发连射却次次能打出95环以上的好成绩,甚至有一次在机枪速射时,一口气不停顿的打爆一溜靶子,未打飞一颗子弹,被新兵训练营的教官惊为天人,有几个过来踩地挑人地八路军干部差点没为了争范国文而打起来。

  只要是宝石,不论在哪里都是会发光的。

  李卫作为曾是兵工厂技术顾问的人,却没有丝毫一个非战斗人员的文气。近身格斗几乎在新兵营是无敌,几个教官连手都架不住他,李卫同样自然而然的成了新兵营一大焦点人物。

  而且每隔一段时间都组织诉苦和讨论会,像是轮流讲故事一样,每一个人都有他讲不完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着血与泪,时常也有逃难过来的难民作为特邀的客人,现场诉说着日本鬼子地暴行,李卫每次都是听得忍不住抹眼泪,虽然他没有经历过其他人苦难生活。但是这些真人真事却时刻震撼着他的心灵。

  不过每当轮到李卫讲时。却总是让他很尴尬,他没有出生于这种时代自然也没有这种体会,只能讲在西北联合大学时的一些见闻蒙混过关。有关于自己出身的内容因为已经属于保密范围,也没有多说。

  曾在七月底,八路军总司令,副总司令和副参谋长下达了晋察冀军区的《战役预备命令》,各个部队都积极备战。

  八月末,抗日战场上最著名的百团打战打响了。

  八路军一二九师主力部队在由晋察冀战区地方部队的支援下,首先向日军占据的华北重要交通命脉的正定至太原两百余里长的铁路线发动了进攻,作战目标包括了这条铁路线上地阳泉煤矿,及日军第四,第八和第九地三个混成旅团近四千兵力所占据的五十余个大据点为主的沿线各大小据点。

  包括1o5个团近二十万人几乎全体动员起来。为彻底破坏敌人交通线路为主要任务,控制日军南下,粉碎囚笼政策,号召广大革命群众以“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桥梁”口号下,将正太线上沿铁路公路及附属建筑物进行破坏,让日军寸步难行,无法将作战物资顺利南运至战线上。

  新兵们地心随着战斗越来越激烈而活跃起来。前线战场上的消息总是传得很快,不少人想跃跃欲试地想在战场上一试身手,训练闲暇时就有战士叫嚷着要上火线瞧瞧,新兵连的教官却什么表态也没有,依然有条不紊的进行训练任务,而且是开始实弹训练,虽然弹药因非战斗损耗比较厉害,但是能在战场上多一份战斗力,还是依然值得,该浪费的地方却是一点都不省。

  凌晨,嘹亮的紧急集合号突然响起,新兵们的宿舍内一阵马蚤乱,很快许多人影在黎明前仍是黑漆漆的校场上集合列队,比起刚进新兵连那会儿,现在简直有天壤之别,迅速而整齐,没有一丝混乱,一整好好,很自觉地在班排长带领下报数点名。

  “各单位到军械室领取武器,带足五天的干粮准备急行军,半小时后集合,解散!~”新兵连各个排长教官简洁有力的下达着紧急命令。

  按平时训练地项目一样,所有的士兵赶回去捆好背子行李和米袋子,在排长教官的带领下,新兵们依次在军械室前领枪,这回是真枪,崭新的八一式步枪,还有每人十发子弹。

  握着沉甸甸冰凉的枪身,士兵们的呼吸都不自觉地加快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战斗的g情,武器一直就是激发人类杀戮情绪的最佳道具。

  “列队前进,不许大声说话,不准掉队!~”新兵连地最高教官下达着命令,类似的命令被迅速的传达了下去。

  在新兵连教官的带领下,新兵们排着队伍一言不发跟着各自的教官进行急行军,平时突然急行军也是有的,却不会像今天会真枪实弹的急行军,这让李卫很是疑惑。

  第三卷 第一百零二节

  在太行山的山区里急行军两天,还穿过一条被彻底挖烂的铁路,新兵连在一处沿着公路边的丘陵地带边停下了,尽管新兵们心中充满着疑惑,但是没有人会去问询教官们,军人的天职就是服务命令,该知道的,教官一定会告诉大家,不该知道的,去问了也没用。

  待赶到丘陵稍事休整后,各排长教官带着各人转移到丘陵的一处地址稍高的地方,开始正式宣布命令,在教官们的命令下,开始做掩蔽工事。

  正在新兵连就地安排驻扎和隐蔽,其他方向也6续开来几支队伍,有近千名八路军战士沿着公路两侧的丘陵有组织的迅速散开,布置成一个伏击圈,然后新兵连此刻和位置正好在伏伏圈口外围。

  每个战士都带有工兵铲,收集着枝条掩盖新挖出来的土,每个人都挖出一个单兵伏卧射击的浅坑。

  附近阵地上的临时指挥所那时跑来几名通信兵拉来一条电话线,直通新兵连的临时指挥所。

  刚挖好掩体,各排的排长立刻传达命令,新兵连各排分批集合。

  排长教官在所有的新兵列队站好后,开始正式下达命令。

  “根据情报,日本鬼子一个中队的兵力将经过这里支援娘子关的敌人,今天在这里将可能会有一场伏击战。”新兵们越发炽热地眼神,排长们视若无睹,他们的下一句话立刻把这些新兵浇了个透心凉,“今天,我们的任务是观战,没有命令,严禁私自开火!~”

  作为一个合格的士兵,实战经验是必须的,没有上这战场的兵不是好兵,原来李卫自己也很好奇。不知道这些新兵连的教官们会怎么让这些新兵们见识到战场的残酷和血腥,也就是通常称之为“破处”的杀人见血第一关,当然八路军不会像日本鬼子一样用抓来地俘虏和平民作为杀人课程来训练新兵。

  看今天这架式,李卫倒是明白了几分,用参观实战来锻炼新兵的战场心理素质,倒也是不错的主意。

  太阳炽热的阳光暴晒下,虽然有枝叶遮挡,但是许多人的背后衣服上都冒起了白白的盐迹。依旧不鬼子们的踪影,有些战士有点沉不住,无聊的嚼起了草茎,倒是排长们依然气定神闲地观察着公路两端的动静。

  而埋伏在两路两侧阵地上的正规八路军战士们隐藏的很好,即使是从新兵连所在伏击阵地外侧的观战阵地,不很仔细去看根本看不出什么形迹来,整个公路上除了鸟叫和虫鸣,一点也感觉不出这里居然有上千人潜伏。

  太阳西斜,所有的心中都在静静等待,新兵连的战士们心中更是越发焦躁。甚至有几个战士想站起来活动一下发酸的筋骨。立刻又被排长们严厉的眼神瞪了回去。

  “来了!”

  一阵轻微的躁动一瞬间传遍了整个新兵连地阵地,所有地新兵立刻紧张起来,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伏在一块石头旁的李卫居然看到范国文还在专心至致的用草茎调戏着小蚂蚁。随手扔了个石子过去,正中脑门儿。

  “哎!~他唔!~”范国文一惊,抱着脑袋刚要叫起来,又一团草封住了他地嘴。

  “猪头,敌人来了!~”李卫瞪了一了眼,范国文连忙缩了缩头,呸呸了几声把李卫扔他嘴里的草团吐了出来,小心谨慎的望向公路上。

  公路的一头,开始出现打着太阳旗的鬼子兵,两列纵队延着公路直奔过来。

  日本鬼子们一入视线。新兵们的神紧立刻绷紧了,吸引顿时加快起来,甚至脸红脖子粗,肌肉都不自觉得打着颤。

  范国文也不禁紧张地直咬牙,头一次进入实战战场,每一个新兵心底都不约而同的浮起异样的感觉,周边阵地上猛然漫延的无形杀气,紧张、期待、甚至害怕等情绪刺激着他们的感官。

  李卫依然心平气和地看着公路上越来越近的鬼子,他已经有过实战经验。已经没有当时菜鸟初上战场时紧张感觉,也许是察觉到李卫仍是神定气闲的与众不同表现,几个排长的疑惑和赞许的目光在李卫身上徘徊了几下,又转回到即将成为战场的公路上。

  当鬼子队伍完全进入伏击圈时,几发信号弹猛然啸叫着窜入天空。

  剧烈而沉闷的枪响立刻充斥了公路的两侧,李卫算是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排枪的威力,步枪有顺序地连续不断响起,有如同机枪的感觉,不仅仅在杀伤力上,更在心理上把步枪的威力完全发挥出来。

  像是突然受惊的蚂蚁群,正在行进中的日本鬼子一开始被打蒙了,但是立刻训练有素的分散队形,四处散开,寻找着有隐蔽位置,丝毫不示弱的朝着公路两侧八路军战士回击。

  与此同时新兵连的排长们立刻抓紧这个时机向新兵们传授战场实战经验。

  “目标瞄准时要互相配合,分配好各自目标,不进射程不开火,要节约子弹。”

  “射击时不要只打前方,要向左右两面的敌人射击,形成交叉火力,来自左右两个方向的子弹是最难躲避的。”

  “要随时注意听子弹的啸叫声,拖着长音的说明距离还远,比较安全,如果是较短的啸叫声则要注意,较接近了,如果是带着尖厉的叫声在耳边划过的,要注意了,随时会要掉你的小命,要是听到沉闷的呯呯声,说明有人就在你边上开枪,注意力要集中,分清敌我,一发现敌人,马上避开他的注意,找好掩护,立刻瞄准射击,就像平时训练中一样做。”

  “观察好前方的地形,为冲锋时做准备,选定好落脚点和隐蔽点,冲锋时要走之字折线前进,找到隐蔽物。”

  “在短兵相接时不要忘记上刺刀,尽量在接近时把子弹打出去,枪内最好留有子弹但不要上膛。”

  几轮射击后,嘹亮急促的冲锋号响起,阵地上的八路军战士们枪口齐齐朝上,八一式步枪上折叠的军刺迅速弹出到位,闪出一大片的黑色暗光,公路两侧顿时爆发起起一片喊杀声。

  第三卷 第一百零三节

  公路两旁阵天的喊杀声,散布于公路的鬼子兵迅速聚拢起来,手忙脚乱的架上刺刀,八一式步枪和三八式步枪的优劣对比一下子明显起来,八一式步枪弹出军刺仅需两三秒,而且做了磨砂处理,不反光,隐蔽性较好,而三八式步枪架上刺刀至少需要五六秒的时间,对于战场上来说几秒钟的时间足以定生死,包围圈当中零零散散的折射出刺刀的闪光,仅在日本鬼子兵手忙脚乱上刺刀时,八路军战士们借着下坡的冲击力突近了很长一段距离。

  处于冲锋第二波的八路军战士们手一扬,天空中掠过一阵小黑点,落入鬼子群中,爆起一团团火光和烟雾,弹片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四处飞射,烟雾中血肉飞射,顺带着十几名鬼子不甘心的倒下了。

  第一批上完刺刀鬼子嗷嗷叫着,向着八路军战士冲了过去,双方短兵相接时爆发起临近最后一阵清膛的齐射枪声,以掩盖过枪声和爆炸声的喊叫声,双方狠狠冲撞在一起,刺刀与军刺的对决。

  所有的新兵连战士都瞪大了眼睛,紧盯着下面的战场,这时排长教官们已经不再解说,由新兵们直接从观看实战中学习宝贵的作战经验。

  白刃战中谁都无暇分心什么生死,所有的人只知道要把眼前的敌人尽快杀死。李卫望着喊杀声如潮,混作一团的公路上,几乎每一个鬼子都会同时面对几名八路军战士,大规模作战的气势夺人心神,这是他没有过的经验,尽管以前和鬼子有交过手,但是可以随时自由变换作战方式,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闪,但面对像这种人海式战斗和阵地战。需要团队大家互相配合,私自后退就意味着逃兵,使团队中出现致命缺口,会直接影响战斗和士气,只有牢牢的占住脚下的阵地,一步步向前,才能打赢战斗。

  有时不得不承认鬼子兵的战斗素质比较高,日本兵一般个子不高。但体质都要高于普通的中国人,白刃战时通常都很冷静地把重心下沉,尽量和同伴一聚背靠背结成一个刺刀朝外的阵式,避免被各个击破。

  而八路军战士中则需要有战士作为诱饵引出日本兵,边上的士兵依靠人多,分工合作进行配合刺杀。

  有时会有八路军战士反应不及时被鬼子刺中,但很快得手地鬼子兵立刻被三四支八一式步枪上的军刺直接刺穿身体,军刺上的血槽如同吸取生命一样迅速夺走鬼子的体内鲜血。

  白刃混战中双方开枪射击的现像并不会很多,因为敌我双方混杂在一起,步枪子弹往往在穿透了敌人后。甚至会在自己人的身上造成致命伤。为八一式步枪配备的没有穿透效果的红爆头弹倒是也可以在混战中使用,但在停产后便更加稀缺,平时极少被浪费在在混战时。仅供少数神枪手专打鬼子军官使用。

  八路军军官们手中地短枪不仅仅是级别的象征,更重要的是在近战中可以毫无顾虑的射击,而且没有穿透后杀伤自己人的后顾之忧,避免陷入长时间的格斗战,拥有短枪的军官们可以有精力及时指挥调动战斗人员,帮助一些处于危险中的自己人。

  一个中队百来号日本鬼子再怎么训练有素和装备精良,但面对有备而来的上千名八路军战士的伏击,这场战斗几乎没什么悬念,打赢这场战斗收工是迟早地事。

  今天天气很好,太阳很猛。估计不会有多少鬼子俘虏。

  像是有几个漏网之鱼,死命地突出包围圈,他们所突围的方向很不幸的正是新兵连所在地位置,听着附近指挥所的人在朝这里喊:“那边有几个,留给你们了,玩得开心点,哈!~”

  不论在任何时候,革命主义的乐观精神总是陪伴着这些八路军战士们。

  新兵连一阵马蚤动,有日本鬼子往这过来了。甚至有几个人按捺不住握着枪想冲过去,各排长连忙喝斥住这些冒失鬼的举动。

  新兵连按照命令开始后移,分散布下一个口袋,就等着鬼子兵上门,然后关门打狗,尽管百位数打个位数看上去十分不公平,但是,应该也够塞牙缝。

  从包围圈里侥幸逃出来的三个日本鬼子狼狈不堪的向前奔去,把喊杀声远远地抛在身后,在他们脸上还带着惊恐和绝望,陷在包围圈里的人已经没有任何生还的希望了,只有拼命的奔跑或许还有活下去的机会。

  待他们奔过一座丘陵地坡顶时,眼前看到的,却是一副让他们彻底绝望的场景。

  数百名八路军战士好整以暇的半包围着摆开阵式,用恭候多时的眼神看向他们,已经严严实实地把他们围住。

  鬼子兵们回望一眼,来得方向是战场,往回跑仍是死路一条,更何况在前面已经有近百支上膛的步枪已经瞄准了他们,左右两侧的八路军战士几乎是看死人的眼光盯着他们,只需一声命令他们立刻就被打成一摊肉泥。

  三个日本鬼子兵互相看了一下,发出歇斯底里的嚎叫声,以冲锋地架式直直的往前冲去,他们选择了战死而不是投降。

  与此同时几个排长一挥手,左右两侧分出几个新兵冲过去进行拦截,新兵连排长则在边上侧应,只要稍有不对就立刻开枪击毙日寇,至少自己人的命要比敌人值钱。

  几个新兵围着一个鬼子,互相配合的刺杀,双方你来我往,三八式刺刀和军刺撞击在对方枪身上所发了的响亮撞击声伴随着发力时的喊叫,不断地在冲击着所有人的耳膜。日本鬼子兵虽是败兵,但动作非常灵活,经验老练,很会引诱新兵们上当,这些初上阵的新兵们虽然人多势众,但是面对已经战阵的日本老兵依然是手忙脚乱,险相环生,很快就有士兵挂彩,但伤得并不重,待鬼子兵想再补以致命一击时,排长教官立刻出手解救,受伤的兵脱出战团,又有其他新兵补充进去,排长教官们再次收手观阵。

  第三卷 第一百零四节

  好虎也架不住一群狼,更何况是三个可怜的日本鬼子被几百名八路军新兵们调戏着。

  八一式步枪虽然比三八式步枪短小,但是重量更轻,使用起来异常灵活轻便,军刺的强韧度远远高于刺刀,新兵们自是兴高彩烈地你下我上,轮番上阵,可苦得是白白陪练的鬼子兵们虽然技巧再好却已经气喘连连,刺刀锋刃上已有出现不少缺口。

  一个鬼子兵再也忍受不住这种戏弄,干脆放弃了白刃格斗,恼怒地以极快的速度拉枪栓上膛,打定主意死也要拉个垫背,还未等他抬起枪口,伴随着一声枪响,浑身一震,脑门上爆开一个大洞,溅出一股红白之物,鬼子兵像是一摊烂泥一样软倒在地。

  围观的战士们目光齐齐朝枪响处望去,正见范国文咧着嘴缓缓放下枪口,麻利的再拉了下枪栓,弹槽中弹出一颗还冒着青烟的弹壳,再次推入一颗子弹。

  李卫也吓了一跳,右手本来就已经夹了一支星尘梭,只需一瞬间这支梭就能狠狠地穿透鬼子的头脑袋,没想到范国文抢先下了手,李卫用尾指挑开脚间的牛皮质镖盒,把星尘梭放了回去,看样子还轮不到他动手。

  一排的排长教官看到范国文像是报功似的朝自己露着笑脸,嘴里蹦出一句话:“笨蛋,浪费子弹。”范国文的脸立刻变得比哭还难看,求助式的望向李卫,只见李卫朝他翻了翻白眼,很干脆地扔了一个白痴的眼神。

  范国文击毙敌人的喜悦立刻像是被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给冲没了,周围的战士纷纷投以复杂的眼光看向他。

  剩下的两个鬼子兵在同伴被击毙后,立刻陷入疯狂,几乎是以命搏命与新兵们撕杀,受伤的新兵一下子多了起来,情况像是有些失控。刺杀实践变得更加危险,随时都会有重伤和生命危险出现。

  一个排长教官首先发动了结束战斗的攻势,摆开架式大吼一声,选中一个被新兵们围攻地鬼子,握着一支枪冲了上去,鬼子兵赤红着眼猛刺过来。

  八一式步枪和三八式步枪的相撞击身爆发出一阵震耳的碰撞声,几乎让人会以为这两支枪会同时断掉。

  排长教官由下向上全力斜荡开鬼子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