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穿越种田之棠梨叶落胭脂色+番外 第 7 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在外面裹上yi层做好的湿米粉;
还剩有yi些米粉,在里面加入切好成细丝的丝瓜和切细的青菜,和好,捏成yi个个小丸子,灶上烧上火,水烧开后将两种丸子yi起排在底上铺了荷叶的蒸笼上蒸,因为火大,蒸几分钟就好了。
宋篱yi直在旁边看着,闻到从蒸笼里飘出的香味,带着yi丝荷叶香,肉香,咸菜香,米粉香,还有丝瓜香的味道让他馋得嘴里唾液分泌是平时的几倍,不断问董武,“还没好吗还不能吃吗”
董武看他那馋猫样子就笑了,“再等等就好。”
“还要等多久啊,这么香了,yi定好了。”宋篱眼中冒着光地把董武望着。
董武去打开锅盖看了看,然后说道,“好了。”
宋篱yi声欢呼,几步窜到灶边去。
董武却马上止住了他,道,“还要再用水煮呢。到时候会给你吃的,别着急。”
宋篱被他这劝说小孩子的话说得很不好意思,只得克制住自己坐到yi边去了。
董武回头看了看突然安静下来的宋篱,低头浅笑着把蒸笼从锅里端出来,然后把丸子都夹出来用刚才装米粉的陶盆装好,然后又拿了yi个小碗装了两种丸子进去,拿了yi双筷子,端过去递到宋篱手里,道,“来,吃吧”
宋篱抬眼看他,看到董武温暖的眼神,本来要将骨气坚持到底的宋篱马上就在美食面前折了腰,接过董武手里的碗,拿着筷子夹起yi个吹了吹,董武转身去烧新的水煮起来,宋篱吃了yi个丸子,便深吸了yi口气,真是好吃啊。
看到董武还在做事,他于是夹了yi个丸子转到他身边去把丸子伸到他面前,道,“来,你也吃yi个。”
董武回头看他,宋篱那期盼的眼神让他心中暖暖的,笑着把那个丸子咬进嘴里吃了。
接下来董武便又烧了水,放了猪油,把丸子下进去煮,加入丝瓜片和青菜,煮成了很大yi锅,煮好后便用那个大陶盆装起来,灶孔里也熄了火。
宋篱看董武把yi盆汤菜端到堂屋里桌上,又拿了碗筷过去,便端着手里的碗也跟过去,好奇地问道,“不吃米饭吗”
董武道,“吃这个就够了,里面不是有米粉疙瘩吗”
“哦。”宋篱应着,也坐上桌边长凳吃起东西来。
董武给他舀了yi碗这种米粉疙瘩放着,道,“里面的猪油很烫,你的放冷yi些了再吃。”
宋篱赶紧点头,但是却没等冷多少就端过来吃了,这样用汤煮的和干吃的味道不太yi样,用汤煮过之后米粉更好吃yi些,汤也非常鲜美,他yi边吃得半眯了眼,yi边说道,“这个好吃。下次还可以试着用油煎了吃。”
董武道,“还有米粉,下次你要吃用油炸的,便又做吧”
吃了yi顿热腾腾又美味无比的午饭,宋篱就瘫在yi张大竹椅上歇着了,董武去洗了碗,收拾了灶房后出来,看到宋篱已经靠在那里半睡了过去。
他要把宋篱抱上床去的时候,宋篱醒了过来。
董武道,“吃了东西也不走走消食,就这样睡了对肠胃不好,既然醒了就和我去村西头看看鱼塘,你去不去”
宋篱其实是想睡觉的,但是又想去看看董武的鱼塘,于是就站起身揉了揉眼睛,道,“我去。”
董武换上了草鞋,让宋篱也换了yi双高底有齿的木屐穿上,董武披了蓑衣斗笠拿了yi把锄头,宋篱打了yi把油纸伞,两人这才出了门。
雨并不大,淅淅沥沥地下着。
石板路湿漉漉的,显出黛青色来,远处的田野被蒙在yi层雾气里看不真切,但是那翠绿的颜色却似乎是染进了天地之间yi样,让雨也带上了yi层碧绿。
董武怕把宋篱摔到了,便牵住了宋篱的手,两人从路上yi路行过去,这时候正午时刻,路上没有人,从几家的院落门前经过,听到别人家里大人叫着小孩儿的声音,这声音从雨里传过来,似乎也带上了雨水的湿润与温软,和这雨的世界融在了yi起。
路边的柳树榆树都长得非常好,李树桃树杏树上的果子精神地挂着,在雨里带着yi种温润的晶莹。
走了yi段之后就有yi口很大的井,井水满满地,就差溢出来了,这口井修建地非常好,周围还用了石头围了yi围,还供了yi尊小菩萨,里面摆着几只成熟的杏子和两个米糕做供品。
宋篱不知那是什么菩萨,所以多看了几眼,董武道,“这口井是村子里yi直用的井,怕是有几百年了,听说以前这里大旱,别的井里都没有水了,只有这口井还有水,现在村西头的人家都在这里担水吃。”
宋篱yi脸崇拜地把那井看了几眼,井边不远还种有两株高大的树,树干倾斜,伸到了井口上面的空间,宋篱问道,“这是什么树我以前没有见过。”
董武回道,“这是胡桃树。”
宋篱心想胡桃不就是核桃,没想到核桃树是这样子的。
再走十几米就是村子的大院了,有几十户人家将房子修在yi起形成了几个大院,大院连接起来便有几条巷子,这里是村子的主体,而且里面还有李家的祠堂和非常宽的谷场。
董武并没有带着他从大院里面穿过去,而是从yi边的小路走过,小路在房屋的外围,边上就是水田。
董武的两个鱼塘在往南边去的地方,宋篱老远就看到了,高兴地问董武,“那是鱼塘吧”
董武笑答道,“是啊就是那里的那两个。”
yi条长着浅草的yi米左右宽的路延伸过去,那里种着不少的李树柳树和桑树,在雨里是yi片朦胧的绿色,宋篱原来还以为董武嘴里的鱼塘是他以前见过的那种小鱼塘,此时看到,才明白这鱼塘可真宽,站在yi头看另yi边,只能看到蒙蒙的雨,而看不到边界。
在鱼塘边上yi座高出平地十几米的小山坡上有yi座小房子,董武将宋篱带着到那房子里去,他们刚走过去,就有yi个妇人站在檐下朝董武喊道,“武郎,你来看看么”
董武应道,“霉雨下下来了,我来看看这里的水。”
对方笑着道,“水没涨,哑巴他才刚去转了yi圈,每个水口都好好看过了,全是好好的。”
董武带着宋篱走进屋里去,那个妇人打量了宋篱好yi阵,道,“这就是你媳妇呢,他们都说长得俊,这下看到了。可真是俊”
宋篱每次都要囧yi番,此时也不例外,他朝对方点了yi下头。
从旁边厨房里走出来yi个脚略微有点瘸的四十多岁的男人,又黑又枯瘦,不过yi双眼睛却非常明亮,是那种很精干的人,他看到董武就露出很欢快的笑来,朝他用手比着姿势,嘴里发出呵呵的声音。
董武对宋篱介绍道,“这是米大叔,yi直帮着我看鱼塘。”
宋篱赶紧对他道,“米大叔好”
那个男人看着宋篱愣了yi下,然后嘴里呀呀地叫了yi声,又红着脸对着董武比了老半天,董武笑着回答他,“嗯,我知道。”
他们还没吃饭,便招待宋篱和董武也吃,两人说已经吃过了,那个妇人还对董武佯骂道,“大中午的带着媳妇过来,居然是吃了饭的,这可不是让我招待不周。”
董武赶紧道,“我过两天带宋篱去县城里舅舅家,我也要出门干点事,需要离家好几天,就今天带着她来见见你们了。”
米婶儿很热情地硬是端了yi碗不知道是什么糊糊递给宋篱,道,“这虾米糊糊好吃,你尝尝来。”
宋篱赶紧道谢。
董武亲自要去看yi遍鱼塘周围的水口,便让宋篱坐在这里等他。
米婶儿唠唠叨叨地说些董武又有头脑又能干的话来,还让宋篱以后yi定要好好跟着他。
宋篱听着,不时应yi句。
然后米婶儿又说道,“我和哑巴当年受了难,是武郎收留了我们,让我们来给他照看鱼塘,才让我们过上好日子,他是个大善人啊,要不是他,我和哑巴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估计也就只能讨讨饭。好人是有好报的,菩萨的眼睛都是看着的,你跟着他不亏,我看得出来,武郎是心疼你的呢。”
宋篱赶紧又应是。
似乎有yi定年龄的妇人都认为漂亮的媳妇在村子里留不住,yi定要好好教育宋篱yi番让他安分守己跟着董武才行。
董武出去了有yi个多小时才回来,沿着两个水塘的岸查看yi圈便要yi个多小时,由此可见,这两个水塘的确够大。
宋篱不知道这里面每年会出多少鱼,不过,的确可看出董武挺能干的。
宋篱不知道要是自己以后也要创业做事的话应该做些什么,但是,想来他以前学过的专业怕是不能继续做下去了。
第二十四章 储蓄
宋篱又跟着董武yi起回去,董武手里提着yi小桶米婶儿让他带回家的杂鱼,“现在的天气没法晒咸鱼,不过,里面的小鱼用来熬汤正好,喝鱼汤好。”
董武坐在檐下把带回来的鱼都处理了,宋篱进卧室里坐上床擦干了脚,把外面微微湿润的外衫脱掉,就爬上床睡午觉去了,裹在温暖柔软的被子里,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只想就这样yi直躺在床上睡下去。
睡得迷迷糊糊听到董武说他出门去看看稻田,宋篱迷迷糊糊地应了,又睡了过去。
他现在堪比yi只猪,每天加起来的睡觉时间得有12个小时。
宋篱起床的时候屋里非常安静,他愣了好yi阵才去洗了个脸,坐在卧室里嚼着蜂糖糕吃,然后看百万\小说。
听到院门锁被打开的声音,他才起身站到窗前去,看到是董武回来了,这时候雨已经住了,但是并没有出太阳,天色稍微放开了yi些,天地间依然都是湿漉漉的。
董武在院子里洗了手脚才进屋里来,看到宋篱在百万\小说,便道,“可算起了,还想着你能睡yi下午。”
宋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董武道,“我去李婆婆家里和她说说让她给我们照看家里的事情,过会儿还得去打两条大鱼,明天就正好去舅舅家里给他家带去。”
宋篱应了,看董武做事去了,自己便进厨房里去做事。
过了yi会儿,春英打着伞到他家来了,两人说些话,时间也过得很快。
晚饭李婆婆和春英也在他家吃,因为下雨,晚饭吃得很早,晚饭后,董武便收拾起东西来,收拾了他和宋篱的衣物用只小藤箱装好。
宋篱站在旁边帮忙把衣服递给他,董武问道,“还有什么要带到舅舅家去的不”
宋篱对于去董武舅舅家到现在都还有点忐忑,看了看董武给他收拾的东西,便道,“书就算了吧,我到他家去了不百万\小说。”
宋篱作为私生子出生,从小到大很多时候都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他其实很想让别人都喜欢他,所以想事情时总是会想让别人高兴点。从李婆婆看到他百万\小说就皱眉可看出,老yi点的妇人都见不得他百万\小说,所以他觉得董武舅母定然也不喜欢他百万\小说,那么,便不用把书带去了。
想到董武对他的好,对他的照顾,他想他有必要讨好董武的舅母,这样可以让董武不至于太为难,他总归得为董武的处境好好想些的。
对于宋篱来说,董武现在不仅是他的亲人,还是他的恩人,毕竟他初到这个地方来,董武便对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养着他,让他有衣穿有饭吃有房屋住,担心他冷到担心他饿到。即使是他以前的家人也从没有人待他这样好过。
只要是有良心有感恩之心的人,都该有这种感受,想报答董武,不想让他为难。
董武把放进去的两本书又拿了出来,道,“不带书也行,舅舅家里有书你看。”
在床边的yi块地砖之下有yi个洞,里面放着yi只陶瓷坛子,董武将地砖搬开,把坛子拿出来,宋篱站在旁边yi脸好奇地看着他,道,“这是藏宝洞哦。”
董武看他那睁大眼睛满脸含笑的样子就想亲他yi口,但是这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已。
他把坛子放在桌上,又用布擦干净了坛子外面的灰尘,揭开上面的盖子,果真从里面掏出了好几锭用布包起来的银子,宋篱看得yi愣yi愣地,道,“居然真的是银子呢。”
董武把yi锭很大的银子放到宋篱的手心里,道,“你摸摸,自然是真的银子了,还有假的么”
宋篱也跟着笑起来。把这古代的银子拿在手心里掂来掂去,道,“就是用这些钱去买地么”
董武点头,“嗯,是啊,你手里的元宝是五十两,前年在钱庄里用散银换的,这只是二十两yi个的,这里共有yi百七十来两,再去舅舅家里借yi些也就够了。”
宋篱听董武这样说,把手里的银子拿着看了好yi阵,道,“这个就是五十两么。是有些分量”
这里人们的生活富裕,物价水平很低,yi两银子等于yi千个铜板,yi个铜板可以买yi个肉包子了,而且董武说卖yi只竹椅也只得几十文钱,这样算来,yi个铜板相当于现代yi元多,那他手里的五十两的元宝便相当于六七万左右,而且这个元宝虽然是五十两,但是别人想要换这个元宝去的话,便要拿多yi些的散银来换,所以其价值应该比五十两多,最主要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土地很便宜,所以董武这些积蓄还是可以买不少土地的。
宋篱把银子在手心里玩了yi会儿就递给董武了,董武笑着接过去和那些银子放在yi起然后用两只深色布袋子分开装起来,放到床头去等着第二天早上带走。
董武把yi切都收拾妥当了,这才去端了热水来洗脸洗脚。
宋篱睡觉的时候看了yi眼那压在枕头边的银子,道,“放在这里我心慌慌”
董武问道,“为什”
宋篱故意惊道,“这是钱啊,这么多钱”
董武笑着在他身上的被子上拍了yi下,道,“睡吧等买了地,这些钱就不是我们的了。”
宋篱听他说这钱是“我们的”,心里感觉怪怪的,却又升起yi股温暖的感受来。问道,“这些钱你存了多久啊”
董武想了yi下才道,“父亲留下的yi些买鱼塘后还有剩,其他的都是这些年存起来的,舅舅家在县上在云州城里都有铺子,我帮着他收咸蛋也赚了yi些钱,其他的大多是卖鱼和卖杏子的钱,这里这些钱只是我自己存的yi部分,还有yi些钱是放在舅舅家里让他们帮忙保管的,把钱分开放总是比较稳当些。”
宋篱听他讲家里的家产和来源,不由得心里暖洋洋的,这是董武完全把他当成最重要的家人了才将这些讲给他听的吧,他不由得将被子掀开来,伸手去抓住了董武放在被子上的手。
董武的手很热,带着粗糙的茧子,但是却宽大有力,宋篱把他的手握得紧紧的,他的心里在这yi刻的确是想着永远牵住这只手的。
董武因他拉住自己的手而愣了yi下,然后伸出另yi只手将他的手包裹着握了起来,声音平稳低沉,但宋篱却能听出他打心眼里的郑重的坚定,“我以后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你不要想以前的家了好吗”
宋篱因他这yi句话突然鼻子yi酸,眼眶瞬间湿润了,略微哽咽,道,“我是把你当成最亲的亲人了,我以前的家里都不是值得我去想的,我不会去想。”
有了宋篱的这个保证,董武总算放下了些心。
他其实yi直以来都挺担心宋篱会跑掉跑回家去的,这yi段时间的观察让他明白宋篱并没有想过要跑掉,也没有望向什么地方遥想他原来的父母家人,所以才放下些心来。
不过想到他救下宋篱的时候,宋篱被人抓住要卖到窑子里去,而他的家人居然没来救他,可见他原来的家里的确是有些问题。
这次让宋篱住到舅舅家里去,他挺希望宋篱能够和他舅母好好相处,毕竟,他yi直很尊敬他的舅母。
他的舅母曾经生过三个儿子,但是每个都在五岁之前夭折了,算命先生说他舅舅和舅母养不住儿子,所以他们也只好不再强求,之后生了个女儿,现在长到岁上,倒是不再像以前的儿子yi样多病多灾,这才让这两人宽心yi些,于是便yi直把董武当成亲生儿子yi般对待。
上次他舅舅去云州城买了yi匹布回来给他舅母,他舅母便把其中yi些让他带回来给了宋篱,这不仅是他舅母爱护他,而且是她希望宋篱能够好好跟着他过日子。
第二十五章 魏家
这是宋篱第yi次离开这个村庄。
离开时天还没有大亮,蒙蒙细雨飘洒在天地间,让yi切都显得朦胧而清冷起来。
大yi早起来然后收拾yi通吃早饭,之后就和李婆婆告别,往县城里去,在路上的时候,宋篱便还处在没有睡醒的昏沉状态,他自己也不太明白他为什么总是这么瞌睡,想来只能是与他现在身体年龄还小比较嗜睡有关吧
因在下雨,他们是坐船进县城的,yi大早,那里已经等了yi艘乌篷船,而且上面已经坐了好几个要进城的人,董武打着伞提着箱子带着宋篱过去,里面的人便朝他打招呼。
进了船,宋篱便坐在董武身边,和yi众人打过招呼后就躲在董武身边悄悄打瞌睡,他身体不由自主靠在董武身上,垂着头,精神倦倦的,董武便伸手揽住他的身子,让他睡得舒服yi些,宋篱便因此心安理得地打起瞌睡来。
而在座的其他船客只会认为小两口关系好情意正浓,便各自说些话,倒也没笑话两人的黏糊。
又等了两人上船,船公便yi声吆喝,开船了。
宋篱半途醒过来,望着乌篷船外的细细密密的小雨,以及被这细雨笼罩住的世界,前面掌篙的是yi位三四十岁的妇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船尾掌舵的是她的丈夫,雨水落进河里,溅起yi点点的小涟漪,化成yi个圈,然后晕开消失不见。
船前行着,能够看到河里的碧水被船划上yi道道波痕。
船在江心游,两岸的青山与田野慢慢地往后退着,在细雨里,yi切都被包含在温情的湿润中。
船要走大半个时辰也就是yi个多小时才能够到,船上的人谈天说地,讲起外界的八卦来。
其中yi个是外出走商的,刚从京城里回来不久,这又要到云州城里去,他yi直高谈阔论,讲的那些在外的见闻让yi船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不时要多看宋篱几眼,似乎是想引起他的注意,宋篱本没有注意到他的目光,此时也不得不发觉了,看到宋篱看过去,那人说话的声音更大了些,董武自然发现了有人想勾搭他家娘子,于是低头小声问宋篱道,“冷么,再披件衣裳吧”
董武坐在靠外的位置,把可能会吹到宋篱身上的风都挡完了,宋篱自然不冷,于是答道,“不冷,不用麻烦找衣裳出来了。”
但董武硬是开了箱子拿了自己的yi件长衫出来盖在宋篱身上,宋篱靠在董武身上,被遮得只剩了两只眼睛在外面,不过这样的确yi下子更暖和了,他满足地靠在董武身上,也听起那人讲起京城轶事来。
“尚书魏青琏魏大人是咱云州府里出去的。你们知道尚书吧,宰相下面就属尚书的官儿最大,宰相那可是yi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比皇帝矮那么yi截截,尚书就只比宰相矮那么yi截截”
这人才刚说到这里,便有人笑道,“那皇帝他媳妇皇后娘娘怎么算呢”
天高皇帝远的,其实大家说话并不是特别顾忌,比起说什么云州府出去的尚书,大家更想听皇帝后院里的八卦。
“哎,这你们不知道啊皇上不是现在没有正妻的嘛,哪里来的皇后。”那人解释道。
“没有皇后,有别的娘娘的嘛,谁家不是妾室更讨喜欢,枕边风更能吹呢。”
“这可不能这样说,当今皇上至今可出过什么因女人而起的招人口舌的事情,你们且说说,你们打哪里听过了。当年那吴皇后家里被皇上和底儿端了的事,不就是因个小舅子犯了事,连皇后都给打入了冷宫,才三年那吴皇后就病死了,之后可就没皇后了,大伙儿心里不是明白着,肯定是皇上忌讳吴皇后家里的势力,故意给整治下去的。有了吴皇后的事儿,后面哪位娘娘还能够上得来,皇上他也不是听枕边风的人啊,不然现在还真能够成这样的太平盛世。”
此人说得挺有道理,宋篱也不由得多看了他两眼,于是他受鼓励似地讲得更起劲。
“还是要说到这魏大人身上来,这云州府,他可算得鼎鼎大名啊,今年刚过花甲,yi生就应了他那名儿,清廉两字,还是先帝时,我们云州府发了大水,他还没做到尚书那么大官儿,就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连他夫人头上的金钗也卖了,就为筹钱来赈济咱云州府,之后穿着补丁衣服上朝,先帝看到了,可是给了大大的表彰的。就说这yi件事儿,大家也不得不服着吧。他那夫人又是谁呢,乃是死了的吴皇后的亲妹妹,只是庶出而已,当年皇上处理吴皇后家里的事儿,这魏大人可没受yi点影响,稳稳做着官儿,大家都想这是皇上念着他清正廉洁yi心为民”
所有人都点头表示明白,但这人却马上转折道,“那就错了。皇上那是什么人啊,yi件事儿能给你记yi辈子呢,就今年前两个月,这魏大人家就遭了殃了,说是魏大人的大儿子在咱云州来视察河堤的,被人告了yi状说是贪污了,这河防yi向是皇上最重视的地儿,谁敢在这上面吃钱啊,那都得严办,魏大人这大儿子马上就要被抓回去调查,他看是逃不过杀头了,就自己跳河自尽了,这下,可就把整家人都给害了。”
大家都跟着唏嘘两声,道,“敢贪污的,就要严办,他是尚书的儿子该杀也得杀啊”
那人也点头,但接着说道,“这贪污案估计好些人都知道,不过,接下来的事儿可不是yi般人能够知道的了。”
听他这样说,大家都竖起耳朵来听,连宋篱都把耳朵竖起来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儿,皇上自然要派人下来仔细彻查,那位尚书魏大人因为大儿子的事儿居然气怒交加中风了,没两天就死了,他家夫人也跟着悬梁自尽了,家里只剩下yi个十几岁的小儿子,那小儿子跪在宫门前喊冤,被皇帝招进宫里去就没有出来,现在,整个魏家算是树倒猢狲散,据说魏大人的大儿媳妇带着儿子在从云州回京的过程中病死了,她那个儿子,生下来就有些傻,被缺德的人看他长得好看拐卖了,至今找不到人,你们说,好好yi门高门大户,就这样两个月内就倒了。”
大家都随着他的讲话而心绪跟着转,宋篱也不由得觉得这家人过于惨了,同情地叹了口气。
其他人也都在叹气。
其中yi人还道,“还是做平头百姓好,可没有那些大官人家的这些事儿。”
“现在觉得魏家惨了吧,更惨的还在下面呢。”这人说出这句话来,大家都又看向他,心想还有更惨的,还能有什么比家破人亡更惨。
“要说那来视察河防的魏大人真贪污了还好,现在查出来居然没有贪污,是人诬告,现在京城里,朝廷里因此可是被掀起了轩然大波啊,这么yi门忠烈,为国为民,就得了这么个结局。”
这下大家果真心中同情更甚,人人都摇头叹息,那人也道,“皇上要好好查这事儿,若是真是魏家在朝上的仇人搞的鬼还好,要是这本就是皇上记着当年吴皇后家里的事儿,这时候才来整治魏家,咱们这皇上可就真的太深了,哎,做臣子的难啊。”
“还是做个普通人好啊,那些争争斗斗的事儿,咱们这脑袋瓜子也想不出来,要是去让那些聪明人算计几次,这可就是活不了的事了。”
这话倒是引起了在座所有人的共鸣。
他这关于魏家的八卦讲完了,看出去,便也能够隐隐看到雨幕之后的县城了。
大家都整理起行李来,准备上岸。
宋篱却依然靠在董武身上没有动,董武低头看他,问道,“怎么了”
宋篱摇摇头,“没什么,只是心里特别难受。”
“是胸口疼吗”董武关切起来。
宋篱还是摇头,道,“不是,只是很不舒服,心里堵得慌。”
“那要揉揉么”董武问道。
宋篱把脸在他的胸膛里埋了yi会儿,闷闷地说道,“不用,我就是心里难过而已,yi会儿就好了。你让我靠yi靠就好了。”
宋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会这样难过,但是,这种伤怀却是拂也拂不去的yi样,只将他压得似乎气也要喘不过来。
第二十六章 县城
青砖碧瓦的房屋,青石的街道,县城融在yi片细雨纷飞里,细雨溅在房顶上,溅在地上,溅在河岸的柳树上,如同起了yi层薄烟,让yi切都朦胧起来。
在码头上下船,虽然依然在下着小雨,但此时天色要亮堂yi些了。
董武提着箱子,还提着yi个装着两只处理干净的大鱼的带盖的篓子,宋篱想接过他手里的箱子,他并没有给他。
这时还早,但码头上已经挺热闹了。
码头上停着不少船只,宋篱他们处在的位置大多是中小型的乌篷船,在另yi边的码头上却有不少大船,董武看他看过去,便说道,“那边的大船很多是去云州府的,有些货船还会直接去京城。”
宋篱“哦”了yi声,从这繁忙热闹的码头,就可看出这个县城是yi个很富足的县城,船运十分发达。
码头上船公的吆喝声时不时便有,还有专门的挑夫站在yi边的大榕树底下等着生意,有人上船离开,也有人下船到来。
宋篱撑着伞站在董武身边,看着这繁忙的景象,如同看着纯美电影里的场景yi般。
董武yi手搂过宋篱的肩膀,接过宋篱手中的伞,两人挤在yi把伞下往前走,董武道,“前面有yi个廖烧饼,是整个珉阳县都有名的,你要去尝尝么”
宋篱此时精神依然不太好,董武以为他是因为那位魏大人家的事情而被惊了魂,那位大人家里的确是惨了些,像宋篱这种胆子小又极富怜悯之心的听到后的确容易陷进伤怀的情绪里去。
董武喜欢且怜惜这样的宋篱,他想,也许去喝点热粥吃个烧饼宋篱精神会好些,毕竟因为这天早上起得早,宋篱早饭几乎没吃什么东西。
那家烧饼店就在距离码头不远的地方,这里各种人很多,但那yi家并没有非常挤和排队,也许是因为虽然是烧饼店但门面比较高的缘故,也有这yi日在下雨生意比较清淡的缘故
董武带着宋篱进去,宋篱接过他手里的伞收起来。
叫了烧饼和鱼片粥,付了账,然后在堂上坐下来。这种小吃的店因为招待的客人很多时候都是比较忙的,所以几乎全是要先付账再上东西。
堂子里坐着的几乎全是男人,大家边吃边说着话,大多是码头上又出了什么事情,或者云州城里发生的事情,当然也有说本城里发生的大事的。
宋篱进去,大家不由都要多看两眼,先是明眼看,后来便偷偷看。
漂亮的人不是没有,但是漂亮成这样的却很少见,不仅少见,而且漂亮人哪个不是先被养在深闺里,嫁人后又住在深院里,这种被夫君带出来走的几乎没有。
大家目光那么露骨,宋篱兀自因为魏大人家的事情还在伤怀而根本没有去注意周围环境,董武却不得不因为别的男人打量他的娘子而处在警备状态。
yi只烧饼,配yi碗鱼片粥。
董武专门为宋篱点的,他说他早饭吃饱了不需要再吃。
虽然鱼片粥不含yi点腥味,且味道极鲜美,但宋篱只喝了几口粥便不吃了,烧饼也只咬了两口,就觉得太油。
他在家里形成了习惯,为了不浪费总是把吃剩下的给董武,于是此时也习惯性地直接把剩了大半碗粥的碗推到董武的面前,烧饼没吃完的也递给董武。
董武接过后柔声问道,“你在家也吃得少,现在吃这么点就够了吗”
宋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精神这般不好,但心里那种被堵住的感觉着实让他闷得慌,明明觉得饿,却什么也吃不下,他摇了摇头,道,“对不起,我吃不下了。”
董武只好握了握他的手,把他剩下来的东西迅速吃了。
吃完就带着宋篱离开了烧饼店。
两人走后,烧饼店里的男人便毫无顾忌地说起刚才那小娘子来,“长得可真俊,只是,配那样yi个男人可惜了呀”
董武yi身粗布衣服,在人们看来的确是属于乡下穷人的范畴的,所以大家才认为他配不上他那漂亮的小娘子,倒并不是说董武样貌或者人品差配不上之类,而是说在钱财上配不上。
“你怎知两人是夫妻,那姑娘还扎着辫子呢,还没出嫁吧。兄妹还差不多。”
“怎不是夫妻,看两人之间那小眼神,是兄妹之间有的吗”
“是不是夫妻去打听yi番自然知道,要是那姑娘家没出嫁,谁找媒婆说媒去啊”
“说媒看那小娘子嫩成那个模样,娶回家了估计得是供个姑奶奶,我还想回家了就有热饭吃呢。”
“嘿嘿,你还嫌弃,我们这云州的知府大人的八姨太我是见过的,就是咱珉阳县里杜家庶出的女儿,当年不是传得美如天仙,我看了也就是脂粉涂得均匀而已,刚才那个小娘子可比她要好看,这可不是我甄三空口无凭说假话,以后那杜家女儿再回娘家来探亲,你们在这码头坐着,看到了就明白我句句是实。刚才那小娘子,哪里是用来干活的,让她干活那是你们这帮崽子不知道怜香惜玉”
大家yi番讨论,走远的宋篱和董武是听不到的,街上湿漉漉,董武看宋篱走得鞋子和裙摆全都湿了,于是不忍心地说道,“我们且去让马车送我们过去吧”
宋篱看向他,“有马车吗”
董武点头,“再退回去yi截,就有yi家车马驿,可以去让送我们。”
宋篱想了想道,“是不是挺贵的啊,你不是还要借钱买地么,我们还是不坐马车了,省点钱吧”
宋篱的体贴让董武心里微微犯疼,两人最终没有去坐马车,而是继续步行去董武舅舅家。
董武的舅舅家在城南边,两人走了好长yi段路才总算到了。
他家的大门在城南边临街,砖砌的院墙,院门关着,董武去敲了敲门,马上就有人跑来开了门,是yi个四五十岁的妇人,宋篱还以为她就是董武的舅母,没想到董武却叫她,“付婶儿”
对方看到董武眼睛就是yi亮,马上满脸堆笑,道,“哎,是武郎来了啊。”她又看到宋篱,愣了yi下才闪烁了yi下眼神道,“这就是你家小娘子吧好俊呐快,快进来”
宋篱向她说了yi句“付婶儿好。”
对方更高兴了,赶紧把两人拉了进去,而且还朝屋里喊道,“夫人喂,武郎带着他媳妇儿来啦”
进了院门是yi个照壁,左边和右边都有角门,绕过去便是yi个挺气派的堂屋,宋篱想到董武舅舅家里还挺富裕,房屋这么好。
此时已经从里面迎出yi个身材略微有点壮的妇人,身边还跟着yi个小姑娘,那妇人笑着迎向两人道,“武郎来啦”又打量了宋篱,看到两人的裤腿都湿了,便怪道,“怎么也不说说什么时候到,也好让家里的阿鲁去接你们啊”
董武已经和宋篱进了堂屋,董武拉过宋篱,道,“舅母,这是宋篱”
宋篱赶紧对她露出个笑来,“舅母好”
看到宋篱乖巧听话,舅母脸上现出yi个释然的高兴的笑容,她身边的小姑娘已经巴到董武身上去,略微有些羞怯地躲在他后面看宋篱,还小声说道,“这位姐姐很好看”
舅母把那小姑娘从董武身上拉下来,对宋篱道,“这是你妹妹,小珍。”又骂那小姑娘道,“可不能叫姐姐,叫嫂嫂才行。”
那个小姑娘yi双大眼把宋篱望着,又不好意思地躲到她母亲身后去。
舅母问两人吃过早饭没有,听两人说吃过了,看到宋篱脸色有些发白,精神倦倦,似乎有些着凉的样子,便让付婶儿去熬姜茶来给两人喝去凉气。
舅母早知道了宋篱要来住,便已经准备好了房间,就是董武到他家平素住的地方,宋篱被带到房间里去换yi身干衣服和干鞋子的时候,舅母便拉着董武说起私房话来。
“你这娘子现在看来还总算像话yi些了。不过,你看她长成那副模样,俊是俊俏,不过,别背着你被别的男人勾搭才行,我总觉得她那个样子总让人安心不下。”
董武知道他舅母说话总是非常直,直到让人受不了,“舅母,你放心吧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你和他多多处几天就会明白的。”
“但愿是这样。不然你虽不是我的儿子,她不是我的儿媳妇,我也要让你休了她。”舅母非常干脆地说道。
董武只能叹了口气。
第二十七章 舅舅家
宋篱换好了yi身干衣服,衣裳白底上带着靛蓝色的花纹,虽然极其普通朴素,但穿在他的身上却有yi种干净而轻灵的感觉,让他的整个人都透着yi种清如琬河水的美好。
董武和舅母杜氏已经走进屋来看他,付婶儿跟在两人后面端了两碗姜茶进来。
宋篱看到杜氏就露出个笑容来。
舅母看他的穿着和神情动作,甚至他身上没有任何首饰,能够判定他决计不是yi个狐媚子yi般的人物。
甚至宋篱小小年纪,身上透出yi股云淡风轻与洒脱来,动作沉稳,并没有小女儿的怯怯羞羞,却又没有别的漂亮女人的那种故意勾人之态,漂亮得讨人喜欢,并不让人厌恶。
当初董武突然要成亲,派了yi个人来告诉他舅舅,他舅舅连夜赶过去,第二天董武就简简单单成婚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他舅舅和舅母都挺生气,他舅舅还好,去看了那个小娘子的确是漂亮到是个男人都想占为己有,所以并没有怎么反对;但舅母就不愿意了,这才有她专门去董武家里教育了他yi顿的事情。
甚至因为舅母对董武的这门亲事不满,她家只送了银钱而没有送别的礼。
现在看到宋篱身上任何首饰都没有,寒酸了些,而宋篱给人的感觉的确是让人喜欢的,她取了手上的yi只碧玉镯子就往宋篱手上戴,道,“这镯子是你舅舅几年前从云州城里买来给我的,现在我也没准备别的见面礼,就把这镯子给你了br >